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期的感悟,房子是紙上財富,變現才是真金白銀,你同意嗎?為什麼?

quwulc


房子是紙上財富,房子變為現金才是真金白銀,這話一點不假,事實也是如此。


喜歡說理


講個故事吧

老人曾經在長春做過廚師,家裡衣食無憂。後來,發生了困長春的故事。

然後,飯店沒有了食材,老人也回家了,還好應了: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子的老話。家裡靠著米麵堅持了一段時間,最後吃的沒有了,一家老小飢餓難耐,老人想起柴房裡還有一罈子花生油,於是家人就開始喝鹽、油、白水湯。結果油少了很快就餓,油多了就拉肚子。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錢拿出來買糧,可惜票子沒有人認可,只認金子、銀子。後來老人把家裡所有的金子拿出來,換了半袋玉米麵。

不想說了,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


拉拉秧亦可入藥


同意,深有感悟,可是晚了,我的錢都變成房子了,有三套,一套帶著款欠了80萬,一套沒有產權證只能住賣不了,一套去年新買的小的臨街門市新房毛坯自己幹啥也不會,往出租租不出去,賣稅太高沒人買,趕上疫情還貸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現在不是一般的燒火


玻璃酸鈉離子燈


這個觀點當然不同意。在疫情期間有些地方不讓租房者進去以及進去了也比有房子的人多隔離十四天。這就說明房子才是硬通貨。我也是租房住而且還是鄉下,聽說有些地方租房要被勸離我也心虛了,萬一被勸離自己就無去處咋辦?後來,才有糾偏心也穩定了點。房子是重要,有多處多套的人與上無片瓦遮身體,下無寸土立腳基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


xiaomigazi


疫情的感悟,房子是紙上財富,變現才是真金白銀,你同意嗎?

不同意。疫情和財富是兩個命題,會產生一定的相關性的聯想,但也沒有因果關係,主要觀點為:

1,疫情期間,極端情況,即2%左右的新冠肺炎有生命危險,人沒了,會產生所有財富都是浮雲的感悟。可是我們有家人,中國傳統,會把財富留給家人,因此,極端情況下,房產財富也不是紙上財富。

2,房產是否變現,是依據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需要而作出的決定,同疫情沒有因果關聯。疫情結束後,會思考房子變現,作出一些新的決定,這種情況是可能的。既是這樣,房子也不是紙上財富,是真金白銀,要珍惜。

3,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更應該有積極的態度,戰勝疫情。疫情除湖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逐步恢復生產了,不久都會恢復,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就在前面,讓我們去擁抱吧!


華仔之薪


房子是看的見,摸的著的實物。疫情中有人駕鶴西去留下房產,人死了錢沒花完,讓活著的人聯想把房子變現成錢花了死時不留遺憾,但必競這是少數。房子變現在一線城市還行不會賠錢,需求量大不愁變現。其它二三線怕是有點難,賠錢賣還得有人接。位置,交通,購物,周邊環境,小區物管,人文等等是接手人要考慮的。有這樣想法的人決不會只有一套住房,否則只能住大街上了。警惕拋房甩貨炒房客,莫當接盤俠。


風拂柳999


疫情期的感悟,房子是紙上財富,變現才是真金白銀,你同意嗎?為什麼?

人的虛榮心作怪,平時總是拿房子,車子等等炫耀,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想的首先是保命,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才知道房子,車子都不重要。尤其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武漢,很多人可能會想,什麼都不重要,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好好活著,生活習慣好點,不胡亂吃,愛惜自己的身體,提升免疫力。

但等事情過去,恢復到平靜狀態的時候,一些人還能這樣想嗎,可能又是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認為活一天就應該享受。前幾天有河南,四川等地人聚會,就反映了這一思想,人們都認為好了傷疤忘了疼,可現在傷疤的血還在流,就忘乎所以了。


霍體清


不能快速變現的資產都是負資產,因為你變現的過程是需要成本的,變現週日越長,成本越高,當變現週期太長,導致變現成本超過你的資產價值從而造成了負資產。

舉個例子,你有三套房子,疫情期間無法還房貸,需要變現一套過度,但是由於變現週期太長,導致三套房子都逾期了,最後三套房子都不是你的資產了,還變成了失信人員。當然這只是個特例。


大卒子肥老鼠


房子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就是有了一個家,很少有人把房子看成是一個臨時住所。自古以來,老百姓省吃省喝就是為了修房子,就是那些有錢人也不例外。

這些年房子越來越值錢了,人們買房的慾望也就更強了,看看我們身邊的人誰家沒有兩套房?其實,許多人的房子根本就住不過來,有的是倒騰房子為了掙錢,有的人把房子看作是身價、富有甚至是地位的象徵。於是,有錢人的房子就越來越多,沒錢的也千方百計儘量多買一套房。據說我國的空置房已經達到了24%,房子已經夠34億人住了,不管是這些房子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還是為了炒房子,總歸房子是有主的。有多少人憑藉自己的房子多,財大氣粗,自覺高人一等。

這次爆發的疫情,的確引發人們的許多思考,對人生價值、地位權利、財富多少肯定會有新的感悟。一個人除了生命價值外,一切都不那麼重要,和生命甚至健康相比,房子的多少算什麼!不要再去計較誰家房子大,誰家房子好,只要有房住,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最好。

房子是我們普通人靠勞動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財富,是我們一生的擁有。普通人沒有多餘的房子,因此也就不存在變現的情況。但對於那些房子多的人來說,確實要考慮如何把房子賣出去,變現才是硬道理。

這次疫情確實能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許多做法,至少房子對大部分人來說不那麼重要了,當有房無房的人對房子不再那麼迫切,房子還會那麼值錢嗎?剛需畢竟是少數,靠剛需購買是不會抬高房價的。


平淡如水5343


疫情期的感悟,房子是紙上財富,變現才是真金白銀,你同意嗎?

對這樣問題,首先要弄清所持有房子的途用,是自住還是炒房?也許本題主的意思是指炒的房。

且當做炒房者。疫情期間房產的交易被冰封,房子變成你無法變現和使用的財富,無法任意流通。這期間若炒房者沒有經濟實力的儲備,極易造成流通領域的危機。正如民間故事,抱著金磚蹲在發洪水的樹上,想換一塊高粱餅都無法換到。危機時刻,保住生命所需才是最基本需求,活下去。而不是借債炒房,偷雞不成蝕把米。資金鍊玩不轉。

但若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儲備,你可以堅守,待疫情過後,根據現實情況作調整。

我們中國人對家都有較重情結,因此在今天大流動城市就業並有自己的一套房子,看得非常重要。因此無房者有強烈需求,也成就了炒房者財富增長的神話。但凡事皆有度,經濟活動有經濟的規律。好在我們國家對經濟活動規律有巨大的調整能力,才沒有發生暴跌房價,希望軟著陸,才不會造成經濟危機的大暴發。但疫情過後,也促使我們思考財富如何配備更安全?

至於說房子是紙上財富,只是相對危機時刻來說,危機過後完全可以變現,我們無法預知危機時刻。智者在子彈飛一會里下車,而不至於輸的殘不忍睹。可有誰會在迷局裡做得最好?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但又有富貴險中求一說,還是根據自己情況,好自為之。

我對題主的觀點有部份贊同,也有部份不贊同。每個當事者也許更有智慧,而不是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