02.28 華商基金童立:科技股考驗投資者專業能力(附音頻)

近日,華商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華商科技創新(008961)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童立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基金觀察》節目,與投資者分享如何把握科技創新主題投資。

第三期:科技股考驗投資者專業能力


華商基金童立:科技股考驗投資者專業能力(附音頻)

華商科技創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 童立

嘉賓介紹:童立,經濟學碩士,2011年加入華商基金,現任華商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3月3日將發行華商科技創新(008961)基金擬任基金經理。

主持人易建濤:對於科技類個股,其技術的創新是最受關注的方面。比如我們在做估值時,也會重點看其研發投入的情況。對於科技創新的特點,不同行業是否會有所不同?

華商基金童立:對於科技創新的理解,我想先從定義入手,進而展開佈局哪些行業。 大家都知道比較傳統的科技創新,例如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但我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在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目前國際上已經有比較領先的技術,但是我國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差距的行業。第二類是我們同國際水平差距不大,都屬於受益於整個產業技術變遷和發展趨勢的行業。

具體來講,對於第一類創新來說,我認為機會或將主要體現在我們現在相對國際一線水平有一定差距的一些高端裝備製造、電子行業中的一些半導體技術,以及計算機領域裡一些軟件技術等。第二類科技創新則更多機會或將集中在偏互聯網方向,包括雲計算、大數據、5G產業鏈等這些我國在全球研發實力屬於比較領先,至少在第一梯隊位置中的領域。

主持人易建濤:科技的迭代給我們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就是“快”,在選擇細分行業和個股時,這似乎給投資者們帶來了更大的考驗。

華商基金童立:科技行業有一個最大的特點:行業變化很快,因為技術本身變化就很快。這就意味著每一個產業可能今年還是一個不錯的情況,說不準過一兩年或者兩三年就會有新的技術替代它,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因為科技行業更多偏向於研發、創新與思維能力,也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不是特別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它可能取決於管理層的專業性、專注力與戰略格局,以及取決於公司是否具備核心研發團隊和研發體系等等這種偏軟的實力。我相信一個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和競爭壁壘更多是體現在上述所說的軟實力方面,具有強大的軟實力,才能夠保證科技公司在快速迭代的科技行業中始終具有競爭力,始終具備創造價值、創造回報的能力。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領域中做投資,其實更多是考驗投資人的專業能力。它不像我們以往研究一些相對傳統的產業,可以分析產能、產量或者產品價格趨勢就可以計算出大概的結論。而很多科技行業變遷很快,爆發力強,當然有的時候衰落的速度也很快。同時,管理層的軟實力也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研究和理解。這也就解答了我們將如何選擇科技類公司的問題。第一,軟實力是否過硬;第二,是否能夠適應快速迭代的科技行業,能夠始終保持強有力的競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科技行業的投資,相對來說專業的投資人會更加具有優勢。

主持人易建濤:既然在科技領域做投資需要考量多個層面,那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要關注科技類的投資機會,您有怎樣的建議?

華商基金童立: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剛才大概也提到了一些。因為我們知道科創板漲跌幅放寬到了20%,而且我相信不排除未來有更加放開的可能,所以它的風險和波動性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更大一些。 第二點,針對選股來看,首先,對於科技類企業第一行業屬性就是變化迅速;第二,由於公司競爭力更多取決於軟實力,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直觀的分析,需要投資人更加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熟悉各個行業及細分行業,能夠以專業的視角辨別這個公司處於行業的地位及競爭能力。所以說,科創板其實是更適合專業投資人、機構投資人參與。

風險提示:以上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