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瀋陽最後一名重症患者轉為普通型

“就在剛剛,經過我們會診討論決定,這位重症患者可以轉為普通型了!”2月27日,記者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臨時組建的前線指揮部,得到了這個喜人的消息。


  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總指揮、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指著掛在牆上的患者情況記錄板說:“當我們一條一條地擦掉每一位重症患者的信息時,真是特別開心。”
  權威會診 為重症患者救治贏得時間
  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5號樓,是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隔離病房。而三樓的前線指揮部,就是守護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每天有大量的指令和治療方案從這裡發出,為重症患者的救治贏得時間。
  每天上午9時,會診都準時進行。“剛剛,就在剛剛,專家組會診討論了瀋陽這例重症患者的情況,大家一致認為可以轉為普通型。前兩天他剛從危重症轉為重症,又從重症轉為普通型,恢復得很順利。截至目前,瀋陽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已全部轉為普通型。”馬曉春告訴記者,遼寧省組建的重症救治專家指導組,由來自中國醫大一院等6家省屬醫院和9家市屬三級醫院以重症專業為主的醫護骨幹組成,指導區域集中救治中心患者救治,特別是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建立了省級專家會診、巡診制度,加強對省集中救治中心醫療救治工作的指導和支持。
  馬曉春稱,這次面對的是一個對大家來說都很陌生的傳染性疾病,對這種疾病整體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後的情況,實際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重症患者的出現是需要特殊應對的,從國家整體態勢和各個地區上報的結果來看,新冠患者當中有20%左右為重症,重症中有20%左右為危重症,“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救治,就需要重症醫學科團隊來承擔這樣的責任,目前從全國來看,有上萬的醫護人員參與到湖北武漢的醫療救治當中,這其中就有1/3為重症醫學團隊。”

  定期巡診 全面掌握全省重症患者病情
  “馬上連線朝陽,各項指標報下!”“我下午就過去看看情況,票都訂完了”……
  這幾天,朝陽的這例危重症患者的情況每天都牽動著馬曉春的心,“我們團隊的人已經在那裡奮戰三週了,ECMO已經上了第16天,呼吸機上了19天了,總體來說,在高強度的生命支持條件下,情況已經穩定了。下午我再去看看情況。”馬曉春稱,重症團隊專攻重症患者,追求的目標是儘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對重症患者的治療,主要有抗病毒治療,積極的呼吸支持、循環支持等。即便重症和危重症,經過精心救治也可以治癒出院,“這個,我們有信心,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也是很好的。”
  馬曉春作為遼寧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還要到全省各地指導重症病人的救治。大連、錦州、朝陽,就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馬曉春把全省收治重患的地方跑了個遍。“全省各地的重症病人的情況,我都要摸透才放心。”
  這樣的“巡診”,讓馬曉春和團隊對各個地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情況瞭如指掌。“此前,遼寧一共有31名重症患者,由遼寧的重症醫學團隊來統一管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遼寧只有朝陽還剩一位危重症患者,其餘患者都轉為普通型了。”馬曉春表示,抗擊新冠病毒是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大家的分工各不相同,感謝市六院給專家組提供的保障和支持,“我們齊心協力,勝利就在前方!”(來源:瀋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