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西晉,東晉的名將有哪些?怎麼樣?

冰封龍俠千年


大家好!我是浪飛風!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問題:

晉朝一個百花齊放的朝代,竹林七賢,王羲之,王獻之這個年代我感覺是中國最浪漫的時代,是我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頂峰,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文藝復興。那讓我們今天一起去看看這個年代的名將。

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2.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死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

3.杜預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4.王濬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多謀善戰。

初任河東從事。西晉泰始八年(272年),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發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有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密謀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王濬受命藉長江上游地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作攻吳準備。歷經七年建成一支強大水軍,在晉滅吳之戰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速攻吳,促成晉武帝於十一月發兵大舉攻吳。太康元年(280年)正月,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二月,越過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炬熔燬其鐵鏈,攻克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繼續前進。在杜預等的支援和策應下,順利攻佔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果斷,率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接受吳主孫皓投降,實現西晉統一大業。

因滅吳功勳卓著,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太康六年(285年),為撫軍大將軍。同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去世,葬於柏谷山。諡曰武侯。

5.馬隆

馬隆,生卒年不詳,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西晉名將,兵器革新家,官至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

咸寧五年(279)正月,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率眾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復。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庫任選兵器,並領三年軍資而後出發。十一月,率軍西渡溫水(今武威東),禿髮樹機能領部眾數萬據險阻遏。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車。在廣闊地帶,依八陣圖聯車為營,插鹿角於車的外圍;遇道路狹窄,則將扁箱為木屋置於車上,以擋矢石。據《晉書·馬隆傳》記載,他還令晉軍著皮甲,於道旁累磁石干擾身裹鐵甲的鮮卑人行動。如此且戰且進,不斷獲勝。武帝在久未聞馬隆軍音訊後獲得捷報,甚喜,詔授馬隆假節、宣威將軍。十二月,經大戰,斬禿髮樹機能,克涼州。

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寧)荒毀,任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興復。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聲威大震。後死於任上。

6.胡奮

胡奮(?―288年),字玄威,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曹魏車騎將軍、陰密侯胡遵之子 ,西晉將領、外戚。胡奮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早年效力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匈奴劉猛叛亂,建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胡奮晚年好讀書學習,文章寫得很好,名聲大,而為官所到之處,口碑頗佳。泰始末年,其女兒胡芳入選後宮,被晉武帝封為貴人。因此,晉武帝對胡奮十分信任,先後官拜左僕射、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奮去世,追贈車騎將軍,諡號壯。

7.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8. 桓溫

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傑出的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東漢名儒桓榮之後。晉明帝司馬紹之婿,曾經因溯大江(長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後秦、前燕),戰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桓溫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楚宣武皇帝”。

9.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人 。西晉末年名將。精通兵法,時人比之韓信、白起。在八王之亂中,先後投靠多王,戰敗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稱"屠伯"。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後即被殺。

10.麴允

麴允(?―316年),涼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將領。

永嘉五年(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閻鼎等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閻鼎總理百官。麴允時任安夷護軍、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閻鼎的功勞,恰逢閻鼎殺死京兆太守梁綜,麴允便與梁綜之弟馮翊太守梁緯等攻打閻鼎,閻鼎逃走。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

建興元年(313年),司馬鄴繼位,是為晉愍帝,任命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領軍將軍、持節、西戎校尉、錄尚書事,並仍任雍州刺史。當時漢趙將領劉曜等數萬人進逼長安,麴允擊敗他們。劉曜又攻北地郡,麴允為大都督、驃騎將軍,駐軍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劉曜轉而進犯上郡,麴允因兵力弱不敢前進。劉曜後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麴昌向麴允求救,麴允率兵趕赴北地郡。麴允因中劉曜之計,致使北地郡陷落。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攻長安,長安發生嚴重饑荒,百姓餓死大半,晉愍帝處境窘迫,於是投降漢趙,臨行前嘆息說: “誤我事的人,是麴、索二公。”晉愍帝投降漢趙後,遭到漢趙皇帝劉聰幽禁侮辱,麴允對此伏地號哭不能起身,劉聰因此大怒,將他幽禁監獄,麴允發憤自殺。劉聰讚許他的忠烈,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諡號節愍侯。










