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出貨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機市場,消費反彈“拐點”在延後

科技自媒體| 科技茶館(kejichaguan)

摺疊屏、高像素、變焦……這些有關屏幕配置和影像的名詞組合在一起,構成今年我們對智能手機的所有期待。於業內人士而言,高速推進的5G,更是重塑行業格局,刺激消費,引領“換機潮流”的關鍵詞。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可眼下,市場卻突遇“冰封”。中國信通院24日報道:2020年1月國內手機總出貨量2081.3萬部,同比下降38.9%;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831.9萬部,同比下降42.9%。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智能手機戰略(WSS)相關人員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也指出,全球範圍內,預測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預期少2%,中國將少5%。

究其原因,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市場節奏。手機廠商此刻能做的,唯有積極自救,靜待消費反彈。畢竟無論如何,春天總會到來。正如早前,IDC中國助理副總裁王吉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手機相對來說是剛需產品,後續會出現一個換機的恢復,彌補之前的銷量。”

不過還請大家“謹慎”樂觀。因為並非疫情一結束,市場就立刻回暖。事實上,受疫情“餘震”影響,消費反彈的等待週期,會比我們預想的,更久一點。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供應缺失,無法突破的高價門檻

本月,蘋果Air Pods或面臨缺貨風險、小米10短期內會缺貨等消息已讓人明顯感知,疫情衝擊致使工廠停工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其實,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我國一向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位置。供應講究環環相扣。從長遠視角看,即使10日起各地陸續復工、恢復生產,但短期缺口仍在發酵,包括手機零部件供應商、代工廠延遲作業,都將影響手機廠商們的春季新品計劃。

當計劃被迫延期,新機型不能現貨售賣時,整個行業上半年的出貨量自然下降,甚至將波及海外在內的其他市場。

以三星電子為例,雖有近2/3手機在越南工廠生產,但插頭、電纜……零部件中的30%仍源自我國。目前,越南工廠零部件僅剩2-4周庫存餘量,當地又限制從我國出發的陸路日運輸量。這迫使三星不得不通過空運、海運等成本更高的途徑來獲取零部件供應。最終,以上成本都會被廠商以提高客單價的形式,分攤給消費者——漲價,成為我們即將直面的大概率事件。

可能疫情好轉後,在春節滯留的那批高水位4G手機,會因庫存積壓迎來短暫價格戰;但從此刻開始,全新上市的新機或5G手機定與“價格實惠”無緣了。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華為日前面向全球發佈5G摺疊屏智能手機Mate XS,國內市場售價16999元人民幣,3月5日正式開售。

另外,從運營維度考量,2019年國內外手機市場出貨量均未達到理想的可觀狀態;很多廠商期望搭上5G順風車,利用5G對手機娛樂功效的賦能,衝擊高端市場,因此前期已支出昂貴的硬件研發預算。換言之,該批即將面市的高端機,自帶高價門檻。如今特殊情況,則是將高價又提高了一個臺階。

5G商用,“救命稻草”暫時不在保質期

我們再來看看5G——這個令眾人翹首以盼的通信技術,在當下手機市場中,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去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4張5G牌照,標誌著我們邁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時代,10月31日,全國正式啟動5G商用。截止2019年底,35款手機終端獲得入網許可;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超1376.9萬部(全球範圍內佔比74%),其中,華為、榮耀在5G手機銷量中佔據主導(佔近3/4市場份額)。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數據來源: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佈的《2019下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結及2020年展望》。

彼時,市場反饋相當熱烈,因為5G到來,線上銷量提升明顯,從Q1的24%上升至Q3約27%。且中國移動用戶調研結果顯示,64%受訪者“自己對5G擁有認知”,42%“會主動了解5G”。大家蓄力等待2020到來,等待5G網絡全覆蓋及大範圍普及時,給自己換個新手機。

可惜,目前疫情帶來的供應鏈缺失延緩了5G手機批量出貨節奏。短期內大眾又無法聚集在線下門店,親身體驗新機魅力。廠商們僅靠線上發佈、營銷,很難快速培養受眾心智、落實5G手機普及。至少,高出心理預期的售價,就讓不少潛在客戶望而卻步。

普及推遲,勢必拖累5G應用的爆發。沒有實測感知,很多普通人對5G手機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網速更快”的單一層面。大家會認為:既然未發現其他優點,且售價更貴、資費更貴,那麼,何不將就使用著手中的4G手機,持續觀望呢?

因國內5G網絡未完全覆蓋,目前三大運營商5G套餐129元起。

總結起來,各大手機廠商早已從去年開始主動佈局,決心依仗5G商用打一場漂亮“翻身仗”,奈何意料之外的現實,讓5G這根刺激市場消費的“救命稻草”於今年第一季度失靈了。

解決突圍,在搏殺階段拾起運營課題

近日,在復產復工關鍵時刻,中央政策提出加快5G建設,從宏觀層面按下了網絡建設及5G商用的“加速鍵”。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疫情黑天鵝致使整體經濟增長放緩,客觀上或多或少都會影響5G網絡的建設、安裝速度。

在5G建設加速完成前的空窗期,廠商們若不願坐以待斃,還能做什麼?

出货量下降:失去5G庇佑的手机市场,消费反弹“拐点”在延后

是否,我們本就不應該將砝碼100%壓在市場紅利上。不管是過去從3G轉4G,還是今天5G到來,商用推進……通訊技術的更迭對於手機售賣來說,實則是一個可預見的週期制高點。大眾的換機需求及動力也常年在線,相關研究表明,國內用戶平均一年半至2年更換一次手機,該頻率和歐美日韓等國家幾乎一致,而非只等5G來臨或未來6G出現時才肯出手。

當社會中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能熟練使用微信時,廠商們自己也該心知肚明:手機市場上,跑馬圈地時代已終結,更慘烈的存量搏殺期到來。現在,是時候展現真正的運營能力了。硬件、通訊之外,如何打造差異化增強品牌賣點;如何提升售前售後服務質量與水平,強化品牌形象,讓受眾更滿意自己……這些,或是值得每個手機廠商去嚴肅思索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