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覺得他們對子女做出什麼事都是正確的?

馮煜林


跟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有關。懂得越多、視野越廣闊的父母越不會剛愎自用,越會寬容子女所作所為。拿玩泥巴來說,有些父母看到了必會大聲喝斥,甚至棍棒相加,因為他們覺得子女不講衛生、弄髒衣服,毫無益處;另一些父母則笑眯眯是看子女玩,甚至參與進去,他們不覺得這是什麼愚蠢的事情,他們喜歡看到子女快快樂樂的樣子,如果他們也覺得髒,並不會使用任何語言、肢體暴力,而是溫和地引導子女做別的遊戲,他們深深知道,對子女使用暴力是極其愚蠢的行為,暴力給子女帶來的心靈創傷,很可能危害子女一輩子,因為那樣做會導致子女形成負面性格,而性格會決定命運。


特斯拉2019


有沒有覺得你問這個時候就很矛盾,有些父母,難道大部分都覺得是錯的?


先叉開個小話題,我做過一段安利,就是痴迷的那種,後來慢慢走出來了,好在大學時候學過一段心理(當時是想考證的),慢慢體會到了那種心情。永遠想把最好的給自己最愛的人,不是那種簡單的利益關係。

再說一個事情,就是參加過一次性格培訓,全封閉的,一階是五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最後一天晚上是結業儀式。我們的學長都會來,有些從國外直接飛回來的,並且真的很多都是致命企業家(師出同門啊)你可以想想他們培訓有多成功。我們每個人也向往成功,也會看到方向

人性最原始的就是對生的渴望,到現在物質豐富了,就是對物質的追求了。

引子完了,正題開始


我有一個網友小我15歲,他給我抱怨說,他父母說讓他好好學習,以後好好照顧這個家,照顧好弟弟。我問他你父母是不是不是很富裕,他說都是農村的。我又問他,是不是學歷不高,他說他們初中畢業。

上面故事,父母也在努力改變自己,但他們更加知道可能只有子女的改變才是最快的也是子女們不用重複他們的路。

再說說我吧,我最初工作時,父母說省著花,還要結婚(我承認我的家庭不是太好,所有的我必須靠自己,但是當時我不那麼想)。到後來結婚,出軌離婚,淨身出戶(我的婚姻我做錯了,我承認),而後的股票輸的一乾二淨,房子首付款出現問題,房貸問題。

所有的一切都爆發了,我爸那天給我發脾氣,數落我的婚姻,我的固執,最後說了一句以後我都不會再管你了,當時我都30了。

自此,我已經兩年沒回家。我父親最近經常給我打電話(信管肺炎疫情),他給我說什麼事都想開點,其實我漸漸明白了,他說活著比什麼都重要,他也在深深地自責自己。

在父母那裡,最初的要求學習改變命運,後來成家立業,到現在對我的要求是活著比什麼都好。


對於父母的做法,我們當時很難理解,等我們老了,為身父母,才懂了。

父母也曾為子女,身為子女的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他們當時為子女時的想法。這就是輪迴。

身為子女,更加應正視父母,父母說的是對的,他說的是一個計劃,在這個計劃裡,有很多的不確定,但是追求的結果是好的。

就像老師告訴所有人1+1=2,這就是計劃,然而還是有人寫的答案不是2

請珍重,父母在,不遠遊


狗狗狗腿子


這是父母的本能,其實父母都想關心子女,愛護子女。可能他們的方式過於偏激,父母內心都有潛在的佔有與控制慾,她們有著天生的自我優越感,感覺比子女高等不少,認為他們經歷的事情多,比你懂得多。

  • 父母可能在工作等其他領域得不到自我的充分實現,但他呢在家庭中,感到有能力,而且又有充分的理由進行管束。以愛之名的控制,想要得到價值感和安全感。
  • 子女要多和父母溝通,讓他們理解這種觀念,把過往的事情看清,和父母和解。

