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周延禮:著力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實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對農業保險工作提出“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實”的明確要求。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意義重大

農業保險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對農業保險給予財政保費補貼,是全球農業保險通行做法。

我國自2007年啟動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有力帶動了農業保險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帶動農業保險規模快速壯大。

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3.3億元,到2019年實現672.5億元,年均增長23.52%,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農業保險大國。

二是促進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

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品種擴大到16個,基本覆蓋了關係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地方自主開展的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種類達270餘種,基本覆蓋了農林牧漁各個領域。

三是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顯著提高。

隨著農業保險政策體系的不斷健全,財政資金通過農業保險發揮槓桿撬動作用,支農惠農質效倍增。2008-2019年各級財政歷年累計投入保費補貼2981億元,為廣大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了19.18萬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

作為分散化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農業保險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保險工作提出“抓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實”的明確要求,就是要通過抓好補貼政策落實,將財政的錢“花在刀刃上”,更好發揮農業保險在助力完成兩大目標任務、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作用。

當前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

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各級財政在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拓寬農業保險服務領域等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儘管各地對農業保險認識和重視程度已有大幅提升,但與其他財政支農政策相比,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政策力度還比較小,在財政支農支出大盤子中佔比很低且增長緩慢,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的重要農產品險種的保障水平目前還主要是保直接物化成本,防範市場變動風險的能力還不強,直接影響著農業保險服務質效和健康經營。

如何進一步抓好落實的有關建議

當前形勢下,要更加註重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發揮保險槓桿作用,下大力氣抓好保費補貼政策落實工作。

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目標任務和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議在繼續保持財政保費補貼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增量、優化存量、提升效益,穩妥解決部分地區拖欠保費問題。

首先,持續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及時足額安排資金,保障農業大災保險試點、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扎實推進。穩步擴大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宗農產品保險覆蓋面,逐步實現“願保盡保”。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研究通過以獎代補、提高保額等方式,加大對重要“菜籃子”產品、生豬等的保險支持力度,推進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第二,優化財政保費補貼分配製度。

調整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區域內均等化分配模式,細化中央財政農險保費補貼地區間補貼比例,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及深度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繼續擴大財政保費“以獎代補”政策範圍,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第三,提高財政保費補貼資金質效。

優化財政保費補貼資金撥付和結算流程,減少中間撥付環節,上移保費結算關口,提高資金運轉效率。分類處置部分地區保費不及時、不足額問題,通過加大質效考評和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嚴格控制新增拖欠保費,妥善化解存量拖欠保費。

(作者周延禮系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