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春耕基本實現機械化了,仍然還有人用耕牛在犁田,為什麼?你是否也曾經用過耕牛犁田?

龍人農心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春耕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了,但是,還有一些地方要用耕牛來犁田或耙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一些地區人均耕地少,目前小農戶多,種植作物的田塊小,農機作業不方便。二是南方丘陵或山區,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機械無法進入梯田的田間地頭,如雲南、廣西等省區的部分梯田區域還有耕牛犁地。三是農民經濟收入低的部分農村地方,由於資金不足,沒有能力去購買農機設備,當然這些地方如果實行了適度的規模化經營模式,這些年政府部門是有給予一定程度的購買農機費用補貼。所以這類情況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國可能有一些地方春耕生產上還有采用耕牛犁地方式,這也是我們目前的基本國情。

今後,一靠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政府出臺扶持發展農機政策。二靠在丘陵地區及山區,更多地研發小型農機產品,使其更加適應當地的梯田生產條件下進行作業。可以相信我們國家未來的農機化普及率會有不斷提高。





智農信息


很高興回答這問題

本人地處河南南部,南陽黃牛很出名。 道路和田地都比較平坦。現在大部分耕地和播種都是機械化,拖拉機操作,一小部分歲數較大的還在用牛耕地,很少。

10幾年前比較多,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秋日午後,我爺爺趕著牛,拉著我,帶著一瓶黃酒去耕地。我當時還小吧,幾歲而已。爺爺趕牛耕地,偶爾讓我坐在杷上{平整土地的一個工具,井子木頭上有好多鋼筋釘},那可能就是最早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

耕地間隙 我和爺爺玩什麼遊戲忘了,輸得喝黃酒,我當時覺得甜甜的,不論輸贏都要喝。後勁十足,忘記喝多沒 也可能就是最早的斷片。。

懷念爺爺


168小嶽


我記得那是2000年,秋收種麥犁地時,有個農民套著兩頭牛,拉者個帶把手,下邊有個大犁鏵,前邊有個鐵軲轆,0用木頭連起來的那種。我出於好奇,也想扶犁把過過癮,可是牛不好使,老走偏,地溝歪歪斜斜。老農見了,生氣地說:“駛牛不么喊那咋中?”喔喔向左,噠噠向右,得兒駕!向前。他把牲口訓練得真好。用了他的號令,真管用,果然犁直了。我問他為什麼不用拖拉機?他說,用拖拉機還得花錢。你看這兩頭都是母牛。今年這頭下犢子,明年又該那頭了!養牛犁地不花錢不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如你所說,春耕基本實現機械化了,仍然還有人用耕牛在犁田,應該也只是一小部分人了。

其實現在,農村還有誰家養牛呢!恐怕是真的不多了。

只有一些家裡條件真的過不去的人,才會還養著牛,用來犁田。



當然了,這並非唯一的原因,還有是因為地勢問題,才會用上牛來犁田。比如一些丘陵、一些小路的深山腳下、一些水份充足的田間等,這些可能都會用上牛來犁田,而不是機械化。

當然了,用牛犁田也不是一無是處的,雖然效率低,功能較為單一(不能進行旋耕),但是,牛犁田時牛拉的糞便尿液,是很好的改善土壤作用的肥料。這可能也是還有人用牛犁田的一個小小原因。

我想,作為農村的人,過去都是用牛犁過田的,我們家自然不例外。我是沒用牛犁過田,畢竟那時候還小,長大了又都在春耕忙種時外出務工了,沒有機會接觸犁田。

不過呢,田是沒犁過,牛倒是放過不少。只不過我小時候比較安分,沒有像別人所說的那些放牛的小孩,會去騎牛。

時光一去不復返,國家在進步,農村也發展,機械化犁田是一個趨勢。希望未來,國泰民安,國民富強!


客家小夥農村行


首先來說,大多數平原地區春耕實現機械化了,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廣大山區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山區農村,耕地的機械化程度仍然非常低,就拿我所在的皖西大別山區來說吧,在縣城以上的山區,機械化耕種成都還很低,基本上種植水稻的都還是靠牛來耕地。

對於山區用牛耕地的農民來說,並不是不想用機械來耕地,最主要的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1. 首先來說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地形的約束所導致的,山區耕地特別是水稻田都是梯田,而且是不規則的梯田,田的邊邊角角很難利用機械來耕作,還是要靠傳統的方式耕作,所以山裡人不是不想用效率更高的機械,而是迫不得已。

  2. 使用機械耕作,成本更高。像我們山區農村,一家一戶水田少的不足一畝,多的不過3-5畝,每家每戶買個耕作機械,顯然非常不划算,再加上如今大多數山裡人外出打工,很多田地都沒人種植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婦女,他們有充裕的時間種田,而對這些人來說,在農村掙不到錢,那隻能想辦法省錢了,利用人工和自家養的牛,要比購買機械划算得多了。

  3. 正如上面所說的,農村都是老人、婦女(60歲左右的居多),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手腳不靈便,即便買了機械,很多人都不會用,都不敢用,甚至很多農民連汽油、柴油這些燃料都買不到,因此也不願意使用機械勞作。

