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書法史上的“宋四家”中,蘇東坡的書法水平最高嗎?

泥鰍的N種吃法


我認為黃庭堅的大草,為現在展廳的大草書法連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技術難度書法水平高。

米黼集古字,點畫技法高度純屬,技術難度書法水平也高。

東坡書風個性強烈,其結字特點也高古。技術難度不算高,但是意識到位。

所以,從技術難度上,我認為東坡不算最牛的。但是對於書法的理解,我認為東坡是更加厲害的。

一家之言。


徐茂生書法


關於“宋四家”,其排名曾有數個版本,甚至有人認為其中的“蔡”,原本是蔡京,因其人品低下才換成蔡襄。

“蘇黃米蔡”的說法由來已久,其書法水平是否就是人如此一二三四呢?

有位學者曾經說過一個觀點,“蘇黃米蔡”就是按拼音的一二三四聲排列的,這樣念起來朗朗上口。如此而已!

至於四家的書法水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蘇軾

如果從文化史綜合角度看,以才情而論,東坡先生位居首席,當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當然,就書法而論,其氣度、豪情與其文學一樣狂放不羈,但法度工拙較之晉唐則有不及,且過於揚左抑右,幾近病態,當然減損了其藝術之美。

2、黃庭堅

與蘇軾亦師亦友,其書法尤以大草、狂草出類拔萃,力壓另三家,其《廉頗藺相如列傳》幾乎可與張旭、懷素爭鋒。

但是,山谷老人由於楷書根基不深,故其行草體勢上總有一種欲說還休的缺憾,過於張揚的書風總有一股劍拔弩張的感覺。

3、米芾

米老怪“集古字”起家,醉心書法,在書法專業上,他比其他三人走得更遠,技法更高超。他是真正的純粹的藝術上的書法家。

但是老米一生蔑視禮教,喜好古法,但學什麼都不肯深入鑽研,其書法過於妖嬈。

4、蔡襄

宋四家中,最沉穩老練者,非蔡襄莫屬。細品蔡襄之書,其精湛功力,恰到好處的理性與秩序感,精緻細膩的筆法,讓人似乎回到了晉唐,其傳統功力與法度,遠勝其他三家。

但在宋四家中,他偏於傳統、保守,過於理性而性情稍差。

其實,“宋四家”雖是“尚意書風”代表,但又代表了三類不同的類型。

蔡襄是“尚意書風”的過渡性書家與鋪墊者,他提出的“惟取神氣為佳”,誘發了蘇黃米對“尚意”的思考。

蘇軾、黃庭堅是“尚意書風”的倡導者與中堅力量,可以說,沒有這一對師徒,就沒有“尚意書風”。

米芾則是“尚意書風”的創新派與急先鋒,當然,蔡京也屬於這一類,但其成就遠不如老米。如若有一人代表這一類型,當然是老米了。

所以說,“蘇黃米蔡”是歷史的必然,其排名高低並無實際意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中國人歷來認為:“文無第一”,這種比較的定位我十分認可。

所有藝術都具有極其自我審美意趣的特性,比如畫畫,有人說範曾的畫“五百年內第一人”,也有人說他只是流水線上的一個江湖畫匠而已。可見藝術很難象比武一樣,會得到最終大家都認同的結果: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米芾書法

作為藝術的一類,書法也很難評出那個最好那個第一,鹹魚白菜,全憑自己的喜好。

蘇東坡書法

比如鼎鼎大名的宋四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我們就很難評價誰第一。比如蘇東坡,黃庭堅就說他的字如“石壓蛤蟆”,肥厚有餘,另有人說他“偃筆太多,毫無雅味”;而對於黃庭堅,蘇東坡說他的書法是“死蛇掛樹”,長戈大戟有拖泥帶水之嫌;

黃庭堅書法

又如米芾,喜歡的說他“八面出鋒,險絕勁挺”,不喜歡的就說他追求險絕,缺少沉穩和法度;再如蔡襄,按董其昌的看法,他只是一個高級的模仿者,字字不離唐人法度,一點自己的面貌都沒有。

蔡襄書法

正所謂“各花入各眼”,自己喜歡就行,比如相對於四大家,我更喜歡蔡京的書法,我覺得蔡京的書法要高於公認的“宋四家”,至於誰第一誰第二,管他呢!

蔡京書法


小林探花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談談宋四家的書法造詣,他們的成就主要體現於行書,此外是楷、草兩體,米芾有少量的篆、隸書作,但不值得稱道。

就楷書而言,“宋四家”中首推蔡襄。其面目多似顏真卿,滲入很多文人氣,無勝唐正大氣象。顏魯公作書,不經意的地方很多,蔡襄作書則筆筆留心,蘇軾大楷法顏真卿,在字形上壓扁,重視的是意態肥厚。

黃庭堅《夷齊廟碑》近似褚法,稍嫌鬆散。米芾沒有大楷傳世,小楷《向太后輓詞》意守歐、褚之間,頗令人稱道。

就草書而言,“宋四家”中成就最高者非黃庭堅莫屬。

宋四家的書法各具特點,擁有很高的水準,但是蘇軾提出了著名的書法鑑賞標準:“有書卷氣,神,氣,骨,肉,血”,還有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這是其他三家沒有的見解與創作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軾的書法水平在宋四家裡是最高的,蘇,黃,米,蔡這個排序也能說明他們的書法地位!