浪飛風


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那讓我們今天一起去看看這個年代的名將。

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t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t輕財重義 ,慷慨有志節。後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2.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博學能文, 羊祜出身於漢魏名門士族之家。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死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

3.杜預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級官僚家庭,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太康五年(285年),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成。成為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王浚

王\t浚(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多謀善戰。

初任河東從事。西晉泰始八年(272年),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發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有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密謀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王濬受命藉長江上游地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作攻吳準備。歷經七年建成一支強大水軍,在晉滅吳之戰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速攻吳,促成晉武帝於十一月發兵大舉攻吳。太康元年(280年)正月,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二月,越過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炬熔燬其鐵鏈,攻克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繼續前進。在杜預等的支援和策應下,順利攻佔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果斷,率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接受吳主孫皓投降,實現西晉統一大業。因滅吳功勳卓著,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太康六年(285年),為撫軍大將軍。同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去世,葬於柏谷山。諡曰武侯。

5.馬隆

馬隆,(生卒不詳),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西晉名將,兵器革新家,官至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

咸寧五年(279)正月,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率眾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復。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庫任選兵器,並領三年軍資而後出發。十一月,率軍西渡溫水(今武威東),禿髮樹機能領部眾數萬據險阻遏。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車。在廣闊地帶,依八陣圖聯車為營,插鹿角於車的外圍;遇道路狹窄,則將扁箱為木屋置於車上,以擋矢石。據《晉書·馬隆傳》記載,他還令晉軍著皮甲,於道旁累磁石干擾身裹鐵甲的鮮卑人行動。如此且戰且進,不斷獲勝。武帝在久未聞馬隆軍音訊後獲得捷報,甚喜,詔授馬隆假節、宣威將軍。十二月,經大戰,斬禿髮樹機能,克涼州。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寧)荒毀,任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興復。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聲威大震。後死於任上。

6.胡奮

胡奮(?―288年),字玄威,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曹魏車騎將軍、陰密侯胡遵之子 ,西晉將領、外戚。胡奮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t胡奮性情開朗,有謀略,少年時喜歡從軍打仗之事。\t景初\t二年(238年),\t早年效力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匈奴劉猛叛亂,建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胡奮晚年好讀書學習,文章寫得很好,名聲大,而為官所到之處,口碑頗佳。泰始末年,其女兒胡芳入選後宮,被晉武帝封為貴人。因此,晉武帝對胡奮十分信任,先後官拜左僕射、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奮去世,追贈車騎將軍,諡號壯。

7.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8. 桓溫

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傑出的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東漢名儒桓榮之後。晉明帝司馬紹之婿,曾經因溯大江(長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後秦、前燕),戰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桓溫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楚宣武皇帝”。

9.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人 。西晉末年名將。精通兵法,苟晞最初擔任司隸校尉部從事,時任司隸校尉石鑑極為器重他。後又獲東海王司馬越引薦,任通事令史,後調任陽平郡太守。永寧元年(301年),齊王\t司馬冏\t擊敗篡位的趙王司馬倫,以大司馬\t身份輔政,苟晞則受命參大司馬軍事。之後改任\t尚書右丞\t、\t尚書左丞\t,並考察屬下\t諸曹\t辦公,下級官員都對他十分忌憚。\t太安\t元年十二月(303年),長沙王司馬乂擊敗司馬冏,苟晞亦因司馬冏倒臺而被免官,但不久即被隨後上臺的司馬乂任命為從事中郎\t。時人比之韓信、白起。在八王之亂中,先後投靠多王,戰敗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稱'屠伯'。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後即被殺。

