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上初三了,學習不好,還不想學習,該怎麼辦?

吳知


作為家長我想應該先跟孩子好好談心,先了解他內心的想法,引導他思考“未來想以什麼謀生,想從事何種工作”。然後跟他一起了解不同技能,不同學歷和不同能力的人的不同生活!

讓孩子明確,如果今天不努力學習,將來更缺乏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大家都在努力,他若不學習,未來只會被社會淘汰!那就會是一個對社會沒有什麼貢獻的人,甚至會過得十分悲苦!

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殷切希望!也請陪他一起學習吧!


樂陶陶細語


我相信不止您一個人面臨這種問題,很多家長都為此而苦惱,真的是“皇上不急太監急”,馬上面臨中考,反而像拉車的老牛,一動不動了。

各位家長,謹記我一句話,此時此刻,要“不擇手段”的讓孩子提高成績。當然,這裡的不擇手段不包括歪門邪道。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各位家長該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

1、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給孩子講清利害關係,講清中考對自己以後的求學生涯,乃至職業生涯的影響。讓孩子能主動去學習。我一直覺得中考比高考還要重要,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孩子,決定你人生的是初中三年》。

有條件的可以花幾天時間,帶孩子去大學校園散散心,可能會有意外的效果。

此時如果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那就萬事大吉了,孩子能自主學習比外界強迫好十倍不止。

2、如果孩子始終不開竅,還是不想學習。那家長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切有利他學習的環境。如果孩子不自覺,可以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如果孩子愛看電視,那就當孩子在家時,家長也少開電視;如果孩子心理壓力太大,就適當給予鼓勵疏導。

總之,家長要多多觀察孩子,多溝通,給孩子創造一切有利於學習的環境。

3、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應試教育就是分數第一。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和方法也有很大幫助,一分之差有可能就幾百個名次。

最後總結一下,就是要“不擇手段”,讓孩子提高分數。不管孩子現在理不理解,未來的他會感謝現在明智的父母。


贏在中小學


大家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 孩子上初三了,學習不好,還不想學習,該怎麼辦?我的建議如下:

1.父母應該坐下來和孩子談談,瞭解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是厭學呢?還是貪玩?只有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改變孩子。

2.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陪伴孩子,不要經常罵孩子,畢竟孩子這個年紀屬於叛逆期,有些孩子是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也要了解孩子的喜好,培養孩子的興趣,可以從孩子興趣入手,從而培養學習的興趣!

3.可以找老師瞭解孩子的情況,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些時候家長不好管,但是老師可以很好的管理好孩子,從而促進孩子!

4.平時帶孩子體驗生活,做一些苦力的勞動,讓孩子感受掙錢的不易,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從而激發孩子努力奮鬥!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謝謝大家!歡迎關注!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Today物理


孩子上初三了,學習不好,還不願意學習,那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是現在初三學生中學困生的父母都比較關注和頭痛的事。作為長年帶畢業班班主任的我,也經常遇到家長問這個問題。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首先,家長要弄清楚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現在初三的孩子年齡一般15歲左右了,是發育期間成長期間,所以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個不愛學習的習慣,甚至有些科目,他不喜歡的重要的原因是他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是,師生關係不太理想。我們都知道學生與老師的親和關係,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成績,從某個方面來說,這是影響學生不想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父母要及時和孩子及老師進行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儘量的抽些時間,一起陪孩子學習,雖然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這些題怎麼做,但是孩子們看到了父母的努力,同時感受到父母的誠意與關愛,不是有句話說嗎?陪伴是最好的成長嗎?一旦孩子取得一點點的進步,及時的給予精神的鼓勵,學習是個習慣,因為父母的陪同下,養成習慣,至關重要。最起碼要20至30天,安排時間每天堅持。你每天都堅持,那麼我們就養這個習慣,在這個習慣當中,一點進步,我們要及時去鼓勵他,並且我們要和老師及時的溝通,積極的互動嗯。老師及時指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他,表揚他,肯定他,才是良方。隨著孩子成績有所提高,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的自信心,學習的自控能力才會慢慢的提高,感覺自己是可以的,那麼他有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自己解決學習上的一些問題,面對老師的這些作業,積極與老師溝通這個習慣的養成極為重要。自覺學習的前提,是孩子成績不錯,或者很好。所以成績提高不起來,最終孩子是不會有興趣去主動學習的。因為在學校就有比較,這是不爭的事實。自信心的前提,主動性的前提是你要會。所以這個過程是比較艱難與耐力的過程。

最後,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

學生學習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及時的找他最親近的朋友或者同學,鼓勵他,讓他相信他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努力一點,耐心一點,多花點時間肯定不比別人差。發現孩子某些科目英語,數學,語文等等薄弱環節在哪裡?及時的溝通,找出問題,儘快的補救。只有成績真正地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態度才有根本的改變。一句話,這是孩子的成長的心裡的問題,不但是學習的問題。

