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人說南通人都是從別的地方遷移過來的,對此你怎麼看?都是從哪裡遷移來的呢?

Me部分用戶


南通市區一帶的人歷史比較久了,主要是流放的貴族,還有蒙古人,早年南通是個島,與如皋什麼不連。如皋海安人是明顯的北方甚至西邊移民過來的,這個線索非常明顯,口音歷史風俗。通東人是現在的常州一帶移民而來,沙地人啟海人則來自靠近南京,甚至就是以前的南京人,原因就是朱元璋要建都南京,而南京以及東部一帶原來是張士誠的勢力,支持過張士誠,所以洪武年間,這幫人被迫離開家園,數字可能在200萬左右人口,美其名曰拓荒開發了崇明,海門,還有南通縣的南部,狼山以東。沙地人最慘,居住的地區原來都是荒灘,灘塗之地。當年朱打蘇州開始大屠殺的時候,很多蘇州人逃到江北來,可沒有人去啟海地區,因為那時候啟海地區都是非常非常差的地方,所以這些蘇州人一般都是逃在南通或者如皋。


江蘇賈貴


從南通的地名可以看出,如姜灶,袁灶,嚴灶秦灶這些地方以前是熬鹽生產海鹽的地方。從南通的方言可以聽出,如崇海啟話,金沙,南通城區,海安,地方方言區別很大,甚至聽不懂三五公里之外的方言。這在全國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幾百年前好多地方也是荒野蘆蕩,一望無際的灘塗。有從常州蘇州及其它地方遷移也有逃難過來的。我本通州袁灶人,據尊長輩說到我這一輩才第七代。


軍132537106


南通海安有個地方叫雅周,用方言講是“野周”,意思這一部分周姓氏外遷過來的,為區分於原本本地周姓,叫作“雅周”,這部分周姓是從蘇州一帶牽過去的。我家姓周,雖有一95歲老祖宗在,但已不可考從何處遷來,從家裡長輩字輩來推算應該屬於愛蓮堂。其實從我爺爺輩字輩可能就錯了,到我父輩就不按字輩了......


小周車匯


我九華人,老家(小時候祭祖都在那裡)在通西,平東附近。

我們這裡人對“我們從哪裡來”,並不熱衷,我爸說老家曾有祠堂,算小地主,但都沒了,說他爺爺還在的時候,花點錢就可以編造家譜,入同姓的有出息的人名下,所以並不是太重視。

九華山的歷史應該只有500 600年左右,我爸說他小時候,來九華山燒香,九華山附近遍地蘆葦蕩和竹林,今天的如皋通州交界處叫鴨鵝蕩。而趙園二甲那邊的歷史應該有1200年左右,畢竟古長江邊的銀杏樹有見證。

我不知道為何,我們九華劃給如皋之後,名字就改了,改成了九華,以前是叫九華山。古通州的江邊,各種山,九華山,雲臺山,觀音山,張芝山等。

九華北邊的二甲有些祖籍常熟的,是近幾百年來這裡的。

其他不知道,我感覺,我們不太說祖籍,像遇到的鹽城,興化那邊的,喜歡說祖籍蘇州怎麼,他們的方言裡也能體現,我覺得他們父母,爺爺奶奶會給他們描繪祖輩的故事。

我不知道我祖輩具體來通是什麼時候,因為我爸和我說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所以就不去追究。


閒雲二三


我們南通確實是各地移民的彙集之地,我姓劉,聽上輩老人口傳,我們餘西古鎮及附近的劉姓人員祖籍是鎮江句容人,先遷居崇明島的二道河口,然後遷徒到通州的餘西古鎮,從此在這片崇川福地生根,繁衍後代,我記得1963年或1964夏天我們劉姓的發祥地句容曾有人前來修譜,由於我是長孫,那次修譜我的姓名也錄入家譜,可惜,我們的族譜在文革中己遭一炬之厄運。發佈人:通州二甲鎮路中村27組劉曉東。


南通市通州區劉曉東


作為一個老南通 (天生港 唐家閘 狼山 南通城)此小範圍內的人口老祖源自哪裡非常好奇

而且由於孤陋寡聞 道聽途說 眾口紛紜等等南通人的發源地是霧裡看花啊 不知道哪裡來的

我們現在分析南通地理特點和歷史特點來猜測南通人的起源

南通位於長江下游出海口的沖積平原上 形成陸地也不會太久(聽說900-1000年)所以人口結構必然是四方移民而來 而且南通最開始是由幾個江海中的小島沙洲慢慢沉澱而來 而且長江的漲落潮特點(水患必然非常嚴重) 很長一段時間自然環境惡劣 人口基本為漁民或者逃難的躲避官府的人為主 而且互相交流交往很困難 形成獨特的多種方言 這個只有浙江山區可以和我們南通比 人家浙江是山區封閉 村鄉語言不同 但是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整個地球只有南通是這樣了

方言才是尋找故鄉在哪裡的關鍵 如皋海安 一個變形的普通話 老祖大部分應該源自北方 而啟東海門 接近江南語系 不出意外應該是吳語系的江南後代 唯有南通市人的口音是非常獨特的 區別於其他方言獨立存在

南通 開始有幾個島嶼灘塗而來 慢慢逃難的 避禍的 漁民開荒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各自佔領小島慢慢獨立發展 由於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相當長時間內一定是互相隔絕語言不通 然後就是滄海桑田陸地一點點的長出來 每次長陸地必然伴隨著移民移民移民(很多有家譜或者老祖口述的網友基本都清楚哪裡移民 每個時期每個地方都有人移民至南通的) 也就是方言眾多的原因 最後整個變成相連的大陸 但是語言卻沒有連接 敘述著隱藏的過往

