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以外,澳洲中餐廳紛紛倒閉,背後原因究竟為什麼?

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在悉尼伊士活(Eastwood)這個華人聚居區,在一個小餐館外的小黑板上用中文寫著“餐廳已經消毒”的字樣,希望能安撫及招徠顧客。

這家滬派餐館的老闆、39歲的 Lily Zhou表示,自1月底澳大利亞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他們的生意減少了70%之多。她表示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她和丈夫的這家店最多隻能再撐3個月。

澳大利亞的對華旅行禁令,再加上對在公共場所聚集的恐懼,對澳大利亞的餐飲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此外,還有眾多澳洲華人還滯留在中國,或是回澳後正在居家自我隔離。

在墨爾本的唐人街,過去通常熙熙攘攘,但現在卻靜得讓人毛骨悚然。

位於展覽街(Exhibition Street)的墨爾本著名中餐廳正鬥茶餐廳(Secret Kitchen)的老闆之一Clifford Qwah稱,近來顧客減少了40%,“這對我們打擊很大,對我們的員工來說很糟糕,對我們很糟,對房東也很糟。”

據悉,除了正鬥茶餐廳之外,Qwah也擁有不夜天(China Bar)和煲仔王(Clay Pot King)這些連鎖店。

因為客人太少,在墨爾本東區的華人區博士山的不夜天目前已經和當地的其他一些餐館一樣,不再做午市生意了。在唐卡斯特( Doncaster)西田購物中心( Westfield shopping )裡的不夜天也舉步維艱。

Qwah表示:“如果情況不見好轉,我們不得不停業。很多人會失業。我們不希望見到他們受苦”,“我們真的應該走出家門,過正常的生活,不要過度害怕……沒必要恐慌。”

澳大利亞中餐界的這場危機令廚師和餐館老闆利用社交媒體呼籲民眾支持。因為疫情導致客流量銳減,他們還呼籲房東能減免房租。

墨爾本的中餐館老闆、廚師Jerry Mai近期就在Instagram 發帖表示:“這個我摯愛的行業迫切需要幫助——唐人街和威弗利谷(Glen Waverley)現在如同鬼城,食客因為懼怕生病而唯恐避之不及。”

在Jerry Mai經營的多家越南主題餐館之一,位於墨爾本東區格倫購物中心內的Bai Hoi生意暴跌了80%之多。在她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疾呼後,雖然顧客略有回升,但遠遠不夠。

她說:“人們出於恐懼而遠離這些地區,這簡直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如果他們不重新外出就餐,就會有更多的餐館關門。”

籠罩在悉尼和墨爾本的新冠陰雲主要集中在這兩座城市的CBD以及華人區,例如悉尼的伊士活、好市圍(Hurstville)、寶活(Burwood)、車士活(Chatswood)以及康士比(Hornsby),還有墨爾本的博士山、威弗利谷以及唐卡斯特。

但Complete Retail Services的顧問布朗( Lawrence Brown)認為,悉尼和墨爾本唐人街的困境只是一面鏡子,他認為“沒有任何一家中餐廳可以倖免於此”。

2月中旬,墨爾本著名中餐館食為天( Shark Fin House)因為生意暴跌80%而被迫關門,令40名全職員工以及10名零工失業。

維州首席醫官薩頓( Brett Sutton )表示,新冠病毒“並非針對特定種族或人種”,“希望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息,即華人商鋪和中餐館是安全的,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社會的支持。”

對悉尼唐人街火鍋店豆撈坊( Dolar Shop )的經理Philip Wu來說,政府何時撤銷對華旅行禁令至關重要,因為禁令導致成百上千的澳洲華人被困在了中國,並且正在摧毀著旅遊業。

43歲的Wu表示:“如果政府說‘好了,我們停止航班禁飛,大家可以來澳洲了’,那麼我覺得生意會很快有起色,因為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會回來。”

