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有矛盾,老公和婆婆就冷嘲熱諷,一起指責你,什麼心態?

中國幼兒教育


不管任何時候,出現問題,都是你和你老公的事情,其他人不能干涉,除非在不可調和的情況下。

一有矛盾,婆婆與老公一起嘲笑你。

第一,婆婆沒有邊界感,過分介入你與老公的關係,對夫妻關係來說,不是好事情,只會搞事情!

第二,老公只會指責你,如果是開玩笑的狀態,不要擔心。如果不是,有可能就是媽寶男,只聽他媽媽的。

所以,孰是孰非,你心裡要有數。

第三,如果你心大,那就繼續忍!如果心小,找找老公談夫妻關係是為一個小家的基本單位,要統一戰線。然後再找婆婆談,你們已經結婚了,能獨立處理事情,讓婆婆手不要伸太長,離間你們夫妻感情。

如果都談失敗了,估計你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仰望梵高的星空


有生氣吵的工夫不如想想怎麼樣改變現狀。我婆婆就是一言堂,恨天高地不平罵不離口。卻不帶著一家改變。我男人頂了一句說她不過日子。被她記住了。我們結婚時,他們家破房爛屋,連基本傢俱都沒有。我男人畢業後我們倆人工資68元,養老小六口。孩子沒奶要喂。她什麼也幫不了,我們還要每月給她生活費。她卻說我們兩口子掙錢,什麼都沒有。而且專愛當外人說。我沒說話。只是象小燕做窩一樣,一年置一樣兩樣。養大了孩子,送走了老人。幫兒子買了房子車。

日子是過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地位靠本事不靠脾氣。


桃鄉人518


  •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有有目的的控制心理。
  • 特別是老人對子女,例如:聽話、乖、我是你長輩都是為你好等,軟語控制。
  • 也有一些人用暴力語言控制,比如冷嘲熱諷,恐嚇、一哭二鬧三上吊、帶有威脅利誘的語氣等,目的都是要你乖,聽話。
  • 許多老人與媳婦的矛盾,與其說是矛盾,不如說是對媳婦的失控,導致的惱怒情緒。
  • 矛盾,也代表有一些未解決的事,一些要求,未被滿足的心理。
  • 冷嘲熱諷,大多是因為惱怒導致的情緒失控,當控制不了別人,權威被挑戰,領地被侵入,安全感喪失情況下,人類會自動開啟防禦機制,一致對外作戰。

鴻雁心靈灣



3個心理學實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聽著媽媽的話長大的,但是我們成家了,我們的思維順序還是習慣於媽媽的權威第一。

先來講一個和問題相關的故事。

有個女孩結婚沒多久,就和家裡有了各種各樣的不愉快。

一個炎熱的夏天,天微微地亮了。昨夜下了一夜的雨,還沒停,只是小了很多,不用擔心會淋溼衣服的那種小雨。女孩睡不著了。

她起身,走向廚房準備打水。挨著廚房門口的,放著儲藏麥子用的水泥櫃,裡邊放了全家人一整年的口糧(很多年前人們都是自儲糧食的)。這時她看到水泥櫃的缺口處有雨水淋溼的痕跡,也看到缺口上面蓋著的洗衣機面蓋板裡面積滿了水(面蓋板是反著蓋的,有凹槽)。於是向外跨了一步,就拿起面蓋板,把上面的水倒在地上。

就在這時,婆婆也起來了。他看見媳婦正在倒洗衣機面蓋板的水,再走近水泥櫃一看,發現有水流進水泥櫃的缺口,靠近缺口的麥子已經溼了。

這時婆婆就問媳婦,你為啥把水倒進水泥櫃?

媳婦說,沒有啊!

婆婆說,我明明看見你正在倒水,你還說沒有?如果你沒倒,水泥櫃裡面的水是怎麼進去呢?

