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以外,澳洲中餐厅纷纷倒闭,背后原因究竟为什么?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在悉尼伊士活(Eastwood)这个华人聚居区,在一个小餐馆外的小黑板上用中文写着“餐厅已经消毒”的字样,希望能安抚及招徕顾客。

这家沪派餐馆的老板、39岁的 Lily Zhou表示,自1月底澳大利亚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他们的生意减少了70%之多。她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她和丈夫的这家店最多只能再撑3个月。

澳大利亚的对华旅行禁令,再加上对在公共场所聚集的恐惧,对澳大利亚的餐饮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还有众多澳洲华人还滞留在中国,或是回澳后正在居家自我隔离。

在墨尔本的唐人街,过去通常熙熙攘攘,但现在却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位于展览街(Exhibition Street)的墨尔本著名中餐厅正斗茶餐厅(Secret Kitchen)的老板之一Clifford Qwah称,近来顾客减少了40%,“这对我们打击很大,对我们的员工来说很糟糕,对我们很糟,对房东也很糟。”

据悉,除了正斗茶餐厅之外,Qwah也拥有不夜天(China Bar)和煲仔王(Clay Pot King)这些连锁店。

因为客人太少,在墨尔本东区的华人区博士山的不夜天目前已经和当地的其他一些餐馆一样,不再做午市生意了。在唐卡斯特( Doncaster)西田购物中心( Westfield shopping )里的不夜天也举步维艰。

Qwah表示:“如果情况不见好转,我们不得不停业。很多人会失业。我们不希望见到他们受苦”,“我们真的应该走出家门,过正常的生活,不要过度害怕……没必要恐慌。”

澳大利亚中餐界的这场危机令厨师和餐馆老板利用社交媒体呼吁民众支持。因为疫情导致客流量锐减,他们还呼吁房东能减免房租。

墨尔本的中餐馆老板、厨师Jerry Mai近期就在Instagram 发帖表示:“这个我挚爱的行业迫切需要帮助——唐人街和威弗利谷(Glen Waverley)现在如同鬼城,食客因为惧怕生病而唯恐避之不及。”

在Jerry Mai经营的多家越南主题餐馆之一,位于墨尔本东区格伦购物中心内的Bai Hoi生意暴跌了80%之多。在她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疾呼后,虽然顾客略有回升,但远远不够。

她说:“人们出于恐惧而远离这些地区,这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如果他们不重新外出就餐,就会有更多的餐馆关门。”

笼罩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新冠阴云主要集中在这两座城市的CBD以及华人区,例如悉尼的伊士活、好市围(Hurstville)、宝活(Burwood)、车士活(Chatswood)以及康士比(Hornsby),还有墨尔本的博士山、威弗利谷以及唐卡斯特。

但Complete Retail Services的顾问布朗( Lawrence Brown)认为,悉尼和墨尔本唐人街的困境只是一面镜子,他认为“没有任何一家中餐厅可以幸免于此”。

2月中旬,墨尔本著名中餐馆食为天( Shark Fin House)因为生意暴跌80%而被迫关门,令40名全职员工以及10名零工失业。

维州首席医官萨顿( Brett Sutton )表示,新冠病毒“并非针对特定种族或人种”,“希望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即华人商铺和中餐馆是安全的,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社会的支持。”

对悉尼唐人街火锅店豆捞坊( Dolar Shop )的经理Philip Wu来说,政府何时撤销对华旅行禁令至关重要,因为禁令导致成百上千的澳洲华人被困在了中国,并且正在摧毁着旅游业。

43岁的Wu表示:“如果政府说‘好了,我们停止航班禁飞,大家可以来澳洲了’,那么我觉得生意会很快有起色,因为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会回来。”

据称,豆捞坊的生意减少了60%,Wu要求自己的100名员工的工作时间减少到了每周4天。

不过鉴于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仍在每周复核对华旅行禁令,而且在每周延长,或许近期还看不到中国游客回流的曙光。

代表餐馆业主们和房东进行谈判的布朗表示,即便是其他的高档餐馆,例如悉尼的Rockpool Bar and Grill也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威力。

布朗说:“伊士活的餐馆生意暴跌了90%。伊士活可能是全澳最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地方”,“他们已经苦苦支撑了三周,或许还能再撑个两三周,然后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停业。

他还表示“没有理由不去中餐馆。”


近,一些澳洲华人区的中餐馆老板每每谈起眼下的形势,就是苦笑:“强撑着呗。”在澳洲整体经济政策大好,华人越来越多的情势下,为什么中餐馆竟然经营愈发艰难呢?


01、澳洲中餐馆越来越难做

悉尼唐人街附近的中餐厅,去年进入战国时代,原本就有三、四家老字号,过去三年多又增加至少三家,让多家业者大叹过度饱和、生意难做。从今年夏天开始,两家酒楼陆续歇业,餐饮业者指出,

大酒楼愈来愈难经营,除了悉尼中餐馆饱和,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当厨师更是隐忧

“我20年前进入餐饮业,当时没得选择,周末或国定假日餐厅最忙的时候,根本没法陪家人,现在年轻人不愿这么苦。”他表示,好的师傅难找,连带影响菜的品质,“在澳洲开餐厅,只要找到好厨师,基本都能赚钱”。

李先生曾经在悉尼唐人街营餐馆多年,他说“我在1990年左右来澳,开什么店都赚钱,现在员工频告老板违反劳工法、店租与人力各种成本又涨,很多人都不敢进餐馆业。”

他指出,澳洲规定公司最低时薪现为18元,比当年要高得多,尤其大酒楼属于劳力密集,更是难以负担成本飙升。

未来恐得借重人工智慧,将餐饮业自动化与机械化,减少雇人,或直接关店。

网友“美丽人生”在墨尔本也经历了中餐馆行业的尴尬,她总结出一些原因,或许能给后来人以启发。以下是“美丽人生”的观点:

在澳洲买卖房子有句金言,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干生意也一样,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只不过开餐馆的地点不一定非要繁华,要看人群。有的明明同在一条街,道南道北天壤之别。

和我家同类型同招牌同菜式同价格,甚至有一阵子同用一个炒锅的店,在我这个城市有五家。好生意的月营业额七万八万,一般般的三万两万。差别在哪里?Location!