據稱,豆撈坊的生意減少了60%,Wu要求自己的100名員工的工作時間減少到了每週4天。

不過鑑於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仍在每週複核對華旅行禁令,而且在每週延長,或許近期還看不到中國遊客迴流的曙光。

代表餐館業主們和房東進行談判的布朗表示,即便是其他的高檔餐館,例如悉尼的Rockpool Bar and Grill也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威力。

布朗說:“伊士活的餐館生意暴跌了90%。伊士活可能是全澳最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地方”,“他們已經苦苦支撐了三週,或許還能再撐個兩三週,然後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停業。

他還表示“沒有理由不去中餐館。”


近,一些澳洲華人區的中餐館老闆每每談起眼下的形勢,就是苦笑:“強撐著唄。”在澳洲整體經濟政策大好,華人越來越多的情勢下,為什麼中餐館竟然經營愈發艱難呢?


01、澳洲中餐館越來越難做

悉尼唐人街附近的中餐廳,去年進入戰國時代,原本就有三、四家老字號,過去三年多又增加至少三家,讓多家業者大嘆過度飽和、生意難做。從今年夏天開始,兩家酒樓陸續歇業,餐飲業者指出,

大酒樓愈來愈難經營,除了悉尼中餐館飽和,越來越少的年輕人當廚師更是隱憂

“我20年前進入餐飲業,當時沒得選擇,週末或國定假日餐廳最忙的時候,根本沒法陪家人,現在年輕人不願這麼苦。”他表示,好的師傅難找,連帶影響菜的品質,“在澳洲開餐廳,只要找到好廚師,基本都能賺錢”。

李先生曾經在悉尼唐人街營餐館多年,他說“我在1990年左右來澳,開什麼店都賺錢,現在員工頻告老闆違反勞工法、店租與人力各種成本又漲,很多人都不敢進餐館業。”

他指出,澳洲規定公司最低時薪現為18元,比當年要高得多,尤其大酒樓屬於勞力密集,更是難以負擔成本飆升。

未來恐得借重人工智慧,將餐飲業自動化與機械化,減少僱人,或直接關店。

網友“美麗人生”在墨爾本也經歷了中餐館行業的尷尬,她總結出一些原因,或許能給後來人以啟發。以下是“美麗人生”的觀點:

在澳洲買賣房子有句金言,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幹生意也一樣,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只不過開餐館的地點不一定非要繁華,要看人群。有的明明同在一條街,道南道北天壤之別。

和我家同類型同招牌同菜式同價格,甚至有一陣子同用一個炒鍋的店,在我這個城市有五家。好生意的月營業額七萬八萬,一般般的三萬兩萬。差別在哪裡?Location!

經濟危機那幾年,開發商業房產的公司造出太多商業店鋪,空著,閒置。招商?先找餐飲店進駐。有一個開發商找到我們,給出絕對誘人的條件。就是一分錢不掏,交給你一個嶄新的餐館。和我現在做的一模一樣。家裡領導十分十分動心,所有的細節都談妥了,就等簽字。本人堅決說No!

因為那個地段,面臨交通要道,車水馬龍,十分繁華。但,不是居民區。周圍三萬多工人工作,長途卡車停留站,倉庫,貨站。一到週末死靜。一個只靠午餐的餐館,是沒有前途的。

中午排長龍忙死你,也白搭。每人消費幾塊錢,夠不到高額房租。

事實證明我們做了對的決定。那家店,後來被一個朋友經營,三年不到就關了。他從悉尼來,雖說不付任何投資,但鍋碗瓢盆總要買的。三年基本沒賺任何錢。後來又改成越南粉,又改成泰國餐,直到最近招牌換成西式糕點。


02、澳洲中餐館行業陷入困境的原因


炒鍋難請

好的餐館對炒鍋的依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好的炒鍋,就算有手藝,脾氣大得很,業主也頭痛。那天我在本地群裡,看到一位經營高檔中餐的老闆娘發出僱人短信,說請炒鍋,不會可以教。不會可以教?我們笑了半天。隨後又搖頭無奈。