10.麴允

麴允(?―316年),涼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將領。麴氏與遊氏世代為豪族,西州因此有歌謠:'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永嘉五年(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閻鼎等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閻鼎總理百官。麴允時任安夷護軍、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閻鼎的功勞,恰逢閻鼎殺死京兆太守梁綜,麴允便與梁綜之弟馮翊太守梁緯等攻打閻鼎,閻鼎逃走。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建興元年(313年),司馬鄴繼位,是為晉愍帝,任命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領軍將軍、持節、西戎校尉、錄尚書事,並仍任雍州刺史。當時漢趙將領劉曜等數萬人進逼長安,麴允擊敗他們。劉曜又攻北地郡,麴允為大都督、驃騎將軍,駐軍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劉曜轉而進犯上郡,麴允因兵力弱不敢前進。劉曜後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麴昌向麴允求救,麴允率兵趕赴北地郡。麴允因中劉曜之計,致使北地郡陷落。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攻長安,長安發生嚴重饑荒,百姓餓死大半,晉愍帝處境窘迫,於是投降漢趙,臨行前嘆息說: “誤我事的人,是麴、索二公。”晉愍帝投降漢趙後,遭到漢趙皇帝劉聰幽禁侮辱,麴允對此伏地號哭不能起身,劉聰因此大怒,將他幽禁監獄,麴允發憤自殺。劉聰讚許他的忠烈,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諡號節愍侯。


歷史冷知識鉤沉


西晉:羊祜,王濬,杜預。

  三將都與西晉吞吳有關,而羊祜無疑是名氣最大的,王與杜都是羊祜薦舉的,不過羊祜名氣大並非因其有摧城拔寨、攻城掠地之戰功。而是因其仁德信用,還是對敵人如此呢,這是非常人才能做到的。其畢生精力大多為吞吳做準備,但晉武帝受朝中權臣蠱惑而猶疑難決,多次錯失戰機,羊祜終老也未能一酬壯志。不得不長嘆說:“天下不如意,恆十居其吧,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不過他的仁德柔術,攻心之策使天下民心已向晉朝,都督荊州時大力經營江漢,屯田興學,廣修善政,使西晉滅吳有了可靠的前進基地和充實的物質和軍事準備。對攻吳之戰法也早了然於胸,後來杜預滅吳大戰略基本為羊祜當年所定。

而王濬可說是真正能立馬嘶風、衝鋒陷陣的戰將,在滅吳一戰中從蜀地順流而下,勢不可擋,先入建業奪得首功。(王濬能在滅吳中以水軍立奇功還與一當時童謠有關: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而王濬的小名正叫阿童,羊祜當時正在考慮水軍統帥,在朝廷要召王濬回朝任大司農時上表請留王濬督益,梁諸軍事。)

  而杜預則是有名的儒將,有史書說他手不能持戈、行不能騎馬(可能有些誇張)。但明於韜略,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知興廢之道,博學多才,施反間計除孫吳強敵張政,巧取江陵,招降交廣,和其它五路大軍一起掃平吳地,終於使中華一統.功勳卓著。

東晉,王敦,祖狄,陶侃,桓溫,謝安!


地主家也沒餘糧


對於三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相信大家都熟讀於這段歷史時期!三國的英雄輩出,將軍,軍師,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最後還是三國歸晉!對於晉朝這段歷史,應該是恥辱的!正是五胡亂華,人民水深火熱之中!

有壓迫就有反抗,其中就不乏一些能征善戰之輩!

西晉的一些名將,基本上是在統一全國的途中,展漏出來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羊祜,杜預,王渾,王濬,馬隆,文鴦,衛瓘,陳騫,胡奮,石苞。讀過三國的對衛瓘,羊祜都挺熟悉的!衛瓘因為他,姜維,鍾會,鄧艾瞬間隕落!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西晉初期的一代名將和名臣!是一位卓有謀略的軍事家!

