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何讀懂一本文學小說?

毛荷西


想要讀懂一本文學小說的話,其實也不是很難的,關鍵是要找對方法,找對路子,嗯,首先是要通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呢,要去想去問,讀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第二呢,其實就是要想辦法和讀者交朋友,要把自己想象成獨生的親密的朋友,他生活的時代,他的背景,他所處的環境,當時的歷史,各個方面,這個時候你要多收集一些跟讀者有關的時代信息,這樣有利於去理解作者所說的話。第3個其實就是把自己當成作者,把自己當成主角去感悟,去體驗。所以說書讀三遍,其義自現。真是這樣的,自己有時候有很多書,讀了一遍之後感覺就那樣或者怎麼樣就放下了,可是過段時間之後呢,再多的話又感覺這個意義又跟原來理解的又不一樣了,等讀了第3遍呢就理解的就更深刻了。這裡是會講故事會講話,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吧,謝謝。



會講故事會講話


你所謂的文學小說,是指嚴肅小說、純小說、文藝小說?比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莫言的《紅高粱》等,是這個嗎?如果是指這個小說,那麼我可以談一下我的閱讀方法。

首先你會提出這個問題,顯然也知道閱讀嚴肅小說,比閱讀通俗小說要困難一些、辛苦一些,那麼為什麼閱讀嚴肅小說會比閱讀通俗小說困難、辛苦?是因為:

1、在故事情節方面,嚴肅小說在構思方面是必須很嚴謹的,情節前後必須嚴禁出現邏輯性問題、內容細節方面也會力求合情合理,並且符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正因為如此,閱讀者一般是無法“跳躍式”閱讀的,即前後段落都必須認真閱讀,否則你對後面的情節會完全不明白是怎麼發生的,所以嚴肅小說的情節推進、轉折,是非常講究鋪墊的,是否鋪墊到位,是一部好小說的標準之一,一部嚴肅小說如果寫成了金庸古龍武俠小說那樣天馬行空的情節、或者一個巧合連著一個巧合,那必定是一部爛小說。比如同樣寫年輕男女主人公相遇,金庸古龍的小說裡會寫成他們相遇就相遇了,是巧合而已,正好兩個人都走到了這個地方,這種處理簡單卻粗暴,具有一定閱讀小說能力的人,會不滿意,怎麼就怎麼巧?一個從蒙古過來、一個從浙江海島上過來,竟然就這麼巧碰上了?我們都知道,現實中這種巧合極少極少。所以,在嚴肅小說裡,如果也準備兩個人如何巧合的相遇,就會在兩個人的前面情節中作出非常可信的打量的鋪墊,他為什麼能夠在這個時候抵達這裡?她又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個地方?一個巧合的相遇情節,其鋪墊的文字如何叫人信賴、毫無痕跡、毫無可疑之處,也是一部嚴肅小說品質高低的衡量標準之一。

2、嚴肅小說為了讓小說內涵豐富、人物立體豐滿,會在人物塑造、在場景描寫方面有大量的細節性的文字,包括人物個性的描寫、小動作小表情的描寫、場景的刻劃和渲染,此外還會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寫。這些文字,都對你理解這部小說的內涵、解讀小說人物行為邏輯有極大幫助,閱讀者也是應該認真閱讀的,除非有一目十行的超能力,否則就應該一個字一個詞的認真閱讀。如果說嚴肅小說的內容情節是小說“骨架”的話,那麼人物、場景、心理等方面的文字,就是是小說的“血肉”,僅欣賞“骨架”,閱讀小說僅閱讀“骨架”文字,那是一種爽文的閱讀方式,你從這部小說的收穫也就一時爽快而已,要想從這部小說收穫立體的豐滿的厚實的東西,其實也是比故事情節更精華的東西,就必須認真閱讀這幾方面的文字。比如一個描寫一個商人,你僅僅寫他做了什麼奸商的事情,你最多隻能得到一個大體的影響,但是如果寫作者還寫出了這個奸商的內心想法、個性特色,你當然就會對這個奸商的整個人有了較為立體的深刻的印象。而這,也是相對比較困難、辛苦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評判一部嚴肅小說的品質高低的衡量標準之一。

