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漢唐宋明清,想問下大家對哪個朝代認可度最高?

小劉白話歷史


時代環境不一樣,史觀也往往不一樣。可能會有人覺得“犯我大漢雖遠必誅”霸氣,也有人覺得“大唐盛世萬國來朝'輝煌,但從客觀的國計民生來說,我覺得還是宋朝老百姓們生活最幸福。

有個笑話說,有一個殘疾人,靠買燒餅為生,卻能娶上漂亮媳婦養大一個強壯的弟弟,並且在繁華地段擁有一棟不錯的小樓,這個人就是宋朝的普通個體戶武大郎。

我們既要看到宋朝在軍事政治上的失敗弊端,也確實應該看到宋朝在經濟、科技、文化和貿易上的發達水平,在當時世界上是處於人類文明的領先水平。鄧廣銘先生就認為: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這說明,封建社會在其時還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還處於向前緩慢發展的階段,而不是已經到達了封建社會的沒落時期,也還並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錢穆先生認為:

“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裡,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專從政治制度上看來,也是最沒有建樹的一環。”然而,他特別強調指出:“宋代制度之缺點,在散、在弱;不在專與暴。”

錢穆先生雖然補充說明了“宋代國勢積弱,雖未能全部扭轉中、晚唐之頹運,但此後一千年,中國文化仍得傳統勿轟,實有賴於宋人。”但是,在政治環境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往往是政治軍事更重與經濟文化,於是對宋朝的史觀只停留在其政治軍事上的缺憾和失敗。

其實對老百姓而言,經濟文化的生活組成,才更重要,不是皇帝彰顯霸氣的窮兵黷武,不是各種彰顯國力的勞民傷財,而是真正的生活,是思想,文化,科技,經濟所帶來的民生。

從唐朝天寶(唐玄宗)、大曆(唐代宗)以後,學術思想發生了重大變異,古文運動和儒學復興運動興起,至兩宋達到高潮。對此,陳寅恪先生認為:“中國史學莫盛於宋”,並進一步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慚衰微,終必復振。”。蒙文通先生提出:“經學莫盛於漢,史學莫精於宋,此涉學者所能知也。”

張邦煒先生在《北宋租佃關係的發展及其影響》一文中也提出:“平心而論,北宋弱而不貧。”並在《瞻前顧後看宋代》一文中寫道:“宋代縱比前代,超越前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漢朝、唐朝之後又一座新高峰。”同時在該書中強調:宋代“足以同漢朝、唐朝前後相輝映,相互爭妍麗。”

此外,國外史學家對中國宋朝的褒評卻比中國史家更拔高。著名美國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就認為宋朝是“黃金時代”,並進一步提出:

“宋朝最初未能收復邊陲各省,後來又丟失了北半個中國,這遭到中國後來歷史學家們的嚴厲譴責。雖然這種批評是不可否認的,但中國文明有許多方面,尤其是在文化領域,於唐、宋幾個世紀內達到頂峰,這也是事實。”“除文化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的商業革命。”

美國學者費正清和賴肖爾主編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亦認為:

“從8世紀帝國的鼎盛時期至13世紀整個中國最終為蒙古人所征服這段時間中國的政治史表明國家的軍事力量逐步衰落,但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發展的時期。隱藏在這一發展後面的是中國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這一迅速的發展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併產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濟和社會模式。”

美國學者韓森認為:

宋代“這三百年是一個繁榮的時代,也是經濟鉅變的時代”、“宋朝輝煌的文化成就和富庶是當時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政權都難以匹敵的”,並提出宋代是中國第一次商業革命和經濟變革時期。”

據說,除了課本上提到的北宋已經出現”交子“這種象徵經濟運作成熟的東東之外,宋朝老百姓已經領先世界燒上了煤,煤耶!