媳婦辯解說,是飄雨飄進去的。

婆婆說,洗衣機板是我怕淋雨,專門蓋在缺口上面的,雨怎麼會飄進去呢?還不是你把它拿下來的嗎?婆婆的聲音越來越大了。

媳婦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說,你只蓋了上面沒蓋側面,進門的這一面,根本就沒蓋住。裡面的水就是雨飄進去的。

這時正在睡覺的兒子被吵醒了,他穿著短褲出來罵自己的媳婦,×你嗎的,明明是你把水倒進去的你還說沒倒!

媳婦說,不是我倒的水,明明是下了一晚上的雨,飄進去的水。

這時兒子順手就撿起一塊磚向自己的媳婦砸去……



這個故事中,明明是婆媳之間的爭吵,為什麼兒子不問青紅皂白就跟著婆婆說媳婦的不是呢?


下面我用3個心理學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1. 1963年,心理學家密爾格萊姆做了一個電擊服從實驗。結論是,對權威的服從而導致的從眾行為是集體性的暴行產生的根源。

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乖孩子,媽媽的話是最權威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聽著媽媽的話長大的。一直到我們成家立業,我們還是聽著媽媽的話,我們已經習慣了按照媽媽的思維去行動。但是,今天,我們成家立業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娶老婆了,然而我們的思維沒有改變,我們的思維順序還是習慣於媽媽的權威第一,老婆第二。


2.“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生活中凡事都有個“度”,超過了這個所謂的“度”,事情可能就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家庭矛盾是可以累積的,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會爆發。就是說,我們和婆婆的矛盾已經累積到了“超限效應”的這個“度”,才出現了“一有矛盾,老公和婆婆就冷嘲熱諷,一起指責你。


3.有一種心理現象叫“從眾心理”。打個比方說,一個夏天的傍晚,你正走在林蔭小道上散步。但看到前邊廣場有很多人正在跳廣場舞。看到大家都去跳廣場舞,你也想去,雖然不會跳,但還是跟著樂曲扭一扭的跳著。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從眾心理”。

這種從眾心理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就上面的問題來說,如果嚴重了的話,老公有可能就成為了婆婆 的幫兇,幫著婆婆針對媳婦的人,這樣就給以後的幸福生活埋下了隱患。


下面,我說說怎樣化解這樣的家庭矛盾

1.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海格力斯效應”。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你踢我一腳,我還你一拳。“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當家庭矛盾來的時候,以前的我們常常站在”遊戲人生“的隊列之中,現在我們就把這四個字反過來讀,也不外乎人生如戲。中國人是很講字眼的。如今我們要顛覆的是自己,是自己的習慣性思維,雖然沒有海嘯式的猛然,卻也有著透徹骨髓的侵蝕。當家庭矛盾壓得我們覺得很痛苦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行走在了痛苦的邊緣,所有的焦急和愁慮都寫在了臉上。

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如果婆媳之間有了矛盾,想辦法就要用我們的愛心來化解,用我們的格局來忽略。話雖然不好聽,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不然,就會出現“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局面。家庭矛盾要及早發現,才能及早解決。矛盾處於萌芽狀態,我們本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掐滅矛盾的小火苗,為什麼還要任他野蠻生長呢?——把矛盾的小火苗掐滅在搖籃裡。


2.也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霍桑效應”這個心理學詞語。"霍桑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願和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願和未能滿足的情緒,切莫壓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計地讓它宣洩出來,這對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疏導。

那些沒有被掐滅的小火苗,我們還是不能讓它野蠻的發展,因為終將有一天,當矛盾宣洩爆發的不可收拾的時候,受傷的還是我們自己。

這時候,我們比如寫日記,找心理醫生,多讀有利於我們心裡健康的書等。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分析,在家庭矛盾一觸即發的時候,作為老公,先要分析一下,不要還沒來得及分析就按照往日的思維習慣,認為媳婦可能就是不對。如果真的那麼做了,這時候無疑就會站在婆婆的一邊,開始指責媳婦。所以說,學會分析很重要。只有分析清楚了,才能做好積極的心理疏導,才能平息這場婆媳之戰,家庭才能祥和多睦——學會分析做好積極的心理疏導。