幹餐館的都到什麼地步了?是個人就行啊!可好的優質的飯菜,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做出來的。

從國內浩浩蕩蕩走下飛機來澳洲打工找黃金的人,一頭扎進中餐館,要錢的多,想幹活的少。總體來說,從中國來的民工階層的人,職業訓練和職業道德都極差。階級鬥爭意識強烈,他們認為,聯合起來對付老闆是正確。就這樣一群人,你指望他們做出什麼好飯菜?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餐館的服務員臉色難看。端盤子這職業,在國人眼裡不是職業,是恥辱

我用過一個臺灣來的大廚,手藝很高,認真做得時候,真是飄香飄香。而且肚子裡貨多,就是見識多,隨便什麼料,馬上就能對火出像樣的餐。但是,這種人,不但要價要得離譜,而且絕對不是時時都給你盡力的。客人一排隊,立馬撂挑子。你說老闆請這種人,哪裡伺候得起?

這就是為什麼一家店,有時候好吃得不得了,下次再去就完蛋的原因。有可能換人了,有可能

耍大牌亂來給老闆臉色看了。


門檻兒低

開個餐館賺錢,是低端生意。隨便什麼人,有幾個存錢,少量投資,端個炒勺,就開門營業賺錢了。這類老闆以前是廣東人,近年是福建人多。福建人尤其熱衷開Buffet店。孰知Buffet店如今運營成本超高,維持最難。兩樣就殺死他。一個人工,一個食材。以前食材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牛雞肉蛋都便宜。這些年,年年增高,Buffet店要盤盤碟碟都填滿,客流量不夠,晚上收工嘩嘩倒進垃圾桶,都是錢。損失。

人工方面,這種形式不可能少用人,後廚前臺,一個蘿蔔一個坑。人工是大頭。現在到處嚷嚷最低薪,有的Buffet店不出薪水,是違法行為。前幾天報紙報道,有一個這樣的老闆被人告,搞到證據,坐牢罰款。何苦來?

我臨近小區,前幾年聲勢浩大開一個Buffet自助餐。當時我的大廚還表示擔心。據說

光裝修就七八十萬澳元,據說就連地板上的貼邊都是高級材料。那又怎樣?滿打滿算不到兩年,關門大吉

說到長長餐單,這家就是。我偶爾得到一份他家的menu。哎呀天,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彷彿把整個城裡所有中餐日餐韓餐的菜式都囊括進去。犯了經營生意的大忌。

但凡做開店生意,對顧客都有個定位。你要吸引那一個層次的客人?你周圍最多的人是收入什麼檔次?一概不管,只求全席。這是中國人的貪心,貪婪,既不懂經營之術,又不懂客人心理。你想討好所有的人,其實就是得罪了所有的人。因為你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質量。

不過也別對這類業主吹毛求疵了吧,本來就沒什麼教育。別說很多發財的都是小學沒畢業,但人家至少有那個命吧。經商也需要才氣的。

現在這類Buffet店越來越少了。就像悉尼,原來不得了,雨後春筍啊。大概如今就一光桿司令。


老闆小氣

經營者只想著往口袋裡劃拉錢,不想出錢,對客人的合理要求過於苛刻。由此丟失客源。

另外,壞掉蔫掉不新鮮的食材不捨得丟掉,混在一起摻給出餐,都是大忌。要知道客人是最聰明的,你自己覺得不好的東西,難道別人吃不出?偶爾一次難免,常常如此的話,看哪個傻瓜去你家掏錢吃飯?


內部紛爭

合夥者或夫妻入股的兄弟意見不一致,導致分道揚鑣關門歇業,比比皆是。我認識一韓國華僑,開青島餐廳。太太做前臺,老公掌勺。常常一言不合,老公發怒罷工,來了客人沒人炒菜了。要不老婆生氣,前頭電話沒人接來客沒人理了。這種店不關門怎麼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