3、一部嚴肅的長篇小說,等於寫一段歷史,或者是某一個小地方的歷史,或者是一個民族的一段歷史,為了讓閱讀者對這段歷史、對這個地方有較為全面的、深刻的留有印象,寫作者除了會在小說中精心構思故事情節、精心塑造人物、大量進行場景描寫外,還會充實很多風土人情、習俗禮儀等等方面的文化性描繪文字,地方方言、社交禮儀、交際習慣、節日風俗等等,因為這些文字對於閱讀者理解小說中的背景地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而較為全面而細膩、廣闊而立體的背景地描寫文字,對於閱讀者理解小說中的主人公的言行舉止、個性形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比如一部小說寫幾個上海人,嚴肅小說就會大量的描寫上海的各種風土人情、言談舉止、風俗禮儀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對於閱讀者理解上海人至關重要。同時,這些文字的品質高低、剪裁得體,會嚴重影響到一部小說的整體品質高低。而這些文字的閱讀,也不是馬馬虎虎可以對付著閱讀的,有些風俗禮儀方面的文字,甚至具有叫人進行科學考證的價值,所以很多世界名著小說都讓後世研究者當成了一門學問來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中國人都知道,事實上《尤利西斯》、《戰爭與和平》等世界著名小說的研究都已經形成了各自的一門學問。

——上面我談了三方面的嚴肅小說閱讀的難度、辛苦之處,下面我談談嚴肅小說怎麼閱讀才能讓自己真正的有所收穫,大白話也即如何讀懂的問題。我仍然分三點來談:

1、從我的閱讀經驗來說,中國人閱讀嚴肅小說,最好還是從閱讀中國的當代的現實主義的嚴肅小說開始,記住幾個關鍵詞:中國、現代、當代、現實主義。莫言的小說不是現實主義的,剛剛涉足嚴肅小說閱讀的人,最好先不要碰莫言的小說,他的任何一部小說,八十年代的一些先鋒派小說先不要碰,剛涉足嚴肅小說的人,對這些先鋒派小說會很頭大的,很多人推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沒錯,他的這部小說作為嚴肅小說的入門閱讀,應該效果不錯,王朔的京味痞子小說也不難閱讀,然後再閱讀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再繼續往前,閱讀一些中國現代的小說,包括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幾部小說。這是是第一階段閱讀,是最初入門閱讀;

2、在閱讀了十多本、甚至二、三十本現當代的現實主義小說後,你應該開始閱讀中國四大名著了,最好還去閱讀一遍《金瓶梅》,閒著沒事,又不像很快轉出來閱讀更困難一些小說,那麼就再閱讀一些明清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包括《儒林外史》、《三言兩拍》、《聊齋志異》等等。不過,在明清小說中不宜沉入太久,繼續閱讀下去,對了解中國古典文化、對提高自己的文學閱讀能力,已經沒有多少幫助了,明清小說中大量的還是屬於爽文水準。

3、在明清小說閱讀了一段時間後,那麼你應該可以開始閱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這差不多十多年時間裡幾個成名成家的中國小說家,包括王蒙、莫言、王安憶、賈平凹、餘華、陳忠實、張承志、汪曾祺、劉震雲、蘇童等人的小說,挑選他們的一部或者兩三部小說閱讀一遍即可,除非你格外喜歡上哪一位了,不妨深入閱讀。要說明的是,閱讀中國八、九十年代這些作家的小說,是你最後能夠讀懂世界現代派小說名著的前提、準備、入門課,除非是閱讀方面的天才,否則你無法繞過中國的這些當代作家作品。

4、與此同時,一方面你可以繼續閱讀中國八、九十年代誕生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你還可以開始涉足閱讀世界名著中那些屬於現實主義、或者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包括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系列小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司湯達的《紅與黑》、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匹克威克外傳》等、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等、等等,世界名著小說,尤其是現實主義小說可謂浩如煙海、燦若銀河,簡直無邊無際。