關於宋代是“文藝復興”時期,謝和耐先生在《中國社會史》一書中提出:

“在歐洲歷史上被認為是標誌著一個新社會出現的事件,在中國歷史的傳統視野中卻只不過是一種‘改朝換代’。……中國社會在這個時代(指宋代)經歷了一場真正的變化,其意義並不比上古時代末期(指春秋戰國時期)在那裡產生的變化小多少。”

他舉例並進一步論證道:

“人們於此採納了‘文藝復興’一詞。它可能會招致批此外,在復歸古典傳統、傳播知識、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印刷術、炸藥、航海術的發展、排氣鍾……)、新的哲學和新的世界觀等方面。宋朝也是集大成而突飛者。

所以,客觀評價一個朝代,而不要只看其軍事,盛名等等這些對老百姓而言華而不實的東西。


無理數娃娃魚


秦漢唐宋明清六朝哪個朝代我的認可度最高呢,可以說這六朝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輝煌,都在我中華歷史上書寫了華麗的篇章,沒有高下之分。但是今天我有一些自己的觀點,全當為博大家一笑。

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開歷史之先河,書同文車同軌,修建萬里長城,對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還有後來的漢朝,強大自信,獨領風騷。唐朝的富強包容,瑰麗雍容。宋朝的繁榮富庶,文脈昌盛。明朝的錚錚鐵骨,揚威海外。清朝的地大物博,人口繁盛。他們每一個朝代都是各有千秋,無可替代。然而這幾個王朝裡,我最認可漢朝,下面有我的一些想法: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一共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而如今只有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一個文明古國,其他的文明古國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咱中國的文明能夠傳承下來,沒有斷絕,這其中有哪些特殊的原因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具有大一統的根深蒂固的民族烙印。秦朝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次大一統,但是二世而亡,雖然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但是統治時間太短,全國各地的百姓對當時的一整個的國家民族根本沒有認同感,還是認為自己是秦人楚人齊人或者其他等等的原七國人。直到漢朝再一次統一了中華大地,經過數百年的統治,國內文化交流,國外驅逐匈奴,征服西域,對全世界發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音,民族大融合得以完成,強大的漢王朝讓百姓驕傲自信,以漢人自居。自此以後,無論中華民族經過再多的磨難,我中華兒郎心中始終都記得,自己是漢人,是炎黃子孫,不管中華大地經過幾次的分裂,都要不畏艱險,完成中華大地的統一,把中華文明傳承下去,我相信,以前是這樣,以後一定還是這樣,我中華文明世世代代,延綿不絕!




平頭哥vvip


正好最近在看秦漢(不是明星)的歷史,那就簡短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說說從秦到漢的簡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平定其他六國,實現天下大一統的局面,史稱“始皇帝”。

第一、先說政治制度,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這個可是政治行政思想的極大進步,秦朝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可能也是思想的極大進步,導致當時的社會無法接受先進的郡縣制,也有學者認為郡縣制的提出是秦提前滅亡不了忽略的因素。總之一句話,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二、再說說文化方面,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雖然領土上實現了統一,但是秦始皇意識到現在的社會不穩定,人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歸附,還是那個諸子百家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到處都是除秦復國的聲音;所以秦朝在天下歸一的同時,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揹負了“焚書坑儒”的千古罵名,其實這四個字完全是以偏概全了,“焚書”不過是把當時影響政治思想,影響人民輿論導向的書籍燒了,關於植物,醫學,種植類的書籍並未受到影響。

第三、秦國的軍事實力,我能說的是同時期橫向比較。不能說拿大刀去拼AWM對吧。戰國四大名將中,秦國佔兩位;白起和王翦絕對是整個歷史長河中排的上號的武將,後面還有蒙恬,王賁,李信等英雄輩出。而且秦國的官爵都是通過在戰場廝殺建立功業來劃分的,在當時想要獲取爵位只能通過戰爭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秦國算的上是全民皆兵了。其二,秦國在當時也建立起中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建成之後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時逐漸廢棄。最後一點就是秦長城咯,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亙靜臥於崇山峻嶺之間。遠遠望去,雄偉壯觀,氣勢非凡。這就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太出名了。

秦朝雖然是歷史上最短時間的王朝,但是他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王朝。


鄰居大媽的兒子


漢,沒有之一。我們的民族來自漢朝,我們的語言文字也來自漢朝,我們的自信心,我們的凝聚力更是來自漢朝。沒有漢朝,就沒有後來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華民族,今天的我們。漢朝溶進了我們的血液,是我們的基因,漢朝太重要了,做為中國人,沒有理由不第一認可!


