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論“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在剛剛過去的二零一九年間,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先後聽書,先後聽完了《戰國》、《秦漢》和《隋唐演義》等幾部歷史題材的音頻講書。

每次聽書都懷著好奇的心情,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仔細的聆聽來做古人的智慧。精神遊走在歷史的長河裡,忘卻一整天現實的瑣碎,閉上疲勞的雙眼,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在過去的三百六十五個晚上,睡前聽一段比現實還精彩的歷史故事,遊離在故事之外。

彷彿看到了三家分晉的陰謀詭詐,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燕國知遇蘇秦之才,樂毅聯五國伐齊,血洗滅國之仇;魏國吳起創魏武卒,開疆拓土,戰無不勝;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夢斷沙丘宮;韓國利劍無敵,可悲地處四戰之地;楚國雖雄踞江南,無奈貴族擋道,浪有大國虛名;齊國稷下學宮百家爭鳴,經濟發達民不戀戰;秦國商鞅變法,白起痛打鄰國,武王問鼎中原。張連橫蘇合縱,嬴政統一六國,結束連年征戰。

論“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在戰國期間,秦國的歷代國君,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國力不斷強盛,雖然在更迭國君的過程中,秦國也有皇室之亂,新君們一直執行改革的政策,吸引大量的中原人才,服務於強盛的秦國。秦始皇統一中國之時,亦是秦國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各項法家政策執行有力。初當霸主的秦始皇,有些自傲自大目空一切,興建豪華龐大的阿房宮,修建貫穿東西的防禦長城,大肆建設統一管道,等等國家基建工事,傷財又勞民。


論“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由於統治政策的過於嚴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燃起了推翻秦國的滔天巨浪。劉邦大叔打進咸陽,沒有掠奪財寶美女,只把各項文書運走了,而項羽卻一把火把阿房宮燒個煙飛灰滅,所以後來劉邦成為了漢朝皇帝。漢朝定都長安(今西安),地處咸陽之南,漢中之北,也是秦國的故地。劉邦穩定天下之後,沿襲了秦國的好多治國政策,可以說是"秦做嫁衣漢來穿"了。

隋朝建立後社會相對穩定,不過也有大大小小的邊疆戰爭,中原及南方地區社會經濟比較繁榮。隋煬帝在位時創立了科舉制度廣納賢才,還開鑿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澤被後世。隋煬帝楊廣親自帶兵征戰高麗,雖未取得勝利,但也是拓疆擴土之戰。當時由於用人不當,奸臣當道,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引起廣大民眾的不滿。綠林好漢風起雲湧,到處是燎原之火。在南下揚州賞七彩花的時,非常悲慘淒涼的死去。

論“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隋朝皇帝和唐朝皇帝本是一家人,只因姓氏不同而改朝換代而已。唐朝取代隋朝,沒有太大的政治變動,沒有大規模的內亂,社會過渡比較平穩。李世民領兵南征北戰,收編各類綠林好漢,平定邊疆的大大小小的戰亂。唐朝的新貴們,個個都是武將出身,同時也都是從社會最底層走出去的。他們掌握權力以後,也比較體恤民情,社會還是比較穩定,經濟發展持續向前。故可說“唐借隋運三百年”。

論“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