5、只有當上述所有方面的小說都已經有所閱讀,從數量到質量,你確實有所收穫了,那麼你可以開始嘗試的閱讀《局外人》、《百年孤獨》、《第二十二條軍規》、《喧譁與騷動》、《變形記》、《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南北迴歸線》(兩部)等等、等等。

——閱讀這個階段,假如你已經能夠全部讀懂了,每一部小說都讀懂了,那我恭喜你,你的嚴肅小說閱讀能力已經抵達最高境界,比我高了一個層次,《尤利西斯》我嘗試讀過兩次,都毫無感覺,都只讀了幾個章節就放棄了閱讀。

此外,我還有一些關於閱讀的建議,我認為也是值得你思考的:

文學是一個整體,不是既然準備涉入嚴肅小說,其實就是要準備好涉入文學,而文學是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劇作等四個方面的,我的意思,要完全的讀懂大多數嚴肅小說,就不能僅限於閱讀小說,還要閱讀一些經典的散文、詩歌和戲劇,包括中國的唐詩宋詞,西方的莎士比亞、拜倫雪萊、T·S·艾略特等古典的或者現代派的詩歌。

文學是一個整體還表現在,在閱讀長篇小說之前,其實應該先閱讀大量的中短篇小說,中國的、外國的,起碼魯迅的幾個著名的中短篇小說是必須要閱讀的,否則作為一箇中國的文青還是文老都是不合格的,而世界著名中短篇小說名家比如莫迫桑、馬克吐溫、契科夫等,都對整體的文學閱讀有巨大的影響力,中短篇的閱讀,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綜上,我個人認為,要讀懂一部嚴肅小說,或者如你所說的文學小說,即區別於金庸古龍或者瓊瑤郭敬明等人的大眾小說之具有文學價值的小說,那麼上述的過程難以繞過,如同做學問、搞寫作,所謂的捷徑除非天才,是不存在的,只能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不過話說回來,一入文學深似海,假如你現在的精神生活過的蠻滋潤,你也沒打算今後往嚴肅文學領域發展,那麼我還是勸你不要去碰嚴肅文學為好,沒有意義,要麼浪費時間精力,什麼也沒有收穫,很可能連《子夜》或者《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現實主義小說都沒能讀懂,要麼最後雖然成了一個精神的富豪,卻難免是一個財物方面的屌絲。你得問清楚自己,這是你想要的嗎?

(完)


天淞子


我分享一下我讀書的經驗吧,我一直偏愛文學小說,尤其是外國文學小說,特別是世界名著類。

我讀書的主要幾個步驟:

一、我讀文學小說的時候,我不會先看別人的讀後感和評價,因為那樣會影響自己的讀書感受和判斷力。很多人喜歡先看書籍介紹或者評價,而我認為讀書的第一遍應該交給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這樣才能體現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價值觀。

二、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會對自己感觸很深刻的地方做好筆記,寫出自己讀書時的想法。這一點很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點,讀著讀著就入神了,就忘了做筆跡。

三、看完書後,我會對這本文學小說寫一個整體化的總結。這個總結寫的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可以不必在意總結的文章結構,把想法都寫出來立刻,之後再做整理。

四、查看作者寫這本書的時代背景。文學小說大部分都是帶著對時代現象的批判或者頌揚的,當然批判佔大多數。理解文學作品,我們必須瞭解它的時代背景特點。比如《飄》,它的時代背景是美國的南北戰爭,我們雖然不必對南北戰爭非常熟悉,但至少要了解。

五、作者的經歷介紹。很多文學小說來源於作者自身的經歷,瞭解作者能更好的瞭解作者想表達的核心思想。比如,我最近看的《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在書的開篇就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伸冤在我,我必報應。這句話也是體現的作者的立場,他認為安娜的出軌就是不應該的,當然不會有好的結果。作者托爾斯泰的確是這樣的想法,雖然他也喜歡安娜這個角色,但是,錯就是錯。

六、結合現實生活做出思考。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對現實生活具有啟迪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文學小說能夠經久不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甚是是更多,因為每一個讀者從書中讀到的感受很多時候並不是只有一種,這些存在於讀者內心的想法有時候還是對立的,是相互矛盾的。比如我最近看的《包法利夫人》,一方面我認為包法利夫人是極度錯誤的,而另一個方面,我也能對她表示理解,這就是矛盾的。

