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四五歲的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該怎麼教育呢?

新舊勿論


四五歲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如何教育?

這麼小的孩子,卻有這麼大的脾氣,還跟大人對著幹,這種行為背後,我們可以找找原因,不同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喜歡與大人反著來,則往往是因為受到大人的控制較嚴,或者是大人給予的要求過高。也有可能是對大人有情緒。

1、需求沒有滿足,被大人忽視或者是制止

孩子的需求,有很多是合理的,但父母會覺得太麻煩而制止,比如孩子玩沙,這是一種通過沙子游戲來滿足動手能力的好方式,但父母會覺得玩沙玩到全身髒乎乎的,於是制止,這裡就會產生矛盾,大人出發點是少點事,孩子的需求卻被壓抑住了。

總是這樣,孩子會急眼,表現出來就是跟大人對著幹反著來,一味的制止並非最好的方法。


2、反著來的背後,是一種對大人控制的反抗。既然大人想控制,孩子就想反控制,表現出來的就是跟大人反著來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都會犯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界限感不強,對孩子的事情都要管,都要控制,小傢伙缺乏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機會,容易有情緒想反抗。

換句話來說,現在孩子喜歡跟大人反著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還是好事,這至少說明孩子還有自己的個性,還沒被我們徹底馴服成為唯唯喏喏的應聲蟲。要真到了那種程度,你開心的認為自己家孩子很乖巧聽話,實際上孩子卻已經憋得很受傷,積累下來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到時候再醒悟,就太晚了。


那麼,知道原因之後,我們就比較好來進行教育了。

1、瞭解自己家孩子的行為習慣,如果總是因為我們忽視孩子,父母就要看看跟孩子的溝通是否出現了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這樣的溝通是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建立在協商的基礎上的。

比如,你是說,不準亂跑,不要亂叫!這種話孩子可能就跑和叫了,但你可以說,咱們走慢些,好不好?或者是比個手勢:噓,讓孩子覺得很好玩,就願意聽我們的。

平時,需要跟孩子說什麼時,建議多用這樣的話開頭:寶貝,我們來商量一下?這樣尊重,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得到重視。而為了對這種重視表示回報,孩子採取與我們配合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2、適當的允許,是為了在需要時制止

不要在任何事情上都對孩子說不,不準,不能。這樣的束縛帶來的就是每一次的反抗,鬧情緒。

一個有界限感的父母,對孩子也會逐步給予一些自由,這樣的自由讓我們說不的次數減少,而在有需要制止是,強力的效果才會更加顯現。

就像威懾,最好的就是口頭上說,等到真的行動了,有可能孩子也不怕了。


3、給予選擇,轉稱注意力

孩子堅持做某件事情,你也可以給出選擇,或者轉移注意力。

孩子一定要買這個玩具,你可以先答應,好的,這個玩具看起來很不錯,所以你很喜歡是不是?肯定他的需求,同時說出你矛盾的地方,可是家裡同樣的玩具車有好多,如果你堅持要買,那隻能是把一輛舊的扔掉才行,你想想看,要扔掉哪一輛再來買呢?

也許,孩子想想,就會不捨得他的舊車好朋友而不買了。孩子對玩具的感情是我們很多大人不理解的,又破又舊的東西還像寶貝一樣。這是因為這上面有他的感情在裡面。

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我家大寶現在五歲半了,的確存在和大人反著來的現象,我也苦惱過,不過這也算是一個難得的成長機會,我與寶貝一起成長。

首先,叛逆是孩子的天性,或者說叛逆是每個人的天性,只不過大人會掩飾,而孩子表達的比較直接而已。所以,要以平常心對待這個問題,家長不要焦慮,也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要知道自己這麼大的時候也是如此的。

其次,試著瞭解孩子。沒有無緣無故的發脾氣,有的只是不深入的瞭解。我家大寶有時候突然發脾氣不吃飯,慢慢引導他說出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上午的時候弟弟將他的畫給撕了。或許,作為大人會覺得這個理由太過牽強,或者認為是他為了不吃飯故意找的理由,但我選擇了相信,並與他將來與弟弟簽訂和平友好相處條約的事情聊了一會,最後他自己說,肚子餓了,要吃飯。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看似沒有道理可循,但他是為了刷存在感,用這種簡單直接的方法希望引起大人的重視。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反而是溝通的最佳機會,因為孩子在渴望大人的關注和理解。

第三,引導孩子。我很喜歡“言傳身教”這四個字,而且身教比言傳更重要。作為大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這一生影響不了外面的人,但卻可以影響孩子。當我看書的時候,我的孩子也在一旁看書,當我記筆記的時候,我的孩子也在鞋子、畫畫。

