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我長期學財商知識,怎麼還是個窮人?

123洋氣


為什麼學了很多的財商知識,卻依然是個窮人呢?

這個問題其實簡單,為什麼我們生活中懂大道理的人很多,卻成為智者的人少之又少呢?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知識只能說是木桶理論中的一個長板,況且財商知識也只是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另外知道和實踐永遠是兩碼事,在涉及實踐中又要關係到我們的精神以及意志力。任何想要做好一件相對宏觀的事情,靠一個面是沒有辦法完全做好的,我們要擁有一個相對完善成熟的體系,加油吧,堅持不懈自己終會成全自己。





GRM新財富


這個問題,我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我學了這麼多會計知識,看得懂財務報表,股市上卻一直不賺錢呢?工作也是毫無起色?你的苦惱也是大多數人的苦惱。

當我們在學校裡讀書時,“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當我們走入社會,那時也是意氣風發,以為憑自己學到的知識,可以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縱橫捭闔,誰知道在社會上努力了10、20年甚至一輩子,卻發現,所學的知識大都排不上用場,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班40、50人也只有少部分人混得好。

成功的人,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運氣也是佔了很大因素。

那我們又為啥不成功呢?運氣差、能力差是主要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勇氣,有些人能夠成功,實在特殊場合,所有人都不敢站出來時,他站出來勇挑重擔,他就成功了,而剩餘的人只能事後諸葛亮、後悔不已。

不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不能活學活用,知識是死的,我們人是活的,我們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比別人學得好,我的同學成功了,是他運氣好,而我比他成績好,不成功只是運氣差而已。卻不知道成功的人雖然書本知識或許學得不好,但他從書裡看到了別人應付困難的方法。有人說,讀書不光是學知識,而是要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覺得不無道理。

希望我們大家在以後的道路上,活學活用,將知識轉化成成功的能力,改變自己、適應社會、造福社會。實際上人一輩子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不成功、不富有也沒關係!但做人一定要開心、快樂!


了不起旳蓋茨


不請自來。長期學財商知識,固然值得表揚,但是你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了嗎?

筆者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經常要筆者推薦給他看經濟、理財方面的書籍,而且還是花了不少錢的,好幾千塊錢買書,大部分看完了,小部分沒看。但是無論看書學到了什麼,重來就不實踐,看過就算了,那麼看書的意義在哪裡呢?只是為了打發時間,開闊眼界?


學以致用。說的是把學到的知識,在事件用運用起來。理財也是這樣的,通過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金融市場上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通過自己的交易策略賺取收益。如果只是看書,沒有行動,沒有從本質上改變自己,不從窮人思維上改變自己,那又怎麼可能變為富人呢?


即便是那些正在實踐的人,也有可能虧損,畢竟金融市場存在風險,不可能所有的操作都是正確的,一旦出現問題,虧損再所難免。另外,理財的意義在於通過對於閒置資金的靈活運用,賺取額外的收益。如果你的本金很少,無論誰來理財,哪怕是巴菲特,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成為一個富人,這一點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賬上所述,長期學財商知識,固然值得表揚,但是你學到的知識,是否實踐了,即便實踐了也不可能很快變成富人。


小黑看財經


這個問題非常好,道出了很多奮鬥在理財一線的普通工薪族的心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明確兩個概念:什麼是理財?什麼樣人算窮人?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理財?

小墨最近在看季凱帆的《解讀基金》,裡面有句話讓我很有共鳴:“理財不是發財!”

不管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外匯、期貨,這些都是一種理財產品,沒人會說這些產品是發財產品,但實際上卻又太多的人把理財產品當成了發財產品。

比如2020年春節過後的爆款基金,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基金是什麼,只是聽說這東西賺錢就搶著去買。管他基金是幹什麼的,能讓我賺錢就成。

理財是什麼?理財是打理你的錢財,讓你的錢使用在更合理的地方。大白話說,只要是和錢相關的都是理財。發了工資用來消費還是儲蓄是理財,買部手機考慮買華為還是小米還是理財,錢放銀行還是買基金還是理財。

很明顯,理財不是發財,理財不會讓你暴富。通過理財,你可能從月光族到有“錢”族,也可能從有”錢“族到有”小錢”族。

第二個問題:什麼樣的人算窮人?

這其實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我和張先生都是農村的,小時候家裡條件都不算好,我經常開玩笑說吃豬食長大的。可是當我們倆去超市時,張先生說這種飲料沒喝過,我們嚐嚐,我卻發現初中就喝過了。當我嫌棄家裡早晚都是小米粥的時候,他問我那你小時候都吃啥,我的回答讓他從此不再覺得我家窮,因為初中時我經常買兩元錢的飯糰當早餐。

存款十萬算不算窮人?存款百萬算不算窮人?

