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內心極度缺愛的男生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梁祥仕


內心缺愛不代表你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做一個大氣,耐心寬容的人吧!付出你的友好和愛,來對待身邊的值得的人,你也會收穫朋友的愛,同學的愛,老師的愛,親戚朋友的愛。這是人際關係的培養。

多讀一些書,關於各種,心靈雞湯也可以。內心強大些,自己對自己的愛多一些,別人才會與你分享。堅強一些,不要求一個奢求別人施捨的愛的人。

反方向來,你極度缺,那就大方給別人。你很正常,大家都渴望愛,那就互相分享吧!



隔壁家的老夥計


這樣的男生我曾經遇到過,可惜的是他是邊緣性人格,雖然很聰明,有情商可是過於頻繁的粘人,同時有些崇尚暴力,邊緣性人格分裂這類人的心理畫像我做過一期,不如說在他那時候套路我的時候一直在觀察他的一切,這類人主要是以單親家庭居多或是父母生而不養引起的,對於聖母心的人來說這類人很像是兒子不是男人,同時這類人嫉妒心很強,有些東西他想得到心裡很想得到就是表面裝的很和氣,是很危險的,同時這類人學習能力雖然強但是不往正的地方用,對於老師說的話請隨時去家訪,因為他的內心壓抑感很強所以就是擅長言辭也不會有朋友,畢竟這類人習慣性說謊,某些方面和pua很像,解決方式第一先克服內心自卑感,先自己學會愛自己,第二學會個人自我成長,你不能依靠任何人,靠女人,女人看到不可靠的人會離開,靠家人,家人養不了你一輩子,你只能靠自己,第三避免說謊,套路對方,這對任何人的傷害都是最致命的,如果你控制不了建議去當地的心理醫生那裡諮詢,不然只有法律才能讓你明白這些事情的致命性,以上是我曾經被同樣的男生欺騙學會的教訓,愛情友情是不可以欺騙的那種不長久,裝是為了不裝,人是必須自己成長靠不了任何人,曾經我很想給他說的現在告訴你,請學會成長不然真的只有法律才能控制解決問題了!以上是個人親身經歷,願你安好!僅供參考,不喜勿噴,謝謝您!


玄緣雪蓮


缺愛的男生大多數都是因為原生家庭在童年沒有足夠的愛,長大後隱隱覺得自己不配愛.有個男生朋友滿臉焦慮地問我:“我是不是被迫愛妄想症啊?我喜歡不沒有那麼喜歡我的女生,我喜歡付出的感覺,喜歡一直被需要,我會覺得那樣很幸福”.問他:“你有過被別人喜歡的感覺麼”?“沒有,或者是我壓根就沒有給別人機會.我害怕那種感覺,太不真實了,怎麼可能別人喜歡多過我”.這是一個缺愛男生的表現,主要表現為自我價值低,極度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比較自卑,無法展示真實的自己,害怕別人不接納.情緒敏感,有些“玻璃心”,總以為別人是不會愛他的.

社會學中有一條叫自我驗證理論:一旦人們有了關於自身的想法,就會努力證明這些觀念. 幾次嘗試失敗後然後說:看吧,我就是缺愛.想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獨來獨往,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完美的你.我們都是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學會長大,學會飛.學會接納,別給自己貼“缺愛”標籤,學會讚美自己,認可自己.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自己終身浪漫的開始.畢淑敏說:我很重要.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是的,多愛自己,多關注自己,多給予自己.人不是因為優秀而被愛,而是因為真實才被愛.改變自己從此刻開始.

最後以陳果老師的一段話回答我朋友的問題:變化之前,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改變之後,還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在喜歡我的人裡,多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一行清淚2


不太清楚題主不是什麼原因缺愛,如果是父母和人際關係的問題的話我可以給出建議。在家庭缺愛的環境下很有可能會發展出依賴人格,就如同我在我自己的問答裡就有所體現

缺愛的家庭有什麼特徵,中國缺愛的家庭有多少?

