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偉人毛澤東同志擅長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因此成為了一個傑出的軍事統帥。與很多人活學活用軍事作戰方略不同,不少軍事上才能平庸只會照搬軍事書本的人,常常給部隊作戰帶來巨大損失。為此偉人曾經專門批判本本主義,也就是教條主義。中國歷史上也不乏這種軍事領域的教條主義者,比如春秋時期的霸主宋襄公,非要遵循舊制,等到對面敵人擺好陣勢以後才發起進攻, 結果一戰崩盤,宋國從此淪為二流國家,成為晉國稱霸的墊腳石。而到了戰國時期,最出名的一個教條主義者就是常常被人嘲諷紙上談兵的趙括了。趙括作為趙國最高軍事統帥,年輕氣盛卻慘敗於沙場老將白起之手,數十萬的趙軍被秦軍斬殺或俘虜後坑殺,最後僅有十幾個年幼的趙軍被放還。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因為趙括在軍事上的極大失敗,導致這個小夥子長久以來的評價都是負面的,紙上談兵也被用來譏諷像他一樣凡事都按照兵法按照常例做事,死板不知變通的教條主義者。然而趙括真的能紙上談兵嗎?其實這個成語也和當時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眾所周知,直到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張的使用才在中國普及開來。在秦朝之前的朝代,人們書寫的載具主要還是竹簡或者木片等。至於宮廷和軍隊書寫載具可能會使用絹絲等布料。所以那時候根本沒有紙張,這趙括又上哪去紙上談兵呢。其實應該說叫竹簡上談兵或者說絹絲上談兵才更恰當一些。不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基本上就告訴我們,這趙括就是個只會死讀書照搬書本的庸才!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趙括是否真的是個庸才呢?首先趙括的出身比較好,父親就是趙國戰功卓著的武將馬服君趙奢。趙奢當年只是個基層小官員,負責徵收田地賦稅。結果當時的平原君趙勝家封地廣闊且地位尊貴,趙家人就非常嘚瑟,抗拒交稅。結果趙奢帶人不畏權貴,直接把拒絕交稅的趙勝一家狐假虎威的族人給法辦了。後來趙勝很火大啊,就去找趙奢,趙奢跟他說了一番大道理:平原君您是趙王的近親,還是全國最大最顯赫的家族,假如您都帶頭不繳納賦稅,那麼全國上行下效,最終又有誰願意交稅呢?收不上來賦稅,趙國就無法維持運轉,今後趙國要是覆滅了,您的富貴又建立在哪兒呢?趙勝從此覺得趙奢是個人才,因此向趙王舉薦他。後來趙奢還請命帶兵去抗擊秦軍入寇,殲滅了秦將胡傷的數萬大軍,由此成名被封為馬服君。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有著這麼一個在軍事領域閃閃發光的老爹,趙括想要學點真東西也是非常容易的。像趙括這樣的人,又不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非常喜歡鑽研軍事作戰案例,也研讀了不少兵書,雖然沒啥戰場經驗,但是因為身在趙國軍事高層,想要學點戰場經驗還是比較容易的,特別是自己的老爹就是名噪一時的名將,請教拜訪這些有戰場經驗的老將軍自然不是什麼難事兒。對於趙括而言,憑著他這股子好學肯鑽研的精神,早已經是個軍事理論很淵博的專家了,史書記載,很多老將軍都無法爭辯得過趙括,就連趙奢自己也常常在和兒子的交鋒中敗下陣來。這樣一個理論大家,自然要被很多人推崇,他們都覺得趙家後繼有人,這趙括必定青出於藍。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不過對此趙奢卻非常冷靜,特別是在趙奢死後,長平之戰趙王打算臨陣換將讓趙括主兵的時候,趙括的媽媽都直接入宮勸告趙王收回成命,因為趙奢曾經說自己的孩子只會空談,毫無戰鬥經驗,沒把理論和實際結合的人,哪兒敢放心把數十萬人的性命交給他呢?不過趙王已經不能再猶豫了,前線戰況吃緊,兩軍對壘多年快把趙國吃窮了。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如果按照廉頗深溝高壘的打法,再耗下去不但數十萬人不打仗也不生產光吃飯,趙國的存糧就要告罄,到時候不用秦國打,趙國自己就崩潰了。於是眼下之際就該快速和秦軍主力決戰。但趙王的想法和主帥廉頗是不同的,廉頗深知決戰趙軍毫無勝算,要是耗著尚且有耗死秦軍的可能。可趙王不管這個,既然廉頗你不行,那就換個行的上。誰行呢?也沒人敢說自己比廉頗有把握,只有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說自己有信心,於是趙括就被委以重任。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在趙括走馬上任的時候,那邊秦國也悄悄換上了名將白起。白起是秦國老氏族,白家世代都湧現大將,為秦國開疆拓土。不過和趙括不一樣,白起是從基層小卒幹起,逐步成為大將的。白起一生除了被圍困魏國的一次,剩下的戰役基本上都打贏了。作為一個幾乎殲滅了戰國一百多萬人口的殺神,白起的恐怖讓每一個自詡名將的列國武者自慚形穢。相比於純理論家趙括,白起就是一個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人,打起來趙括簡直就是吊著錘。當時的秦國其實也快耗不下去了,以至於秦昭襄王甚至親自去動員全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參軍服役,為前線輸送軍糧修葺堡壘補充戰損兵員。到了最後秦國打贏了長平之戰,也差點掏空了秦國。假如這時候諸侯來一次合縱伐秦,興許秦國就沒了。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庸才嗎?說的你遇見白起能贏似的


很多人總是按照勝敗來評價一個人,放在長平之戰上我覺得也是又是公允的。那些譏諷趙括紙上談兵的人,說的就好像換了別對陣白起的時候也能打贏似的,後長平之戰的結果是。趙軍除二十萬因為趙括被殺以後投降,其餘戰死,而最後的秦軍也損失過半。其實趙括虧就虧在沒有積累作戰經驗,而只是在從兵書上找尋作戰方法。只要給趙括足夠的時間,誰能說他將來不會成為趙王麾下最得力的一個統帥呢?只可惜這小夥子運氣實在太好,一開局打得第一場戰役面對的就是白起,這誰敢說自己能贏?如果趙括打得不是白起,興許這個天才的軍事理論家還能獲勝,一旦勝利了,又哪會落得個紙上談兵受人譏諷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