主要戰績: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羊祜死後,舉天皆哀。司馬炎親著喪服痛哭,時值寒冬,司馬炎的淚水流到鬢須上都結成了冰,追贈羊祜為侍中、太傅,持節如故。

至於東晉雖然偏安一隅,但面對北方胡人的入侵,也有醞釀了不少大將!有在肥水之戰中擊敗前秦的謝玄,劉牢之,祖逖,王鎮惡,恆溫,等!




武小六dream


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t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t輕財重義\t,慷慨有志節。後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祖逖

2.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博學能文,\t羊祜出身於漢魏名門士族之家。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死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

羊祜

3.杜預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級官僚家庭,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太康五年(285年),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成。成為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杜預

4.王浚

王\t浚(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多謀善戰。

初任河東從事。西晉泰始八年(272年),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發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有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密謀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王濬受命藉長江上游地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作攻吳準備。歷經七年建成一支強大水軍,在晉滅吳之戰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速攻吳,促成晉武帝於十一月發兵大舉攻吳。太康元年(280年)正月,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二月,越過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炬熔燬其鐵鏈,攻克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繼續前進。在杜預等的支援和策應下,順利攻佔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果斷,率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接受吳主孫皓投降,實現西晉統一大業。因滅吳功勳卓著,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太康六年(285年),為撫軍大將軍。同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去世,葬於柏谷山。諡曰武侯。

王浚

5.馬隆

馬隆,(生卒不詳),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西晉名將,兵器革新家,官至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

咸寧五年(279)正月,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率眾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復。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庫任選兵器,並領三年軍資而後出發。十一月,率軍西渡溫水(今武威東),禿髮樹機能領部眾數萬據險阻遏。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車。在廣闊地帶,依八陣圖聯車為營,插鹿角於車的外圍;遇道路狹窄,則將扁箱為木屋置於車上,以擋矢石。據《晉書·馬隆傳》記載,他還令晉軍著皮甲,於道旁累磁石干擾身裹鐵甲的鮮卑人行動。如此且戰且進,不斷獲勝。武帝在久未聞馬隆軍音訊後獲得捷報,甚喜,詔授馬隆假節、宣威將軍。十二月,經大戰,斬禿髮樹機能,克涼州。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寧)荒毀,任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興復。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聲威大震。後死於任上。

馬隆

6.胡奮

胡奮(?―288年),字玄威,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曹魏車騎將軍、陰密侯胡遵之子 ,西晉將領、外戚。胡奮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t胡奮性情開朗,有謀略,少年時喜歡從軍打仗之事。\t景初\t二年(238年),\t早年效力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平民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愛。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聯合,平定匈奴劉猛叛亂,建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胡奮晚年好讀書學習,文章寫得很好,名聲大,而為官所到之處,口碑頗佳。泰始末年,其女兒胡芳入選後宮,被晉武帝封為貴人。因此,晉武帝對胡奮十分信任,先後官拜左僕射、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奮去世,追贈車騎將軍,諡號壯。

胡奮

7.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陶侃

8. 桓溫

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傑出的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東漢名儒桓榮之後。晉明帝司馬紹之婿,曾經因溯大江(長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後秦、前燕),戰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藉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桓溫諡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楚宣武皇帝”。

桓溫

9.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人 。西晉末年名將。精通兵法,苟晞最初擔任司隸校尉部從事,時任司隸校尉石鑑極為器重他。後又獲東海王司馬越引薦,任通事令史,後調任陽平郡太守。永寧元年(301年),齊王\t司馬冏\t擊敗篡位的趙王司馬倫,以大司馬\t身份輔政,苟晞則受命參大司馬軍事。之後改任 尚書右丞\t、\t尚書左丞\t,並考察屬下\t諸曹 辦公,下級官員都對他十分忌憚。\t太安\t元年十二月(303年),長沙王司馬乂擊敗司馬冏,苟晞亦因司馬冏倒臺而被免官,但不久即被隨後上臺的司馬乂任命為從事中郎 。時人比之韓信、白起。在八王之亂中,先後投靠多王,戰敗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稱'屠伯'。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後即被殺。

