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在周星馳的“星女郎”,王晶的“晶女郎”,殺入內地前,內地只有一位導演能把自己的名字,冠在合作的女演員前面。

他就是張藝謀。

從1987年起,他通過電影《紅高粱》挖掘出了鞏俐,並且以此為開端,攜手鞏俐,為中國電影捧回了無數獎盃。

到了1997年,他又通過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發掘出了還是影視學院大學生的章子怡,又為中國影壇增加了一抹“紅”。

而看過章子怡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的表演,我們也確實不得不敬佩老謀子的眼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部讓章子怡“一戰成名”的電影吧。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一)故事的單薄,通過電影鏡頭來提升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故事結構太簡單。

用幾句話可能就將這個故事的大綱給說清楚:

我接到村長的電話,說“父親去世了,讓我趕緊回家!”

等我回到家以後,母親給我講起了他和父親相愛的故事,自由戀愛,一見鍾情,而且從那以後就是一輩子,從來沒有分開過彼此。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其實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劇情,在我們生活中,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

畢竟這就是父輩的愛情,這就是父輩的婚姻,簡單、平淡、沒有什麼誓言,也沒有什麼波瀾。

但是張藝謀確實是一個藝術大師,天生就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通過色彩的調派,通過視角的衝擊,確實將這樣一個平淡的故事,刻入了大眾的心窩裡。

最明顯的一個色彩對比,可能就是現實用黑白色,而過去用彩色來形成區別,張藝謀用這種方式,既讓觀眾認清了什麼是重點,也間接的將招娣(章子怡飾)心中對於美好和現實的心理變化進行了區分。

雖然一句話也沒有講,但是已經說透了本劇的核心,那就是:

“有愛人在的日子,能聽到愛人教書聲的日子,才是彩色的,才是幸福的,而愛人走以後,世界只剩下灰,只剩下黑,再無半點生機”。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再比如張藝謀為了表現招娣這個人物的痴心,故意將她置身於冰天雪地這個大背景之下,特別是當她已經發燒感冒的情況下,還不顧一切走進風雪裡,那個形單影隻的畫面,雖然給人一種很無力,很無助的感覺,但是依然能讓人感受到人物內心的豐富與熱情。

而風聲、下雪,恰好就映襯出了愛情的純潔和一腔孤勇,這可能就是張藝謀最擅長的鏡頭藝術了。

電影之中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能反應張藝謀的藝術功底,那就是在風雪之中,孫紅雷陪著母親,將去世的父親從縣城醫院拉回來的時候,那長長的送葬隊伍,迎著漫天風雪,加上黑白的色彩,給觀影者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特別是隨著鏡頭慢慢拉遠,隊伍慢慢拉長,這一群人就好像是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中寫就的殉道者場景。

正是有了張藝謀這些色彩的運用、以及鏡頭的置換手段,才彌補了故事本身的單薄,同時也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才讓一部原本平淡無奇的電影有了勃勃生機,但是光有鏡頭藝術還不夠,關鍵還是在章子怡這個關鍵人物,能不能立得住。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二)章子怡最亮眼的一次表演體驗

章子怡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還只是一個電影學院的大學生,並不懂什麼電影藝術,更不懂什麼是好的表演。

而張藝謀要的也是章子怡身上那股懵懂勁兒。

特別是在面對愛情,面對心上人的時候,那種傻勁,那種不顧一切的勁頭,才是張藝謀最想呈現給觀眾看的。

電影中為了表現章子怡的這種“勁兒”,她一直在奔跑,在秋野裡奔跑,在雪地裡奔跑,在等待中奔跑,在愛情中奔跑。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她眼中快要溢出的愛意,她臉上快要藏不住的喜歡,確實讓這個人物立住了腳跟。

但是最讓人銘記於心的一幕大概還是在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就要到家裡來吃飯的那一系列細節:

早早的做好了飯,早早的就梳妝打扮,早早的就穿著一身紅衣斜靠在門沿上期盼著自己的心上人過來。

電影裡男主角被這一幅靜止的畫面所感動,而電影外,我也被章子怡那熱烈的,那單純的愛意所折服。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另一個特點就是,作為新人演員的章子怡在這部劇中說臺詞的機會並不多,但是簡單幾句,也足夠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心上人第一次來家裡吃飯的時候,她就能直言不諱的問出:“你認識這青花瓷的碗嗎?”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這種直爽,這種自信,是那個時代的女性身上不可多得的一種美,而章子怡卻踏踏實實的將這種性格給表現了出來。

再到了得知“心上人”要離開村子的時候,她端起一碗餃子就追了出去,這長長的奔跑,這永遠追不上的畫面,也讓人為這一段“一見鍾情”的愛情所感動。

時至今日,我們對於章子怡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為了愛情不畏風險之上,也很難說不是因為在她人生之中第一部電影裡就此落下了印記。

多年以後,章子怡提及這部電影,還是感慨良多,她覺得這部電影於她而言,是一部有著非凡意義的表演體驗,也是這一次的演出經驗,讓章子怡真正懂得了表演的核心是什麼。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三)世間有千萬種愛情,最感人的依然是九死無悔,一生等待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說:“大多數人沒有到過農村,也沒有見過農村人,不知道他們的愛情就是那麼單純,就是那麼純粹”。

而張藝謀鏡頭裡的《我的父親母親》卻真實的將農村人的簡單愛情,將農村人的簡單幸福給拍了出來。

喜歡,就像劇中的“招娣”變著法子的想去學校工地去偷看心上人一眼;

喜歡,就像劇中的“招娣”想著法子的做好吃的希望他早晚會吃到;

喜歡,就是得知你要走了,我不顧一切的跟在你身後追趕;

喜歡,就是你說了要回來的那一天,我從一大早就在門口痴痴的望。

世界有千萬種愛情,最感人的依然是九死無悔,最感人的依然是一生等待。

評《我的父親母親》:故事稍顯平淡,章子怡是最大亮點

張藝謀鏡頭裡的“父母愛情”,沒有什麼波瀾,也沒有什麼壯闊,但就是在簡單而平凡的每一天裡,就是在平淡而安詳的四十年相守裡,他將“什麼是愛情?”“什麼是相守?”“什麼是一輩子”?

這些偉大的人生命題,這些巨大的人生難題,都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青花瓷的大腕、廉價的髮卡、破敗的學堂,當這些意向真正串在一起的時候,就成為了一段平凡而又偉大的愛情故事,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羨慕而又得不到的”幸福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