下為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張言好書畫


中國書法在宋代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現了幾位書法大家,他們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千百年來被後人所欣賞和學習。其中尤以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這幾個人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他們也被後人尊稱為“宋四家”。

宋代文化發展的特點是多元復古,強調寫意雅韻,講究詩書情趣。而宋代的書法亦受這一風尚所影響,“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和米芾三人的書風皆有率真寫意的風格特點。

按說宋代離唐代最近,而唐人書法法度森然,規矩眾多,但“宋四家”中的這三人卻受唐人書法影響較小。相比於唐人書法的森然法度,魏晉雅韻高古的書風無疑對他們的作品風格影響更大。

而“宋四家”中的大哥級人物蘇軾就深愛晉人書法,東坡對晉人書法的高古雅韻極為推崇,對唐人的法度束縛反倒多有厭惡。他認為書法就應講求天真意趣,不應被條條框框所侷限。東坡的一句至理名言亦很好地表達了他的書法理念,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


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蘇軾是這樣說的,而他的書法創作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千古名作《寒食帖》率性天然,書為心畫,字裡行間直抒胸臆,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完美的契合了他所追求的書法理念。

蘇軾在宋代文化界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無論是詩詞文章,亦或是書法繪畫,他都被人極為尊崇,在當時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他所推崇的“率真寫意,晉人至上”的書法理念和風格亦在當時的書法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宋四家”中的另二位重要人物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風格的形成亦影響極深。黃庭堅和米芾均長期與蘇軾保持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某種程度上,說蘇軾是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導師也不為過。

黃庭堅是“宋四家”中的一位才華橫溢的全能型才子,他在書法各書體上皆有不俗的成就,不論是楷書、行書或是草書都非常擅長。他的大楷和草書最被人所認可。

黃庭堅在楷書和草書上的成就是遠勝於“宋四家”中的另三人的。黃庭堅非常擅於學習,他廣泛吸取了北碑和晉人的精華,對蘇軾的書法亦多有精研借鑑,但又刻意與蘇軾的風格拉開距離,不求與之相似,努力打造自已的風格特點,終成一代宗師。

宋代書法雖在行書上發展得很好,但在楷書和草書上卻乏善可陳,擅長楷書和草書的名家和高手寥寥無幾,而黃庭堅是僅有的幾人之一。

黃庭堅的大楷和草書後世學習者眾多,在書法史上擁有重要地位,在這兩種書體上他的成就完勝“宋四家”中的另三人。

米芾在“宋四家”中的位置一直有人認為應向前排,認為他在書法上的成就不比蘇軾和黃庭堅差,甚至有人說其在行書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米芾的行書風格獨特,他開創的“刷筆”技法痛快寫意,令人稱奇,實為用筆技法方面的大師級人物。而他的行書作品“風檣陣馬,痛快淋漓”實在是高妙之作。毫無疑問,米芾行書在藝術性方面是出類拔翠的,是其藝術天賦和勤奮苦練的完美結合之作。其行書上的藝術成就在“宋四家”中也是最高的,這一點似乎從來就爭議不大。

“宋四家”中的最後一位人物蔡襄的名字在當今書壇較少被人提及,現在書法愛好者中學他書法的人也很少,他的書法在當今似乎不太被人重視。

其實蔡襄的書法在宋代也是很有影響的,他的楷書、行書和草書寫得都很不錯,其楷書既有晉人和隋朝智永的筆意精華,又具有唐代楷書的法度特點,水平當屬上乘。

其行書和草書自然流暢,雖無風格技法上的大膽突破,但倒也中規中矩,也稱得上是名家之作。

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曾稱讚蔡襄說:

“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嚐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

不過蔡襄書法在宋四家中排名最後,確是其書藝成就和水平使然,畢竟與前三位相比他在書法史上的成就和地位還稍差了一些。亦有說法認為宋四家中最後一人原是蔡京,但因蔡京為人所厭恨,遂把其剔除,換成蔡襄。不過此說法尚待考證。

“宋四家”只是後人們對書法先賢們的尊重稱謂,他們的書法各有所長,他們也在書法史上擁有各自的地位。應當說,他們都是值得後人們學習的典範。


天天讀詩


宋四家即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家,被稱為“宋四家”。“蘇黃米蔡”這不是名次排座,是按照拼音的一二三四排列的。

若論他們的書法名次排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真的是難以取捨誰一誰二。

蔡襄的的強項是行楷,蘇東坡說“本朝第一”。米芾的強項是行草。蘇東坡說“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黃庭堅的強項也是行草,與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蘇東坡強項是行楷,黃庭堅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縱觀以上所論,其實四人各有千秋,難分一二。在書法尚意的宋代,蘇東坡和黃庭堅的書法肯定數一數二。因為他們是自創新意,開宗立派的書法家,而蔡襄和米芾書法是二王和唐五代的延續。雖然書法不輸自創一派的蘇黃,但是氣勢上比蘇黃稍遜風騷。至於誰的書法水平最高,“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四家都是書法史上高山仰止的一代巨擘,值得我們後進末學敬仰。







