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ecmo中國能製造嗎?

用戶6760385741172


目前我國還沒有企業能製造ECMO設備的,主要還是靠進口。

但是這儀器要看產品品質保障的,國外公司更信得過,專業性更強,以後中國造肯定能造的。



後合生活


國內ECMO(體外膜肺氧合)主要來自於進口,目前國內主要的ECMO經營商,主要是貿易商。

先解釋一下為什麼ECMO國內保有量這麼少的原因?(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

ECMO實體機

(體外膜肺氧合臨床使用形式)

對於當前的大眾媒體一直在報道的ECMO為什麼這麼少的問題,國內保有量在400臺套左右。目前國內各類渠道都在從全球購買,依然無法滿足抗疫一線的需求。

1、ICU中的器械明珠

從通俗化的角度來講,ECMO是醫院的ICU病房,選擇性配備的醫療器械。要知道國內三甲醫院累計1442家(2018年中國健康委員會公佈的數據)。要知道2012年中國三甲醫院數量989家。這些年累計增長了接近45%。從醫療建設以及科室支持的角度來說,基本上國內也僅有三甲醫院才有能力建設比較強的ICU。

也就是在影視劇中看到,那些除了問題就在重症監護室中,各種插管的設備,這都是實力強橫的三甲醫院。一方面三甲醫院承擔著各類疑難雜症的治療,同時三甲醫院也是享有更好的醫療器械進口審批,以及各類醫療學科研究的工作。大量的醫學院附屬醫院就是這個概念,醫學本身是一個實驗性的科學。

從衛生體系而言,需要三甲醫院建設重症監護室,需要更好的設備,這也促成了三甲醫院可以享有資金扶持去購買ECMO。並且ECMO屬於三類醫療器械,三類醫療器械的備案制度非常嚴格,取得三類醫療器械的代理企業都非常少。

2、太貴:耗材屬於壟斷品。

說到貴,這個貴是一種持續性的概念。ECMO本身並不貴,國際上美敦力(Medtronic),邁柯唯(Maquet),利凡諾(LIVANOVAN)在國內市場的售價,也就在150萬-300萬之間。

這樣一臺設備貴嗎?

相比於一臺2000萬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玩意並不貴。但是這玩意的耗材非常昂貴,不是一般人用的起的。由於ECMO是相當於在人體之外,給你重新造了一個人工的心臟和肺,用來給你的血液供氧,並且用一個體外的泵,實現血液的循環。從無菌的角度講,這玩意用一次,除了泵不用換,軟件系統不用換,其他全部都要換:離心泵(這玩意真的挺貴,目前美力敦的產品,也僅僅支持最高14天就需要更換一次),輸送管道,氣體交換膜(這玩意是要一直更換的,不是一個人用一片就可以了),套包,血凝檢測,肝素等等消耗品。基本上ECMO開啟就是5萬的消耗費用,如果伴隨著病人例如伴有血栓等情況,不要不斷的更換空氧混合膜,那就是源源不斷的要以萬為單位的計算費用。

(離心泵,氧合器,數據來自:利凡諾(LIVANOVAN))

有人會問,國內不能做這種耗材嗎?

瞭解過打印機市場嗎?你是否知道打印機不貴,硒鼓很貴的道理。典型的惠普,愛普生就是這種經營方式。

因此,ECMO在不少醫院沒有足夠資金,以及足夠需求的狀態下,很難貿然的採購這套設備。(當然現在的情況是發現這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治療非常有幫助)

3、ECMO的操作不是插管就能用的,需要一個團隊以及臨床經驗豐富的團隊才能使用

這玩意不是簡單的鼻腔吸氧,也不是簡單的一個插管操作。

需要在大動脈,靜脈上面插管。插管之後,還需要針對病人的狀況,觀察氧合情況,病人的血液不是健康群體,是否有血栓,以及設備運轉,離心泵是否都能運轉正常?

基本上一臺體外膜肺氧合機,需要4-5個操作維持,專門的負責人、協調員、儀器耗材管理員、信息管理員和醫師,且均為專業重症和臨床學科背景出身(引自:第一財經:新冠“救命機”ECMO設備難求,緣何國內無一廠家可生產?)。

4、是否應該,有呼吸障礙的疾病就上ECMO?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ECMO原則上是一個輔助心臟和肺的設備,它是減輕心臟在有炎症,例如心肌炎偶有情況也會用到ECMO。試想一下,如果心臟和肺真的一點都不工作了?那就表明需要等待奇蹟的誕生了。

因此,在臨床上面,ECMO的使用,是有一個指標的。

(資料來源,參考MEDTRONIC(美敦力))

基本可以簡單的說,急救狀態,手術狀態才會上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

接下來說,ECMO的構成,以及主要技術集中在哪些領域?以此來解讀為啥我們國家沒有。

1、先說ECMO的發展歷程

體外膜肺氧合機機也屬於是我們常說的機械輔助設備,比較核心的技術點:1953年心肺轉流技術,模式氧合設備(這是重點之一),抗凝控制(重點之二),多年臨床經驗的軟件控制系統優化(重點之三)。

從ECMO的發展歷程我們基本梳理出三大重要技術點,這裡沒有提到硬件的性能。接下來說一下ECMO的硬件構成。

2、ECMO硬件的構成

(美敦力ECMO)