總之,孩子成績不好,這是事實,我們必需面對。但也不能過於急躁甚至打罵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旦孩子從心理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時,他會奮起直追的,這時的效果比什麼辦法都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釘釘在線


初三是個分水嶺,每一個人的人生在這裡都要進行一次重要抉擇。

孩子不愛學習,應該不是到初三才有的現象,到初三下學期再來著急,首先父母的責任就有缺失。目前來看,排除智力因素,時間已經很緊張,建議走三條路。

一、找出孩子不愛學習、學習不好的原因。倘若不是智力原因。那麼久需要到學校找任課教師、班主任、同學瞭解情況,同時在家長身上找找原因,通過外部的情況瞭解,勾勒出孩子不愛學習、學習不好的大致發展過程,把孩子不愛學習的內因找到,才能對症下藥。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因為進入初中以後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跟不上同學的步伐,也沒有得到教師和家長及時的關心和引導,成績越來越差,越差越沒有信心,越差也就越無所謂,惡性循環,週而復始。

二.和學校、教師一起想辦法。為了孩子,無論多麼難,請耐心與學校及教師溝通,把家長的意願坦白的告訴學校及教師,希望他們和你一起為孩子的成長想辦法,多關心多鼓勵孩子。

學校及教師溝通好了後,做孩子的工作,因為具體的原因不清楚,無法給出具體的意見。在你們的或者孩子的生活圈子中一定存在一個孩子內心佩服的人,求得這個人的幫助,讓這個人發生作用,一方面做孩子的工作,同時請求多花時間在初三下學期給你的孩子。

家長在這段較短時間也一定要切實的盡到家長的責任,無時不刻體現對孩子關心、包容、理解、信任。

如果一切順利,孩子願意認真學習,那麼就從每一科的基礎知識開始學習,因為實際上很多題目是基礎性的,也只有基礎好了才可能朝好的方向發展,考上了高中也有適應的基礎。肯定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希望能在最後的幾個月能夠學到考上普通高中的水平。

三、考五年制大專。經過努力普通高中考不上,或者勉強夠得上但孩子已無意願再讀高中,建議報考五年制大專,這是國家認可的全日制專科學歷,而且專升本也不是很難。

有數據及實踐證明,很多本來可以讀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的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甚至還考不上招收五年制大專的專科學校。

希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路。

希望有用。


採星


孩子上初三了,學習不好,還不願意學習,那怎麼辦呢?這是父母比較頭痛的事,但是我們必須面對這個現實,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與孩子的學習動力。因為孩子已經15歲左右了,是發育期間成長期間,所以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個不愛學習的習慣,甚至有些科目,他不喜歡的重要的原因是他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是,師生關係不太理想。我們都知道學生與老師的親和關係,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成績,從某個方面來說,這是對的。那麼怎樣去改變這種狀態呢?第一,作為父母,我們儘量的抽些時間,一起陪孩子學習,雖然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這些題怎麼做,但是孩子們看到了父母的努力,同時感受到父母的誠意與關愛,不是有句話說嗎?陪伴是最好的成長嗎?一旦孩子取得一點點的進步,及時的給予精神的鼓勵,學習是個習慣,因為父母的陪同下,養成習慣,至關重要。最起碼要20至30天,安排時間每天堅持。你每天都堅持,那麼我們就養這個習慣,在這個習慣當中,一點進步,我們要及時去鼓勵他,並且我們要和老師及時的溝通,積極的互動嗯。老師及時指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他,表揚他,肯定他,才是良方。隨著孩子成績有所提高,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的自信心,學習的自控能力才會慢慢的提高,感覺自己是可以的,那麼他有可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自己解決學習上的一些問題,面對老師的這些作業,積極與老師溝通這個習慣的養成極為重要。自覺學習的前提,是孩子成績不錯,或者很好。所以成績提高不起來,最終孩子是不會有興趣去主動學習的。因為在學校就有比較,這是不爭的事實。自信心的前提,主動性的前提是你要會。所以這個過程是比較艱難與耐力的過程,第二,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及時的找他最親近的朋友或者同學,鼓勵他,讓他相信他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努力一點,耐心一點,多花點時間肯定不比別人差。第三,發現孩子某些科目英語,數學,語文等等薄弱環節在哪裡?及時的溝通,找出問題,儘快的補救。只有成績真正地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態度才有根本的改變。一句話,這是孩子的成長的心裡的問題,不但是學習的問題。




2020逆行僧


這是許多初三家長面臨的問題,剩一年的時間,馬上要中考了,家長很著急,但是孩子就是著急不起來,歸根結底是沒有動力、沒有目標,那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呢,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一、從孩子相對擅長和喜歡的學科入手。儘可能幫助孩子在擅長和喜歡的科目上多下功夫,讓孩子獲得一種成就感,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學好,而且有能力學好,慢慢的他就會有信心學其他學科了。

二、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學習計劃。不著急就是因為沒有目標,中考的目標比較大。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和目標,監督孩子完成,小目標完成了,大目標就不用愁了。

三、和孩子坐下來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主要從孩子的興趣或崇拜的偶像入手,如果要想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上發展的更好,那就需要專業的知識,引導和鼓勵孩子為自己努力。

四、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師進行一次溝通,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對孩子的鼓勵很關鍵,有些孩子只聽老師的,對家長的話根本不屑一顧,如果你的孩子是這種類型的話,那就和老師溝通下,讓老師協助管理,當然,這只是短期做法,長期還得靠孩子自我覺醒和努力。

以上四點建議,希望能幫到您!!


