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人可以評價下《福貴》這部劇嗎?

逝去的青春165284177


《富貴》是一部令人心頭一震的電視劇,無論多久以後再回看,它帶給人的震撼感都不會減少。

電視劇改編自餘華老師的《活著》,講述富貴曲折到離奇的一生,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活著。

苦難曲折的人生

徐富貴是地主徐老爺的獨子,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喜歡男扮女裝唱花鼓燈的無賴,娶了糧倉老闆,上過洋學堂的女兒陳家珍,娶妻後死性不改,貪玩好賭,輸光家產,氣死老爹。

為母親抓藥遇上抓壯丁,死裡逃生回來,母親死了,女兒鳳霞因為生病成了聾啞,兒子有慶幫人輸血過多死在醫院,女婿二喜得子當晚掉到河裡淹死了,女兒鳳霞在工地死了,妻子得病離他而去,只剩下小外孫和一頭老牛陪著他。(小說裡,外孫吃豆子撐死了,沒給他留下一絲活著的希望。)

活著意義

爹、娘、兒子、女兒、妻子,所有親近的人,一個個都送走後,這位垂暮老人被生活磨礪只剩滄桑和心平如鏡。

富貴個人命運與時代命運緊密相連,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不聰明甚至弱小的富貴躲閃不掉時代的惡運,他保護不住自己的家人,雖然他努力過,女兒沒錢治病成了啞巴,兒子被人抽血過多死在醫院,妻子操勞過多廢人,最終離他而去,生活的艱辛一次次壓在他不曾抬起的頭顱上,他的願望是那麼微小而可憐,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活著,可是生活剝奪他所有的希望。

活著或許就是活下去。

改編

《富貴》是部難得一見的優秀作品,電視劇改編過程中尊重原著的核心思想,故事結構和人物語言採用原著的黑色幽默特點,而且大量引用原著的對白,為了適應觀賞,編劇也進行一定量的改編。

比如穿插民間舞蹈花鼓燈,是富貴與家珍的愛情橋樑,女兒長大後跳花鼓燈的天賦,彌補了她的聾啞缺陷。其次是女兒與體育老師的戀情,說明聾啞人也有愛情,最後是故事結束,沒有遵循原著讓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給了富貴和觀眾對於未來活著的希望,算是編劇的溫情。

這三處改編十分成功,既尊重原著核心思想,又提高觀賞性和藝術性。

活著就是活著。


摸魚雜談


電視劇《福貴》觀後感

我於九月初到達合肥,來這兒算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也生。平日裡,遇上些稍微新奇有趣的事,我便不能夠安分了。但這次我是新生入校,還得軍訓。接連著幾日暴曬,任憑我再野的心也收斂了。

偶然,一天夜裡我輾轉難眠,思來想去決定看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這部劇在我童年時就曾勾起過我無盡的的興趣和無限的想象。許些情節多年來也時常憑空出現在我的思緒中,片段稍顯模糊,但其於我所留印象的深刻是毋庸置疑的。我幾乎是懷著一種探索與獵奇的心態火速看完了它。

這部劇敘述了一位民國少爺因為好賭而一夜輸光了全部家產,忽然之間,天昏地暗。他隨後帶著他的妻子和子女一生顛簸流離,在大躍進和文革時代中歷經諸多滄桑和變端,其中,他的父親,母親,子,女,妻,一一在這曲折的生活中陸續離他而去,最後留他一人獨活在這世上。這份淒涼,就是他,福貴。我猜想,作者應是一位旁觀者,實因這劇情太催人下淚,太戳人心懷,大喜和大悲對比太強烈,當事人應無法有這麼冷靜的心態去傾訴這段往事。

為了過把作家的癮,我描寫了福貴當年輸光了全部家產後回家的片段。

“他拖拉著身子滿姍的走,他不說不哭也不笑,他變了?!那他在想什麼?人一旦萬念俱灰,便無念無想也無盼了。他是徐福貴,徐家川的少爺,整個縣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赫赫有名的,“威名遠播”的,他是財主的兒子。可現在,他卻落到了這番田地,他敗光了他祖祖輩輩所有的家業,福貴遇狗便問:你做人,我做狗,咱倆換換?狗聾拉著狗頭,晃著狗蹄,哈出一口狗氣,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像極了福貴。”

