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邵武:打造實體經濟新引擎”專項工作實施方案

  邵武市開展“培育新動能,

  一、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南平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立足邵武實際,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和競爭力,切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紮實推動我市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力爭2020年氟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00億元,2025年產值達300億元,2035年產值爭取達600億元。

  二、具體措施

  (一)加快打造產業集群

  加大我市氟新產業扶持力度,進一步提升氟新材料產業鏈水平,加快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培育邵武產業的“金娃娃”。

  1. 精心打造專業園區。高標準制定完善氟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嚴把項目准入的環保關、安全關,集中力量把金塘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全國氟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和集聚區;堅持“園區化、專業化、生活化、生態化”建設要求,加快建設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提升園區安全、環保問題應急處置能力,全力支持金塘工業園區申報“省級工業園區、國家科技部火炬高新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稱號。

  2. 強化資源保障。整合邵武市轄區範圍內的螢石礦資源,優先保障我市金塘工業園區氟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所需礦石和原料,允許有序開發邵武市螢石礦產資源。鼓勵國有企業和氟新材料相關重點企業參與或入股螢石礦產資源開發。制定螢石礦資源管控措施,嚴厲打擊非法採礦,採取有效措施引導螢石礦山企業將礦產資源集中集聚供應給本市深加工企業,確保有限資源在本市得到最大化、最高效生產加工利用。

  3. 全力發展氟新材料產業鏈。積極引進國內外氟化工龍頭企業,培育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氟新材料企業,鼓勵發展高端氟氯烷烴及其替代品(製冷劑、發泡劑、清洗劑等)、氟聚合物及其加工品(氟樹脂、氟橡膠、氟塑料、氟膜材料等)、氟精細化學品、氟電子化學品等,支持園區重點、骨幹氟新材料企業配套建設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氫氟酸、氯烷烴、氯鹼、硫酸等項目。

  4. 組建氟新材料研究所。在武夷學院設立氟新材料研究所,加強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浙江化工研究院、福州大學等機構的交流合作,全面開展氟新材料技術研發,加快項目孵化、科研成果轉化及改造提升傳統企業生產工藝,服務邵武金塘氟新材料產業強動力、促發展。依託金塘工業園區氟新材料重點骨幹企業設立氟新材料協同創新研究院,共享創新成果、前沿技術。

  5. 創設氟新材料工程中心。在金塘工業園區設立氟新材料工程中心,加強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浙江化工研究院、福州大學的合作,打造涵蓋小試、中試、檢測等重點實驗室和人才公共實訓基地。

  6. 實行專業教育。依託省內有關院校,面向氟新材料產業制定教育培訓計劃,擴大產業專業人才及產業技術工人招生計劃,加強武夷學院、職業技術院校專業教師配備,加快專業實訓場地建設及設備添置。實行“訂單式”的教育培養,每年要有一定生源額數實行定向培養,滿足氟新材料生產企業對專業人才和產業技術工人的需求。

  (二)加快推進動能轉換

  1. 鼓勵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全力推進我市竹木加工、紡織服裝、化工等傳統制造業的綠色改造,加快應用清潔高效的加工工藝,推動傳統基礎製造工藝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重點改造化工高耗能、高耗水生產企業,全面啟動餘熱利用、加快淘汰老舊設備、高耗能設備的技術改造升級、水的循環利用等重大節能改造項目。以源頭削減汙染物產生為切入點,鼓勵企業採用餘熱餘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汙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清潔生產技術實施改造升級。

  2. 加速創新創造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密切協作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對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引進整合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的創新資源,建設一批邵武市制造業創新中心,將其打造成為邵武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中心和區域創新發展的主陣地。依託國內外知名院所和鑫森炭業、遠翔新材料、王斌裝飾等骨幹企業技術中心的創新資源,在重點領域和中小企業佈局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產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

  3. 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將技術進步、組織變革、流程優化以及數據分析利用等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鼓勵企業增加信息化建設投入,充分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工業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體系;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