網上很多書和文章都在說通過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很多人包括小墨自己把實現財務自由當成一種追求。但是財務自由聽多了,很像毒雞湯,會讓人覺得目前的生活過的太一般,財富積累又太慢,啥時候還能看到希望,徹底擺脫窮人行列,實現財務自由呀。

我們捫心自問,假如你真的存款千萬,就變成富人了嗎?等你真有存款千萬,有兩種結果,一種情況你會想著買房買車,盡情享受生活,結果沒多久又被打回原形;另一種情況你省吃節用慣了,生活方式沒有任何改變,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存那麼多錢。

談談我的看法

理財不會讓我們暴富,但是可以讓我們把錢打理的井井有條,從而打理自己的生活,即使不能達到財富富裕的水平,也能達到生活順暢的效果。

當然,如果是奔著發財去理財,估計得天天盯著大盤,看看“專家”們對接下來的股市怎麼預判的,賺了沾沾自喜,虧了捶胸頓足。

在小墨看來,這已經失去了理財的意義,生活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


墨非鳴


  • 這個問題提的好!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困惑,比如我們學習英語,從小學到大學學了十幾年英語,掌握了一堆語法,但卻成了啞巴英語;學了很多炒股知識,但是卻虧損了。很多經濟學的專家可能也會如此,如多年前不少經濟學專家認為房價已到頂,結果自己坐等房價下跌,一直沒買上房子。
  •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歷史故事:
  • 趙括紙上談兵
  • 戰國時期,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趙國命大將廉頗,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佈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

所以投資理財不掌握理論是不行的,光掌握理論是不夠的,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由此陸游才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的感嘆!


有基有財


我們都說知識就是財富,但是並不是學來知識就能賺來財富。這是一條漫漫長路。長期學財商,也不見得就能成為富人。主要是有下面兩個原因:

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財商再高無非就是在於提高年化收益率罷了,然而在這之前得先有一定量的本金。或許有人說從無到有,小有小的理財方式。這話不無道理。但是,對題主和很多人來說是希望致富的,這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第一桶金複利起來也是很乏力的。年化收益10%,也要7年多的時間才能翻倍,本金10萬和本金100萬的區別非常明顯。

人生苦短,雖然複利的魔力很強,但是沒有多的第一桶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弄到第一桶金。

2.有知識沒性格也成就不了財富

財商或許可以學習,知識也可以汲取。但是,性格是沒辦法改變的,不同的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財富的積累。比如,暴富心太強的人,容易冒進,畢竟投資是謀一世而不是謀一時,即使一時博勝利了,也會在下一次把所有錢輸回去。而畏首畏尾的人,雖然更大可能保證本金的安全,但是收益太差也很難迅速積累財富。

財富的積累,是謀一世!當然,不謀一時難以謀一世,這不矛盾。但是,謀一時必須在謀一世的框架內進行。所謂謀一世就是投資也需要有戰略宏觀思維進行排兵佈局。謀一時更多指一些投資的時機判斷。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


投資社論


你長期學財商知識只是教會了你打理錢財的方法。而自己很窮,是因為你沒有本金。我從沒見過一個窮人,因為靠打理手上那點閒錢就會變成有錢人。但我卻見了太多的有錢人,因為不會打理自己的財產,而變成相對來說窮一些的人。正所謂富不過三代,講的就是沒有把正確的財商傳承給下一代的那些人。反觀像美國那些摩根為首的大財閥,都非常重視財商的傳承和培養。而我們中國大部分創一代,由於經歷了一些特殊的歷史時期,積累了大量財富。但未必能正確的把財產傳承給下一代。從而培養了很多地主家的傻兒子。如果你真的通過學習財商知識有很高超的處理金錢的方法的話。我建議你去給有錢人服務。這樣你會非常快的賺到自己的第1桶金。有了本金你才好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打理自己的金錢。就像前兩天看的港劇黃金有罪,男主角也是從默默無聞開始通過給富豪當幫手出謀劃策,賺到了自己的第1個100萬。然後才開始了自己非常傳奇的事業。想有錢先從積累本金開始吧。祝你成功!



