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親子關係是怎樣被破壞的?

二古基


親子關係,其本質也是人際關係,而破壞一段人際關係,其必然是因為不尊重,不理解。

因為不尊重,所以產生了階層(鄙視、仰視)的地位不平等:

很多家長會認為,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比孩子強,所以孩子必須聽自己的,即孩子的地位低於自己。

可實際上,在一個家庭中,只不過因為家庭成員各自的能力、年齡、性別不同,而承擔了不同的家庭責任,父母的責任是維持家庭的穩定性,而孩子的責任則是努力成長;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孩子就低父母一等;

就如全職媽媽雖然沒有為家庭帶來實質的經濟收入,但家庭其他成員不應該以此來鄙視全職媽媽;

又如吸金能力不足的爸爸,雖然不能給予家人豐盛的物質支撐,但同樣家庭其他成員不應該以此來鄙視爸爸;

還如馬雲之於掃地工人,雖然財富、能力上有天淵之別,但完全不影響雙方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人權,享有被尊重的權利一般。

因為不尊重孩子,不能正視孩子在家庭中地位是與自己平等的存在,僅僅以能力強弱來定位家庭關係樹,所以親子關係被破壞。

因為不理解,所以產生了誤解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行為頑劣很難教,除了建立在上述的不尊重的狀況之外,還多了一層不理解。

例如一些家長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喜歡吸手指,而且屢教不改。可實際上那不過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的硬性需求,或者是因為特定時期不被滿足而導致的心理固結。

當雙方不能互相理解的時候(在親子關係中更多地體現為父母單方面不理解孩子的狀態),有效溝通就難以進行。

分清楚社會規則和家庭規則

深挖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原因,除了父母默認的地位從屬關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把社會規則應用在了家庭裡。

在公司裡,需要階層分級,否則就會亂了套;也需要獎罰規則,唯有如此才能激勵員工為公司拼命,讓不合格的員工離開公司,保持公司的健康度;可以說公司的規則,或者說社會的規則是“權力”;

在家庭則完全不適合這套法則,且不說權力規則在家庭可能帶來的危害,最簡單的事實是無論如何,無論孩子犯什麼錯誤,父母不能把未成年的孩子趕出家門,法律和血緣的關係並不能如解僱員工一般形成斷裂。

家的規則,是包容,包容這個孩子、這個人,包括她的情緒和錯誤,進而幫助他修正自己的錯誤。


淅爸育兒記


“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這是網絡段子嗎!這不是網絡段子嗎?這可是N多個有孩子的中國家長在工作一天之後,拖著疲累的身體走進夜幕下的那個家,那個要替孩子交作業的“家庭學習戰場”上一天天的實體訓練磨出來的。

為什麼把孩子們學習的地方叫“學校”,即:學習要“效”率,學習要出“效”果,學齡段的孩子一天大量時間泡在學校裡,學校就有義務嚴格要求孩子們拿出學習效率,要日事日畢。掌握當天的知識量,學出效果!教育行業應該賦予學校相應的懲戒權利!當前學校一大怪象:老師不敢管學生、老師不能批評學生、那老師每天面對一群祖宗又該如何!是放任不管嗎!!現在的孩子“無人敢管、無人敢說、無抗壓力”根源何在?

人的惰性是與生俱來的,成長路上如果不賦予孩子相應的壓力,必然惰性蔓延。學習本就該是壓在孩子自已肩頭上的擔子,讓孩子自已認識到體會到自已想辦法去挑。

網絡確實是個好東西。至少讓傳道授業的老師們得以解放!

把作業微信給家長,能按時下班的馬不停蹄趕回去為作業“雞飛狗跳!”

如果家長加班晚回的,在學校人肉打卡一天的娃娃並不知道他自已要寫什麼,因為作業微信給家長的與孩子無關!老師只需要微信指揮家長要家長批改好並簽完字一切Ok的作業交上去!