福貴的家丁叫長根和滿倉,包括

福貴的名字都能反映那時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說起來,福貴的一生也真是人如其名。當年福貴經歷了家破人亡,趕巧兒國共兩黨內戰,國民黨強行徵丁把他拉去打仗,戰場斷糧了,餓死了一大批人,他這心裡頭一直想著他虧欠的老婆孩子竟熬了下來。後來,二戰結束了,新中國成立了。在偉大的毛澤東主席號召下,全國人民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熱血狂潮。徐家川的龍二地主被槍斃時,打了四槍,聽著槍聲,福貴回頭看看“人算不如天算,嘿”。他想也不敢想,他的敗家,在多年後反而救了他一命。他驚著汗著尿著哭著踉蹌著趕回了家,因為福貴明白,龍二的死是替著了他。這可真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貴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既能吃苦,也會享福。這是福貴和大宅門裡的少爺所不同的地方。他不像那些大宅門裡的闊少爺,一貧如洗時他做的不是抱怨這埋汰那,反而他舉起了鋤頭,非常有責任感的挑起了整個家的生計,看到這裡,我佩服極了他,打心底裡。“三年自然災害”時,家裡極度缺糧,福貴一家四口人在公社裡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米粥。福貴和家珍(福貴還是少爺時搶婚搶來的媳婦,她的父親是當地米行的老闆,為人厚道,愛心強大,鬥地主時被批鬥,被迫轉做米行夥計。)不吃不喝,省下些白粥都給了兩個孩子,但即使是這樣孩子仍然餓得發昏,那時,孩子的外公每日偷存下自己的半缽公糧,每夜再偷送到孩子手中。有一回他餓得厲害,便只嘗一粒。正是這一股強大的愛讓福貴一家挺過了那段歲月。看到這裡,我在學校的每一餐我都覺得倍加來之不易,回想我以前的每一回浪費也深深的認為心裡有愧。

唉,本以為這段苦日子該結束了。

五年後,還存活的就只有福貴和苦根了。苦根是他唯一的孫子,也是唯一的親人了。苦根一出生就沒了娘,接著又沒了爹。苦根的名字是他的爺爺福貴起的。

日落時,苦根坐在福貴的腳旁,苦根問爺爺:

“福貴,我為什麼叫苦根呢?”

福貴答,

“這是爺爺的一個願望。”

“爺爺,那你為什麼叫福貴呢?”

“這也是一個願望。”

“福貴,苦根也有一個願望,”

“苦根想騎在牛背上放牛”

“爺爺現在買不起牛”

福貴慢慢蹲下,“苦根,你就騎著福貴,爺爺就是你的牛……”

苦根高興的爬上爺爺的背,福貴咧著嘴笑了。爺爺對孫子的感情,就如一座座山矗立在大地上,不需要言說,但任誰也明白這份重量。

天黑了,太陽終於下了山。


Luy說電影


首先說,這部劇改編自餘華的《活著》,豆瓣評分也很高有9.5分。雖然故事情節做了一下調整,但是總體是拍的比較寫實的。反映了上個世紀農村的生活,不得不說,富貴這個人物塑造的很真實,故事情節也很有感染力,相信有很多人在看的時候都偷偷摸了眼淚,總之是一部難得的好劇。

富家少爺福貴自幼頑劣成性,不思上進。這樣一個紈絝子弟偏偏娶到了貌美賢淑的米行老闆女兒陳家珍做媳婦,實實羨煞旁人。只是雖然家境殷實、父母康健、妻子賢惠,福貴卻絲毫不知珍惜。在騙子龍二爺的引誘之下,福貴沉湎賭博,最終輸掉家產和祖屋,氣死父親,打跑懷孕的媳婦,一夜變成了窮光蛋。家珍不離不棄,帶著女兒鳳霞回來和福貴繼續過日子。

本想著富貴有這麼好的媳婦在身邊,雖然不能像以往一樣大富大貴,但日子平平淡淡,總能過得去吧。但劇情反轉的是真快,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歲月裡,各種磨難交替加諸福貴一家人的身上,死亡不期而至,痛苦如影隨形。

天下間最難容忍的便是離別,從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富貴喪父母,喪子女,喪妻,喪女婿,每走一個人我都覺得心酸,特別是二喜(富貴的女婿)剛剛當了爹,回家報喜時,因為被紅衛兵打折腿,跌下很淺的河淹死,他最後那句“我的老婆,孩子”,真的心一顫。

富貴一家人命實在是不佳,親人接二連三的離開,沉早已痛改前非的福貴只能笑中帶淚,默默獨自忍受......也不知道餘華老師當初寫這小說時是怎麼想的?這麼悲的劇情其目的是為了表達什麼嗎?