金皖韻


秦漢唐宋明清跨度將近兩千年,隨著時間跨度,科技,軍事,經濟以及文化只會逐步完善和強大的,因為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結合當時的背景,進行對比,可能很多人喜歡漢朝唐朝,而我喜歡唐朝,

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當時周邊國家如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日本等其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社會先進、文化繁榮,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藝術與技術的大輸出朝代,社會風氣兼容,尤其經唐太宗,唐高宗,以及武則天幾代英主的統治到玄宗天寶年間達到盛世。

漢朝實行的中央集權丞相負責制,其歷經400年之久,與當時的羅馬帝國並列當時世界強國,同時其形成的制度影響至今





景粼玖序


應該是漢朝吧,首先我們中國人大部分人也都是漢族,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稱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尊嚴。以至於幾百年之後,西方各國仍然稱呼唐朝使臣為漢使,有一個西方小國的國王,看著唐朝使臣哭著說道“不想今日復圖漢官威儀”。

而且,漢朝時期還是中國歷史上軍隊最強的時期。漢軍的戰鬥力實現了雖遠必誅。實例是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率領漢軍征服匈奴,把匈奴打的節節敗退。逼得匈奴開始遷徙,以至於西亞、歐洲的一些地方還有著匈奴人的後裔。

威震西域各國,被羅馬帝國所尊敬。實例是不僅匈奴徹底折服,漢朝還得到了羅馬帝國的尊敬。

漢朝人時時備戰,崇文尚武。實例是從現在出土的文物資料來看,漢朝人的備戰程度讓人歎服,說明漢朝是名副其實的全民皆兵。


那一頭亂髮i


評價一個朝代,不能直接做縱向比較(長矛和手槍沒有可比性)

而應該把它放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當時的總體環境來綜合評價,最後得出結論

首先排除辮子朝(只評價朝代,朝代中的個人不做討論)

其對華夏思想的禁錮程度在歷朝歷代中無以復加(影視劇中的繁華只是戲說)

其造成華夏近代史的恥辱,怎麼也洗刷不淨

秦朝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可惜為政過於殘酷,不符合華夏主流價值觀(pass)

宋朝

經濟比較發達,充分發揮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

可是丟了燕雲十六州,又有靖康之恥,兩個皇帝被擄,亙古未有。最後偏安一隅(pass)

明朝

算是一個比較悲催的朝代,夾在元和清之間

因封建王朝的侷限性,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華夏落後世界,始於明朝(pass)

漢、唐(個人認為認可度最高)

這兩個不用說了,幾乎是華夏的代名詞了

對華夏人文的奠定是歷史性的,漢服、唐裝,最貼近生活的事物,現在仍然在發揮文化魅力

有些影響,是時間都不能磨滅的。漢的風骨,唐的氣韻,歷時千年仍流淌在華夏人民的血液之中,在我們的夢中呈現!


歷史交流小達人


心中崇拜秦漢唐,

華夏千年鑄輝煌。

拓土開疆驅外虜,

江山一統秦始皇。








費玉山905


還是宋朝比較好,它是我國曆史上的文明巔峰。我想從幾方面來說說。

宋代的文化:

宋代教育異常發達,

京師設有國子學,太學等等,另外有專業性很強的武學、律學、算學、畫學、書學、醫學。宋仁宗以後,鼓勵各州縣興辦學校,至宋徽宗時期,全國由官府負擔食宿的州縣學生人數達到十五、六萬人,這種情況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除了官辦學校而外,私人講學授徒亦蔚然成風,其中以書院的興盛最為引人注目,聞名全國的有所謂四大書院,即石鼓、嶽麓、白鹿洞、應天書院。

與此同時,宋朝也出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騷客,如蘇軾、歐陽修、范仲淹等,唐宋八大家,宋就佔了六位。書法家更是有蘇東坡、黃庭堅等人。總的來說,宋代的文化是極為輝煌的。

據史書記載,至南宋時期,很多州都建有書院,如紹興、徽州、蘇州、桂州、合州, 等等。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宋代文化成果不勝枚舉,其中有兩項重要成就有必要單獨提一下:其一,宋代的繪畫藝術。趙佶雖然做皇帝不行,但他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巨大貢獻卻不可否認。首先,他是一位天賦極深的繪畫愛好者,又是造詣很深的畫家。其次,他又是宋代繪畫領域的組織者和主要資助者。