  4. 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力”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突破制約先進製造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要,解決技術難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拉長產業創新鏈。

  5. 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以鑫森炭業、天宇實業、遠翔新材料等一批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為標杆,鼓勵企業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爭取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爭取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積極參評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6. 推進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支持開展企業管理典型經驗示範推廣、重點行業企業對標診斷等活動,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育工作。開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引導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做專做精核心產品、持續強化創新,培育獨具特色的企業品牌,對經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獎勵。

  (三)加快推進“兩化融合”

  1. 推進互聯網電商產業園建設。依託黃峭廣場經濟商圈,利用原南武夷液晶公司建設互聯網產業園,原三嘉鋼鐵地塊建設互聯網倉儲園,黃峭廣場城郊鎮政府三樓辦公樓整層建設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中心,原眾竹公司地塊建設互聯網製造園,打造集產品工業化加工、倉儲、配送、展示、銷售、推廣為一體的大型一站式互聯網經濟產業鏈,助力邵武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2. 打造數字新零售模式。充分發揮我市竹木加工、紡織服裝產業資源優勢,以邁入數字經濟智慧產業新邵武為契機,大力發展“互聯網+工業”。按照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理念,建設一批本地工業產品體驗館和新零售體驗店。引進網紅經濟,藉助武夷山水品牌產品創建活動,拓展本地優質產品的銷售渠道。

  3. 推進產業信息化建設。支持電商平臺、電商企業、農村電商健康發展,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示範”,鼓勵引導各類傳統企業“觸網”發展。主動融入智慧城市建設,鼓勵雲平臺服務商聯合雲應用服務商或行業組織積極開展企業上雲宣傳、推介、培訓等活動,增強企業上雲意識,培育上雲市場,促進供需對接。按照“企業出一點、平臺讓一點、財政貼一點”的原則,將企業“上雲上平臺”列入產業扶持資金重點支持範圍,積極向上申請資金補助,全力幫助企業上雲上平臺。

  (四)加快打造良好環境

  1. 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及時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發揮既有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發展和創新驅動專項資金等財政資金作用,重點支持邵武市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及關鍵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政策導向和槓桿撬動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先進製造產業的重點領域。創新基金支持方式,綜合應用風險投資、股權投資、擔保貸款、貸款貼息、科技保險等方式,優先支持重大應用示範類和創新研發類項目。

  2.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圍繞創新驅動、品牌帶動、工業投資、綠色發展、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貫徹落實國家、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支持製造業發展和技術改造的各項財政稅收優惠,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設備投資按比例抵免稅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等稅收政策,減輕製造企業負擔。

  3. 健全金融機構服務體系。建立“政府職能部門+金融監管部門+主辦銀行”聯合幫扶機制,加強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支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因暫時還貸資金困難籌措還貸資金成本略高等問題,鼓勵銀行與企業構建中長期銀企關係。鼓勵銀行合理增加信用貸款,提前主動對接企業續貸需求,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4. 做好服務保障。在全市持續開展“領導幹部幫扶百家億元企業”活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對企業在擴大規模、轉型升級、多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收集梳理、因企制宜、分類指導。認真落實減稅降費、金融供給和我市促進工業發展三十條等正向激勵機制措施,積極引進主打供應鏈金融企業,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鼓勵企業創新管理、提升效益,做大企業、做強品牌、做優特色。突出扶優做強,重點扶持一批規模大、成長性好的小巨人企業,努力把骨幹企業變成支柱產業、支柱產業變成產業集群、重點企業變成上市企業。

  三、組織保障

  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敏飛為組長,市政府副市長李義為副組長,成員由市委辦、政府辦、發改和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和商務局、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經濟開發區、金塘工業園區、行政服務中心、工商聯、人才辦、人行邵武市支行等部門(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市工信和商務局局長徐崇武兼任,辦公室掛靠市工信和商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