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句話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曉寶愛國學


死在生前方為道

        今年的雨水節氣已經過了十多天了,蘭州第一場春雨也在昨天不期而至。好似習慣了漫長的寒冬,春天的暖風吹過臉頰髮梢,才讓人想起已經到了春季。這會黃河兩岸的萬條柳枝又要麻煩二月的春風了,不然誰給她裁出細葉去吸引蝴蝶和孩童。

       冬天凋零萬物,春天萬物復甦。本是死和生的兩個季節卻在四季輪迴裡首尾相連。想是天地故意安排的,卻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鄒狗”。談起死,總是悲傷的,但萬物終有一死。我們總是在刻意迴避著死,無論是生命還是一件事。我們總想著生,一件事總想讓它好。但世事無常。所以在靜下來的時候應該想想死這個字,知死才能方知如何生,無論生命還是事。我和喜歡電影《大魚海棠》裡的一句臺詞“人生是一場旅程。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有許多事我都不明白。”知道了人生短暫,才會倍加珍惜。愛了一個人,我們大多時候總是藏在心裡,努力掩飾。其實我們自己想想最壞的結果就那樣,也沒事麼大不了,所以不妨大膽一些,不要留下了遺憾。做一件事,不怕失敗,放開手腳,大膽去做,反而容易成功,不怕失敗其實是你已經看透了成敗,失敗在成功之前了,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對待生命亦是如此,萬物終有一死,無論貧賤還是富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誰都逃不掉。我們大多是平凡之人,看不透生死大義,但我們應該要知道終有離開世間的一天,你思想上認識了終有一死,也就死在生前了。所以我們平日也不妨活的瀟灑大肚一點。上敬父母,下慈子孫,中間對得起人世間的良心。佛教有積德一說,為明天積德,為子孫積德,為來世積德。此種說法更是死在生前了。

終究我還是沒弄明白冬春之季為什麼在四季輪迴裡首位相連,但我知道了如果沒有冬寒凋舊綠,哪來春風裁細葉。






鏡庸


“死在生前方為道。生命的最後,往回看,看到的是整個的人生,人是自己“審判”自己,所以當一個人如果生的時候你就能去想象自己死的時候怎麼樣,那你的人生將會很不一樣。”

上面這段話是我粘貼別人的解釋,解釋的是曾仕強先生的解釋,“死在生前方為道”是曾仕強先生提出來的 。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句話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是贊同的,但是、和曾仕強先生的解釋有區別 。我的解釋是:“人只有在臨死的那一刻才會知道自己是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的、才會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才會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有了哪些判斷上的失誤、才會爭取自己如果有來世的話會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會知道自己對所謂的來世的願望不一定會實現、並且知道自己對來世的願望有可能需要走幾世的彎路,這被我們稱作“輪迴” 。孟婆湯或者使我們走了很多的彎路、或者使我們走了更少的彎路…………”


華民學讀道德經


“死在生前方為道”出處

“死在生前方為道”是國學大師曾仕強在講《道德經》第十六章時提出來的。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看一下《道德經》第十六章說了些什麼。


《道德經》第十六章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

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譯文

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

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

那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

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

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

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曾仕強怎麼說

人從道中來,終回道中去。

明道之人,在生命終結之後,可以坦然的回到道中去。

不明道之人,則會後悔自己的一生白白的度過了。

死在生前方為道。生命的最後,往回看看到的是整個的人生,人是自己“審判”自己,所以當一個人如果生的時候你就能去想象自己死的時候怎麼樣,那你的人生將會很不一樣。

個人觀點

《道德經》中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不執念。妄為導致災兇,執念導致心緒失常。人死後會迴歸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妄為和執念瞬間也都放下了,以新的形勢存在。

但是人生而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貪慾,這些都不符合道,但是死後才能致虛,也就符合道了。

如果一個人生前可以達到致虛的境界,那麼他將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海納百川、包容萬象,這樣的人生也會如同大自然一般精彩且動人。


圍爐夜話扯閒篇


一個人在生的時候就要去想象,自己死的時候會怎麼樣,這樣他的人生會有很大的改變。人在 臨走的那一刻,手慢慢麻木,嘴巴不能動,眼睛也轉不動,一切慢慢僵化的時候,只有腦筋在不停地動,它是在審判自己。基督教講最後的審判,其實是說人在審判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在臨終前,會很快速地倒帶,把這一生從頭到尾放一遍。

大家要切記至關重要的一句話:功過不相抵。功過是不能相抵的。現代人很有趣,老講功過相抵。既然功過相抵,人就會隨便犯過失。其實,你撞了人家,再道歉,說對不起,都是不對的。所有的過你都要承受,你打人家一下,人家到時候會以同樣的力道打你一下,絲毫不爽。