3.根據墨菲定律,我們知道,如果你擔心有什麼事情發生,那麼那件事情就可能真的發生。這時,我們的心裡要放平,不要擔心,要明白擔心都是多餘的。也不要怕,怕也是沒用的。當我們心裡平靜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別忘了,生活中還有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吸引力法則”。就是說,我們想什麼,就會吸引來什麼。我們多想想生活中的美好,想想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多行動,這樣才會好點。——學會用吸引力法則,久而久之,我們會真的生活的很好。


當所有的家庭矛盾去了的時候,所有的驚喜和快樂都會圍繞著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什麼行不行,只有我們自己做不做。今天是週末,從今天起,讓我們快樂的過好每一天,祝大家愉快!


趙趙的春天


但是,就你這個問題不僅是你和婆婆之間有矛盾,而且連自己的老公和婆婆一起來冷潮熱諷刺激自己。那你就應該在自己身上找願因了,你當初選擇老公是不有點超之過急,對老公的性格不是很瞭解,或者確實是自己有些事做得不對,從而引起婆婆和老公都對你冷潮熱諷,在此,建議你好好反省自己,首先建立好夫妻感情,從而得到老公認可,然後再慢慢試著和婆婆搞好關係,因為婆婆是長輩,做兒媳婦的應尊重婆婆,有的事該忍則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才能緩解婆媳之間的關係,婆媳關係處理好了,相信你和老公的感情也會進一步的加深。那麼,外理好三者之間的矛盾,大家相互包容和理解,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在一起,那又何樂不為呢!




相識是緣78665661


一有矛盾,老公與婆婆把矛頭指向你。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因為當一種矛盾衝突出現的時候,人總是習慣於指責對方,而保護自己的。是的,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保護行為:免於受到你對他們的衝擊與傷害。

事實上,關係當中的雙方往往是相互的。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矛盾一旦出現,你也會把矛頭指向他們,去指責他們。所以為了避免你對他們的衝擊,他們就主動出擊,來指責你了。

設想一下,生活當中是不是有這樣的場景出現:在家庭生活當中,有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也會習慣性的認為:這都是婆婆的錯,這都是老公的錯,我是無辜的。

人這一輩子總在玩著一種拼命掰手腕的遊戲:要拼命的壓倒對方,打敗對方,向對方證明一件事情: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要佔據你的上風,所以我會拼命打壓你。

這樣的結果是彼此傷害,兩敗俱傷。矛盾會愈演愈烈,關係會越來越差。

那麼人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呢?

這就是我曾經多次說過的:人性總是習慣於向外看,而很少向內看。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一個不太好的事情發生,或者說當一個錯誤的事實出現的時候,人總習慣於向外部找原因,找其他人的原因,找環境的原因。這樣找來找去,自己就成了一個受害者:都是他們做錯了,都是大環境錯了,我是一個無辜者,我是一個受害者。

那個最經典的例子是:一個雞蛋,如果說從外邊被打碎了,那就成了一個壞蛋;如果說從裡邊被小雞仔啄破了殼了,從裡邊碎了,那就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所以心理學上得出這麼一個觀念:向外看,只能受害;向內看才能成長。

所以在人際關係當中,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還是自己衡量吧。我已經講的夠多了。





大師心理


你要明白,有些家庭,婆媳爭吵或夫妻爭吵,無論對錯,一般都是老公和婆婆同在一戰線,對付媳婦,也就是把媳婦當作外人對待。也有些家庭,婆媳爭吵或夫妻爭吵,第三方一般只能勸解,也不會幫誰為主。

如果你與家人一有矛盾,你老公和婆婆,不分什麼理由正確不正確,就冷嘲熱諷,一起指責你,證明他們母子倆的各方面的素質極差,心理素質有些變態。正確說,他們的思想思維都有問題,他們都對你有提防之心。