经济危机那几年,开发商业房产的公司造出太多商业店铺,空着,闲置。招商?先找餐饮店进驻。有一个开发商找到我们,给出绝对诱人的条件。就是一分钱不掏,交给你一个崭新的餐馆。和我现在做的一模一样。家里领导十分十分动心,所有的细节都谈妥了,就等签字。本人坚决说No!

因为那个地段,面临交通要道,车水马龙,十分繁华。但,不是居民区。周围三万多工人工作,长途卡车停留站,仓库,货站。一到周末死静。一个只靠午餐的餐馆,是没有前途的。

中午排长龙忙死你,也白搭。每人消费几块钱,够不到高额房租。

事实证明我们做了对的决定。那家店,后来被一个朋友经营,三年不到就关了。他从悉尼来,虽说不付任何投资,但锅碗瓢盆总要买的。三年基本没赚任何钱。后来又改成越南粉,又改成泰国餐,直到最近招牌换成西式糕点。


02、澳洲中餐馆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炒锅难请

好的餐馆对炒锅的依赖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好的炒锅,就算有手艺,脾气大得很,业主也头痛。那天我在本地群里,看到一位经营高档中餐的老板娘发出雇人短信,说请炒锅,不会可以教。不会可以教?我们笑了半天。随后又摇头无奈。

干餐馆的都到什么地步了?是个人就行啊!可好的优质的饭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出来的。

从国内浩浩荡荡走下飞机来澳洲打工找黄金的人,一头扎进中餐馆,要钱的多,想干活的少。总体来说,从中国来的民工阶层的人,职业训练和职业道德都极差。阶级斗争意识强烈,他们认为,联合起来对付老板是正确。就这样一群人,你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好饭菜?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餐馆的服务员脸色难看。端盘子这职业,在国人眼里不是职业,是耻辱

我用过一个台湾来的大厨,手艺很高,认真做得时候,真是飘香飘香。而且肚子里货多,就是见识多,随便什么料,马上就能对火出像样的餐。但是,这种人,不但要价要得离谱,而且绝对不是时时都给你尽力的。客人一排队,立马撂挑子。你说老板请这种人,哪里伺候得起?

这就是为什么一家店,有时候好吃得不得了,下次再去就完蛋的原因。有可能换人了,有可能

耍大牌乱来给老板脸色看了。


门槛儿低

开个餐馆赚钱,是低端生意。随便什么人,有几个存钱,少量投资,端个炒勺,就开门营业赚钱了。这类老板以前是广东人,近年是福建人多。福建人尤其热衷开Buffet店。孰知Buffet店如今运营成本超高,维持最难。两样就杀死他。一个人工,一个食材。以前食材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牛鸡肉蛋都便宜。这些年,年年增高,Buffet店要盘盘碟碟都填满,客流量不够,晚上收工哗哗倒进垃圾桶,都是钱。损失。

人工方面,这种形式不可能少用人,后厨前台,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工是大头。现在到处嚷嚷最低薪,有的Buffet店不出薪水,是违法行为。前几天报纸报道,有一个这样的老板被人告,搞到证据,坐牢罚款。何苦来?

我临近小区,前几年声势浩大开一个Buffet自助餐。当时我的大厨还表示担心。据说

光装修就七八十万澳元,据说就连地板上的贴边都是高级材料。那又怎样?满打满算不到两年,关门大吉

说到长长餐单,这家就是。我偶尔得到一份他家的menu。哎呀天,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仿佛把整个城里所有中餐日餐韩餐的菜式都囊括进去。犯了经营生意的大忌。

但凡做开店生意,对顾客都有个定位。你要吸引那一个层次的客人?你周围最多的人是收入什么档次?一概不管,只求全席。这是中国人的贪心,贪婪,既不懂经营之术,又不懂客人心理。你想讨好所有的人,其实就是得罪了所有的人。因为你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质量。

不过也别对这类业主吹毛求疵了吧,本来就没什么教育。别说很多发财的都是小学没毕业,但人家至少有那个命吧。经商也需要才气的。

现在这类Buffet店越来越少了。就像悉尼,原来不得了,雨后春笋啊。大概如今就一光杆司令。


老板小气

经营者只想着往口袋里划拉钱,不想出钱,对客人的合理要求过于苛刻。由此丢失客源。

另外,坏掉蔫掉不新鲜的食材不舍得丢掉,混在一起掺给出餐,都是大忌。要知道客人是最聪明的,你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难道别人吃不出?偶尔一次难免,常常如此的话,看哪个傻瓜去你家掏钱吃饭?


内部纷争

合伙者或夫妻入股的兄弟意见不一致,导致分道扬镳关门歇业,比比皆是。我认识一韩国华侨,开青岛餐厅。太太做前台,老公掌勺。常常一言不合,老公发怒罢工,来了客人没人炒菜了。要不老婆生气,前头电话没人接来客没人理了。这种店不关门怎么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