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關於媽媽的“傳家寶”

兒子最近喜歡上了姥姥做的肉丸子湯,每天都要求做給他吃。我也覺得很好吃。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一直沒覺得老媽做的菜好吃,反而最近幾年有覺得她做的菜好吃。

想到老公面對老媽做的蔬菜粥,面上淡定,吃起來也不含糊,但我知道他內心和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拒絕的,因為他從小到大沒有吃過這樣的搭配,就像我面對他家裡做的某些美味食物,我是怎麼也喜歡不起來的。

原來,每個人對媽媽做的某些菜“情有獨鍾”,這大概就是大家說的“媽媽的味道”。

關於媽媽的“傳家寶”

想起我自己,廚藝一般,但給小朋友做菜時,大多也花了不少心思,其中也沿襲了我老媽做飯的一些“配方”。看到他鼓著腮幫子一邊吃,一邊感慨“好吃好吃”,我的心樂開了花。不知道他長大以後,會不會懷念我曾經做過的某些菜。

媽媽做的菜,就像一個傳承。我們記得自己媽媽做菜的味道,當我們自己做菜時,總會有一些類似的方法或者搭配。在別人眼裡,可能覺得很普通,甚至不能接受,在我們這裡卻變成了極其美味的食物,是我們心心念唸的味道。

媽媽的養育方式,也是一個傳承,無論好的壞的,都會對我們有影響。就像之前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說的,媽媽的“傳家寶”。

關於媽媽的“傳家寶”

在我的記憶裡,我媽媽其實挺暴躁的,她遇到任何事,總喜歡用大嗓門說我,情緒特別外漏。

我一直堅信,自己是一個溫和的人,不會對小孩兇,小孩出生後的兩年多,我確實做的還可以。隨著小孩慢慢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想更多地探索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好奇,越來越獨立,我隨之偶爾不能好好地引導他,變得越發無力,脾氣就越來越大。

當我發現自己做的不對時,我會自責也會想辦法改,但發現自己和曾經的老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後,我是恐懼的,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傳家寶”。

在我思考這件事,卻尋不到結果後,我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就算有“傳家寶”,那好的方面肯定也有。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更多地要從自身出發,去解決問題,從外部尋找原因或者尋求幫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關於媽媽的“傳家寶”

從我偶爾對兒子沒有耐心的問題分析,我找到幾個比較好的方法,讓我在親子過程中,更得心應手。

1. 不要把小朋友當成小朋友,而是把他作為獨立的人看待。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就怎樣對待小孩。

給他足夠的愛,給他足夠的尊重。你尊重他,而不是把他當著小孩,讓他絕對聽從你的安排。需要做什麼事,要溝通和對話,一起商量決定。

2. 要把小孩當做小孩。規則必須有,像學習的習慣,看電視每天只能看多少分鐘,這些規則一旦定好,就不能隨意破壞。

無規矩不成方圓,小朋友的基礎行為習慣必須養好。

3. 你父母哪些方面做的好,向他們學習。

父母輩的人,有些育兒的方法特別好,但我們很缺乏,所以可以借鑑學習。像我媽,很會很小孩子玩,她性格就像小孩,所以各種遊戲玩起來,小朋友特別喜歡。我爸性格特別溫和,綿綿的,遇到著急的事,他很少發脾氣,無論是我還是我兒子,跟著我爸總會很輕鬆和隨意,這種放鬆的感覺,非常珍貴。

關於媽媽的“傳家寶”

育兒其實挺難的,但也挺簡單。難呢,是因為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我;簡單呢,是因為我們只需要用心對待小孩,用心養育他們,他們就能健康快樂成長。

育兒路上,一起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