綜上所述,讀書也是需要技巧的,這些技巧能讓你在讀書過程獲得更多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和感悟。


寧靜小屋


認證考核,希望大家幫幫忙

讀懂一本文學小說要從情節、人物性格、時代環境、人物關係以及象徵要素等方面綜合考慮。

大多數的文學作品會創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這種人物典型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依附所處的時代而產生的,所以讀文學小說時要代入當時的時代背景考慮人物的行為邏輯,抓住人物典型。比如《高老頭》中的拉斯蒂涅,是在當時的貴族風氣中一步步腐化,是復辟時期雄心勃勃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典型。“精神勝利法”的阿Q,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動亂的歷史背景下,軟弱、妥協的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人物。讀小說是要用那個時代進行解讀。

人物之間的關係,有時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點,閱讀之時不能夠忽略,尤其是重要人物之間的關係。

文學小說中有大量的象徵元素,有些小說用頹敗的景色鋪陳淒涼的氛圍,不同的場景會營造出不同的氣氛。還有一些小說中會用特殊的意象來象徵,比如魯迅《傷逝》中的狗“阿隨”,文中提到不止一次,阿隨就代表著任人擺佈,沒有思想,只求三餐的愚昧國民。當看到反覆出現或特殊的意象時,我們就應該想一想它象徵這什麼,象徵意義可以根據時代背景、情節、人物性格的方面進行考慮。

想要讀懂文學小說主要的著力點要放在時代背景上,在此之上分析人物性格、情節、人物關係、象徵要素,進而挖掘出作者真正要表達的內涵。


江渡live


小說有兩種,一種屬於通俗文學,另一個種屬於與之對立的嚴肅文學。

閱讀這兩種類別的小說,對於絕大多數文本來說,有著不同的方法,需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和閱讀準備。

通俗小說,要盯緊情節的發展

在通俗小說作者看來,小說是故事文體,情節的趣味性是其最主要的追求。

這一種類的小說淵源甚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不知何人所著的《山海經》,以記敘的離奇著稱,後來在六朝時期發展成志人志怪的通俗小說。經過唐傳奇、宋話本以及雜劇、評書、明清小說等等形式,逐漸成熟。

西方文學同樣如此,很多如今所說的“名著”最初都是為了吸引“貴婦”閱讀的,供她們消磨時光,作者憑此賺取金錢。

所以,通俗小說的情節就是該作品的生命線,情節的記述越有趣,作品就越受歡迎。張愛玲、張恨水、周瘦鵑、金庸、瓊瑤等等通俗小說大家走的都是這一路線。

人物的出現更多的是因為情節的需要,人物性格也是通過情節來反映。

在寫作通俗小說上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說法。

寫兩個關係極好的男人如何反目成仇,這是通俗小說常用的題材,比較老套。但情節的安排卻能分別出創作者功力的深淺。

按照正常的邏輯,讓兩個男人反目,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安排一個女人。

普通的創作者會將這個女人設定為兩個男子共同愛慕的對象,兩人從好友變為情敵,過程中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故事。這種處理方式中規中矩,情節精彩的話,會吸引很多讀者。

但是,優秀的創作者不會採用這種老套的故事,他會將這個女人設定為其中一個男子的女兒,並且兩人的衝突其實是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誤會。這樣一來,不僅僅情節曲折,也可以用誤會的澄清方式來吊足胃口,並且有著悲劇、喜劇的自由選擇。

從上面這一個創作方法能看出,通俗小說裡的人物其實是為情節而服務的,情節需要什麼樣的人物,然後再塑造什麼樣的人物。

故此,對於通俗小說的閱讀,只需要享受精彩的故事情節,理清事件脈絡就足夠了。

如果進行延伸閱讀,通過很多關於通俗文學的書評、影評就能發現,其實對這一類型作品的分析,不論是故事本身還是人物性格,其實都是通過情節進行歸納,重點仍在情節。

嚴肅小說:眼光要放在作品之外

一般情況下,把和通俗文學相對立的文學稱為嚴肅文學,有人用純文學來表示,其實不是很貼切,因為嚴肅文學下的小說並不是為了文學本身服務,而是要通過小說來反映一定的問題。比如魯迅、王蒙等人的作品。

