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對曾國藩的《挺經》怎麼看?

葉宗琪


曾國藩是一個謎,《挺經》是打開這個謎的一把鑰匙。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有著謎團一般的人生。他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於湘楚之間,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不容抹殺的一筆。他持一定之規,為人、為官、為民、為國,處處體現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成為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挺經》是曾國藩一生大智慧的凝結,是他幾十年身體力行的得失成敗中總結出來的實用寶典。當今社會,人際關係與溝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既遊刃從容,又不失真誠與仁愛;既立志於事業,又不失家庭的和諧。

毛澤東一生只服過一個人,那人就是曾國藩。他在《致黎錦熙書》中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並稱其為“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曾國藩是每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學習的楷模。

他一個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來多少豪傑人物都對他頂禮膜拜。人的神秘可能來自本身經歷的坎坷曲折,也可能來自其人的獨行孤舉,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潛心治學礪志,使他飲譽士林;他投筆從戎,奏陳時弊,敢於直面現實,贏得“中興名臣”的美譽;也正是由於他順應世界,首倡洋務,而為中國揭開了近代化的序幕……曾國藩的一生,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實,歷盡劫波,以堅韌挺勁的無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大地干戈,亂世功名。《挺經》一書,成書於曾國藩戎馬倉皇、居官治軍之際,是曾國藩的“壓案之作”,更是他為人、為官的典範之作,用他的得意門生李鴻章的話來說,《挺經》是曾國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訣。”


睿為企業法務


《挺經》可以說是曾國藩在宦海沉浮中總結出來的獨門心法,也是他從自身的成敗得失中,建立的一套基本的道德準則,對後世人修身養性具有很強的啟迪性、實用性和借鑑性。《挺經》只有兩千多字,但是卻值得後人精讀深思,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當做一面鏡子,要經常問自己“能不能挺得住?”做人做事一定要挺得住,特別是欲成大事者,時常修身養性,成就的事業才能長久穩定。

所謂“挺”,即勢不可用盡,功不可獨享,大名要推讓幾分,盛時要做衰時想,剛柔相濟,無為而無不為;百尺竿頭,不能再進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國藩以蓋世之功而能於眾說詆譭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賴這一“挺”字。主動、積極、謙虛,以出世之心來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為他人左右.到達氣定神閒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流離人間


《挺經》一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經驗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修身處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則。

挺”的意思為:堅挺。

《挺經》共分十八卷,包括:內聖、礪志、家範、明強、堅忍、剛柔、英才、詭道、忠疑 等。由於曾國藩沒能完成他的這部《挺經》就告別了人世。該書的部分內容、篇章散見在 《曾國藩雜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現在讀者手中的《挺經》,是經資深研究員吳樵 子歷時數載,從《經史百家雜鈔》、《湘鄉曾氏文獻》、《曾國藩年譜》、《曾國藩全 集》,以及曾國藩的僚屬、弟子的文集、筆記等一百二十餘種典籍中輯佚、整理出來的。全 書按李鴻章口述的“挺經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經為綱, 以事為緯,包括經文、經文註譯、事典、點評四個部分,事典是從“事”的角度對經文的闡 釋,絕大多數是曾國藩的所作所為;點評也從經文出發,對經文中出現的以及歷史上相類的 人物、事件的總結、概括和評析。

曾國藩的一生,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實,歷盡劫波,以堅韌 挺勁的無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挺經》是曾國藩吐盡畢生的心血於臨終前寫成 的一部“壓案之作”。


博苑之


《挺經》一書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經驗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它是曾國藩修身處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則。

挺”的意思為:堅挺。

《挺經》共分十八卷,包括:內聖、礪志、家範、明強、堅忍、剛柔、英才、詭道、忠疑 等。由於曾國藩沒能完成他的這部《挺經》就告別了人世。該書的部分內容、篇章散見在 《曾國藩雜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現在讀者手中的《挺經》,是經資深研究員吳樵 子歷時數載,從《經史百家雜鈔》、《湘鄉曾氏文獻》、《曾國藩年譜》、《曾國藩全 集》,以及曾國藩的僚屬、弟子的文集、筆記等一百二十餘種典籍中輯佚、整理出來的。全 書按李鴻章口述的“挺經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經為綱, 以事為緯,包括經文、經文註譯、事典、點評四個部分,事典是從“事”的角度對經文的闡 釋,絕大多數是曾國藩的所作所為;點評也從經文出發,對經文中出現的以及歷史上相類的 人物、事件的總結、概括和評析。

曾國藩的一生,憑藉一個“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實,歷盡劫波,以堅韌 挺勁的無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挺經》是曾國藩吐盡畢生的心血於臨終前寫成 的一部“壓案之作”。


爽爽的大跟班


《挺經》是曾國藩總結自己一生心得和成功經驗的一部傳世奇書。用續完此書的曾國藩的衣缽弟子李鴻章的話說,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訣”,就是說它是曾國藩一生的學問與事功達到頂點時的心法總結。

為什麼叫“挺經”呢,挺是何意?

這“挺經”十八法,即十八條秘傳心法,曾國藩有生之年並未完成,而是由其衣缽弟子李鴻章續完。據李鴻章口述的一條,即說明了“挺經”之“挺”的要義。此故事挺有意思,內涵也很深。將李鴻章親口講述的故事(錄自吳永《庚子西狩叢談》)錄之:

我試講一條與你聽:一家子,有老甕請了貴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間就吩咐兒子,前往市上備辦餚蔬果品,日已過巳,尚未還家。老翁心慌意急,親自村口看望,見離家不遠,兒子挑著菜擔,在水塍上與一個京貨擔子對著,彼此皆不肯讓,就釘住不得過。老翁趕上前婉語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請你往水田裡稍避一步,待他過來,你老哥也可過去,豈不是兩便麼?”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麼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裡恐怕擔子浸著溼,壞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些,可以不至於沾水。因為這個理由,所以請你避讓的。”其人曰:“你這擔內,不過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溼,也還可將就用的;我擔中都是京廣貴貨,萬一著水,便一文不值。這擔子身分不同,安能叫我讓避?”老翁見抵說不過,乃挺身就近曰:“來來,然則如此辦理:待我老頭兒下了水田,你老哥將貨擔交付於我,我頂在頭上,請你空身從我兒旁邊岔過,再將擔子奉還。何如?”當即俯身解襪脫履。其人見老翁如此,作意不過,曰:“既老丈如此費事,我就下了水田,讓爾擔過去。”當即下田避讓。他只挺了一挺,一場爭競就此消解。這便是《挺經》中開宗明義的第一條。

你看“大抵謂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吳永語)”。

一個挺字,表達的是一種性格,一種態度,一種立身姿態,一種精神風貌。《挺經》十八篇都透出一股“剛”。剛強的態度,剛毅的擔當,陽剛的精神,順境中的修身養性,逆境中欲敗欲戰的堅挺忍耐,展現了曾國潘一代名將,中流砥柱的儒者風範。


超級科學奶爸


曾國藩《挺經》的明強篇主旨是以懦弱無剛為恥,需要自勝,如果加上謙卦終身謙虛的意思,理解的就更深了。


雅蘭星空2


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即修身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

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福益外家,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山外之音


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經驗成功心得的一部傳奇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