第四,溫柔的拒絕。對於孩子的脾氣,要試著分清哪些是無理取鬧的部分,如果是藉機要手機玩遊戲或者是買某個垃圾食品吃,我往往會拒絕,但不是很強硬的拒絕,而是選擇溫柔的拒絕,並轉換話題,自然這個因人而異,但對於原則性的事情還是不要讓步,不然讓了一步下次就會接著再讓一步。

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孩子擁有發脾氣的權利,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階段。


輕舞壹語


先說我家孩子

我家二寶現在正是5歲多的年齡,我沒感覺她有多會唱反調,就是偶爾鬧個脾氣,說媽媽對她不好而已。反而是我大女兒,天天跟爸爸唱反調,她覺得爸爸比媽媽囉嗦,而且爸爸總是沒理由的讓她做事情,其實她跟我說過,爸爸越是這樣,她就越要唱反調。所以,我覺得孩子唱反調的主要原因還是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的。

再說別人家孩子

我小姑子家孩子7歲,非常愛唱反調,只要讓她做不高興的事情就發脾氣,她的脾氣之所以這麼不好,主要是她爸爸媽媽太寵她了,一次都沒跟她紅過了,一次都沒打過,這孩子就連來我們家也是這樣,叫她別在沙發蹦,你越叫她不蹦她越蹦,讓她吃飯用手扶碗,她就是不聽也不扶。

那麼,4-5歲孩子唱反調,該怎麼教育?

孩子唱反調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去制止,不要讓孩子覺得有成就感,要不然以後就會依賴唱反調,而會無視爸爸媽媽說的話了。但是對孩子的態度也不要太強硬,要不然孩子會覺得沒面子,可能就堅持唱反調的態度,家長應該耐心的去引導孩子,邊引導邊轉移她的注意力,讓她忘記自己唱反調想要達到的目的。

比如說,孩子吃飯不認真,媽媽讓他們扶著碗一口一口吃,但孩子聽後還是不改正,反而還挺下來不吃。這時候媽媽就可以問他們,還吃飯嗎,不吃的話一會我吃完碗筷就收走了,今天這個魚真好吃,不知道是大海里撈的還是魚缸養的。 孩子在聽完媽媽說的,就會回應了,因為他們被魚缸養的魚這幾句話吸引了,然後就會一邊吃飯,一邊解釋桌子上的魚不是魚缸養的,等等。

總結: 孩子唱反調的時候家長每次都要制止並且正確引導,這樣讓孩子覺得唱反調其實是錯誤的,對爸爸媽媽是起不了作用的。


慧說育兒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做的,因為我家孩子現在就處在這個階段。我感覺這個階段需要給孩子立個規矩,孩子每當這樣時,我會讓她去站著,站著的同時我會與她談心,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做對不對,不對的後果等等,如果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她會向我道歉,保證以後不會再這樣,如果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那就站著,罰站,讓她好好想想!


姐弟倆的成長日記


四五歲的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我想這個肯定是和家庭成員的教養方式是有一定關係的。

孩子容易發脾氣,一般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人來瘋“;另一個是”家裡的成人教養方式有分歧”。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 人來瘋”的孩子。其實,這一類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一個群體,首先,他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什麼樣的狀況下,父母會剋制自己的激動,滿足他的無理要求的。記得我兒子小時候,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孩子,一到春節親朋滿座,他便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你叫他朝東他偏要朝西,總是跟你反著來或者對著幹。無奈有外人在,說什麼也得剋制自己的憤怒,心想,這個小崽子,等下看我怎麼收拾你。可是,等到飯飽食足後說不定他老早就呼呼大睡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孩子就養成了愛“人來瘋”的壞習慣。

對於這一類的孩子,我後來總結了一下經驗,首先,要幫他分析什麼狀況下他會“人來瘋”,然後,事先跟他約法三章,譬如:出去聚會,先跟他講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發脾氣會有那些不好的後果,可能會取消他看動畫片的時間或者會不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等等,反之,如果表現好,回家後會有他喜歡的物質獎勵。幾次下來,孩子愛發脾氣跟你反著乾的行為會受到約束,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懂事。

另外一個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教養方式不同,導致孩子性格不好,常常用亂髮脾氣來宣洩情緒。一般來說家裡的老人由於是隔代親,常常會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小孩四五歲的時候,迷上了集水滸傳裡面的小卡片,於是,他爺爺就瞞著我們成箱成箱往家裡搬方便麵。孩子年齡小,吃不了那麼多,於是,爺爺就重新將口封號繼續買。一時間家裡的方便麵推得老高老高。後來,我們發現了這個苗頭。想幫孩子改掉,可是,已經很難了。你批評他時,他跟你對立。躲到爺爺奶奶那邊,不跟我們親。搞得我們很被動。有一次,因為教育孩子,孩子實在太任性了。我公公差點和我動粗。我老公出來教育孩子,公公居然當著孩子的面這麼說,“現在你不得了了,想當初你比他還要皮,小孩子不皮還是小孩子嗎?”無語……所以,要養成孩子不亂髮脾氣的好習慣,唯有所有的家庭成員目標一致,否則是很難扭轉這一現象的。

