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老人常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秉燭讀春秋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娶老婆時,看看對方她媽,你就知道她以後會是什麼情況;如果要嫁人,看看對方他爸,就知道將來他是什麼作風。

這話,有一定道理,在某些時刻,可以參考。

但也不必過於較真。

賊的孩子不一定是賊,好人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好人。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針對的是一些特定的男女

一人成長過程中,會受到這麼幾方面的影響:

一是會受遺傳的影響,二是會受到家人的影響,三是會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四是會受到工作環境的影響,五是會受到朋友圈的影響。

遺傳的影響,這個沒有辦法,比如有些孩子特別像父親,或者非常暴躁,或者非常忠厚,沒見父子倆在一起呆多長時間,但性格和做事方式卻特別相似,這叫遺傳影響,是有基因決定的。

但是,遺傳的影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後天會有很多改變的機會。

除了遺傳影響,就是家庭方面的影響,這個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中,男孩子會受到父親更多的影響,而女孩子會受到母親更多的影響。子女與父母接觸時間越長,這種影響就會越大,孩子和父母的風格越像。

如果一個人,從小孩時期到成家結婚,都是跟父母在一起。那麼,到了成家的時候,“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就可以做參照了,一般可以達到“八九不離十”的準確性。

“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一條,對於常年獨立在外的年輕人,並不適用

可以這樣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一條,對很早獨立在外的年輕人很不適用。

孩子獨立越早,父母的影響就會越小。這時候,影響孩子成長的是教育環境,工作環境,以及所處的朋友圈。

對於一個獨立很早的人,你非得要根據她(他)的父母來判斷其為人,那是大錯特錯。

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她)有什麼樣的人生觀。

而人生觀建立的三個重要階段,分別是在14--18歲這個階段,18--22歲這個階段,22--30這個階段。

在14--18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建立人生觀的基礎,父母和老師要引導孩子向真善美的方向走。這個階段非常關鍵,如果父母不會引導,或者父母本身陋習很多,那對孩子影響很大。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表現不好,也並非無藥可救。

在18--22歲這個階段,孩子會有自我的修正。在這個階段,家人還是要鼓勵孩子正直、善良。同時,大學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以及孩子朋友圈的影響力開始加大。

這個階段,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老師可能影響一生,一個朋友可能影響一生,一段戀愛可能會影響一生。

22--30這個階段,大多上班了,人生觀點大多已成型,但工作時期的領導和同事們還是有一定影響。

一個獨立很早,在外奔波或求學的人,要娶她,或者要嫁他,不用太多考慮父母的風格,因為父母在他(她)身上的影子很小,他們可能比父母還成熟,比父母還能幹,比父母還懂事;也有可能,他們比父母混蛋得多。

總體說來,“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話在有些家庭中適用,在有些家庭當中,完全不適用。在古代更適用,在現代卻不太適用。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慢慢了解,瞭解過程中判斷到底適不適合,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