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身處疫情,閱讀助力:盤點2020年1月讀了哪些書

沒想到今年能在老家待這麼久。身處疫情中,普通人能做得太少。宅在家裡就是在給國家和社會減輕負擔。僅僅宅著吃了睡,睡了吃,刷手機也有厭煩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閱讀,也帶著孩子們閱讀。

兒童文學:

身處疫情,閱讀助力:盤點2020年1月讀了哪些書

1、《戰馬》

這本書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以一匹馬的視角,展現出戰爭中人們的生活,心理狀態,與及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和思考。

記得某次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幾位媽媽說不會把有戰爭的書介紹給孩子,因為孩子的世界只有光有沒有陰暗,他們只想讓孩子接觸一些美好的事物。我們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在相對和平的年代裡真的就沒有戰爭嗎?其實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事情。

這本書的主題除了戰爭,還有"友誼","信任"等等話題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

這本書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可以親子共讀,也可以讓孩子獨立閱讀。

2、《狗來了》

這本書講述了一隻狗在兒女已成年,老伴去世多年,而自己也已退休之後,他想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於是他賣掉了房子。他做過保安,當過老師,照顧過三十隻貓等等經歷,最後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並決定跟熊一起回到從前的家鄉去生活。

如果浮光掠影地一讀而過,也許你體會不到這個故事的深意。但是掩卷而思,你會發現,在這個故事中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比如:什麼是好的教育?優秀的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還可以討論夢想,女性權利,家庭教育等等。

在讀的過程中,我想到一個問題:孩子讀這本書會想一些什麼問題?我始終不能用一個孩子的眼光去看一本童書。我覺得《狗來了》不是輕鬆搞笑的書,不能一下子吸引大部分的孩子去閱讀。當然,如果經常聊書,喜歡深入討論的孩子可能接受程度會高很多。

這本書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孩子。

3、《明日香生日快樂》

有人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真的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這是我讀《明日香生日快樂》的開頭時,最初的感受。隨著故事的深入,我不禁想:小女孩明日香有一個智慧的外公,有一個讓人覺得溫暖的外婆,為什麼明日香會有一個不能理解孩子的媽媽呢?特別是,媽媽很討厭明日香,甚至說:假如沒有生下明日香就好了。這麼冷酷而無情的話。因為媽媽的原因,明日香一度得了失語症,而不得不退學。是什麼原因讓媽媽變成這樣?

我一邊讀一邊猜測,隨著故事的展開,以及一些小小的線索,明日香的媽媽成長曆程終於完整地展開在我的面前。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深遠的,但絕對不是不可更改的。只是,要讓童年時期的負面影響慢慢消弭,需要成年人做出極大努力,跳出一些心理創傷的深坑,並且要持續的自我學習,修復和療愈。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專業建議。

這本書總得來說,比較打動人心,故事不復雜,讀起來不費力。適合四年級以上的孩子。

4、《獨一無二的伊凡》

伊凡是一隻大猩猩,它從小是跟著人類成長的,在籠子裡住了很多年。它很會畫畫,並且用畫畫這個技能獲得了救助,並助幫助了大象黛比,他們後來進了動物園,一個比鐵籠子大得多的籠子。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它用簡潔的語言風格,勾勒出故事的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局,讀起來像散文詩一般,需要我們用心體會,並沉浸到伊凡的自述中去,那些感動才能一點一滴被我們捕捉到。

在讀到伊凡進入動物園的那一頁,簡單的幾個字湊成了一首絕妙的詩,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真的特別感動,幾度淚盈於睫。如果你沒有進入伊凡的世界,你就不會被這種簡單的語言打動。

(P251)終於在外面了

身處疫情,閱讀助力:盤點2020年1月讀了哪些書

P251

身處疫情,閱讀助力:盤點2020年1月讀了哪些書

P252


閱讀時想到的問題: 同樣是用動物的視角寫作,這本書跟《戰馬》有什麼異同呢?


5、《聽見顏色的女孩》

一個患有腦癱的女孩美樂迪,不能自如活動身體,甚至不能咀嚼食物,她的吃喝拉撒一切都不能自理;她不能說話,只有兩個大拇指可以活動;更糟糕的是,美樂迪滿腦子的詞彙卻無法運用出來,因為她不能講話。她受盡嘲笑,奚落,排擠。在她十一歲的時候,父母為她買了一臺特製的電腦,她終於可以藉助電腦跟周圍的人交流,也因此,美樂迪開啟了一段尋找自信的人生之旅。

故事很精彩,語言也很流暢。這本書我差不多是一口氣讀下來的。裡面的人物設置也挺好,比如大個子V阿姨,是一個直爽,有個性,很特別的女孩子;美樂迪的媽媽,有耐心,敢於為女兒爭取相應權益的母親,我印象也特別深刻。還有美樂迪的爸爸,雖然著墨不多,但他是一個樂觀而有擔當的人,也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這本書適合四年級以上的孩子。

6、《存夢銀行》

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是書名。我想到了米切爾恩德的《毛毛》。抱著一些希望,我翻開書,沒想到這本書居然是帶拼音的,這點讓我不太習慣。後來讀完整個故事,我還挺失望的,情節設定讓我覺得有些地方挺突兀,但是想想又釋然了,就像是小朋友編的故事,想到什麼就加進故事裡,也是沒問題的。雖然不是我的菜,但客觀來說給一年級或二年級的小朋友讀還是挺不錯。

身處疫情,閱讀助力:盤點2020年1月讀了哪些書

大家認識這種動物嗎?

