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

古董一尊


學書宜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初學書法,當易從大字入手,因大字筆力容易控制,筆法也容易掌握。大字法度具備後,可寫小字,以小字曲折詳細,點畫精微,不易駕馭。孫過庭《書譜》曰:"草不兼真,確於專謹,草不通草,殊非翰札。"欲攻草書,當先從楷書入手。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以使轉為性情,端莊沉靜,過此一關,方可作草。草書以使轉為形質,以點畫為性情,縱橫飛動,但二法不可不兼有,真書要富有草意,方能於靜障中寓流動之姿;草書要富有楷意,方能于飛動中含沉著之態。

初學書法,先從唐人中擇一家與自己愛好、筆性相符的楷書,守走此碑精心臨事。先儀骨體,後追精神,從一點突破,由生至熟,由淺入深,久之自能精深有得,然後離開此帖,以此帖之筆意背!加深對此帖理解,稍不如意,再校再臨,如此反覆數次,漸由形似到神似,到此時方可帖。此一階段,最要有毅力,要耐得寂寞,決不可見異思遷,頻頻換帖,浮光掠影."北碑南帖無安著,明鏡催成白髮多",到頭來一事無成,只是徒費歲月。

當然,有些基本功紮實的人,寫的字非常完美,技法成熟,甚至號稱同一個字寫10遍可以重疊、重影,這對於立志於專業級別的書法人而言,是應該爭取做到的基本功力和實力,好比西畫裡的素描色彩速寫訓練、小說家描摹世間百態的準確性。但如果僅僅停留於此,那麼就僅僅是賣油翁的層次,用套話說,就是“形而下”的,還不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藝術。所以這只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書法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煉才能熟練掌握的藝術,書法需要學識、功力,更需要神采。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釆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這裡是指書法的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露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就像是一個神采奕奕的人站在你面前,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所以,抒寫性靈,追求點畫線條與空間組合的和諧美妙的神采,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說過:“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華而不實。”他認為書法藝術應“銜華而佩實”,只有功性兩見,技道交臻,才能達於妙境。可見,書法要有神采,一方面必須經歷長期師法古賢名碑的焠礪,八法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即所謂“功”。另一方面,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時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書寫出真情至性,融入自己的學識修養和審美趣味。這即所謂“性”。

漢代書法家蔡邕《筆論》中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免毫不能佳也。”可見,學者書法家要突破書法“瓶頸”,需“先散懷抱,任情恣性”,進入忘我的自由境界,隨心所欲,書寫出自己的真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