10.麴允

麴允(?―316年),涼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將領。麴氏與遊氏世代為豪族,西州因此有歌謠:'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永嘉五年(311年),漢趙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閻鼎等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閻鼎總理百官。麴允時任安夷護軍、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閻鼎的功勞,恰逢閻鼎殺死京兆太守梁綜,麴允便與梁綜之弟馮翊太守梁緯等攻打閻鼎,閻鼎逃走。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建興元年(313年),司馬鄴繼位,是為晉愍帝,任命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領軍將軍、持節、西戎校尉、錄尚書事,並仍任雍州刺史。當時漢趙將領劉曜等數萬人進逼長安,麴允擊敗他們。劉曜又攻北地郡,麴允為大都督、驃騎將軍,駐軍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劉曜轉而進犯上郡,麴允因兵力弱不敢前進。劉曜後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麴昌向麴允求救,麴允率兵趕赴北地郡。麴允因中劉曜之計,致使北地郡陷落。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攻長安,長安發生嚴重饑荒,百姓餓死大半,晉愍帝處境窘迫,於是投降漢趙,臨行前嘆息說: “誤我事的人,是麴、索二公。”晉愍帝投降漢趙後,遭到漢趙皇帝劉聰幽禁侮辱,麴允對此伏地號哭不能起身,劉聰因此大怒,將他幽禁監獄,麴允發憤自殺。劉聰讚許他的忠烈,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諡號節愍侯。



御前帶刀侍衛


1.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身世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失掉各地群眾的呼應,數年間光復黃河以南大片疆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權力強大,遭到東晉朝廷的顧忌。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管束祖逖。祖逖見目擊朝內爾虞我詐,國是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大功告成。

2.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回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屢次徵辟,後為朝廷公車徵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秘密。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以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資預備,並在吳將陸抗逝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支持。咸寧四年(278年),羊祜得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推薦杜預自代。身後獲贈侍中、太傅,諡號“成”。

3.杜預

杜預(222-285),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北)人,西晉期間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一致和平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尉。功成以後,耽思經書,博學多通,多有樹立,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

4.王濬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書》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期間名將。身世於世代二千石的仕宦之家,博古通今,美姿貌。多謀善戰。

初任河東處置。西晉泰始八年(272年),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出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無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謀害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王濬授命藉長江下游陣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作攻吳預備。歷經七年建成一支弱小水軍,在晉滅吳之戰中起了嚴重影響。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速攻吳,促進晉武帝於十一月出兵大肆攻吳。太康元年(280年)正月,自成都動身,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仲春,超出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把熔燬其鐵鏈,霸佔丹陽(今湖北秭歸西北),持續行進。在杜預等的援助和接應下,順遂攻佔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武斷,領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承受吳主孫皓投誠,完成西晉一致大業。

因滅吳勳績卓越,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卒校尉。太康六年(285年),為撫軍大將軍。同年十仲春(286年1月18日)逝世,葬於柏谷山。諡曰武侯。

5.馬隆

馬隆,生卒年不詳,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西晉名將,刀兵改造家,官至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

咸寧五年(279)正月,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性能率眾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懦夫3000前去光復。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庫任選刀兵,並領三年軍資然後動身。十一月,率軍西渡溫水(今武威東),禿髮樹性能領部眾數萬據險阻攔。馬隆變革刀兵,作扁箱車。在寬廣地帶,依八陣圖聯車為營,插鹿角於車的核心;遇路途狹隘,則將扁箱為板屋置於車上,以擋矢石。他還令晉軍著皮甲,於道旁累磁石攪擾身裹鐵甲的鮮卑人舉動。云云且戰且進,不時得勝。武帝在久未聞馬隆軍消息後取得喜報,甚喜,詔授馬隆假節、宣威將軍。十仲春,經大戰,斬禿髮樹性能,克涼州。

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寧)荒毀,任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興復。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極力,聲威大震。後死於任上。

