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讀後感

前幾日剛剛拜讀完央北老師的《楊絳傳》,轉頭又看了看桑妮老師的《楊絳傳》,今日讀完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很有感觸的。首先我覺得兩位作者寫的都很好,都是我要學習的榜樣。

其次,我覺的兩位作家的寫作手法,完全不徑相同,桑妮老師是著重於描寫和記錄楊絳老師,感覺她其實也是楊絳老師的小迷妹一隻,文中很多地方都能感到她對楊絳老師的喜愛和憧憬。但在一些的事情經過上,卻輕輕掠過。文字手法細膩更富有色彩與感情,正如書名一樣“且以優雅過一生”,展現了她很感性的一面。

而央北老師是一種更加紀實的寫作手法,不光對楊絳老師本人,也對她身邊的父母、家人、丈夫(錢鍾書)都通過一些事情進行詳細的描寫。對遭受很多不好的經歷也詳竟的敘述。文字表達會讓人更為深刻。很理性的記錄和敘述了楊絳老師。

我將對讀完這本“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記錄下自己的看法和感觸。

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讀後感


正文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文章已這句話為起始。開篇就給我帶來了一種安靜、蘇雅的感覺。文中也對楊絳老師如蘭芷、如清水的品質行了了比喻和描寫。正是楊絳嚐盡了人生百態後,才凝練成了淡泊從容的態度。文中提到看盡芳華之後,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於他人毫無關係”對於這句話我是持不同態度的。語句雖然很灑脫但卻脫離了現實。放到現如今以然不一定對。對於當代人來說,全球(世界)都變為了“地球村”,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人作為個體越來越依賴社會體系。當代中很難有人能“獨善其身”,內心、精神的世界可能是你自己的,但內心、精神的世界構建,始終是無法脫離現實中的事物而獨立存在的。人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烏托邦”之中。(就像讓你創造一種沒有的生物,但是在這個生物身上你總能找到於現實中相似的特徵)。

學識上,楊絳老師即使在動盪的歲月裡,始終保持謙虛自省,一直飽讀詩書並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通過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知識,是人們的生活利器,可以用來獲得獨立思考的勇氣和能力,或知識分子才有的那份骨氣。鞭策了我們要不斷的攝取知識,終身成長。

文中開篇對楊絳的父親、母親進行了詳細的敘述描寫:父親首先在日本留學歸來。面對國內的環境,提倡對國內進行改革(19世紀60年代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的改革成功,轉變成了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後因楊蔭杭提倡改革,被人追捕。被迫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學校也是成就。但再次回國後就放棄了個人革命。他說一切皆是“改朝換代,換湯不換藥”。使楊絳明白“世間得失在所難免,個人畢竟渺小,付諸力量即可。

而母親也是知性女性,而且也很喜歡看書,讀書又一種特有的韻調。對看過的書又特有的見解。父母良好的婚姻關係,給楊絳形成了良好的榜樣。形成了楊絳溫文爾雅的性格,也讓她們明白“有家人的家,才是家”

文章中啟明女校讀書給與了楊絳自主的信仰。但楊絳先生最純粹最持久的信仰就是讀書,讀萬卷書。書中對於這裡的描述不是很清晰。楊絳先生一生都未曾信教

文中有這麼一段描寫,“每天早飯過後,她(楊絳)都會為父親泡上一碗他愛喝的茶。父親若吃水果,她便負責剝皮。若是吃乾果,她就負責剝殼”。所以父親疼愛她也是有原因的。讓我想到當今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大部分好像與文中的情況恰恰相反。但很多人卻不自知。中國人所提到“五常”也蕩然無存

父親的教育方式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孩子們學習。尊重孩子們的觀點,而非填“填鴨式”或者嚴厲的教育。父親提倡“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1)的教育理念和勞動教育理念。讓楊絳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裡學會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自控力,也學會了如何與人接觸、融入生活。對於很多事情,會讓楊絳她們自己做選擇。對生活中的困難讓她們明白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只能靠自己去克服。對於《齋居書懷》桑妮的文中沒有記錄全篇,在央北的書中是詳細記錄的原文是:

齋居書懷

俯視溪中魚,相彼鳥飲啄;

豪談仰高人,清興動濠濮;

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

安得遨遊此,翛然自脫俗。

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讀後感


然後文中對錢鍾書和楊絳的戀愛故事,進行了描述。這裡寫他們之間消除誤會。桑妮老師的描述個人覺得不夠簡潔。我個人會比較傾向於央北老師的寫作手法。是這樣寫的:“終於在刪掉所有虛與委蛇。刪掉所有哺糟啜醨,刪掉所有的口是心非,打破了彼此的疑慮。兩人勇敢的走在了一起”。這樣的語句更為簡潔、乾脆。

文中描述錢鍾書和楊絳今後的國外留學生活中和回國後的種種遭遇,大部分人看完後肯定都會羨慕他們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相互扶持的愛情經歷。但在我看來錢鍾書和楊絳美好的愛情,是他們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不求回報的做法和精神所凝固起來的。我們打個比方如果今天(ps:這裡沒有貶低錢鍾書和其它類似人的意思)一個在文學上有所造詣,但在生活上幾乎不能自理,不會繫鞋帶、不會劃火柴、還經常會弄壞一些東西。在沒有展露頭角的時候,收入也一般,而在你們居住的時候所有的家務都是你的,孩子機會也是你一個人在帶。在遭遇困苦的時候你也時常孤身一人。而他每天只知道、只會做學問。試問當代女孩子們或者反過來當代的男孩子們,你們能像楊絳老師那樣從不抱怨、默默陪伴嗎?恐怕沒幾年大部分人都離婚了,或者在家裡謾罵、奚落他(她)無能與固執了。所以我希望我們在羨慕美好事物的同時,也想到他們在背後的付出與努力。

我個人認為愛情也是一種大愛,它是由各種小愛一點一點匯聚而成的。而愛情也是有保質期的,我們是不是能通過各種新鮮的小愛而延長愛情的保質期。有時候不是為了說了什麼,買了什麼?而是你默默的做了什麼。因為有時候語言是蒼白的,只有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文中後面對楊絳老師的晚年生活,進行裡敘述。楊絳老師一生奔波流離,晚年的遭遇也是讓人痛徹心扉的。在楊絳老師同時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鍾書。但她面對生活的態度卻是值得人學習的。她晚年依舊堅持不懈的讀書,依舊會進行創作。再次期間創作了《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等著作。最後,在2016年5月25日,離開了我們,自此《我們仨》再為分開過。

最後我引用楊絳老師在《圍城》中提綱挈領的那句:“圍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生活的困難總是接踵而至,這是世間的常理。但我們不要逃避,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因為人生的道路是條直線,只有向前走才能抵達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