我想,你家的孩子不聽話,一定也有以上因素的存在,所以,分析原因,找到源頭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是佳期有遇 歡迎互動留言


佳期有遇


四五歲小孩總是發脾氣,總喜歡跟大人反著來,該怎麼教育呢?

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這個情況的歸因,是典型的奪取權力型。

從心理學上怎麼去理解呢?

孩子為什麼喜歡發脾氣,根據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描述,人是社會人,如果是單獨一個人,是沒有脾氣的,因為發了脾氣,給誰看呢?😹

所以孩子發脾氣目的是,引起家長的注意、做給家長看的!發脾氣同時對著幹,目的是要家長屈服。

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清楚瞭解孩子背後的原因。以上就是原因,而這個原因是怎麼照成的?

您可以回顧下,是否每次發脾氣對著幹,家裡人最終總有一個是妥協,幾遍不是完全妥協也是半推半就算了的情況。正因為這樣,孩子認為發脾氣對著幹,是能達到他目的!久而久之他潛意識判斷這個發脾氣和對著幹的方式是對自己有利的。

因而就產生了困擾您的這個問題。

這個情況產生不是一次兩次,而已經形成了一直,所以追究過去成因已經毫無意義!

我們放眼未來著怎麼做!

第一,在發脾氣和對著幹時,現表示同情!記住是同情不是認同!您可以和孩子說“爸爸媽媽這樣說你或者這樣做,你一定很不開心,但是你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先表示出您對孩子的尊重。

第二,如果孩子在發脾氣和您對著幹之前,您自己也忍不住發脾氣,這時您也應該先冷靜下來,可以到洗手間靜一靜,如果雙方都是激動的狀態無益於解決問題。

第三,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在願意和你溝通的前提下,告知孩子怎麼做才是被認為正確的做法,但這個情況一次是不行的,甚至孩子還不願意和您溝通,這個時候您要堅持,不需要針對原來的問題不同說教或者生氣。如果孩子不願意溝通,您一方面不能妥協,任何一點妥協都不行,必須堅守底線。接著在孩子也冷靜下來,至少願意做您旁邊時您可以做的是和孩子針對問題商量解決方案,在商量的時候,不要說“我認為你要怎麼做”,而是用啟發式的疑問,如“這個情況,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適合…”

第四步,把焦點落在共同解決問題上,不追究之前過去。而且確定瞭解決方案後必須堅定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您會遇到孩子自己定的規則自己不遵守,您這時需要做的不是表現出極其厭煩,然後滿懷抱怨說“怎麼有這樣,你不是已經……做了嗎!”這類話。而是停下來,讓孩子做到之前訂下的方案或規則之後,在繼續。

整個解決的過程,必須保持對孩子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而且和善,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場修行。以上的方法需要堅持且堅定。在一個月內必然看到成果!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做作業,在面對孩子叛逆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其實家長問出這個問題時,感受已經時快接近崩潰的吧😹😹😹😹

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一面是差點壓垮我們的工作生活壓力,另一面是我們自己長輩父母對孫子孫女的溺愛,還有一面是孩子在這個充斥電子產品、信息爆炸的情況。我們寶爸寶媽們應該如何排遣心中負能量,如何讓我們自己保持滿滿動力,歡迎評論區裡一起討論吧💪💪💪💪


梁粑育兒有辦法


孩子總是和大人反著幹

其實3-5歲這個時間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次逆反心理的表現,老牛認為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一個是學前,另一個是高中階段。

  • 學前階段的逆反是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已經會說“我想”和“我不想”、“我要”和“我不要”,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但是孩子不懂是非對錯,所以大多數爹媽會以大人的角度和對錯的角度,要求孩子或者命令孩子不能那麼做。
  • 這樣正好激化了矛盾,刺激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那家長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應該給孩子一個有選擇的兩個選項讓孩子自己決定,尊重他們的主意尊重他們的選擇權。
  • 比如:該吃飯了,爹媽說:來寶貝吃飯了,孩子說:我不想吃飯。在孩子眼裡爹媽是命令式的語氣,沒得選擇啊,可我還想玩一會,我就不吃飯。這樣對話只能激化矛盾。我們換一種說法,寶貝你是想和爸爸坐在一起吃飯呢還是想和媽媽坐在一起吃飯呢?這樣說的好處就是我給你選項,決定權在你手裡,這裡的對立項是“和媽媽”“和爸爸”,但最終目的卻是吃飯,而孩子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選擇上,孩子發現原來我可以自己決定啦。會很高興的。