南通最早有陸地差不多一千年不到 正是南北宋時期北方兵禍不斷 中原人口大逃難遷徙的時代 最開始的原住民很大概率就是中原人一路遷徙而來 (如皋海安人)

然後一晃幾百年 正是南通市區陸地形成時期 明朝南通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地標 曹公祠 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將曹公的墓地 老南通都知道 一個小土堆裡面埋葬著侵略者的遺骸 然後曹公的塑像鎮守 這就是曹公祠 倭寇其實並不是純粹的日本人 而是沿海琉球群島 日本四國島還有臺灣更有中國沿海海盜組成的海盜聯合體 每一個老南通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發音很大部分有日語的影子 或者如今琉球群島一帶的口音?(本人沒聽過 有去過的網友認證下)雖然本人是正宗的老南通人 但是這個語言發音很多日系口音(雖然表達內容意思不一樣 但是發音卻接近 很奇怪)會不會第二種可能是當年倭寇一部分移居南通(冒汗😓)

然後陸地繼續長大 齊海陸地形成 崇明島形成 那裡卻是江南人開發為主了(齊海大地)

最後就是解放後 漁民上岸組成一個個小小的沿江定居點 如高登玗橋 南通港任港有一小部分漁民的定居點等等

南通的地名有太多太多的(港)(圩)等地名 大到鄉鎮 小到村組 都有帶港圩的地名 證明了南通老祖圍江海造陸地的歷史 每次造出小型陸地不是官府遷移民就是民間遷移民 移民來自周邊各方 古代南通為澡澤荒灘 交通不便 自然環境惡劣 一個村隔著一個村突然口音大變也不足為奇

如今的南通早就是全國工業基地 全國來的務工人員比比皆是 差不多一半人口都是外來戶了 長江連接江南的隧道橋樑擺渡更是多不勝數 鐵路機場也是連接到鄉鎮 高速公路縱橫而過 馬上地鐵也是環城而建 南通市區的口音正在被普通話一點點的同化消失(感慨萬分啊)或許多年以後 南通方言就是美帝印第安人風語者了

最後南通還有一個獨特的戲曲通劇是最獨特的 可能揭示南通人的出處 通劇跟其他劇種一樣都是以四大名著和西廂記等等知名故事改編而成 以南通方言演繹 但是作為老南通 我表示一句也聽不懂 後來知道一些劇詞才知道是南通方言演唱書籍歌詞 導致深奧難懂 通劇的內容是著名故事 但是曲調確是悲涼滄桑 透著一股股被流放被壓迫的淒涼 以前哪家老了人(死人了)也是唱通劇 現在改成搖滾了😄😄😄從中透露著南通人的老祖被迫遷徙到南通的歷史滄桑

通劇必將也隨著中國大地的工業浪潮而消失 猶如南通方言 再過去千年 後人仰望天空 他們知道他們來自哪裡嗎


笑龍56555131


南通人都是從各地移民到這裡的,這是肯定的。

古時候,南通是海邊,隨著長江泥沙的不斷淤積,海岸不斷向東延伸。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樣,南通很多由姓和灶組成地名,原來都是熬鹽的鹽灶。由數字和甲組成的地名,是戍邊軍隊的駐地。

前幾年,在南通文物市場與一位退休的文化界老先生聊過南通的文化和風俗。這是一位對南通曆史和文化風俗有很深刻研究的學者。老先生講述,南通老城區最初是監獄,關押歷代京城被貶官吏。因此也把文化帶到了南通,這就是南通文化底蘊深厚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帶來官場的風俗。例如說話不直接,表達不明確,讓人們去揣摩;即使是遇見仇人也是笑容可掬,背後說壞話,動手腳;思想保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少合作精神,嘴上義氣十足,做事卻恰恰相反。行為低調隱晦。現用現交,忘恩負義的人的比例比其它地方要高。受交通不便影響,慢慢形成了自我欣賞文化氛圍。惡性犯罪事件自然而然也就比其它城市少很多。

說心裡話,本人還是很欣賞南通的文化氛圍的。畢竟本人不是研究文化的專業人員。只是轉述別人的觀點,供網友探討。


張醫生 Dr. Zhang


十幾年前,來南通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回事,說南通的人都是古代流放的犯人後代,我不太相信,但從南通的語言看,確定特別雜亂,方言很多。有的隔幾里就聽不懂,還有奇怪的是,過年時有的地方不貼春聯,不方鞭炮,過年放鞭炮,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這裡怎麼不貼不放呢,問問同事,說是他們祖上留下的的規矩,我再想,古代流放的犯人,剝奪了人生自由,過年肯定是不允許放鞭炮貼對子的,也許這個傳說是真的,但現在的南通人,勤勞,善良,真的很好,至於先輩是什麼樣子的人,沒必要多想


經常撞南牆


南通地區包括如皋海安在內的人是在唐朝時的犯人的後代。那時,這些地方還是海洋,這些人來後是燒鹽為生。後來就在這裡安家落戶,慢慢的海岸線遂漸南移到南通以南。形成了現在的如皋海安等。所以這裡的人都是罪犯的後代。


好玩童814


是的。我們如皋地區也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從蘇州地區遷移過來的。據說有兩次較大的移民,一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攻佔蘇州城要屠殺全城百姓,被大將常遇春私開城門大部分居民紛紛外逃其中很多人逃到我們如皋地區的沿江一帶。二是清朝道光時期,太平天國運動𣎴少居民也隨部隊渡江北上定居在我們如皋。我們林姓家族就是那時遷徒過來的,到我這一代連遷移過來的二代老祖宗也不過第六代人。所以,我們南通地區應該是一個移民地區。風俗習慣和人文口音都大相徑庭,真是𣎴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