其實家庭之間,也存在非常多的矛盾,我們在其中修行,我們肯定會成長,只不過每個人成長方式不同,都伴隨著愛與痛,這才是青春的成長。


小糖的小美好


父母總喜歡讓我們活成他們希望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們好,都是為我們著想,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如果我們不按照他們要求的做,他們就會對我們的叛逆不理解而憤怒。

今年的抖音免費影片囧媽就生動的表現了這一點。

這一切都源於我們的不理解不溝通和想當然。比如臺詞“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了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老恰


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在父母心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也許我們已經長大,也許我們在這社會中常被他人認可,可父母對我們還是放心不下,牽掛著我們、擔心著我們,同時以他們的經歷"正確"的指導著我們!

我想我們對父母的行為只能更好的去"理解",因為我們也改變不了什麼。一代人與一代人的生活、思維習慣都會有差異,也許從父母的角度看我們,他們會覺得我們生活也不正常。


很多朋友即將或者已經步入中年,有的已經為人父母,我們的父母也已經步入老年,父母在家在,打開家門看見父母蒼老的
眼神,燦爛的笑容,溫暖的問候,這就是家。他們再不斷的指導著、嘮叨著我們,我希望一直這樣聽下去……


玲玲媽de生活


因為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不信任。

父母都是過來人,見多了世間的爾虞我詐。生怕自己的兒女受到傷害,就想護著點,所以兒女的什麼事都想知道都要摻和,完全出於愛!

做為兒女要讓父母確實感覺到,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他(她)的意見僅做為參考,大主意自己拿。你越是言聽計從,父母對你越不放心,管的自然多了。

所以兒女要獨立自強,果斷處理事物,讓自己活成父母的驕傲……!他們一定也會改變。


雪嶼曉


孩子的世界天性真的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還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什麼事都是開心的,所以孩子總愛笑。觀察孩子的成長會發現,孩子剛會笑開開始小時候總愛笑,隨著慢慢的長大,笑聲越來越少。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很愛笑。那是因為孩子小時候都愛笑。

但隨著大人世界觀念的慢慢影響,逐漸的減少了臉上的笑容。

大人會用自己的想法、觀念,方式來強加於孩子身上,但孩子看待世界的內心有自己的想法。

大人即便認為不對,也需要耐心的傾聽了解。

大人是對的可以慢慢引導孩子,不要直接批判孩子。

大人是有經驗,看待事情更透徹,所謂的透徹是指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問題。也會按世俗的方式要求自己的孩子。

大人如果覺得對的首先要保證自己是綜合都優秀的。如果自身就各種不自律、不正能量、不勇敢堅強的話,那就少要求孩子,讓孩子在正確的教育理念中自我成長,父母在相對安全的視線內默默注視。如果對孩子要求少了,孩子自然聽話,自然不會反抗父母。


果果嚴選


有些父母太主觀,認為孩子是他們的私有財產,所以就要按照他們的意思方法去做。一個朋友的孩子是學幼師的,孩子特別喜歡到幼兒園工作,可是她的家長一定要到小學當老師,在學校當了老師的孩子不適應,得了抑鬱症,什麼也不想幹。做為家長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願,要理智,要全面和孩子商量,不要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的身上。這樣做是害孩子。


墨海遠航


一種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信任,另一種則是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前者大多是家庭氛圍融洽,家長和父母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溝通,理解、信任是家庭主基調,每個成員都有話語權。後者孩子在家庭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家庭事宜圍繞孩子進行,父母如果在陪伴方面或者其他方法覺得對孩子有虧欠,這種溺愛就會變本加厲,久而久之,家庭關係畸形,孩子認為自己是家庭的“王”,父母都會認為孩子的需求是第一位。


孔融讓離


通常這樣的父母多少有點強迫思維或者強迫行為,具體到了什麼程度需要通過量表測評才知道。這樣表現通常是父母不覺察行為,是強迫情緒或者強迫行為的自然表現方式。如果長期不改善會造成孩子青春期障礙,包括焦慮抑鬱問題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