由於這一淵源,在宋代宮庭之內,集中了一大批傑出的畫家。黃筌的花卉,李公麟的人物,米芾及子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鳥,皆卓絕於世。即使以現在的眼光審視他們的藝術水平,也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二,宋代還有一最輝煌的美術工藝,為歷朝所不及者,就是磁器。功底深厚的宋代文化,統治者的自身的文化素養及價值取向,使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藝術更是空前絕後的。以宋官窯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現著內心的意蘊。

從美學角度,它的藝術格調是高雅的,特別受到西方人的傾賴。細密的冰片,隱約間閃爍著鑽石的光芒,彷彿是宋代藝人無意間冰鎬敲擊的嚴冰穿過時空來到了我們面前、溫潤而細膩。後世把宋代五大明窯稱為“千古絕唱”。

2 宋代的科技

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曾說過:宋代是中國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

宋代科學技術無疑居於當時世界的最前列。兩宋時代在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國歷史上是罕有的。震驚世界的三大發明——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這三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除此之外,宋朝科技在許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興修水利,實施水稻的雙季栽植;茶葉種植面積擴大;棉花成為普及性農作物;算盤開始應用,從此成為東亞商人的主要計算工具......

在天文領域,宋代也取得了輝煌成就。北宋中期,楊忠輔制定《統天曆》,以365.2425日為一年,這個數字與西方1582年頒佈公曆時的數據完全相同,比現代天文學所測數值只差26秒。由此可見,宋代天文學發展水平之高。

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在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宋朝政府十分重視與廣大民眾衛生健康息息相關的醫學事業,不僅政府出面編輯刻印了很多醫學典籍,而且要求各州縣加以推廣應用。

其中《太平聖惠方》100卷,收錄中藥處方16834個,《聖濟錄》200卷,是醫學上的一部百科全書,收集了診斷、處方、審脈、用藥、針灸等各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政和本草》共介紹各種藥材1558種,其中新增加628種新藥,可以說是一部完備的藥物學著作。

南宋時期的宋慈收錄並總結了前人的法醫知識,創作出《洗冤集錄》一書,其中涉及驗傷、驗屍、血型鑑定、死傷鑑別、檢骨等多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同時對毒藥和醫治服毒的方法也進行了總結,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醫學著作。

上述僅僅是介紹了宋代醫學領域很小部分的成就而已,於此亦可以看出兩宋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之一斑了。

3:宋代經濟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代

據研究,北宋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而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的1820年,中國GDP總量為2286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2.9%,這是中國GDP佔世界比重最高峰。

北宋時中國人均GDP為450美元,西亞人均GDP為621美元;兩者都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時中國人均GDP為600美元,當時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250美元。

所以對宋朝認可度比較高。


歷史研究課


正好最近在看秦漢(不是明星)的歷史,那就簡短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說說從秦到漢的簡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平定其他六國,實現天下大一統的局面,史稱“始皇帝”。

第一、先說政治制度,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這個可是政治行政思想的極大進步,秦朝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可能也是思想的極大進步,導致當時的社會無法接受先進的郡縣制,也有學者認為郡縣制的提出是秦提前滅亡不了忽略的因素。總之一句話,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二、再說說文化方面,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雖然領土上實現了統一,但是秦始皇意識到現在的社會不穩定,人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歸附,還是那個諸子百家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到處都是除秦復國的聲音;所以秦朝在天下歸一的同時,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揹負了“焚書坑儒”的千古罵名,其實這四個字完全是以偏概全了,“焚書”不過是把當時影響政治思想,影響人民輿論導向的書籍燒了,關於植物,醫學,種植類的書籍並未受到影響。

第三、秦國的軍事實力,我能說的是同時期橫向比較。不能說拿大刀去拼AWM對吧。戰國四大名將中,秦國佔兩位;白起和王翦絕對是整個歷史長河中排的上號的武將,後面還有蒙恬,王賁,李信等英雄輩出。而且秦國的官爵都是通過在戰場廝殺建立功業來劃分的,在當時想要獲取爵位只能通過戰爭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秦國算的上是全民皆兵了。其二,秦國在當時也建立起中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建成之後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時逐漸廢棄。最後一點就是秦長城咯,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亙靜臥於崇山峻嶺之間。遠遠望去,雄偉壯觀,氣勢非凡。這就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太出名了。

秦朝雖然是歷史上最短時間的王朝,但是他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