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首先肥水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這個戰役發生在 16國時期,當時的北方 有前秦統治了政權,南方者由司馬睿建立東晉,這樣,南北雙方就形成了對立的局面。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在淮南肥水展開了一場規模驚人的大戰,史稱帝“淝水之戰”在這場戰役中 ,前秦百萬兵馬居然輸給了東晉的10萬兵馬,在歷史長河中確實極為罕見。

前秦的天王苻堅統一了北方各族之後就開始準備南征東晉,他不滿足現狀 肯定是擴張疆土 於是在公元383年5月,苻堅 不顧左右大臣的勸阻,和前進丞相王猛的臨終遺言,決絕的要進攻東晉,苻堅 甚至揚言, 自己強兵百萬投鞭就能使河流瞬間斷流,公元383年8月,苻堅帶領苻融,張蠔,慕容垂,等各位大將 率騎兵25萬為前鋒南下,苻堅隨後率領,百萬雄兵從長安出發,其中他的步兵60萬,騎兵25萬,所到之處,所向披靡,面對前秦的來勢洶洶,東晉立即任命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領北府 兵為前鋒都督,與謝炎,桓伊 等各路大將共同率領8萬之中抵抗秦軍。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東晉又另外派出將領 胡斌率領五千水軍增援壽陽( 今安徽省壽縣) 11月,謝石,謝璇和劉牢之 在謝安的計策指揮之下,由劉牢之率領北府精兵5000人強渡洛澗,從後部襲擊梁成軍營, 並臨陣斬殺梁城等10元大將,隨後又分兵截斷退路的渡口,秦兵步騎 瞬間崩潰,僅落水而死的就有15 000餘人,晉軍還繳獲了秦軍丟棄了大量軍資物品 並強渡洛澗,取得大勝的晉軍隨即乘勝追擊,水路並進,此時晉軍聲勢何其的高漲。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晉軍全軍瞬間推至淝水東岸 以秦軍隔河對峙,此時的苻堅 ,在壽陽城上目睹了晉軍佈陣嚴整,心中漸漸的懼怕了起來,他有些後悔自己的魯莽行事,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自己要打的仗 跪著也要打完,他見淝水東面的八公山上有草木在抖動,以為是埋伏在那裡的晉軍,便越來越覺得 這不是長久之計 ,必須速戰速決,此時,謝玄 派人前來提議,兩軍能不能各退一步,讓晉軍渡過淝水,來個一決勝負,如何?此時的苻堅以為 反正是我眾敵寡,便想著在晉軍渡江之時向晉軍發起猛攻,必能大獲全勝,於是同意了謝玄的提議,但是當他下令全軍後退之時,這時的秦軍已經軍心大亂,眾多秦軍將士以為前方戰敗,一時間紛紛逃命,自相殘殺。踩踏。軍中一片大亂,此時的謝玄便趁機發起了猛攻,於是晉軍一鼓作氣,追擊秦軍至壽陽 三十里外的 青崗。一路逃亡的秦軍聽到風 吹動了聲音,便以為是追兵到了,晝夜不敢停息馬不停蹄,最後只剩下10萬多人逃回了北方,從而淝水之戰以少勝多,至此揚名於歷史。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秦軍真的有百萬之眾嗎?

對於這個以少勝多之戰,我個人認為秦軍沒有100萬,歷史向來喜歡虛張聲勢,就比如曹操 號稱80萬 其實只有十幾萬,虛張聲勢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心驚膽戰,所以這個秦軍百萬之眾 很是值得商討 水分也挺大。那時候 在古代一共才有多少人 全民皆兵嗎?如果真的有100萬 會全部派出嗎?

從以少勝多,看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何驚人相似


真正參加淝水之戰的人有多少?

淝水之戰中,畢竟是前秦跑到別人地盤上去打仗,一路跋涉真正集結在淝水一帶 的秦軍其實只有苻融 獨自帶領的30萬軍隊,但是這30萬還分佈在鄖城至洛澗 將近500裡的戰線上,換句話也就是說 真正駐紮在淝水的軍隊也不過10萬人,但是反觀東晉的 8萬軍隊幾乎人人參戰,再加上進軍 本來就在長江中游地區佈置了很雄厚的兵力 因此真正與前秦交戰的晉軍人數可能達到了十二三萬人之多,這要比前秦的10萬人多出很多呀,所以,歷史上所謂的“以少勝多”其實應該是“以多勝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