所以,嚴肅文學下的小說,多多少少都有點“主題先行”的味道。

也就是說,在這個故事開始之前,創作者先有了這部小說的主題思想,即他想通過這部小說反映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這樣一來,就不能按照閱讀通俗文學的方法來探求嚴肅文學的內涵了。

與通俗文學相反,嚴肅文學下的小說情節居於次要地位,人物才是作品的核心內容。

所以,如果想要讀懂這一類小說,一定要盯緊小說中的各類人物,他們很大程度上就是社會上某一類人的縮影,他們之間曲折的故事就是這個社會出現的問題所在。

情節的發展 、走向是為了人物某一性格的凸顯。

比如,茅盾在創作《子夜》的時候,最初在結尾處是沒有主人公吳蓀蒲強姦其傭人“王媽”這一情節的。

後來瞿秋白在看了茅盾的初稿之後,提出建議:

大資本家到憤怒極頂而又絕望的時候,就要破壞什麼,乃至獸性發作。

這一意見真可謂是畫龍點睛,於是茅盾就在結尾處,安排了“強姦”這一情節,以此來揭露大資本家對於人性的黑暗面。這個時候的“王媽”在大資本家的眼中只是一件可以破壞的物品而已,鮮活地刻畫了這一類人內心的冷漠、自私以及暴虐。

可以看到,情節的增刪都是圍繞人物刻畫來進行的。

那麼,分析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就一定要聯繫其所處時代,來尋找社會的原型,聯繫作者的生平來分析其創作意圖。只有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才能真正地去讀懂嚴肅文學下小說的內涵。

也就是說,嚴肅文學下的小說作品,內涵往往在作品之外。

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等小說,主人公並不是故事的主角,作品所真正要揭露的是社會上如“狂人”、“阿Q”這一類人。

聯繫時代就會發現,魯迅生活的年代裡,正好是一個民智未開的時代,整個社會面對亡國滅種危機時呈現出一種麻木的狀態。

而像《兄弟》這樣的小說,如果能瞭解他與其弟弟周作人反目的故事,就能更好地探知魯迅內心的苦鬱。

這樣的作品真正的內涵都在作品之外,故事的內容只不過是社會背景中的一隅而已。

其實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有一個較為取巧的辦法。可以先去了解這部作品是屬於哪一思潮的產物。

如果是浪漫主義,那麼歌頌英雄和理想往往是其主題;如果是現實主義,那麼揭露社會弊端就是其創作目的。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人在閱讀之前先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不是因為其所處某一思潮而表現某一問題,而是因為其表達了某一內涵,所以才被歸為某一思潮之中。

但作為普通讀者來說,適當地去接納前人的建議,對自己的閱讀是有好處的。

雖然通俗小說和嚴肅小說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創作目的和作品內涵都有很大的差異,但要清楚地認知到,兩者沒有高下優劣的差別。

就像金庸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並不會比魯迅的“吶喊”遜色。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我覺得要真正讀懂一本書而不忘記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讀書時要用心,認真閱讀,不能做樣子,看著在讀書其實心不在書上,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沒效果。

2.學會做筆記或者標記。就是在閱讀時有觸動自己靈魂的觀點或者優美的詞彙、字句、又或者比較精彩的地方,要及時在書本上做出標記,或者單獨記錄下來,以便於以後查閱。

3.寫讀書筆記或者說是體會。就是讀完這本書後將自己的感想,收穫記錄下來。

4.溫故而知新。時不時地看看自己在讀書時做的標註以及體會,也可以重新再讀一遍原著。


武輝


讀小說就是讀別人的生活,沒什麼難懂的。

即使寫的神仙妖狐的生活,也是人生的折射。

不是有杜甫那樣的聖諸葛亮那樣的神李白、李清照那樣的仙嗎?

現在寫網文的,還有大神呢。

生活中的妖與狐狸,還少嗎?