從劇中,我們見識到了,舊社會是多麼的殘酷,那時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同時,我們該慶幸出生的這個年代,至少不用為溫飽的問題擔心。即便我們沒有大富大貴,只要家人在身旁,就是最大的幸福。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舊影新拾


原著名為《活著》,是一個深刻探討和反思舊中國貧苦百姓的故事。

單從故事線安排就很巧妙,敗家☞抓丁☞賣女。也許“老天”真的眷顧福貴,讓他把家業敗光,讓龍二當了替死鬼。老爺子斷指之痛 ,福貴輸掉家業之痛,家珍獨守空閨之痛。足見感情豐滿。至於抓丁本沒什麼好講的,結合時代背景,讓故事更真實,但是一開始我還是有點反感帶有政治偏向性的去寫。福貴回家的時候,我看到一條彈幕“從此徐福貴回家創辦徐福記,全劇終”笑死我了哈哈哈。至於賣女篇,我沒看過原著,有人說原著裡賣鳳霞是福貴的主意而不是家珍。

如果說福貴是主線那副線線索就在鳳霞身上,鳳霞無論從幼年幫父親偷錢,到童年被賣到別人家,再到青年被有慶老師救回來,一直都是很可愛的存在,至於作者為什麼要在福貴抓丁回來之後把她安排成聾啞,我想一方面可能是福貴鳳霞一別兩年,有好多話想說,不想讓孩子插嘴破壞氣氛。另一方面也是為後來她坎坷的經歷埋下伏筆。

慢慢看下來我越來越覺得福貴的小兒子有慶是作者的化身,想把一切不公都喊出來,也是這個年紀小孩子該有的品性。也慢慢體會到小說名字叫《活著》的原因

說說這個主角福貴,一個從骨子裡透著卑微和懦弱的小人物,名為“福貴”,可他的一生都與苦難和痛楚為伴,面對可悲可笑的人生,福貴只能咬牙繼續活著,活著……即使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這部電視劇充斥著悲楚與壓抑的氣氛,在現實的題材裡夾雜著荒誕又詭異的離奇故事,似真實有虛幻,看完後讓人唏噓不已!




凡人與電影


昨天晚上才將這一部2005年的好劇看完,很不錯,畢竟豆瓣評分也很高9.3,但與其說是看,不如說是擔驚受怕,因為富貴一家人命實在是不佳,親人接二連三的離開,沉重的打擊讓人如何能接受,從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富貴喪父母,喪子女,喪妻,喪女婿,每走一個人我都覺得心酸,特別是二喜(富貴的女婿)剛剛當了爹,回家報喜時,因為被紅衛兵打折腿,跌下很淺的河淹死,他最後那句“我的老婆,孩子”,真的心一顫。富貴一家人樸素,樂觀,總能向前看,富貴也不計較帶上高帽被批鬥地主。其實解放後看似寧靜的生活並沒有降臨在他們家,也許有人總會說這是情節需要,這不錯,其實講真的我不是特別接受有些大團圓的結局,不真實,生活沒有那麼平坦。既然是影視作品,貼近事實的反映那個年代,我覺得何嘗又有什麼不好。

當然我不會後悔看了這部電視劇,瞭解那樣一個時代,想想自己該如何面對這漫漫,又匆匆的一生


綱絲頻道


您好,我是“晨歌",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人生入戲,系如人生。好的電影能夠感染你,也能引導你,這就是一部電影的真諦!個

人一般不寫什麼影評,不是什麼影評專家,但是有很多電影觸動你的心靈!


《福貴》全劇的確沒有一個大人物。電視劇《福貴》拍得非常質樸、平實,沒有大明星,也沒有讓人眩目的商業元素,但是,必須承認,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內涵如此豐富的電視劇了。

 該劇把一部歷史長卷微縮於一人,一家,一地,小中見大,滄桑感,歷史感滲透於細節之中,主要演員表演精到,故事情節感人至深,可視性佳。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不電視劇的背景:《福貴》是朱正執導的家庭情感劇,該劇改編自餘華小說《活著》,通過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經歷,描寫了從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會幾十年中國農村的生活畫面和時事變遷。


百無一用的地主少爺徐福貴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書達理的米行老闆千金陳家珍,卻在婚後賭掉了徐家的全部家產;一無所有淪為佃農的福貴,卻出人意料地脫胎換骨,開始真正擁有了親情和愛情;為徐少爺設下賭局的龍二爺接下了徐家的產業,卻怎麼也沒想到會在土改時被鎮壓槍決;被拉壯丁上了戰場鑽進死人堆裡的福貴,卻陰差陽錯地被解放軍解放,撿了一條命回來;親耳聽到槍決龍二的槍聲被嚇得尿褲子的福貴,卻意外被評上了貧農,分到了五畝好地;以為煉出鋼鐵來就可以天天在大鍋裡吃到紅燒肉的福貴,很快就面臨大饑荒


晨歌影視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餘華《活著》

如果你看過電視劇《富貴》,你會覺得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許多默默無聞的演員,是能奉獻出很好的作品的,比如他陳創,微博粉絲不到10萬,熟悉他名字的觀眾更是寥寥無幾;又比如她,劉敏濤,微博粉絲60萬,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娛樂圈路人。