6.胡奮

胡奮(?―288年),字玄威,安寧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曹魏車騎將軍、陰密侯胡遵之子,西晉將領、外戚。胡奮性開暢,有盤算,少好武事。暮年效能軍中,司馬懿率軍征討公孫淵時,胡奮以布衣身份隨軍出征,深受司馬懿喜歡。後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與路蕃結合,安定匈奴劉猛兵變,樹立赫赫軍功,升任徵南將軍、散騎常侍。胡奮暮年好唸書進修,文章寫得很好,名聲大,而為官所到之處,口碑頗佳。泰始末年,其女兒胡芳當選後宮,被晉武帝封為朱紫。因此,晉武帝對胡奮非常信賴,前後官拜左僕射、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奮逝世,追贈車騎將軍,諡號壯。

7.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人,後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期間名將。

陶侃身世清貧,初任縣吏,後逐步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逝世,獲贈大司馬,諡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為出名故鄉墨客陶淵明。

他安定陳敏、杜弢、張昌叛逆,又作為聯軍主帥安定了蘇峻之亂,為波動東晉政權,立下赫赫軍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喝酒、打賭,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私他殺戮趙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此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8.桓溫

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出色的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內史桓彝宗子,東漢名儒桓榮以後。晉明帝司馬紹之婿,已經因溯大江(長江)之上殲滅佔據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申明大奮,又三次收兵北伐(伐前秦、後秦、前燕),軍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欺壓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利而令名譽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權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託故遲延,直至逝世時也未能完成。桓溫諡號宣武。其子桓玄樹立桓楚後,追尊為“楚宣武天子”。

9.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人。西晉末年名將。通曉兵書,時人比之韓信、白起。在八王之亂中,前後投奔多王,戰勝汲桑、呂朗、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稱”屠伯”。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後即被殺。

10.麴允

麴允(?―316年),涼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將領。

永嘉五年(311年),漢趙攻下洛陽,擄走晉懷帝,閻鼎等立秦王司馬鄴為皇太子,閻鼎總理百官。麴允時任安夷護軍、始平太守,心中吃醋閻鼎的功績,恰逢閻鼎殺死京兆太守梁綜,麴允便與梁綜之弟馮翊太守梁緯等攻擊閻鼎,閻鼎逃脫。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

建興元年(313年),司馬鄴繼位,是為晉愍帝,錄用麴允為尚書左僕射、領軍將軍、持節、西戎校尉、錄尚書事,並仍任雍州刺史。事先漢趙將領劉曜等數萬人進逼長安,麴允擊敗他們。劉曜又攻北地郡,麴允為大都督、驃騎將軍,駐軍青白城以拯救北地郡。劉曜轉而進犯上郡,麴允因兵力衰不敢行進。劉曜後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麴昌向麴允求救,麴允率兵趕赴北地郡。麴允因中劉曜之計,以致北地郡淪陷。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圍攻長安,長安發作嚴峻饑饉,蒼生餓死泰半,晉愍帝處境困頓,因此投誠漢趙,臨行前感喟說:“誤我事的人,是麴、索二公。”晉愍帝投誠漢趙後,遭到漢趙天子劉聰軟禁凌辱,麴允對此伏地號哭不克不及起家,劉聰因此震怒,將他軟禁牢獄,麴允發奮他殺。劉聰贊同他的忠烈,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諡號節愍侯。


知識速記


西晉名將,多見早期,以防吳、滅吳知名,如羊祜、王濬、杜預,後期可稱名將的只有馬隆、文鴦和北宮純。

東晉一朝,總體上講武功平平,可稱名將的,有陶侃、毛寶、桓溫桓衝兄弟、謝玄和最後篡晉自立的宋武帝劉裕。

羊祜鎮守襄陽九年,與東吳名將陸抗對峙,並一直積極準備伐吳。後因病辭職,離任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

