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官媒來了!新華社為什麼要闢謠“降低二套房首付”?

新華社闢謠“降低二套房首付”

昨天2月28日,新華社發表文章《總有人撩撥樓市神經!“房貸新政”是怎麼傳偏的?權威澄清來了》,明確了近期自媒體“降低二套房首付”的內容為誤讀,重申該行個人房貸政策沒有變化。

官媒來了!新華社為什麼要闢謠“降低二套房首付”?


圖,新華社文章

同時,文章針對網傳浙商銀行、工商銀行紹興分行、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均有推出房貸首付比例下調的消息,某股份行公司部業務人士表示,雖然各地涉房政策多有公佈,但其導向多是在疫情之下臨時緩解房企資金流困境,而非是此前幾年幫助房企融資的政策,“房住不炒”是長期政策,銀行向房企“輸血”受到嚴格的政策管控。

文章同時引用央行最新一期《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同一天2月28日,河南省政府約談駐馬店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針對2月21日駐馬店市發佈

《關於進一步規範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及用公積金購買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調為20%的政策,何金平副省長要求駐馬店市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同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要落實中央有關部署,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官媒來了!新華社為什麼要闢謠“降低二套房首付”?


圖,駐馬店政府被約談

不管是建設銀行闢謠,還是駐馬店市政府被約談,體現的都是當前疫情對房地產市場衝擊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其實,2月25日,新華社就已經發表了文章《“房住不炒”定位不能因“疫”而變》,這是在經濟日報發表三篇疫後房地產調控趨勢,更重要的國家媒體發表的最新房地產觀點。

官媒來了!新華社為什麼要闢謠“降低二套房首付”?


圖,新華社文章

新華社文章的幾個重點論述就是:

1.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保持總體平穩態勢,房價漲幅穩中有落。2020年1月,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35個三線城市環比漲幅回落0.2個百分點。這一平穩局面既有房地產調控政策在發揮作用,也是市場自發調節的結果。

2.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端整體保持穩定,供給端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從需求端看,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剛性住房需求並未消失,只是將延後釋放,房地產市場需求整體穩定,疫情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的總體影響不大。

3.在這一特殊時期,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繼續“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4.歷史經驗表明,房地產需求端的政策細微變化,很容易引致投資投機性需求捲土重來,使得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付諸東流。

5.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臨時性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定位並沒有改變

6.繼續“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規範發展商業住房租賃市場;深入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

顯然,部分銀行做出一些放鬆政策以及類似駐馬店地方政府的政策,都是新華社文章中提到的“臨時性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定位並沒有改變。

而新華社的文章,在重申堅持“房住不炒”

定位的同時,重點強調的是“規範發展商業住房租賃市場;深入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

房子是用來住的,就是突出房子的使用權價值,也就是自住或者出租價值。

房子不是用來炒的,就是是弱化房子的所有權價值,也就是買賣增值的差價。

炒房只能帶來所有權價值的上漲,但是炒房的這些房子都是空置的,沒有帶動下游裝修傢俱家電汽車等等傳單行業的同步發展,最終造成空置率高的鬼城,以及所有權房價作為虛擬經濟在空轉的現象,還很可能抽乾實體經濟的資金造成更大的泡沫。

所以,未來需要拉動房子使用權價值也就是租賃市場,徹底解決空置問題,並且通過出租帶動裝修傢俱家電汽車等等行業的同步發展,起到房地產的支柱產業的引擎作用,並且有效解決了多數人的居住問題。

通過穩定代表房子所有權的房價,提高代表房子使用權的租金不斷上漲,最終房價泡沫消除,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房住不炒,代表著決策層徹底理清房價的本質,那就是遏制代表虛擬經濟的房子所有權炒作價值,鼓勵代表實體經濟的房子使用權居住價值。

那麼,你認為未來中國房價跟房租會怎樣走勢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