這就是貘。在中國和日本傳說裡(一說源於《》),"貘"(吃夢的這種也叫"夢貘")是一種會食人惡夢的神獸。

夢貘是一種奇幻生物,傳說中,他們以夢為食,吞噬夢境,也可以使被吞噬的夢境重現。它被描述為在每一個天空被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它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夢。它會害怕在吃夢的時候吵醒熟睡著的人們,因為它生性膽怯,在夜色中,只會發出輕輕的像是搖籃曲一樣的叫聲。於是人們在這樣的聲音相伴下越睡越沉,貘便把人們的夢慢慢地,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吃完人們的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到叢林中,繼續它神秘的生活。


從前大家都還住在鄉村的時候,人們只要做了惡夢,會去找貘(一種像犀牛的動物),貘專門以夢為食,他吃了惡夢,人們就不會害怕了。可是後來,年經人都到大城市去生活了,鄉村的人越來越少。貘餓得實在沒辦法了,就去城市生活,並在城市開了一間"存夢銀行",找後把爺爺也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大家都去銀行存夢,貘把好的夢變得更美好,惡夢統統吃掉,這樣大家變得每天都很開心。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全身黑,整天陰沉沉,見不得人們開心,原來他是魔鬼的爪牙。他跑到存夢銀行找貘要了很多惡夢,晚上裝在圓球裡的惡夢都融化了,從不做夢的魔鬼爪牙卻做了一個夢,醒來,發現有一個五彩的圓球沒有融化……

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呢?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把書找來好好讀一讀吧。

7、《35公斤的希望》

這本書很薄,很容易讀,故事並不複雜。

故事的主人公格雷古瓦(小名多多),是一個很討厭學校的男孩子,他討厭到什麼程度呢?一想到要上學,他就會肚子痛,肚子裡有個硬塊一直消不下去,一直等放學回家才會緩解。可是回家日子也常常不好過,只要父母提到作業,他肚子裡的硬塊又開始作痛。

學校教的那些東西,他很多記不住。我個人的感覺是,可能多多是一個有點學習障礙的孩子。他特別喜歡手工,會做很多東西,頭腦裡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所學校適合他。多多三年級留了一級,初一又留了一級,但他還是被學校勸退了。父母為他找了一所不太好的學校,因為只有那所學校接受他。可是父母仍舊沒有放棄要為他找好學校的想法,最後決定給他上學費昂貴的寄宿學校。多多感到迷茫無助,還好他身邊一直有爺爺在鼓勵他。在爺爺的建議下,他給一所叫格朗尚的中學校長寫了一封求學信。這所中學與傳統學校非常不一樣,特別適合多多,因為這所中學有玻璃暖房,手工室……這正是多多夢寐以求的地方。

這個故事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語言流暢,章節間的架構也很緊湊,故事的啟承轉合很自然,句子都不長,容易閱讀。但是文字把一個少年的內心世界勾畫得特別飽滿,還有爺孫之間真摯的情感通過文字傳達出來,特別有感染力。

8、《島王》

《島王》它採用倒敘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少年荒島求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11歲少年麥克,在他爸爸媽媽失業前過著普通小學生的生活,他們全家的娛樂活動就是去人工湖上揚帆;平靜的日子中他們接到一封改變全家人生活軌跡的信函,麥克的父母被磚廠解聘,從此他們一家人陷入經濟危機中,爭吵,眼淚,離家……不過這種煩心的生活沒過多久,麥克的爸爸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了車子,然後用為數不多的存款,失業補償金買了一艘船,讓麥克的媽媽接受6個月的航海專業訓練,並拿到帆船航行證書。

這真的是一個大膽的決定,最起碼現實中我沒看到過這種事情,用我們的話說:不顧死活。

第二部分正式著墨航海的生活,用幾篇航海日誌向讀者展現了麥克一家的航行路線圖;第三部分是一個轉折,麥克掉進了海里,被一位日本老醫生健介所救,這部分是非常精彩的荒島求生記,但不僅僅只是求生記,也重彩著墨描述了麥克與健介之間的情誼;最後一部分,麥克最終被父母找到並回歸正常家庭生活。結尾應該說很圓滿,只是我讀到最後已經淚盈於睫,有理解,有感嘆唏噓。

這本書的模式我總結為:航海前的生活——航海生活——掉入大海荒島求生——最終被救回歸家庭。

故事並不複雜,書中人物也不多,但作家將愛,信任,理解等等元素作為靈魂注入了作品中,在讀到精彩的荒島求生故事的同時,故事的精髓也能給我們帶來深深的思考。這本書文字細膩,畫面感很強,我在讀麥克的航海日誌和荒島求生的描述時,人物的一頻一笑,眼淚,歡笑彷彿就在眼前,正是從這種強大的畫面感裡我體驗到作者筆觸的細膩之處,體驗到故事的感染力。


親子共讀繪本:

9、《1只小豬和100只狼》

10、《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

11、《你真好》

12、《永遠永遠愛你》

13、《好餓的老狼和豬的小鎮》

成人書籍:

14、《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15、《你的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

16、《好好告別》


記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電子書:

《小兵張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