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隨著疫情現狀的發展,你認為企業能堅持多久?實體還會有紅利嗎?

家友家紡女裝


疫情目前來看,控制的很好,比預想的要更快一些。疫情的影響針對不同的企業不一樣,有些行業企業影響比較大,例如餐飲、影院、購物商場、線下教育等。有些影響會好些,例如原本就以線上為主的企業。

有三類企業抗風險能力比較強:一是庫存壓力小的;二是現金流比較充沛的;三是業務模式很多元的。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的現金流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企業平時會把很多現金趴在賬上。還有些企業就是依靠現金流的快速週轉而活的,例如餐飲行業。

對於依靠現金流週轉而活的企業,疫情影響是比較大的,的確受到的影響很嚴重。這部分企業,一方面國家肯定希望大家都能度過難關,畢竟牽涉到社會穩定,所以,國家也會出臺措施進行幫助。另一方面,隨著疫情儘快過去,這部分企業也會盡快步入正軌,緩解壓力。如果疫情恢復的時間比較長,就很麻煩。

至於有些企業能堅持多久,對影響不很大的,自不必說。影響大,一是要看疫情何時結束;二是要看資金環節能否籌措到。對大部分經營比較健康的企業,我認為問題是能夠解決的,因為無論是銀行還是投資方,依然會看好未來的發展,只要是優質資產,只要是有好前景的企業,還是會得到解決的,只不過解決的過程需要做出哪些犧牲,這個就只能看企業吧。

對於某些不是特別好的資產或者前景不好的企業,可能就更麻煩一些,真的到了經營不下去的話,我們只能說殘酷的市場,優勝劣汰而已。當年的三星在97年金融風暴中,高峰時負債達180多億美元,最後還是度過了難關。但也有很多企業倒掉了。

對企業而言,疫情過後要特別思考自身的模式調整問題,雖疫情的發生是小概率,但市場的危機會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出現,所以,這也是考驗一個企業的應急能力,抗風險能力。這是所有企業都要注意的,也是教訓。

對於影響沒那麼嚴重的,也要引起高度重視,下一次,其他的市場變化也可能會到來,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這就是商業。

線上的業務雖然比線下的好,但實體依然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的實體才能把很多事情做了,很多方面是線上做不了的,所以,實體依然很重要,是核心。但線上也必須要重視,其實,未來應該是線上與線下的高度融合,二者結合才最符合未來的發展。

實體經濟不是有沒有紅利,紅利一直都有,而且有些是無可替代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新的模式調整,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讓紅利重新釋放,甚至更大,這是關鍵。

在線化會在疫情結束後,越來越常態。包括購物,管理,營銷等等。也會催生很多新的模式。但很多東西最終都要落地。所以,兩者一定都要重視。未來是共享的社會,其本質是資源的重新配置,這是所有企業要立即思考的問題。


王德惠觀察


隨著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一是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徵湖北省境內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其他地區徵收率由3%降至1%。二是個體工商戶按單位參保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參照中小微企業享受減免政策。二是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個緩衝期。除湖北外各省份,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湖北省從2月到6月可對各類參保企業實行免徵。同時,6月底前,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在此期間對職工因受疫情影響未能正常還款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

政府出臺一系列降稅減費措施也是想和企業一起度過難關,中國是一個凝聚力很強的國家,相信在政府的領導下企業會越來越好的,加油💪🏾


財稅快訊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企業會逐漸走出困境,也會有一部分小微企業無法堅持下去。當然,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會持續為國家經濟的釋放源源不斷的紅利和動力。

第一,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有助於企業快速恢復生產

目前,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各地逐步有序復工復產,國家及地方開始陸陸續續出臺一系列政策。2月25日,為穩定經濟秩序,國家更是出臺重磅政策,包括免徵或者減免稅費,減免社保費用,大額貼息貸款,下降貸款利率等等,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生產自救。逐步放開全國各地的交通管制,讓各經濟體流動起來。同時,各地方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比如上海的28條,廣東20條等等,都在為恢復生產秩序積極應對。我們也看到,大部分企業都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群策群力,對抗疫情給企業造成的衝擊和影響。

第二,企業如何在政策的引導下開展生產自救

對於一些製造業,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扶持,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生產,要把原有儲備的生產資料有效組織起來,加班加點開動生產,滿足原有客戶的需求,同時,要積極的組織新的原材料,加大新品研發,開發更多的客戶市場滿意生產的需要。另外,還要保證企業資金流的暢通,自有資金不足的,要積極利用國家貼息貸款和低利率政策進行融資,確保資金流不斷。對於一些小微企業,首先要樹立信心活下去,開源節流,控制成本,業務開展起來,服務搞起來,穩定原有的客戶,同時,通過貸款確保資金流不出問題,讓企業一步一步朝好的方向發展。當然,對於一些確實無法繼續的小微企業,要千方百計謀求業務轉型,以謀求生存與發展。

第三,實體經濟始終是國家的經濟支柱,會不斷釋放紅利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經濟在改良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拉動國家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們看到,無論如何,實體經濟永遠都是國家經濟不可替代的支柱,尤其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特大型、大型企業,比如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製造業,以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等等,對促進國家科技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起地位不可撼動。很難想象,沒有這些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的實體經濟,國家經濟體系怎麼可能健康,怎麼可能在世界激烈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包括一些小的實體經濟,也是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區域就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方面也起著重大的作用。

所以,面對疫情的衝擊,各企業不要過於焦慮,相信大部分企業都能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開展生產自救,都能順利度過難關,實體經濟也會越來越有生命力並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紅利。


保保講法商


其實紅利一直存在,只是紅利開始的時候你只需要付出萬分之一的努力,後來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付出10倍百倍的努力,比如餐飲有300家你覺得會多你一家嗎?


有搞頭圈


疫情情況下,企業能堅持多久需要看企業所處行業受影響的程度大小及企業自身抗壓能力,最主要還是看全社會對疫情的控制程度來決定。


阿貴觀商


這個跟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有關,從2003年的SARS病毒的爆發來看,病毒爆發的週期一般為半年,爆發結束後各方面經濟指標數據會加速反彈,特別是餐飲和旅遊等行業。問題的關鍵是企業有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現金流)來度過難關,如果不能也將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