就是那種幻想的小說,也不難懂,作為人,誰沒有過幻想?

至於先鋒的寫作手法,只要和生活掛起鉤來,也不難懂。

例如曾經非常先鋒非常難懂的意識流,現在看來,誰的原生態的思想意識不是無序的“流”?那樣寫不過是為了更加逼近生活的真實而不是故弄玄虛。

又如魔幻現實主義、神實主義,生活中如魔似幻神話一般的地方還少嗎?

比如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閻連科筆下的受活莊。

其實更好懂的是純神話,生活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骨精那樣的人不少。

即使荒誕派、超現實,也是從生活中不可思議的讓人不敢相信的事實提驗而來。

你生活中有沒有過不可思議、不敢相信的時刻,你有沒有搞不懂的歲月?

高爾基受教育程度不高,但由於生活積累豐厚,對於文學卻往往有深刻明晰的見解,例如,“文學就是人學”。從這個角度說,文學就是對人性的解讀和表現,除了喪失人性的人,是人都能讀懂文學,因為人性是相通的。

兇惡奸詐的人讀不懂沈從文的《邊城》,因為《邊城》是對善良淳樸的歌頌。

自私狹隘至極的人讀不懂憂國憂民憂人類的小說,他們會認為作者很傻。


大悔憶智冰


文學小說?

不知題主指的是哪一類的文學小說,是通俗小說,還是純文學?

如果是重商業價值,且以娛樂價值和消遣性為主要目的的通俗小說,那麼倒不必大費周折,只需要讀懂作者文字表面所表達的意思即可,我想只要是識字的人,都可以讀的懂吧。

如果是以探索深層次人生哲理、精神價值、思想觀為主要目的的純文學小說的話,那就需要費些時間精力和腦力了。

怎樣讀懂這樣的純文學小說呢,依我之見,最主要的還是多讀幾遍,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最好是先粗讀兩遍,再精讀兩遍,一部好的純文學小說,沒有三四遍以上的通讀,往往是領會不了作者在文本內容裡潛藏的意思的。

除了多讀幾遍之外,遇到不太懂的詞、句、典故,要注意多動手去查資料,藉助他山之玉來攻此石。

當然了,想要讀懂一本好的純文學小說,最主要的還是讀者自己的經歷,如果讀者自己的經歷及閱歷都有較深的層次的話,那麼讀懂相對應的小說並不費事,但如果相反的話,讀懂就難了。

比如《紅樓夢》吧,學生階段的孩子們,就是再怎麼具有文學天賦,也讀不出多大的味道來,更談不上深入的探索了,主要就是因為孩子的人生經歷太少,閱歷太淺的緣故。


對妞談情01


這人需要一定的人生積累

沒有經歷過很多,你是很難真正讀進去一本小說的

比如川端康成,他的雪國 我也看過 但是就像你說的,故事不是很緊湊的。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要擅於從他的景物描寫中看出他的那種情緒來。

而這又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的。還有一個問題,外國文學翻譯到中國來的過程中,有一個失真的過程。只有讀原文,可能才能真正讀懂作者是什麼意思。

關於你說的平凡的世界 和駱駝祥子

其實我一直覺得平凡的世界不怎麼樣 單從文字功底 和 文字欣賞上說,小說寫得太直白了。。。

駱駝祥子還不錯 老舍畢竟是可以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物。其文筆是相當不錯的

但是讀這類小說,必須要有相當的人生閱歷。不然你就會味同嚼蠟,讀起來。



認證考試,有緣人幫忙,文學小說,就是那種很多人覺得枯燥無味的東西。如果不感興趣多讀幾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隻要好奇心足夠,當你在開篇讀的時候,既然目的是讀懂,需要對不理解的做筆記。以自己為主角的態度去讀去思考,肯定會發生很多自己無法想象的無法理解的情節。當你覺得某個故事情節不可理喻的時候你就好好的學習下換位思考。如果你見人多自然會遇見類似角色的性格。這些都是首先把故事理清。剩下的就是通過故事去反思自己反思當下的環境。只要你有你自己的所思所感,那即是讀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