總之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還有很多要學習的知識,爹媽!要尊重和參與孩子成長過程,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就像《囧媽》裡說的“每個媽媽心裡都有一個她以為的孩子”。愛不是操縱和控制,我們都應該好好理解一下,做成像朋友一樣的爹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f900034a092c31e606\

光頭老牛


四五歲的小孩總是發脾氣,總是喜歡跟大人反著來,該怎麼教育呢?

其實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四五歲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徵,然後根據情況來應對。

對於4-5歲兒童來說,已經開始進入叛逆階段,5歲的叛逆,因為它是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的一個重要時代產生的,如果處理不當,將來親子關係會有成年子女戀母戀父情結。

5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遊戲和成年人,年齡孩子一起遊戲,可以緩解叛逆,否則會造成孩子和家長不願意說話,不能專心上課,內向自卑等後果。

這個時期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可以自行判斷事物。想要描述一些事物,可以很好的根據它的外部特徵,和特點來表述,對於外在事物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在語言方面可以很好的運用詞彙,語言根據自己的心裡變化而表述出來。可以很好的分辨一些詞彙。

這個時期的兒童,比較敏感。趨向大人的思維。所以,有些不適當或是他們不願意聽到的語言要儘量避免在兒童面前說起。家長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進行正確指導。

現在孩子成長的比較快,不同時期都有著不同的特徵。4-5歲是一個需要重視培養的階段。4-5歲兒童的心理特徵大家一定要掌握。這個時期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管教,還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疏導。平時也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讓孩子快樂的生活。


淘氣哼哼


發脾氣生氣是一個基本的情緒指標,"愛"發脾氣背後往往於家庭的教育及環境甚至於教養有關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能得到正面的讚賞正確的引導,能夠有效地增進孩子的積極性,有助於孩子情緒的健康發展;相反的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甚至於大量的禁止與責罰,這將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並會延長負面情停留的時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儘量避免壓抑孩子情緒的流露,要能夠與之溝通、傾聽,引導孩子以正確積極的方式表達心中的感受,自己的想法。通常生氣是孩子在得不到滿足或被否定時候表現出來的一種負面的情緒,最常見的搶玩具、做遊戲鬧不愉快等等,這時候父母要適當的介入,當一個法官,公平的仲裁一下孩子們的這個"案件",父母的指引會對孩子的情緒有積極的作用。誠然情緒是會感染的,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可能也會傳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模仿與學習,家長也要向共建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努力。

在孩子發脾氣時候可以按照按照下方的方式引導,適當的表達跟釋放,相信慢慢的會有有所變化,加油吧。

  1. 同理心。跟孩子說"父母知道你非常生氣,很傷心"
  2. 陪伴。讓孩子有安全感,並且有表達的機會
  3. 宣洩。教孩子宣洩的方式,比喻跑跑步,打打球,照鏡子把不開心的都說出來,甚至於捏方便麵都行,不要去超市捏哦
  4. 分析。孩子情緒穩定了,讓孩子說自己生氣的緣由
  5. 解決。讓孩子自己想想下次遇到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後父母老師幫他補充,積極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能力

成長吧孩子


四五歲的孩子總是發脾氣,總是和大人反著來,該怎麼教育?

我是7姐,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發脾氣總是有原因的,我瞭解的四五歲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這麼幾種情況,希望家長呢先了解一下。

一: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大人從來不去尊重他,所以孩子就會從內心裡產生反感,就會耍脾氣。

二:讀不懂孩子的需求。

孩子想東大人給西,大人沒有真實和孩子互動內心需求。

三:一次得逞,屢試不爽

孩子曾經通過耍脾氣的方式,得到過家長的讓步,所以孩子就覺得耍脾氣是他獲得他要求的一種方式。

四:呼喚大人的關注,呼喚被愛

孩子總是不被關注,內心就會暴躁,所以他就會用耍脾氣的方式呼喚愛,目的是引起家人的關注。

五:模仿大人解決問題

家庭中一定有人做過發脾氣,這樣的示範,讓他認為發脾氣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四五歲的孩子畢竟還屬於小孩子,他的思維和語言表達還不完整。所以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認同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真正的讀懂孩子,如果你讀不懂孩子,就會總認為孩子在跟大人反著幹,實際上是我們大人根本不懂孩子。

先懂孩子在懂教,先懂孩子在懂愛!

我是7姐,活好自己照亮別人,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