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天150多人育苗,汶上這家甘薯基地仍供不應求

“趕緊走了,趕緊走了……”2月29日早上6點,汶上縣次邱鎮高莊村的劉素霞就在電話裡招呼同村的姐妹們,“去得晚了耽誤幹活。”

也就10分鐘,劉素霞和商秀萍等七八個人騎電動車到了就在本村的汶上縣金藤薯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藤薯業”)育苗基地門口。前邊已經排了二三十號人,後邊還陸續有人來,段莊、付村集、次邱等村的都有,個個戴著口罩。

排隊,登記,量體溫,戴手套,當天到基地幹活的有150多人。有的從保鮮庫往外搬種薯,有的到育苗棚碼放種薯,有的剪地瓜苗,有的把薯苗打包發貨……整個基地忙得熱火朝天。

從1月10日前後,公司育苗基地就開始育第一批苗,到春節前,30多萬斤種薯整整齊齊碼放到10座冬暖式擴繁溫室中。室內25-30度的溫度,每天都在呼喚著種薯萌芽、生長。不到30天的時間,甘薯上長滿了20多釐米的嫩苗。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天150多人育苗,汶上这家甘薯基地仍供不应求

春節前碼放的種薯,苗已長到20多釐米高。

“這第二批批種薯一個月以後剪苗上市,每天能出200多萬株。”劉文學說:“現在客戶訂單排到了3月下旬,我們得抓緊。” 金藤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學一邊忙著指揮工人裝車,一邊介紹。

劉文學今年45歲,從20歲出頭就從事甘薯育苗。從開始的大田育苗,到冬暖式大棚育苗,再到早春育脫毒苗;從育普通地瓜苗,到育甘薯、紫薯、黃薯……劉文學一手創建的金藤薯業,建起了700平方的脫毒組培室、3000噸種薯保鮮庫、12座冬暖式擴繁溫室,20多年間發展為集研發、育苗、分級加工、物流倉儲於一體的現代化甘薯產業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天150多人育苗,汶上这家甘薯基地仍供不应求

劉文學(左一)和同事一起觀察薯苗質量

“這是龍薯九號,福建龍巖市農科所研發的,最大的優點是早熟,比一般品種早20多天上市。”劉文學自豪地說:“前幾天剛發到河南開封20萬株,政府專門給辦的綠色通行證,3月2日還要往泰安發40萬株。”除了龍薯九號,金藤薯業現在還供應煙薯25號、濟薯26號、普薯26號等30多個品種。

高標準、規模化的育苗環境,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山東省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讓金藤薯業不愁訂單。春節前,公司就已簽了8860萬株的訂單。2月下旬開始供各種高剪苗,4月中旬左右開始供應大田苗,10月中旬開始供應試管苗,幾乎一年到頭,公司育苗基地都在碼薯、剪苗、裝苗、發貨。供苗高峰期,金藤薯業一天發貨量400萬株,一年累計供各種優質甘薯苗2億株,成為國內第二大甘薯苗供應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天150多人育苗,汶上这家甘薯基地仍供不应求

甘薯儲存冷庫

金藤薯業不僅育苗,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加工。劉文學創辦的汶上縣曙光地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每年回收、銷售社員地瓜2000餘萬斤,帶動周圍甘薯種植面積22萬畝。2016年,該公司甘薯種植產業被列為鎮產業扶貧項目,連續三年每年拿出4萬元為100戶貧困戶分紅。

為了提高種苗質量,2019年金藤薯業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科研中心,成立了山東金藤甘薯研究院。“下一步,我們還要與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培育出屬於我們的甘薯新品種!”劉文學說。

農村大眾記者 魏新美 通訊員 魏玉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