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聞玉梅院士:與病毒作戰,要有信心和耐心


聞玉梅院士:與病毒作戰,要有信心和耐心

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手是一種新的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與病毒作戰,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面對肆虐的病毒,我們要有理性的、科學的態度,要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縱觀人類歷史,病毒總是與人相互依存。在長期的鬥爭中,人類不斷打磨科學利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最終使各種疫情得到控制。


科學地控制疫情

病毒極其微小,尺寸以納米計算,但藉助電子顯微鏡,我們就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藉助細胞與組織培養技術,我們能夠分離病毒。通過檢測病毒核酸,能夠對疾病進行快速診斷。人類還發明瞭預防病毒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

天花曾經是全世界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最後人類就是靠疫苗戰勝了它。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成功消滅天花。這是人類挑戰病毒里程碑式的成就。目前,疫苗研究已從單一滅活病毒或傳代減毒的傳統方式,發展到通過基因工程研發多種新疫苗。

即使不能及時研製出相應的疫苗,我們也能通過科學方法控制住疫情。20世紀初,H1N1型禽流感在全球暴發。儘管當時沒有有效的疫苗,但最終控制住了疫情。2003年,SARS疫情暴發,人們通過有效隔離、制止野生動物交易,較快控制了疫情。

美國曾發生經蚊蟲傳播西尼羅河病毒的輸入性疫病流行,通過檢疫及滅蚊,疫情得到控制。近年來,南美洲發生寨卡病毒流行,通過採取防止該病毒的危害對象——孕婦進入疫區等措施,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


防控和科研都很重要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疫苗,但是嚴格執行排查、隔離及預防傳染的措施,已被證明是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方法。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在加緊進行疫苗的研究,很多新的想法、新的研發超越了傳統型疫苗的概念。科學家也在研究相關抗體的性質與功能。

面對疫情,防控和科研都很重要,兩者缺一不可。防控的效果立竿見影,而科研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基礎,是不可忽視的。通過科研不僅可以產出有效的防控手段,如發現新藥物、新疫苗,還可提高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水平。

病毒對人類的侵襲不會停止,新的病毒必然會不斷出現。我們必須有耐心,做好與病毒長期作戰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全球化,有些病毒會隨著人的流動而迅速傳播。例如,西尼羅河病毒起源於非洲的烏干達,是通過蚊子跟著人類上了飛機,傳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及其他國家。

人類行為導致的環境變化,也會迫使病毒為了生存而被動適應,帶動病毒變異加快。未來,抗疫“戰爭”可能會更加殘酷。但是,人類不會退縮,而且會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在一次次的鬥爭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反擊能力。

與病毒作戰,需要信心和耐心,而信心和耐心的源泉是科學。科學家通過科學利器,及時掌握病毒的“敵情”,科學防治相關疾病。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積極利用、改造病毒,將它們“化敵為友”,讓病毒能“友好”地為人類服務。例如,利用病毒做成疫苗,有些製品也可以通過基因工程以病毒來表達。


學會用科學武裝自己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雖然不像科研人員、醫護人員那樣與病毒正面交鋒,但也要學會用科學武裝自己,配合排查、加強防護。越是到了疫情關鍵期,越要冷靜、理智,這樣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不會因無知而慌張失措,也不會被謠言左右而焦慮不安。

傳染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每次疫情都是一場全民“戰爭”,是對全社會科學素養、應急能力的考驗。經過考驗之後,全社會的素養和能力都會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終將過去,人類與病毒的鬥爭卻不會終止。

防控疫情是人類社會永恆且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但我們有信心和耐心去迎接每一次挑戰,用科學賦予我們的強大力量維護每個人的健康,創造美好生活。



本文源自聞玉梅院士談話稿,並經聞玉梅院士審核

本文刊發於《科學畫報·新知版》2020年第3期。若需瞭解更多抗疫知識和觀點,請郵購或訂閱《科學畫報·新知版》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