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曾國藩的一生: 修身齊家,治平天下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湖南一鄉村,豆油燈吐出微弱的光芒,一個少年正勤奮讀書,有一篇文章他反覆誦讀,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來。那晚,少年家裡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簷下,只聽少年翻來覆去誦讀,賊人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大聲說道:“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賊人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後輕蔑地看了少年一眼,揚長而去。

小偷的話使少年從此知恥而後勇,刻苦治學,奮發圖強,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封建社會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奇才。 

曾國藩的一生: 修身齊家,治平天下

這個少年,就是日後名揚天下的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近代儒學宗師,晚清著名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道光十八年四月,年僅30歲的曾國藩在正大光明殿參加科考複試,列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得賜同進士出身。此後,他正式更名為國藩,取國之屏藩之意。從此,他便以儒家思想為修行做事指導,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風雨飄搖的大清政府撐起了一片天空。

修身,是做人之本。曾國藩一生嚴以修身,踐行儒家思想,身體力行,終身不輟。

殿試獲得功名之後,曾國藩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成為二品大員。但初出茅廬,涉足官場,曾國藩的修身之路上盛開的不是鮮花,而是荊棘。在晚清官場上,曾國藩不愛錢的性格為世俗所不容,他自己總結曾經受到了五次恥辱:“餘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嶽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屢敗屢戰,堅忍實幹,在屈辱中,曾國藩堅守高潔的靈魂,以一顆歷經修煉的心來看天下,以“拙誠”、“堅忍”行事,把堅忍功夫做到了極致。

曾國藩的一生: 修身齊家,治平天下

曾國藩自我要求極嚴,每天黎明即起,“三省吾身”,堅持讀經和諸子百家,幾十年堅持不懈,於經、史、訓詁等皆有深入研究。在熟讀儒家經典的同時,曾國藩更是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終生養成了三個好習慣: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通過寫日記進行修身,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二是讀書習慣。曾國藩曾說“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他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書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三是常寫家書,在家書中講述修身之要。

天資平平的曾國藩認為,一勤天下無難事,他的一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恆所致。勤於事功,故能夠建立奇功異勳;勤於學業,故得以遺存著述卅卷;勤於修身,故值得被家族後人尊為楷模;勤於教子,故隨能使晚輩桃李成蔭。曾國藩說:“古之成大業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他認為,勤如天地之陰氣,立身居家,作官治軍,都是依賴陽氣鼓盪。勤則興旺,隋則衰頹。可以說,勤於修身是曾國藩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齊家,是立業之基。曾國藩曾經持續寫家書30多年,留下了齊家的經典故事。

曾國藩官至極品,但他的宦囊並沒有因此而豐富。初出山之時,曾國藩表示:“不要錢,不怕死。”統兵之後,可以支配的金錢雖多,但他為“風示僚屬”和“仰答聖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給了戰區災民,寄回家的錢反而比以前更少。曾國藩不多往家寄錢,不僅因為要保持清廉之節,還因為他認定從小經過生活磨鍊的人更容易成大器。他在家信中說:“吾不欲多寄銀物至家,總恐老輩失之奢,後輩失之驕,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也。”

直到晚年,曾國藩仍然保持儉樸習慣,通常每頓飯只有一個菜,“絕不多設”。他愛穿家人為其紡織的土布衣服,不愛著綢帛。曾國藩升任總督後,其鞋襪仍由夫人及兒媳、女兒製作。當時。每晚南京城兩江總督府內,曾國藩夜閱公文,全家女眷都在麻油燈下紡紗績麻。一件天青緞馬褂是曾國藩最好的衣服,只在新年和重大慶典時穿,用了三十年依然猶如新衣。

自己身體力行,曾國藩要求家人也要做到。從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戎馬生涯中,曾國藩寫了近1500封家書,上自父母,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家書中,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曾經寫道:“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

曾國藩希望後代兢兢業業,努力治學。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留給子孫。齊家之舉,使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國藩後代中,出現了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治國,是士大夫的責任。曾國藩,這位具有完善人格的精英,主動承擔了太多的責任。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中華民族面臨著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曾國藩等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朝廷重臣,開始學習歐美,發起洋務運動,製造輪船、槍炮,開採礦山,鋪設鐵路,架起電報線路,建設鋼鐵廠、紡織廠,中國從此開啟了近代化的大門。

曾國藩是清末“睜眼看世界”並積極踐行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中國建造了第一艘輪船,開啟了近代製造業的發端;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如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機械所,規模雖小,但其是中國近代化軍事工業的開端。在機械所內,曾國藩提出了“始而演習,繼而製造”的方針,成功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木殼輪船。此後,曾國藩又派容閎去國外採購了一百多種機器,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設備。1865年,曾國藩與李鴻章創辦了以製造槍炮彈藥為主的江南製造總局,製造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艦“恬吉”號。曾國藩等人發起的洋務運動,對於加速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晚清國破的嚴峻局勢下,作為治國能臣的曾國藩強調義理與經濟結合,要以道德為體,經濟為用,促進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形成。為了改變現狀,興工濟世,挽救危局,曾國藩還推動了諸如革新吏治、改革鹽政、漕折徵收改革等等治國舉措,他主張:“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要求“以重農為第一要務”,為清政府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嘔心瀝血。

平天下,是士大夫的終極夢想,曾國藩也把這種夢想變為現實。

曾國藩一生南征北戰,兢兢業業,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清朝因為他而得以延續,也間接避免了中華大地無數生靈塗炭,中國成為外國的殖民地的悲劇。

面對太平天國勢如破竹的攻勢,八旗軍節節敗退,清政府搖搖欲墜,曾國藩受命組建湘軍,並把這支自收自支的軍隊,打造成為一支英勇善戰的鐵軍。湘軍是一支有文化的軍隊,領導層均出身於耕讀之家,深受湖湘學風的薰染,主張學以致用,對社會危機具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強烈的經世致用願望。在治軍方略上,曾國藩用儒家學說治軍,用封建倫理綱常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陶冶官兵,帶出了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湘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終攻破太平天國的天京,湘軍從此威震天下,後人隨有“天下無湘不成軍”之說。

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認為,做官的最高境界是“風清弊絕”。能夠做到平天下的曾國藩,最大的擔當就在這裡。曾國藩一生,始終力戰流俗,他說:“我們所能做的,引用一班正人,培養幾個好官,以為種子。”曾國藩一生致力培育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封建社會中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曾國藩一生曾為清朝廷舉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其中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事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蔣介石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足為吾人之師資”,長期將《曾文正公全集》置於案旁,終生拜讀不輟。

曾國藩一生,始終以儒家所要求的誠、敬、靜、謹、恆這五個字作為自我的人格修煉,其為官與為人之道,對後來者會有永遠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