總之不同地區的農村不願意使用機械耕作,都有著諸多方面的條件限制。而並不是不願意使用機械耕作。

作為山區農村人,我們家過去養了5頭牛,負責5戶人家的耕作,小的時候自然放過牛,也犁過田。記得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陪爺爺一起去山上放牛,秋天的時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板栗、獼猴桃,最喜歡的就是摘野果子吃。如今我們這裡的農村已經沒有人養牛了,水稻田也早就改成了茶園了,耕作的場景再也見不到了。


醉美皖西大別山


在農村,或山村,會看到很多~不平不齊,不整的壟地,因落差大,壩子還是用石塊壘起,隨著坡勢盤旋出入的,也就一羊腸小道,實在不能機械化操作!牛犁田很正常,也是鄉村一景,看似簡單,但犁鏵很難掌握,需要巧勁,生手會犁得很不象樣,夾壟,跳壟,竄壟,反而累出一頭大汗



王奎浪淘沙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我個理解發表看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首先農業要發展實施機械化操作是必要條件,但機械化能夠實施,對農業又有很高要求,一先要確保農田平整成大塊面積。二是各方面配套設施要跟上比如路,水,電等。就因為有這些條件約束,好多地方農機根本到不了田間地頭,即使下到田地,由於過去長時間分包到戶使農田過於零碎農機成本過高。不得不選擇過去牛耕人種的落後模式。其次要想使農業機械化得以施就必須實行農田整改,土地流轉,修橋鋪路,建渠架電。雖然前期成本過大,但一勞永逸。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嗎。最後想講的是目前國家正全力發展新農村建設。我們有義務配合和支持。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過上幸福的新農村生活






張培春1


首先說我曾經用過耕牛耕田。

我們家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不說,就是田塊,也是很小的那種梯田。如果採用拖拉機機耕,拖拉機不但很難進到田塊當中,而且,即便是進到田塊當中也很難左右調頭。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採用耕牛耕田了。因此,我就利用耕牛耕田。

接下來說說為什麼仍然還有人用耕牛耕田的問題。

一方面,地域條件限制了機械化作業。

還以我們這裡為例:雖然說現在的道路通行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田塊還是以前的田塊,別說大型農業機械了,就連小型拖拉機都很難在田塊裡作業,不用耕牛耕田怎麼辦?因此,現在我們這裡依然採用耕牛耕田。

另一方面,有些農戶家裡飼餵有耕牛,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用耕牛耕田,節省一些機械耕作的費用。

有的農戶為了發展養殖業,在家裡養了許多耕牛。這些耕牛平時是閒著的。但到了農忙季節時,就能夠派上用場。用耕牛拉車,用耕牛耕田,可以節省掉利用機械作業的費用,一舉兩得。

還有一方面,那就是有些農戶的經濟條件比較差,用不起機械耕作,在無奈之下,才採用了機械耕作。

譬如,在我們鎮上居住的一個農戶就是常年借耕牛耕種田塊的。因為他們家的兩個兒子都罹患了很嚴重的慢性病,不能出外掙錢養家,所以,經濟條件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他們家的田塊適合機械化耕作,但也支付不起耕作費用。於是,便在耕田時向鄰居借耕牛耕田。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因種種不利條件的制約,有些農戶不得不採用耕牛耕田,這也應該屬於一種無奈之舉,但在不利條件的影響下,也不得不如此去做。但願阻礙農戶利用機械化耕田的不利條件早一日消失,從而使耕牛的耕田使命早一日完成。


老胡說三農


感謝作者提出的問題!現在很多地方農村都開始春耕了!但是為什麼還是有的人用耕牛犁田!

首先咱們說說下面的分析!

1地勢不同,在很多山區平原很少,比較平的地方人們都用來建房了!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山上。高低不平,坡度很陡,沒辦法實行機械化操作!

2土地面積少,分佈不均勻。而且道路崎嶇狹窄,機車過不去!田地邊角較多形狀不規則,沒辦法施展!

3耕牛的優勢!農民熟悉耕牛犁地的經驗,在不規則的田裡,耕牛可以邊角不剩的犁完,犁地均勻深淺可以自己掌握!

我們父輩曾經用過耕牛犁地!要選擇精裝的牛,要訓練背犁,牛適應了,在田間可以更好的控制!犁地是控制牛還有口令那。




LOVE美食家


農業實現機械化後,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也提高了生產率。但為啥還有人用牛耕田呢?一是農機到不了的山坡地,小塊地,拖拉機調不過頭,派不上用場,只好用牛耕作。二是養牛戶想減少農機費用,耕一畝地需要60一80元,收割一畝作物需要60一100元,還要看農田耕作條件才定價,不平的地和倒伏的小麥,農機出費就高一點。本來種莊稼效益就低,年景不好時還虧本,種一畝地,所需種子,化肥,耕地,播種,收割,如果是水澆地,還有水費等,所以,糧食生產成本高,收入少。有耕牛的戶,乾脆不使用農機,只好用牛出力,人花費一些時間。三是年輕人願意用農機,岀點錢,省時省工省力,出去打工創收就把錢掙回來了,但老年人觀念不同,為了節省農機開支,寧願岀點力,也不想使用農業機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