下面做一點摘錄:

由於在步入少年時在家庭中沒有感受到應有的心理上的關懷,亦或者從小到大就沒有收到過關懷,一般在缺愛的家庭中培養出的孩子心理都是不健全的。以答主為例,主生活在18線小縣城,父母都是從鄉下奮鬥到城市的工薪一族,小時候家裡都是七八號人,所以他們從小就缺愛。他們以上一輩的方式來教育答主,結果答主變成了這樣:

1.患得患失,完美主義傾向嚴重。

在一個缺愛的家庭裡,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自我認同感缺失。而在人的成長前期,最需要的就是認同感,而這份認同感在幼年時最多的來自於父母,若是父母無法提供這份認同感,孩子就會努力的去獲得。為了完成父母所規定的任務或者計劃,讓父母滿意,孩子會竭盡自己的所能,把所做的一切做到完美,讓父母儘量的誇獎自己來滿足心裡的那一點點需求。而此次督導完美是不可能的,長期以往患得患失的心理就會產生孩子會害怕自己所做的一切會讓自己失去,最後完美主義的傾向變得越來越嚴重,做事被束縛得越來越深。

結果變得控制慾極強,如果事物不按自己預料地發展就痛苦不已。

2.低自尊,存在一定程度的討好型人格。

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方法往往形成於青少年時期,而在這個時間內父母若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和認同,孩子就會努力的去獲得,而最常見的就是服從和討好父母。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定的討好型人格,而父母給與的認同還是不夠,那麼稍微長大後,孩子就會變得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得到所有人的誇獎。在生活中會主動放低姿態去迎合他人。

所以在生活中這種類型的人常常會察顏觀色,極度渴望他人認同和欣賞。最後變為變病態地付出。

3.對感情的需求極高,但又害怕過於親密的關係。

你答主自身為例,在很小的時候就感受到了親情的缺失,所以心裡填補的慾望就十分強烈,家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要求看世界名著。結果在三年級時就產生了愛情的萌芽,一直喜歡一個女孩七年(五年柏拉圖的經歷讓人痛苦不已),以此來滿足自己內心感情的缺失。而當關系再進一步時,卻又害怕踏入進一步的深層關係。對朋友也是如此。長此以往,會對將來的婚姻,愛情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多表現為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附。

那如何判斷呢?

我以前的問答又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缺愛怎麼辦呢?

推薦書籍《依賴共生:親密關係中的依賴性人格》

書到現在還沒有看完(已外借)不過確實是本好書。

雖然我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已經好很多了(主要是父母放鬆了),希望題主能好好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果不是這種原因,也可以私信我,細聊一下。幫你解決問題。

祝題主早日找到屬於你的那一份愛。



情感語錄橘子


內心極度缺愛的人不論男女,一般都是早年父母忙於事業,童年長期缺乏父母陪伴,就容易形成依賴-迴避型人格。

具體表現為渴望愛卻不會獲取,被愛時又自我懷疑,被關注時無所適從,被忽視時又敏感不安。用一句古詩來形容這種感覺,“近鄉情更怯”是也。

那麼缺愛的人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先“接受過往不被愛的事實”。即接受過往童年時期父母不夠愛自己的事實。很多一直在給父母的缺位找理由,自己騙自己不缺愛,比如“父母雖然對我不好或者比較冷漠,那是因為他們太忙了,他們還是愛我的”,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感覺不到對方的愛,那就不是愛。唯有認清和接受了這一點,我們才會從自欺欺人和與事實對抗的內耗中擺脫出來;

第二步,就是要學會愛自己。所謂的愛自己,籠統的說包括自信,自強,自尊。

第三步,才是愛別人。學習如何健康有效地推進、建立和維繫經營親密關係,學習如何進行妥善有效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等等。如果沒有前面兩步的鋪墊和前提直接想通過戀愛或者愛別人來化解自己的“缺愛”,則通常會出現一系列情感心理問題。比如在親密關係中容易失去自我無條件遷就對方、比如容易吵架發脾氣無法維繫親密關係等等。

所以,內心缺愛的人不論男女,都可以通過上面三步來改善自己的心結和問題。

以上。


令狐龍馬


我不知道這樣的男生曾經經歷過什麼,但是肯定是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樣的男孩子很讓人心疼!

男孩子應該心懷天下,沉穩樂觀,內心充滿愛與責任的!當一個男孩子內心極度缺乏愛的時候,首先會表現的很自卑!為人做事戰戰兢兢,小心的試探,給外人一種不大氣的表現!其次這種男孩子性格一般不怎麼陽光,畢竟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內心深處肯定會有一片不為人道之的陰霾與灰暗!還有就是極度的缺乏安全感!在任何人任何地方都表現的極不信任,戒備心很重!