有多少個孩子拿到作業就能每天順暢寫完!每天一寫作業這個不會、那個不對、家長就得飛著唾沫講解!問題是同一知識點,家長和老師講的角度切入點肯定不同,反而容易擾亂孩子思維,讓孩子不知所措。可家長又不能不講,因為現在是學校學習需要家長主力而老師只是輔助輔助!!學習的效果只能從每晚點燈熬臘的孩子休息時間裡來榨取!不會做的題家長要反覆講解講會、做錯的題家長要講要盯著更正、試問那孩子一天大量時間泡在學校裡浪費時間嗎!在學校的大量時間不嚴抓學習效要果。如此往復,每每半晚上孩子很困,家長還要跟孩子抓學習。週而復始,作業作業~是親子關係第一大殺手!!

讓教育迴歸本位吧!!讓老師自已教、讓老師自已改作業、讓孩子自已學、自已接受處罰。讓家長上好自已的班!而不要再為加班無法輔導作業、出差無法輔導作業還要被老師微信追問作業而分身乏術!

職業有分工,每個人都該對自已的職業擔有責任,請做好各自份內的職責。

傳道授業~教師職責!



擇一隅修籬種菊


親子關係是怎樣破壞的,這個問題恐怕是很多父母都想不通的問題吧。事實上,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做一些破壞關係的事情。比如說:父母總是對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我是過來人,你要聽話等等話語,這些話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壓力,有些懂事的孩子為了妥協,為了讓父母開心而去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但是孩子的心理卻不會開心呀,長期以往,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成容忍的性格,不為自己爭取。並且,越是把所有經濟資源、注意力資源都給孩子的父母,就越容易不自覺依附在孩子身上,索取越多。表面的無私,卻藏著功利的目的。


再比如:當父母面對就業上的競爭壓力,焦慮不安的時候,恰好噴上孩子犯錯,那麼父母就會把這些情緒轉移到孩子的身上,藉著犯錯的原由,衝孩子發脾氣,實際上是在發洩自己的焦慮情緒。


所以,你看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一殺手是情緒呀,我們要做的是冷靜自己,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


人與人心理研究所


破壞親子關係的元兇,我覺得是“情緒”。父母沒有有效的控制情緒,孩子表現的情緒沒有被充分理解。所以才讓彼此覺得不被尊重和重視,要麼彼此引爆互相傷害,要麼互不理睬讓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晚上睡覺寶寶不想刷牙,媽媽要求必須刷牙,每天因為刷牙搞得雞飛狗跳。要麼孩子邊哭邊刷,要麼媽媽甩手不管換爸爸上場連哄再騙。媽媽們是否想過寶寶不想刷牙的原因是什麼?可能他現在玩得正開心想再多玩一會,可能他覺得刷完牙就得睡覺,現在還不想睡覺?可能他就是不喜歡牙刷在嘴裡刷回來刷去的感覺……所以表現出的情緒是想告訴媽媽他不想刷牙。而在媽媽看來,寶寶不刷牙就是不愛惜牙齒,不講究衛生,3分鐘搞定的事情怎麼天天這麼費勁,更有人直接覺得寶寶不聽話……越想越生氣,越說聲音越大,控制不了情緒,最後兩股情緒無處宣洩,瞬間點燃。我分享現在和寶寶一起就刷牙這件事情達成的共識。

1、最開始我會和他(3歲,男孩)聊聊人為什麼要刷牙?都什麼情況下需要刷牙?不刷牙會怎麼樣?

2、平時我會和他玩小伴龍里看醫生的遊戲,一起探討殺牙蟲,和肚子裡蟲子遊戲時,還會交流、提醒刷牙有多麼重要。

3、睡覺前我故意說忘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要他說出來“刷牙”,然後每天一起刷牙。

4、刷牙前我和寶寶有2個約定,我倆自編的起飛降落遊戲(按小屁股按鈕背起-再按小屁股降落-捏耳朵3下為向後轉),然後擠好牙膏,作準備狀,由寶寶發好司令(寶寶把手高舉,然後口中念著口訣,我發現每天都不一樣,經常我是聽不明白的,但是這些都不那麼重要,然後就開始刷牙),現在每一天我們再不會因為刷牙而煩惱,他也開心,我也效率,偶爾因為吃糖果或者他特別需要我的幫助我會幫助他刷牙,當然我邊刷邊和他聊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要他對我的幫助要說謝謝,就是讓他明白刷牙是他自己的事情,不刷牙的後果需要他自己承擔。