一起看美劇學地道英文


一個孩子,學習不好,而且到了初三年,還不想學習,家長和老師能做的事情其實已經不多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學生,就算家長還當一回事,老師的精力恐怕也無法雨露均霑了。

如果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還可以的情況下,應該好好坐下來一起討論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且問問看孩子,他有什麼打算,然後再分析看看這些打算是否合理,一家人應該如何實現這個想法。

如果學習的動力還是繼續來自家庭,恐怕孩子還是依然不想學習,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家庭有問題,主要外顯的問題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處於過分被照顧,比如生活,孩子也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是一個多餘的人,各種事情都是家庭中大人的事情,和他沒有關係。

所以,我建議你餘下的時候不斷和孩子討論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同時也把家庭的困難和孩子一道討論,讓他意識到,他是這個家庭的一個成員,他的意見也很重要,他對這個家庭是有責任的。

不過,對這個我是不會樂觀的,因為這樣的家庭不好改變的不單單是孩子,更不好改變的是家長,因為家長有一種忍不住要幫助孩子的衝動,孩子也有忍不住要讓父母承擔責任的想法。而且家長要學習如何開家庭會議等技術,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樣的家庭父母是不大願意學習的。

因此我是姑且聊聊,對於能起作用我是抱著悲觀的態度。


門前海藍藍


首先要看孩子是否符合《孩子為什麼厭學》一文裡面的性格特質。因為只有這樣的孩子如果厭學才必須引起重視。

然後再看看孩子不願意上學的行為是否嚴重,如果是輕度厭學,看到這裡,一定有很多家長會問,什麼樣的情況為輕度厭學呢?為了更好地幫助家長朋友們準確的掌握這個時機,下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輕度厭學的具體表現為:以前很喜歡上學、上學很自覺的孩子,現在上學前總是拖拖拉拉,放學後喜歡說:上學沒意思,真不想去上學;回家後總是說:真累,真煩,煩死了;嘴裡一邊這樣說,但是每天都還能夠堅持按時上學,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大意,不要簡單地認為孩子只是隨便地說一說,孩子不會不上學的;更有一些家長會僥倖地認為,我家的條件這麼好,我們很會教育孩子,厭學的情況不會發生在我的家庭,我的孩子不會厭學的。殊不知,在我們上海神光心理諮詢中心親少年基地接受厭學心理調節的孩子的家長,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這個時候必須靜下心來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溝通的時機最好是孩子情緒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問問孩子,最近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煩?為何總是叫累?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哪裡做得不對?是不是在學校跟誰生氣了?是不是學習成績下降了?是不是遇到什麼刺激或是挫折了?等,如果孩子不願意跟家長交流,不願意對家長說,那說明,家長和孩子之間在溝通上出現了重大問題,這種情況,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並加以解決;最好是能夠及時找到一個較為專業的心理老師來幫助你們快速建立親密關係。建立親密關係後,再來找到問題的誘因及深層次原因。

如果孩子願意溝通,在找到問題後,積極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支持講大道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思維較為成熟,很多孩子其實都明白父母講的那些大道理,不支持父母在這個時候發表長篇大論,更不支持父母找自己覺得有權威、有能力的外人參與說服,因為這種孩子不太喜歡別人知道自己太多的問題,更不願意將事情擴大化,他們還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和麵子。

切記,不管是否能夠正常溝通,決不允許拳腳相加,那樣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那樣只會加大問題解決的難度。



快樂的數學老師


青少年的孩子是叛逆的,心靈也是脆弱的。看題主的描述,孩子應該是出現了輕度厭學的情緒。輕度厭學就是孩子雖然嘴上說不想學習,但是還是會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只是作業質量差強人意。作為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開導孩子,改變他們的厭學情緒。

首先,建議家長和孩子好好交流溝通,瞭解清楚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確實是學不會還是爸媽老師期望太高,還是其他的一些原因,然後給予孩子理解和寬慰。

其次,如果孩子不想和家長交流溝通,家長也不要著急,更不要對孩子惡語相向,否則只會加重事態。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給孩子一點休息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是有亮點的,多讚美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是批評。

最後,家長了解清楚厭學原因後,要對症下藥。如果孩子確實基礎薄弱學不會,落下的知識點太多,可以考慮其它發展途徑,比如說職業教育;如果是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建議空餘時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幫助孩子放鬆自己,降低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家長應該善於發現和發掘孩子的特長,以此為切入點,慢慢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