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駐企督導員李光明的上崗“滿月”記

駐企督導員李光明的上崗“滿月”記

連日來,新天龍集團有細心的員工發現,公司門口角落常蹲著一個人,板寸頭,戴著口罩,眼睛直盯著門崗。不止如此,車間、辦公樓、食堂、宿舍,也都能看到他的標誌性寸頭,而且走起來腳步匆匆,熟門熟路。 “這就是我們的駐企督導員,李光明,李主任。”集團人力資源部魯金波說,李光明是杭州灣綜管辦海塗農技信息中心的副主任,從1月28日開始,他就以駐企督導員的身份進入集團“上班”。儘管目前集團90%左右的員工已經到崗,產能也得到了快速恢復,但查門崗觀察工作人員有否嚴格落實對上班員工、返虞員工、進出貨車的測溫登記把關,查車間員工是否戴好口罩,問行政物資是否充足,向人事落實最新員工返虞計劃和行程……都是他現在的每日必備“功課”。

驻企督导员李光明的上岗“满月”记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小心再小心。”李光明說,一環疏忽,前功盡棄。 據瞭解,新天龍集團有員工近1200人,其中外地員工佔到六成。所以,疫情發生後,公司最擔心的,就是員工的返崗問題。為此,李光明“到崗”後第一時間即指導人事做好人員摸排,確定可返虞名單,並安排落實隔離區的防疫配備和應急處置方案。2月11日,公司順利拿到復工備案,並於當天發出返崗通知。

驻企督导员李光明的上岗“满月”记

隨後,外地員工陸續動身。但因疫情,途中管控嚴格,坐長途客車或自駕車返虞的員工到達時間往往沒有準數。所以,每天只有在確認最後一名員工安頓住下後,李光明才安心。而這個時候也往往到了凌晨一兩點。“每天有多少人返虞,實際到虞多少;有多少人已確定返程,具體幾號。他都一清二楚。”據魯金波透露,如此連續多日的熬夜早起,李光明結石病發,去了醫院,不過在當天又回來了,而且期間也仍在通過微信群瞭解情況、指導工作。這個微信群也是他到新天龍後所建,併為之取名“明天會更好”。

2月22日晚,李光明突然接到電話,新天龍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派去的一輛返工大巴被卡在安徽鳳陽高速口,出不來。究其原因,兩地政策有差,尚未實現互認通行。為此,李光明馬上進入協調溝通,並輾轉聯繫到當地有關管理部門,詳細說明情況後,車子最終在當晚11點半被准許上路。次日上午9點半,車子到達上虞,他懸著的心才放下。

“現在感覺李主任就是我們公司的一員了。”集團負責人說,這一個月來,很多部門都與李光明頻繁地打過交道,細緻負責,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而現在每天看到他在公司奔走忙碌的身影,大家也覺得很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