靜曰覆命。人死了以後,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好像木頭壞了,燒掉一樣。他的命會重來,所以人在活的時候,就要去想死後會怎麼樣。現在的人想到死就怕,就是因為對死一無所知,很恐懼,很迷惑。覆命曰常。生命來之於自然,又迴歸於自然;生命來之於道,又迴歸於道。這是常態嘛。


國學紫微


人沒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是星光體,就是科學上所說的的高維生命!是以高頻能量的方式存在,是宇宙一切初始的本相!我們是宇宙的靈魂、我們被鎖定在三維世界的物質體當中、二相一體、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命!有人問老孑、怎麼才能得道,老子說:想看看不見、想聽聽不到、想做做不了。千古之謎真相如此!沒有來世為人的我們、才是真“我”、故、死在生前方為道!


紅塵一笑201


中國古代有一句兵法是說“置死地而後生”,意思是說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前面將要面臨大敵,後面又無退路的絕地,於此排兵佈陣,只有奮勇向前拼殺才是唯一可以活命的機會,利用人性畏死的恐懼心裡,從而激發人內在的無限的潛能。死地重生,才能重觀生命奇蹟!

但是,在這裡的“死在生前方為道”,在這句話裡死卻意義深刻,這裡的“死”有看破紅塵的意思,是指心死,如一個出家修行的人,斷六親,功名利祿都看淡,與世無爭,是指人的慾望之死,人的心到了無慾無為的心態,人的思想和意識就進入篤靜的境界,與宇宙萬物道的能量合為一體,無為就是指老子講的道的境界,所以在這裡的死是指一個人頭腦之中思維顯意識的滅寂,而內在心的能量自然而然在復歸,也可以說是道心復歸!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裡給活著的人一個見證道玄機,道本真是客觀存在的微觀能量物質,一個人只有在你生命活著的時候才能修無為之心,和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一樣可以見證道的玄機!



神奇生命科學探源


死在生前方為道。一個人在生的時候就要去想象,自己死的時候會怎麼樣,這樣他的人生會有很大的改變。人在 臨走的那一刻,手慢慢麻木,嘴巴不能動,眼睛也轉不動,一切慢慢僵化的時候,只有腦筋在不停地動,它是在審判自己。基督教講最後的審判,其實是說人在審判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在臨終前,會很快速地倒帶,把這一生從頭到尾放一遍。



多多tulip


死在生前方為道,這句話很玄乎哈!我的理解是,人死了以後,才是人成道或悟道體現!人的生前種種,在臨終是像電影一樣的回首過去,感悟一生煥然一悟!以道釋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一出生,我們可以說是純潔無暇的!我從接觸這個世界開始,就已走在了道路上,從矇昧無知,到學習為人種種。學習的越多接受的就越多,我們可以把人生當作一種修行!

人之初,性本善!可以以這個點為起點來闡述!我們生為人,所要面臨的不是單純!複雜的環境,複雜的人心、人性、慾望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引誘著我們前進或者犯錯,而恪守本心,以善為核心,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言語行為!修正就是修行!

而這裡說道了善,有一句話叫“百善孝為先”人之根本先行孝道!再則修身,有能力的才能普惠眾生!能做好自己的已是很好了!不斷的提升完善自己,在行進到最終目標前都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死時方為道終亦是道果!一生的果,是寬慰、是後悔、還是執迷不悟!

這是我的看法!謝謝瀏覽!如有不對不吝指點!





眾善力合yu人旭


死在生前方為道。

世人多欲,擾攘不休,不知生死為何物。

修道之人要"致虛極,守靜篤",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修道要“塞其兌,閉其門”,深入內觀,《參同契》謂“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故曰:心死方得神活。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曾自建一墓,名曰“活死人墓”,此之意也。故又曰:這回大死神方活。



柘溪散人


“死在生前方為道”,意思是“在活著的時候(生前)讓自己的心靈死去,再重生”。真正的意思就是“重(chong)生”。“重生”的意思是心靈重新開始、重新活,就是不要按照原來的、普通的、世俗的活法去活,也就是不要為了名利、地位、榮譽、權勢、金錢、美色等等,世俗慾望,不再為這些世俗慾望而活。

如果不再為世俗慾望而活,就只能是為生命的真相而活,也就是活著只是為了探究生命真相。有的人為了名利,拿“探究生命真相”來糊弄人,以獲取名利,當下社會,這樣的人特別多,誤人誤己。

活著的時候,死掉世俗生命(就是名利地位榮譽權勢金錢美色等等慾望),真正的去探究生命真相,這個就是“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