希望我的小辦法能夠啟發你在親子關係中多些思考。推薦幾本書給您:1、《遊戲改變世界》每個人都希望在遊戲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小孩子更是喜歡遊戲,我們需要了解遊戲的特點來改變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同時還能改善在職場中的同事、夥伴關係。2、《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會我們如何教會孩子去做而不是替他去做。3、《不吼不叫》告訴我們在親子關係裡處理好情緒的重要性,吼叫對於孩子心理的嚴重影響,有工具還有方法。





貝依米


李玫瑾曾經說過,任何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一般在諮詢過程中,孩子出了問題,我都會詳細的去詢問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

在期間發現,一段親子關係的好壞和父母的認知,自省有很大關係。

有些父母不認為自己的親子關係有問題,雖然孩子已經痛苦的想要離家出走。他們會抱著我就是為孩子好,我說的就是對的想法,死命的要求孩子,約束孩子,卻從來不願意去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

這是破壞親子關係最大的一個行為:不傾聽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都是那個需要照顧的弱小者,他們的名言是“”你小呢,做不了。”“”你懂什麼?放著我來!“父母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包辦,只是父母做的越多,孩子越是覺得壓抑,沒自信。

這是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二個行為:不信任孩子。

父母不聽,不信孩子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的認知問題,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是我的孩子,一切我做主,他還沒有能力,我這都是保護他的行為。

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反應呢?

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和父母疏遠,開始結交同伴,尋求心的支持。而這個時候有自省能力的父母會去看這關關係,是否有問題,沒有自省能力的父母依然會繼續要求孩子,直到關係惡化到無可挽回。

下面從一個媽媽的角度而言,我有三個孩子,但是老大明顯和我的關係不好。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小時嬌寵,長大了需要規則,他覺得這樣不公平。

在他看來他寫作業的時候,妹妹也需要些作業,否則這就是不對的,你們為什麼愛他,不愛我。你們如果愛我不是應該讓我一起去玩嗎?

當孩子有了我們不期望的行為,並且口出惡言的時候,我這個當媽媽的就會很生氣,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得到下面的安靜,平和和母慈子孝,一旦控制不了脾氣,就是兩敗俱傷。

所以父母情緒的管理,也是影響親子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想要一段好的親子關係,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聽得見,聽得懂孩子說什麼,看得到孩子的能力和無奈,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孩子的情緒的引導者和引路人,親子關係自然就會好。

我是愛家心理,也是三寶美媽,左手帶娃,右手分享心理,育兒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

愛家心理


有的家長生而不養;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只管孩子的物質生活,不管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 ;有的小孩從小就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只管小孩吃住,管不了孩子的心理。父母一年到頭就過年回一趟家,溝通、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在社會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充裕,但孩子們的心理卻越來越匱乏,以至於現在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問題,處理好親子關係也成了當代家長們要好好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Sunshine少少少


轉自網絡:

不管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

我們在相處中都存在一些誤區

最親近的人

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最容易被我們傷害的人

下面這10張圖可以告訴你真相

1.爭執誰對誰錯

很多陷入親子關係的怨恨

衝突、苦惱、折磨的人

都曾對自己堅持的“對”和

權威父母堅持的“對”產生過強烈的言語衝突

爭執誰是誰非的過程中

矇蔽了雙方理性的思考

對與錯的劃分從來不是以理服人

而是一切憑自己的感覺判斷

感覺好了錯的也可以是對的

感覺不好,沒錯也是有錯

親子關係中

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

如果你不想要一個叛逆或者沒主見的孩子

就不要跟孩子爭誰是誰非

2.我的心是好的

當我們說“我的心是好的”

多半是我們做了傷害對方的事

“我還不是為你好”

這是親子關係最大的殺手

也許對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認為的

而你卻自以為是地堅持“付出”

回報你的將是對方的逃避和壓力

甚至憎恨

3.你應該...