像這樣的男生曾經在我身邊有過!是我一個同學,第一次看到他就覺得他是一個很內向的男孩子,樣子小小的瘦瘦的,坐在那裡!後來大家一起學習生活的久了,更加覺得他與眾不同!他會表現的很敏感,對大家也都表現的過分戒備!大家都說他性格很怪,平時也沒有幾個朋友!後來大家就有意的慢慢疏遠他!可能大家疏遠的有些明顯,之後有一次班主任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把同學們叫到教室跟大家說了一下他的一些情況,他家裡很窮,而且父親是癱瘓在床上的,下不了地,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這個家庭跑了,家裡就靠著爺爺奶奶七八十歲的老人勞動著養活著他們!知道後大家也都心理很難受,也就因為那一次,大家知道了原因,慢慢的去靠近他,幫助他,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慢慢的打開他的心門,後來這個同學跟我們大家都玩的很好!心裡缺失的那份愛,在同學跟老師的補充下填滿了[偷笑][偷笑][偷笑]



抱抱殭屍寶寶


一、學會接納

學會接納,不去排斥,並正視這種狀態。接受它的存在,在內心找一個空間,裝下那個認為“不夠好的,缺愛的自己”,不再消耗能量去抵抗去譴責去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在平靜中,輕裝前行,為自己愛的缺失修行。

二、學會自我成長

根據自身的行為表現去察覺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什麼,找回那個迷失的自我,重新連接自己的感受,以生活中最小的改變開始來成長自己。然後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取悅自己。

三、向內求,自給自足

去覺察你想向別人要什麼就自己給予自己、努力滿足自己,當你懂得滋養自己,缺失的愛就得到補充,當自己不向別人乞討愛時,任何人和你相處都是愉快的。

四、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多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察覺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思維以及各種喜怒哀樂,並如實的表達出來。如果可以並很好的安放和處理它們,為自己累積力量。

五、不斷的學習與堅持

想要療愈自己,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需要不斷學習、需要堅持的勇氣,必要時需要老師的指導或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我想,此時此刻,並是我生病的時間,因為愛的缺失,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直到早上,突然間心裡似乎依然有著一團火,感覺一切糟糕透了。當自己用筆和紙,把那種心情寫下來,並承認與接受它的存在時,慢慢的,慢慢的,平靜下來,感覺似乎還好,依然是帶著光與希望的。

勇敢面對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去感受情緒的存在,去察覺它所帶來的好與不好,找到合適的方式發洩,找到更好的地方給予安放。


金叔說影視


一個長期缺愛的男人,在婚姻過後的生活中,他會隨著女人對他的關心越來越少而變得脾氣十分暴躁,甚至還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動不動的衝女人發火,對女人大吼大叫。所以在婚姻生活中,女人你一旦發現男人有這個表現了,那麼男人十有八九就是缺愛了。

其實這個症狀不會太明顯,因為男人在生活跟工作上會有比較大的壓力,同時又缺乏愛,沒有愛的支撐,所以會經常用喝酒跟抽菸來發洩掉這些壓力,所以那些經常熬夜喝酒的男生在表面看起來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其實更多的是因為一個人久了,寂寞跟孤苦伶仃的宣洩。


失焦0326


極度缺愛的人比較內向孤僻,不願意相信別人,防備心很重,害怕受傷,很依賴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極度缺愛的人希望有個人懂他了解他,希望自己認為的朋友,別人同樣也把自己當朋友,會在不熟的人面前極度掩飾自己的難過淡定自若,在熟的人面前很情緒化,希望自己的付出會有回報,哪怕是一點點,因為經常被忽略,希望自己會被看到,希望自己看重的每個人都對自己好,哪怕是一點點,總把自己表現的很堅強勇敢,其實內心敏感脆弱,不小心就會被點贊心中的埋藏的炸彈,總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看起來無所謂,其實內心已經在苦苦掙扎。


魏智雅


父母的離異,身邊朋友的缺乏,缺少安全感,會導致一個男生內心極度缺愛的,生活沒有方向感。

責任在於父母,多一點關心和照顧,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陪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多點以同學朋友談談自己的心裡話,多一點關心,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很溫暖的,才不覺得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