杜預不算是武將,他馬都不會騎,但他接任羊祜後一直貫徹羊祜滅吳的策略,為戰爭作準備。西晉滅吳之戰中,杜預為西路軍總指揮,他攻克荊州,為王濬進軍建康保障後勤,同時分兵攻佔東吳的廣州和交州。功勳卓著。

王濬是西晉益州刺史,滅吳的積極倡導者。晉武帝發動滅吳之戰後,王濬率水軍一路打到建康城下,並接受吳後主孫皓的投降。是滅吳的首功之臣。

文鴦原是魏臣,跟隨其父文欽和毌丘儉在壽春叛亂,曾夜襲前來平叛的司馬師大營,導致司馬師眼疾發作,不久後去世。叛亂失敗後投奔東吳。東吳滅亡後如晉為官。後率軍平定涼州鮮卑禿髮部叛亂。“八王之亂”中遇害。

馬隆,本是洛陽一位中低級軍官。涼州鮮卑族禿髮部在被文鴦擊敗兩年後再度叛亂。馬隆主動上疏晉武帝,按他的要求募集三千五百士兵前去平叛。馬隆到涼州後,製造特殊的戰鬥裝備偏箱車,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的坦克,剋制鮮卑騎兵。最後斬殺禿髮部首領禿髮樹機能,徹底掃平禿髮部叛亂。後馬隆真守西平郡,直至去世。

陶侃,出身低微,在兩晉交替時以平定陳敏、杜弢叛亂起家。蘇峻之亂中為盟軍主帥,為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後加封太尉,長沙郡公。陶淵明是陶侃的四世孫。

毛寶,原是溫嶠屬官,在平定蘇峻之亂中展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多次出謀劃策,屢立戰功。後隸屬庾亮。因庾亮部署不力,在和後趙的邾城之戰中溺死在長江裡。

桓溫桓衝兄弟是東晉中期名將,桓溫三次北伐,滅成漢國,後把控東晉大權,廢立皇帝,差一點改朝換代。

桓衝參加了桓溫的歷次北伐。從中級軍官做到桓溫的接班人,為東晉鎮守荊州直到去世。

謝玄,謝安的侄子,淝水之戰東晉軍的實際指揮者,東晉北府軍的創立人。淝水之戰後統帥東晉軍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後因謝安向晉孝武帝交權,而主動解除兵權,到地方任會稽內史,死於任上。

宋武帝劉裕,南北朝時代的開創者,東晉戰神。早年親自上陣,在平定孫恩叛亂中立下軍工。桓溫之子桓玄篡晉,又是劉裕組織義軍打跑了桓玄,迎晉安帝復辟。後南征北戰,滅南燕,剿滅盧循叛亂,消滅劉俊、司馬休之登內部敵對勢力,滅後秦。一生征戰無數,幾無敗績。後篡晉自立,建立劉宋政權。


caniforget999


266年(曹奐鹹熙二年)司馬炎“禪讓”篡魏建晉,大戰不多,所以萬骨不枯將不“名”。

胡奮平西北樹機能之亂、馬循履敗鮮卑北亂、衛瓘坐鎮東北、王濬鎮壓蜀亂等史料不祥。

滅吳是經過10年(269~279)的準備,加之孫皓倒行逆施自亂,經典的大戰不多。

司馬炎統一和休養生息是歷史貢獻,但復行分封藩王勢大,立儲等身後事糊塗,貴族糜爛,導致了八王內亂,北方民力、軍力凋敝,導致永嘉之亂後五胡百年、鮮卑入主,司馬氏的浮淺可見一斑。

東晉五馬偏安,皇族勢弱,王謝等大士族輪番把持朝政,內亂頻生。

東晉的名將,應從北伐計,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其中劉裕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平定黃河以南。


魏東雙




子俊影視


西晉名將有羊祜,桓溫,王浚,李毅,馬隆,杜預。

東晉有名將。祖逖,桓溫,謝玄,劉牢之後晉將領,符彥卿,高行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