日青火華


一個人有良好的、很高的財商,如果不去實踐行動,方法也不對,空有理論,也是很難從窮人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那麼,一個有不錯財商的人,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富人呢,有財商的窮人就一定能擺脫窮人的帽子嗎?我認為半半開,方法不對,有財商的窮人也成不了富人。

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是財商,什麼是窮人,財商與窮人、富人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然後怎麼憑藉良好的財商為自己創造財富。

一、財商是什麼,它能帶給窮人什麼

對於財商,我們的直觀感覺是人對財富的認知、創造財富、管理財富的能力。在管理財富的過程中,怎麼去應用自己的財富資產去實現保值增值。

財商也體現一個人對財富的觀念、認知和行為。有高財商的人,往往更懂得怎麼去創造和珍惜擁有的財富,也有更快成為一位富人的可能。

一個有不錯財商的窮人,如果堅持自己的理念不放棄、不動搖,努力賺錢,開源節流,按照財富規律也會慢慢的富有起來,變成一個有錢人。相反,縱使窮人有一定的財商,有了一些財富而不曉得守住並創造財富,也是一個財商不精,沒有持續力的人,沒有大的可能擺脫窮人的定性。

所以,學習財商知識,可以增進窮人的財富理念、認知,但不會帶給窮人物質上的幫助,實現物質上的富有,需要窮人把財商應用到創造財富中去。

二、窮人的定義是什麼,窮人有了財商不一定成為富人,有財商的富人將來不一定還會是富人



社會上的拿月薪5000以下的工薪族都是窮人,月薪2000內的更是窮人的代表中的代表了。窮人之所以還是窮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錢,沒錢限制了它們的思維、想象力、行動力。

所以窮人即使有了一定的積蓄,因為缺少對的方法,缺少勇氣、缺少行動,還是一個打工的窮人。

有財商的窮人,會幫助窮人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但改變窮人的身上的窮人標籤,是很難的。

我認為窮人要成為富有的人,光有財商還不行,要把財商一直裝進腦子裡,在賺錢的過程中,始終應用財商發光發熱。即使把財商一時的裝進腦袋,而不去實踐,也不能創造財富。



這個道理對富人也同樣適用,舉個例子,如富二代繼承家庭遺產,如果繼承人不懂得資產管理增值,也不去用現有財富去開流賺錢,而是不斷地花天酒地,大手筆的花錢,各種沒有底線的享受,縱有百萬美元也會有揮霍一空的時候。

綜合上述概要

對於努力學習並提高財商的窮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他們明白財商對創造財富的作用。

然而創造財富也不僅僅有了財商就能成的,它需要實踐證明的方法、相關項目資源、人脈關係及資本積累。有了財商知識,只是一個人學習了一本財商教科書,而財商的發芽在社會中成長,在實踐中收穫。


關注賀千城財經,為您解析更多內容乾貨,不足之處還請大家評論區多多指教留言。


賀千城財經


因為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

題主你聽過“紙上談兵”的故事麼?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人叫趙括,他很喜歡兵法,老爸也是大將,自己也隨軍當過參謀,但他親自統兵的長平一戰,被秦國的大將白起殺得大敗,自己也戰死,。財商知識也是同理,學習了一大堆,實踐起來未必能靈活運用

舉個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例子,模擬炒股。我見過的大多數股民,尤其是新股民,都會吹噓自己在模擬炒股時,收益率特別高,資金短時間就能翻倍,覺得炒股原來這麼簡單,於是就跑來開戶了。

但他們開戶後的實際收益如何呢?大多數人能保證本金不虧損,就算得上交易水平驚人了。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在模擬炒股時,錢就是數字,無論漲跌,他都不會太放在心上,而在實際交易中,錢是他辛苦賺來的,每一次市場波動,都會讓他繃緊神經。

模擬實踐都和實踐相差甚遠,何況是純理論和實踐?真正的財商知識,必須要通過實踐來驗證和修正。


速讀財經


長期學習財商知識,給你帶來的不是財富,而是個人知識儲備,個人價值的提高,雖然是窮人,但你不是一無是處的人,而是一個高價值的人,你所要有的是將知識轉化為財富的實踐,李白曾詩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詩充分展示了價值與財富的關係。

那你已經是一個高價值的人了,如何成為一個有錢人呢,這就要問你自己的,如果你真的學到了精深的財商知識,那就去實踐。假如你有碩士、博士學位,擅長研究,發過多篇SCI,那你可以應聘大學講師,搞研究、通理論,成為一個教授,相信會有很多企業高薪聘請你擔任顧問。

也或者你是實幹家,那就下海創業,憑著自己夯實的理論基礎,你可以前期會因為沒有經驗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歷練之後,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信你會在創業路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又或者你嚮往穩定與平靜,選擇就業,那就算你沒有輝煌的過去,進了公司成為了普通的職員,是金子總會發光,一旦有機會,你可能金鯉化龍,成為公司的重要人才。

亦或者你只是口頭說說,自怨自艾,沉浸在自己運氣不好,沒有貴人,沒有機遇的負能量中,那你就算是天縱奇才,也會江郎才盡,傷仲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