硬件構成:離心泵、空氧混合器、血凝監測、血氣儀、套包、動靜脈插管、肝素等消耗品變溫水箱。

在硬件中,離心泵,膜肺(氧合機核心部件),流量控制管理系統

1、大家說的比較昂貴的膜肺。目前肺膜經歷了三代的發展:一代材料固體硅膠膜、二代材料微孔中空纖維膜以及三代材料固體中空纖維膜(PMP聚烯烴材料)。目前基本上都是採用第三代材料技術:中空纖維膜。然後PMP聚烯烴材料為3M公司旗下Membrana公司獨家供應,這玩意是壟斷的。(就是那個生產3M口罩的公司)

(圖片來自:美敦力)

中空纖維氧合器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簡化規格型號,主要由兒童,成人兩種。

上一代硅膠膜氧化器,需要根據大致的人體體重,來計算不同規格的氧化器。

(圖片來自:美敦力)

因此,從材料角度來說,由於前期不曾涉足這一領域,包括全球市場,在這一材料領域的技術儲備都屬於寡頭壟斷市場。可想而知在國內材料發展貧瘠的情況下,這一核心材料,短時間比較苦難。

2、離心泵

離心泵技術並不是非常難的技術。主要就是能夠做到儘量小的破壞紅細胞。

插入一個知識點:由於人體心臟功能降低,泵血能力不足,需要外部的泵去保持血液循環,說白了就是給血液一個動力,同我們常見的水泵不同,人體的血液是有各類細胞的,如果放一個電動機帶輪頁的旋漿,會將紅細胞打碎的。因此,這類離心泵一般都是不帶有金屬軸的。

離心泵的難點在於,時效性和可靠性要高,這玩意是需要長年累月的臨床實踐中,收集到數據然後優化的結果。

3、臨床氣,血檢測和控制系統

你可以簡單的將其當成是這套設備的軟件部分。

臨床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針對每一個不同的病人,根據現場的情況,做出有科學依據的應對。說白了,就是有大量的過去的數據可以參考。

就是整個數據支撐了ECMO設備商優化自己控制系統,成人,兒童的氣,血比例是多少?抗凝劑要放多少?不同的情況,有哪些數據可參考。

這套臨床操作指南,也就是軟性的控制系統,這是設備和臨床一一對應的。有人會說,臨床醫生知道這個數據啊,是的臨床醫生知道這個臨床的數據,但是沒人知道從臨床數據翻譯到設備流量控制的時候,人家設備上內部是怎麼控制的。這才也是一個關鍵點。

總結:在這次疫情後,國內一定會有企業涉足這一領域,進行研發,生產。也希望儘快實現國產化,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醫療進步帶來的安全保障。一切任重而道遠!


機器人觀察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這次疫情中首次使用了該設備,將重症冠狀病毒患者掛在生命支持機上以繞過肺部並使他們康復,從而挽救了重症冠狀病毒患者。ECMO機器可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這樣做可以使可能充滿液體的肺部鬆弛和恢復。在疫情重災區湖北,重症患者數量多,急需ECMO設備來進行治療。目前國家已有多批ECMO設備運抵湖北武漢,相信中國人民會戰勝疫情。

ECMO的本質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運轉時,血液從靜脈引出,通過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經過氣體交換的血,在泵的推動下可回到靜脈(VV通路),也可回到動脈(VA通路)。前者主要用於體外呼吸支持,後者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臟的泵血功能,既可用於體外呼吸支持,又可用於心臟支持。當患者的肺功能嚴重受損,對常規治療無效時。ECMO可以承擔氣體交換任務,使肺處於休息狀態,為患者的康復獲得寶貴時間。同樣患者的心功能嚴重受損時,血泵可以代替心臟泵血功能,維持血液循環。


波上白頭翁


其實外企這種高端設備真不敢和中國合作生產,據我所接觸過的企業,技術員說2-3年完全吃透,開始找國產配件測試組裝生產,到時候1億?砍一半至少


青島李大胖子


就產品本身,傳統床旁使用的ECMO,採購價格大概100多萬元,移動設備價格更高些,並不屬於昂貴的醫療設備,然而專用耗材昂貴。

傳統的體外循環用膜肺,進口產品單價約5000元左右,且大部分耗材基本實現國產化;ECMO所用的膜肺以及其他耗材,需要生物相容性的塗層技術,避免血液脫離體外長時間運行產生血栓,不產生血漿滲漏,材料會貴很多,且全部依賴進口。

全球範圍內,能生產ECMO的品牌僅有三家,分別是美國美敦力、德國索林和德國邁維柯。


山石嶙嶙


其實不是簡單能不能製造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有沒有去研製去建造的決心,做這種東西必須效率和效益同時兼備,回本太慢,錢還是放在房地產或者直播小視頻上來的快,所以想都不用想把錢投資在這上面!


劃呀劃呀劃呀劃呀


能,但是因為不是每個人一上醫院就切開。

要不是這次用的人並不多,很多家屬會根據自身經濟,疾病的痛苦,以及治好之後是否能恢復自理,而選擇放棄搶救的

就好像以前開車的人少普桑也要將近20萬

現在人人都有車,小車最便宜的2,3萬也就開上路了

所以貴不是因為中國不能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