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早期的京劇班規今人汗顏,名角兒劉趕三因何被逐出梨園行

在今天天津市廣東會館的演出後臺,依然保存著已經非常罕見的當年的京班規則。規則一共三十三條,基本上都是不準,從後臺起不準抱膝,不準赤膊,不準開玩笑,甚至不準說做夢。如果伶人違返嚴重者,革出梨園,另改別業,永遠不用。早期京劇戲班規則之詳盡,足以令今人汗顏。

早期的京劇班規今人汗顏,名角兒劉趕三因何被逐出梨園行

京劇藝人參加班社演出,成為其中的成員,人稱搭班。搭班一般只在散班,成班的夏秋兩季進行。由演員本人與戲班管事或班主形成一份口頭協議,講明在班時限與戲份,也就是薪酬,一經入班,則必須嚴守班規,嚴禁擅離職守或見班跳糟。

早期的京劇班規今人汗顏,名角兒劉趕三因何被逐出梨園行

同光十三絕中的劉趕三,以一頭毛驢相伴登臺,且颱風戲謔,善於抓哏,而名揚京師舞臺。劉趕三早年曾搭程長庚的三慶班演出,因為生活所迫,偶在本班演出之餘擅搭另班演出,由此,劉趕三很快被逐出梨園行。

早期的京劇班規今人汗顏,名角兒劉趕三因何被逐出梨園行

1894年,這位曾有“天下第一醜”盛譽的京城名角在貧困中死去。惟一守護身旁的僅有那頭一次次陪伴他登臺的名為墨玉的毛驢。

早期的京劇班規今人汗顏,名角兒劉趕三因何被逐出梨園行

京劇發展早期的漫長歲月裡,著名丑角劉趕三不幸充當了第一個被逐出梨園的名家要角。伶人之間縱然如何有情有義或無情無義,最大多數人的生存權利,終究還得仰仗這林林總總的班規戲約,來呵護,來捍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