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在92界奧斯卡頒獎盛典上,如果《寄生蟲》這部電影故作謙虛的宣告自己只是個配角,那絕對沒有哪部參選作品敢自稱主角。

這部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影片,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重量級獎項,成為了當晚最大贏家。並且,它還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不僅如此,在此之前的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法國戛納金棕櫚也早早的被其收入囊中。

如果把過去這段時間的電影頒獎季比喻為繁星聚集的廣闊夜空,那它無疑就成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還真的是“blingblimg亮晶晶”。

在眾多外在榮耀的加持之下,一部滿分神作似乎就這樣誕生了。

然而,作為電影的最主要接受群體,也就是普通觀眾,在觀看完本片之後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寄生蟲》

對於這樣一部備受矚目的作品,關於它的評論文章當然也就少不了,如果想真正瞭解普通觀眾對本片的真實感想,那每篇文章下面的評論區實在是最好的去處。

在眾多網友的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一部受到專業界如此追捧,且獲獎無數的影片,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卻並不買賬,有很大一部分網友對該片表示出了不理解,有的甚至直接表達出了難以剋制的厭惡情緒。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網友評論

看到這些評論,小編也如釋重負,先前產生的那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惶恐之感一下就消失不見了,原來看完本片所滋生出的那種壓抑憤懣之感,並非小編獨有,於是,在這一刻我便有了寫下這篇文章的底氣。

那麼,本片之所以會引起觀眾這種負面情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影片想要表達的核心立意。

作品通過主人公金基澤一家無比齷齪的卑劣行徑,揭示了導致他們陷入困境且止步於貧窮的諸多思想深處的劣根性,導演似乎想借這種惡劣行為所引發的一系列衝突,來完成對存在於貧富階級之間一些現實問題的批判,並由此引起觀者的深思。

因此,這部影片的觀看流程應該是這樣的:卑劣行為引發的戲劇衝突→→觀者厭惡情緒→→深入的思考

然而,我們也想反思,尤其是諸如小編這類囊中羞澀之人,但是,不知為何,這個流程進行到第二步,就再也無法前行,除了感到一股莫名的憤懣與焦躁,注意力卻根本無法集中在反思上面。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如果對影片進行仔細的回味與推敲,其實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由於作品中一些主要人物的行為模式確實讓人無法理解,完全違背正常的思維邏輯,所以,整篇故事只不過是編劇主觀臆想之下的一個毫無價值的產物。

而導演奉俊昊憑藉超強的鏡頭掌控力,不知不覺就把觀眾帶入了他所建立的節奏中,而作為觀眾也會習慣性的去思考影片所傳達的價值,而這種思考就多少帶有一些被強制的意味,在這種強制之下所產生的壓迫感,正是我們產生厭惡和焦躁情緒的主要原因。

這就好比有人給你展示了一道數學推理題,答案確實沒什麼毛病,但它的演算推理過程卻是漏洞百出,結論雖說正確,但如果還需要嘗試去理解並接受得出這個結果的演算過程,此時的心情大抵和觀看這部《寄生蟲》時產生的心緒差不多。

那麼,在該片人物設定以及情節設定中,有哪些不符合正常思維邏輯的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金基澤一家為人所不齒的行為方式,是為強行推動劇情而做出的過度編撰

半地下結構的住房,狹窄擁擠的空間以及隔著熒屏都能感受到的潮溼汙濁的空氣,金基澤一家所處的生存環境,在影片一開始就鮮明的展示了出來。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半地下結構的住房

在如此潦倒的生存環境中,這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父母失業,妹妹輟學,哥哥雖歷經四次復讀,卻仍然在高考的門前徘徊不前,手機欠費停機,WIF要蹭,全家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靠幫披薩店折包裝盒獲得。

可想而知,這家人的生活已經窘迫到何種程度,可即便如此,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卻看不到一絲一毫的焦慮和不安。

父親金基澤悠然的享受著午後小憩,妻子忠淑懶散的做著針線活,基宇和基婷兄妹倆則為在廁所裡搜尋到WIFE信號而興奮不已。影片進行到此刻,畫面中那股得過且過,放任自流的頹廢感便撲面而來。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生活狀態

從正常的邏輯思維出發,對於任何一位心智正常的健康人來說,面對家庭陷入如此困境,都會感到如坐針氈,絕不會容忍影片中這一家人所表現出來的狀態。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故事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為了讓觀眾思考窮者之所以會窮的真正原因。

可是對於金基澤一家來說,他們面臨的還是窮不窮的問題嗎,他們亟需解決的而是生存之憂,在生存面前,就連小時候隔壁家的二傻子,都知道通過幫別人裝卸貨物來賺取生活費,何況是四肢健全,思維敏捷的正常人呢?