我是小甘


看到您的問題,感覺有一點窒息。我想這是我的問題。所以很能體會您的委屈困惑和氣憤。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您、您愛人同時也是婆婆的兒子、婆婆。看到了嗎?我列出來的三個人,存在幾種關係?親密關係和契約關係。這裡,親密關係指夫妻關係或者說情侶關係,和母子(親子)關係。契約關係是指您和婆婆的關係。在張德芬的《親密關係》一書中,親密關係僅僅指男女關係。現實世界裡的契約關係,要按照世俗的規則處理。我們中國有很古老的歷史,傳統五花八門。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你可以徹底執行拿來主義,取精華棄糟粕,靈活處理。問題的難點,或者說生活的題眼在於能不能處理好親密關係。

對成年子女來說,夫妻關係比親子關係更重要一些。因為我們是面向未來生活的,原生家庭對未成年人的培養非常重要。所以,作為人母,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是一種責任。

龍應臺在《目送》裡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然而,在現實生活,你可以看到很多分離不良的親子關係。母親糅合了很多其他的感情在兒子身上。兒子為了反哺母親,會迎合這種投射。因此導致很多心理上沒有斷奶的媽寶男。你需要審視的是,你和老公是契合的伴侶嗎?需要怎樣改善溝通和關係?他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有沒有成熟地分開?梳理清楚之後,再決定是不是大家需要物理隔離,靜待花開。

我好奇你說他們冷嘲熱諷是到了哪種程度的衝突?你有沒有做什麼,比如?習慣和情感聯結都會讓三個人站在天平上各自折磨。原本大家都各自安好。所以,最聰明的辦法是儘量不要讓自己站在天平的一端。

祝安



向陽生長劉十七


先分析矛盾的原因,如果是你的過錯❌多一點,你就要忍忍了,等所有人都心情平靜了😐,再說這件事,指正他們的說話方式你接受不了。如果是別人的過錯❌多一點,老公也不幫你打圓場,那麼你的老公孝心要大於愛你的❤️,你得好好的分析一下你倆的感情生活了,多溝通,多交流,畢竟老公和婆婆在你沒結婚之前,就是統一戰鬥你公公了,這個應該是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捂臉],只不過是現在矛頭都指向外來的你了,這時候你就要先逐個搞定,沒事了給老公上上課,提高一下他的語言技巧,培養他開戰時兩面派作風[呲牙],再研究下婆婆喜好,多多誇獎婆婆優點,缺點讓老公私下去說,這樣每個人都留有面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好的,畢竟家和才能萬事興[贊],祝你好運🍀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了🙏


Lyc888


這種情況一般都發生在思想比較保守的舊社會觀念家庭裡面,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思想一般比較古板,守舊,大男子主義,舊社會習性比較重,在他們的觀念中,孝順父母,對父母言聽計從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有時候特別極端,不管父母對錯,只要是父母說的,做的,都是對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言聽計從,,其實這種心態是完全不正常的心態,父母對子女養育之恩確實恩重如山,子女孝順也無可厚非,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做什麼都要把握好一個度,要是過了,那好事也會變成壞事,福氣也會變成災難,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有度,過,,則為災,)之所以還有人有這種心態那是因為這種情況在當今社會還是比較多的,這種舊的思想,觀念,要改正不是一天兩天能做的到,子女孝順父母也要把握好分寸,比較作為人類,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很多不良的習性,比如,自私,自力,,,,等等,之所以作為子女看不到父母身上的缺點,那是因為沒把心態擺正罷了,他們只知道也只遵循一條信念,那就是父母是愛我們的,其它的他們卻什麼也看不到,以至於在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明明很痛苦,可是他們又找不到原因,只是不斷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這些就是佛家講的,,無明,,看不見,看不清,看不懂,眾生愚痴,看清自己,更加看不清別人,無明,是,苦,眾生皆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