易茗易心經


書法史上的“宋四家"指的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蘇東坡的造詣最深,理應排在首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他開創了中國文人書法的先河。書法表現力強,成了文人抒發情感的方式之一。他在悲情之下,創造出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貼》,成了民族文化瑰寶。二是書法線條變化大,左低右高,墨色疑重,率意天成,有山花浪漫之感,沒有絲豪嬌揉造作之態。三是書法意境高遠。他是千年難得之才,學賦五車,詩詞、繪畫、政論、美食、茶藝等無一不精。這種藝術修養必將對其書法產生重大影響。他的書法內涵豐富,變化無究,是中國書法之高境界,讓人歎為觀止,是千年難以超越的書法高峰。


西山有茗


關於“宋四家”蘇黃米蔡,書法史上有一個定論,即蔡襄成就最低,其他三人沒有做過比較。這其中有一定道理,評價一位書法家的成就,往往是看他的個人特色是否明顯,有沒有創新和發展,在這一點上來說,蘇黃米確實高於蔡襄,因為蔡襄的書法還是繼承多,創新少。當然這並不是說蔡襄的書法就不好,只不過是站在書法史上的高度去做的評價。

蘇黃米為什麼不做比較,因為他們在整個宋代可以說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書法家。蘇軾在這一組合中,學問無疑是最全面、成就最大的,所以,蘇軾的書法對後世文人影響也是最大的。黃庭堅的草書在整個宋代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的,他連接了唐代的狂草和元明草書,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米芾在書法方面可以說是個奇才,水平也絕不低於蘇黃。

所以,“宋四家”中蘇黃米水平相當,鼎足而立。要說誰高,還要看個人審美喜好了。


古風書法


宋朝時期的書法造詣十分的高,當時,書法造詣最高的大概就是宋四家蘇黃米蔡,他們代表了宋代的藝術風格,很多人都大肆推舉蘇東坡認為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居於宋四家之首。\r

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單憑書法來說,1000個讀者眼裡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宋四家各有所長, 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中說:“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勝。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r

蘇東坡的字,在字形上壓扁,注重意蘊,都說字如其人,蘇東坡的字彷彿也是他一生的象徵,眾人推舉蘇東坡不僅僅因為他在書法上的藝術成就,而是因為蘇東坡這樣的人幾乎可以代表北宋,他是中國文人中一位罕見的奇才,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r

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卻總是能夠保持自己豪放淡然的心境,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一生瀟灑豁達,從不為自己的處境所困擾,就算自己被貶謫,仍然有心情研究出東坡肉,東坡肘子等美食。\r

眾人推舉蘇東坡認為蘇東坡居於四家之首,因為他在文學上堪稱宋代最高宗師,書法,繪畫,醫藥,烹飪,音樂,都有研究,寵辱不驚,樂觀豁達,真正瞭解蘇東坡的人,無一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強強刺客


宋四家分別是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

而蘇軾是歷史上少有的天俊之才,“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在書法上他似乎並未著力,便成就了鮮明的個性特徵,他的“創新”來的“輕鬆自然”,對真正意義上的繼承其實挖掘得不深。而“宋四家”中的黃庭堅和米芾,我們從他們的學書經歷和方法來看,都可以歸為“苦學派”,應該說,他們二人既深入地繼承了古人又富於創新,各自都找到了表達個性的藝術語言。

從書法的技術層面來比較,米芾的技法真正得二王特別是王獻之的神髓,技法的難度及豐富性是蘇軾無法企及的。但中國的藝術講究技進乎道,在解決了技術問題後,要反映道,書法也一樣。

劉熙載說: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徘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這裡說的士氣,不是軍隊上士氣,而是文人學士的氣質和精神。士有風度,有氣節,有豪爽,有精神。蘇東坡,一代文豪,心胸曠達,隨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興利除弊,造福百姓,厚道寬宏;蘇軾的精神境界反映在書法上如謙謙君子,不炫耀技法,綿裡藏針,帶著古樸,含著空靈。

從來講作字,沒有不尚力的。可是這一種力如果外露,便有兵氣、江湖氣,而失卻了士氣。 蘇軾的書法如棉裹鐵,外柔內剛,力在字中。米襄陽過於鼓努為力,昔賢譏為“仲由未見孔子時習氣”,此語可以深味。《史記》記載,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耍威風,佩戴著公豬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曾經瞧不起柔弱的孔子,與人交談多談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別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性格剛強外露,非君子所宜。

蘇軾的書法剛柔相濟,力不外露,高於另三家的不是技法,而是格調境界,所以蘇軾列宋四家第一,這是後世文人按傳統人文精神給予的中肯定位。

附蘇軾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