況且,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還被設定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妹妹基婷具有很高的藝術天分,哥哥基宇在學習方面有自己獨到到的一面(編劇非要用反覆的高考失利折磨他),妻子忠淑曾經是全國田徑錦標賽女子鏈球銀牌得主,而金基澤則是位擁有嫻熟駕駛技巧的老司機。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身懷特長

既然把他們設定的如此聰明,為何表現的還不如一個傻子,它的合理性在哪裡?通過這樣一個主觀臆造的不符合常理的故事去讓觀眾反思,這絕對是強人所難,此時觀者的內心難免會被一種無以言表的壓迫感所充斥。

或許有的觀眾還會這樣去理解,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在階級固化之下,窮人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誠然,在貧富差距之下,確實存在著一些讓人難以理解,有失公允的事實,我們必須學會慢慢接受,但絕不可拿階級固化來當做不去努力的幌子,它只不過是惰性成癮之人,為自己的不思進取找到的一塊薄如抽紙的遮羞布而已,風輕輕一吹,必然赤裸無疑 ,如果是西北風,還會瑟瑟發抖。

在全世界,普通人通過不懈的努力,達到成功巔峰的例子,比比皆是,況且,只要付出努力,改善和提高生活的現狀,至少是能夠實現的。

有的網友可能認為,影片中金基澤一家想方設法的進入富豪之家,也是為了一份工作,雖然手段惡劣,但在某種層面上也算的上是一份努力。

可以肯定的是,影片這一劇情的設定,絕不是為了呈現金基澤一家努力的樣子,只不過是想通過這種卑劣行徑來揭露植根於他們內心深處那種貪圖享受,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慾望而已,以此來呈現出“寄生”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滿屏幻想

然而,為了劇情的發展順利,編劇不得不“喪心病狂”的替這一家人清除一切阻礙,至於常規邏輯哪還在考慮範圍之內,他能想到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象徵著富人階層的樸社長一家,設定為“純白傻”(純真,小白,傻瓜)的典型範例。

下面,我們就看看在編劇的信手塗鴉之下,影片中的富人是如何為劇情服務的。

財富與智力確實不能成正比,但總不至於形成反比

故事中,代表富人階層的樸社長一家,真的是被“玩壞了”。

基宇通過朋友的介紹,憑藉妹妹基婷偽造的大學畢業證書以及自己在學習方面的獨到之處,輕鬆騙過樸代表的妻子連蕎,拿到了私人家教這一職位,而基婷也通過高超的演技和在藝術方面的天分,也成功獲取連蕎的信任,成為了多頌的藝術老師。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順利就職

在金基澤一家如何打入富人之庭這一過程中,劇情進行到此處,也算的上合乎情理,而接下來的情節設定,一下就把該片提升到了“魔幻”主義的風格。當然這裡所說的“魔幻”,指的是魔怔和幻想的複合體。

魔怔當然屬於富人樸社長一家,而金基澤一家的所有行為和表現無處不充溢著違背正常邏輯的幻想。

基婷留在車內的一件內衣,引發了樸社長無限的遐想和推理,此刻他已然成為了基婷肚子裡的一條蛔蟲,完全按照基婷內心的預想在前進,在配合上簡直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於是金基澤面前的障礙被樸社長全面清除。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入坑

如果說辭退司機只是表明了有錢人的任性,那連蕎辭退跟隨多年的老管家這一事件,則是把富人的傻演繹到了極致。

從工作能力上來說,女管家雯光可以說是這間豪宅的最佳管理者,從前任主人一直到現在的樸社長一家,沒有誰比她更為熟悉這裡的一切。雯光跟隨樸社長一家多年,在照顧小孩方面可以說並不亞於親生父母,所以,從感情層面來講,她儼然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然而,連蕎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僅憑表明現象就毅然決然的選擇辭退這位服務自己多年的夥伴,人之常情何在?基本判斷何在?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辭退管家

或許是計劃進行的太過順利,可能就連編劇也感覺有點過意不去了,於是他藉助金基澤說出了下面這段話,算是向觀眾來了一場自圓其說的表白。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對劇中富人為什麼傻的解釋

不得不說,凡是金錢能偶解決的事情,在富人面前就不是問題了,如果把財富比喻為熨斗,它確實能夠幫助富者熨平許多日程生活中的煩惱和憂煩,但也不至於把他們的智商熨沒了吧。

另外,樸社長被設定成為一個在商戰中獲得成功的人士,其情商和智商也要匹配才對,而他在這部作品中的表現如何讓觀眾信服。

此時,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一種疑問,在編劇的內心是否始終存在這樣一句潛臺詞:“為了劇情需要以及故事推動的順利,富人必須傻”。

在影片結尾,樸社長不曾料到自己一個捏鼻子的動作竟然找來了殺身之禍,其實,在那種緊急情況之下,人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當前最在意的方面,怎麼可能還會感知到所謂的異味存在。打個比方,假如手機掉進一個汙濁的爛泥堆裡,人的第一反應只能是趕緊撈起來,至於衛不衛生,哪裡會有時間考慮。

因此,當金基澤拔刀刺向樸社長的時候,與其說他是被金基澤殺死了,不如說他是被編劇活活的玩死了。

像《寄生蟲》這種違背正常思維的電影,只會引起觀者的負面情緒

牽強的死去

影視劇作品的創作大多來源於生活,它可以高於生活,但絕不能違背常識,像《寄生蟲》這種不符合正常邏輯思維的作品,其本身也就失去了影射現實的意義,況且它所傳達的核心立意與正確的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因此,觀眾的內心會滋生出厭煩和憤懣的負面情緒,也就在所難免了。

結束語

歷數那些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在它們之中,要麼以完美,緊張,扣人心絃的劇情俘獲評委的內心,要麼就是在所要表達的思想立意上,能給觀眾帶來發人深省的情感共鳴,它總在某個恰當的時刻,給予觀者一次心靈上的震撼,讓人久久無法平靜。而反觀這部《寄生蟲》,它除了讓觀眾產生出一些消極的負面情緒,其他並無益處。

作為奧斯卡金像獎評委的國際影星陳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寄生蟲》這部影片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對於它能獲得最佳影片我挺意外的,尤其是獲得了這麼多的大獎,我是挺意外的”

這句話的弦外之意,不言自明。


文\\撫琴觀影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