我媽說

"女孩子必須要進事業單位

圖個穩定,能找個好對象......"

我爸說

"女孩子必須要嫁個家境好的人家

這樣會少吃苦"

當我們說

“你應該這樣想你必須這樣做”時

就是把自己當成了老師、法官、老闆、聖者

親子之間不是上下級

世間也沒有為你量身訂做的孩子

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接納和磨合

先談感情再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下問題

就沒有那麼多的“你應該”了

4.嬰幼兒綜合徵

人們總是默認成年人的父母會比孩子更成熟

但是有些家庭裡的小孩

他們可能會比自己的父母更像個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長大

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獨的經歷

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

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

實際上情感不成熟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聯結

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長

5.比較

“你看XXX,比你學習好,比你會來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問:“為什麼你要將孩子互相比較?”

曰:“為了互相激勵對方彌補孩子的不足”

但是有多少深受“比較”的孩子是感覺被激勵

更多的是被激怒

更多的是使用憤怒的情緒去對待比較這種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嗎

6.不信任

一看到孩子和異性交往

就認定孩子正在早戀

一聽到有人給孩子發短信

就懷疑是“葷”段子

非要自己先檢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長大後也需要一些隱私

行動做事不再像小孩子那樣向父母主動彙報

尤其是高中生

父母無法深入瞭解孩子的想法

於是就開始敏感起來

有些父母甚至發現孩子換了一個髮型

就認為孩子可能在早戀

父母的這種敏感已經成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誘因

與其猜疑不信任

不如開誠佈公的和孩子聊一聊

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正面引導

7.欺騙

關係的基石是誠信

欺騙破壞的是基石

所以破壞力最大

偶爾的善意謊言無傷大雅

但若是演變成欺騙

那你會變得很累

因為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圓謊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

你就如何待人

這是親密關係裡永恆不變的法則

8.改變對方

很少有人真正為愛改變本性

試圖改變和感化對方是一個幻夢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

你無權改變

更不要把他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

因為這是令人痛苦不已的

9.攥在手裡

當你想把對方攥在手裡時

攥得越緊跑得越快

就像手裡的沙子一樣

控制感強的人都源於安全感太弱

你越想攥的很緊結果會讓對方逃的越遠

10.數落

心理學研究表明

愛嘮叨的人都是因為口欲期沒有過渡好

因此這是個毛病

千萬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話西遊》裡的唐僧

孫悟空的痛苦你都懂

唐僧嘮叨時他都想把師傅給殺了

任何人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改變

任何事都不會因你的嘮叨而如意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笨點點


感謝提問,我是心理諮詢師正齊,對於你的困惑,我有如下回答——

在大人眼裡親子關係通常是由於孩子破壞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不良行為是有目的的,第一是為了吸引注意,第二是為了獲得權力,第三是為了報復,第四是退縮,到這一步的時候孩子的問題都表現的比較嚴重了。

而在孩子的眼裡,當面對憤怒父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了親子關係可言。孩子除了通過外在行為發洩出來,更多的是向內攻擊,覺得是自己的錯誤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孩子才是最可憐的。

孩子都是愛父母的,而父母不一定愛孩子。



正齊諮詢


親子關係的破壞源於兩個方面:

1.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孩子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想要獨立及獲取能力的慾望越強,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得到的是經常性的否定和控制,孩子就會因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而產生挫敗感和憤怒的情緒。

2.家長要麼沒有與時俱進,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來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要麼鑑於現在孩子太少、太寶貝,無意識地包辦、放縱孩子,以至於孩子霸道、啃老,一不滿足就各種鬧騰;要麼就是放任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愛好一概不管,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逐漸疏遠。

要想提升和維護親子關係,家長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教育認知和能力,而且越早越好。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親子關係是一直存在的,不會被破壞的。只有正向的關係和負向的關係。正向關係裡,不一定總是快樂,但是相互受益的。負向關係一定是兩敗俱傷的。所以覺察到自己在這段關係裡不舒服了,不管你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是內在渴求改善關係的信號。反思關係,看到好的愛的部分,去改善,親子關係就是在正向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