有些作品是很小眾,但是真的很好很好的,常常有作者會羅列一堆被遺落的好片,豆瓣評分9點幾,熱度卻很低,但即便是這些作者也很容易遺落這樣一顆珍珠,那就是電視劇《富貴》,一部很經典,但又讓人不敢去看第二遍的電視劇。

人生啊,有些東西是不忍去回憶的。

不知道陳創是誰的,如果你看過《寶蓮燈》一定記得那隻哮天犬吧,他就是陳創,在此之前他更是那個飽經風霜,惹了好多眼淚的富貴。

電視劇《富貴》和之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

《富貴》都改編自餘華的小說《活著》,張藝謀憑藉此片獲得了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多項獎項,與電影的鞏俐、葛優等大咖雲集不同,電視劇《富貴》的演員陣容清一色的都新人,但這些演員卻把小人物的生活演的深入骨髓。

相對於電影《活著》,電視劇《富貴》在對於小說的還原上要更勝一籌,電影版《活著》雖然更具有藝術性,但對於那個年代真實生活的呈現就差了很多,雖然同樣很“悲”,但這種“悲”卻缺少了一種落地感,而看完電視劇《富貴》最真切的體會除了虐心之外,還給人一種輪迴感,你彷彿從另外一個世界出來,真真切切的多了一種生活的體驗。

真的就有那麼一部劇,讓人忍不住去看,又想著他快快的結局的。

當看到二喜磨豆腐,家珍、富貴和鳳霞在旁邊聽著二喜規劃一家的未來的時候,真的想,就這樣劇終了吧,然而,生活還在繼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戲真正的還原了生活的時候帶給人的觸動是無與倫比的。

如果你看過這部劇了,可以不用去重溫,回憶雖然都是散碎的片段了,但好的故事給人的感悟會一輩子埋在心底,如果你沒看過《富貴》,筆者建議你去看一下那個時代的樣子,或者閱讀以下小說《活著》,那種苦苦的感覺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滋味呢。


鉑宮純K


福貴、福貴,什麼是福貴,誰又是福貴。這部電視劇每集片尾都唱。

"五福臨門是天上的雲朵

大富大貴是鐵樹上的花蕊

福在平安,貴在滋味"。

真的,這部劇有血有肉,基本上就是給你活生生把那個時代一個人平安喜怒、悲喜交加的一生掰著指頭按給你看。沒有人看完不會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活著到底是為啥?親人、朋友、財富、名聲、享樂、受罪都是為啥?

看完這個劇,只想說沒有什麼是應該,活著就是偶然。世事無常,命運無常。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偶然的生命裡,在無常的世事中,盡力活著,求福求貴,福在平安,貴在滋味。


登樂游魚


這部劇豆瓣評分很高,講述的是富貴一家沉浮於世,富貴親人相繼離開,沉重的打擊讓人無法接受!從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富貴父母死了,子女死了,老婆去世,女婿掛了,每走一個人都讓人覺得心酸。尤其是二喜(富貴的女婿)剛剛當了爹,回家報喜時,被紅衛兵打折腿,掉下河淹死,他最後那句“我的老婆,孩子”,真的心在滴血。富貴一家人樸素,樂觀,富貴也不計較帶上高帽被批鬥地主。解放後寧靜安詳的生活也沒有降臨在他們家,也許這就是真實的那個年代家庭的寫照。

這部劇讓我們慶幸自己活在當下社會,沒有經歷怎麼多磨難!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深刻思考我們應該如何過自己的一生…



財覓


昨天晚上才將這一部2005年的好劇看完,很不錯,畢竟豆瓣評分也很高9.3,但與其說是看,不如說是擔驚受怕,因為富貴一家人命實在是不佳,親人接二連三的離開,沉重的打擊讓人如何能接受,從解放前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富貴喪父母,喪子女,喪妻,喪女婿,每走一個人我都覺得心酸,特別是二喜(富貴的女婿)剛剛當了爹,回家報喜時,因為被紅衛兵打折腿,跌下很淺的河淹死,他最後那句“我的老婆,孩子”,真的心一顫。富貴一家人樸素,樂觀,總能向前看,富貴也不計較帶上高帽被批鬥地主。其實解放後看似寧靜的生活並沒有降臨在他們家,也許有人總會說這是情節需要,這不錯,其實講真的我不是特別接受有些大團圓的結局,不真實,生活沒有那麼平坦。既然是影視作品,貼近事實的反映那個年代,我覺得何嘗又有什麼不好。

當然我不會後悔看了這部電視劇,瞭解那樣一個時代,想想自己該如何面對這漫漫,又匆匆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