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Hello,大家好,我是ET。這裡是相機筆記2020年的第32篇文章。去年11月27日,ET寫了一篇探討手機拍照硬件發展的文章。其中,ET對遠攝鏡頭的暢想就是從若干定焦的接力變成潛望式連續變焦:

那麼鏡頭呢?其實ET原本期待有潛望式變焦的(比如6-18mm,等效50-150mm這樣)。但看了索尼T系列數碼相機的透視圖以後,又有些沮喪了: 透鏡單元的尺寸還好說,但實現電動變焦所需要的機械部件很大。


《手機拍照的硬件極限在哪裡?》by ET (2019-11-27)

首先,ET被打臉了:使用潛望式變焦的手機早就有了 —— 2015年11月,華碩推出的ZenFone Zoom“鷹眼”手機就採用了3倍變焦的潛望式鏡頭模組。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然後,就在今天,ET期待的產品也登場了:vivo正式發佈第三代概念手機APEX 2020。除了120°全視屏、屏下前置攝像頭、60W無線充電等配置外,這款手機還擁有1個5-7.5倍的潛望式變焦模組。

注意!雖然此處看起來很像是打廣告,但ET真的沒有收錢,純屬自幹五!除了沒必要提前3個月埋下伏筆,ET也沒資格提前獲知這種核心機密……實在要說的話,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在相機上,我們將通過鏡組移動實現連續視角變化的鏡頭稱為變焦鏡頭。而在手機上,目前主要通過多個定焦鏡頭相機模組的切換與算法補償來實現“接力變焦”。一方面,兩個相機模組之間焦距的畫質會比較差(比如在擁有25mm、70mm鏡頭的手機上使用50mm進行拍攝);另一方面,變焦過程中也很難避免畫面跳變、色彩/白平衡存在差異等情況。

更重要的,如果我們想要比現的變焦體驗更好,難道要繼續增加相機模組麼?vivo、小米都已經在手機上放入4個不同焦距的攝像頭模組了。繼續增加的話,不僅會進一步加大設計難度與生產成本,同時無法根本改變用戶體驗上的諸多問題 —— 不說畫質這些了,如何引導大眾用戶選擇最恰當的模組,這就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

所以,“潛望式連續變焦”應該是手機拍照(特別是變焦體驗)的一個未來方向。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因為是概念機,vivo並沒有公佈APEX 2020的更完整參數。從“7.5x”這個數字來看,長焦端焦距應該在190-200mm左右。問題來了,焦距延長後,防抖要如何做得更好呢?

注意!前方高能預警。如果說潛望式連續變焦還是ET能想到的解決方案,接下來vivo的實踐就真的突破想象力了 —— APEX 2020的攝像頭模組被懸掛起來,以整個模組的位移實現了機械式抖動補償。

沒聽懂?大家知道索尼、奧林巴斯、松下、賓得的機身防抖(CMOS位移防抖)吧。把CMOS換成鏡頭模組,然後塞進手機裡,這就是APEX 2020!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絕大多數鏡頭都是2軸防抖,即對應最常見的傾斜、俯仰抖動;少數鏡頭(也包括一些手機)做到了4軸防抖,增加了微距/近攝時的平移補償。但鏡頭防抖無法像CMOS位移防抖、數碼防抖、穩定器那樣提供旋轉軸補償,而旋轉軸補償不僅適用於手持慢門拍攝,也對移動狀態下的視頻拍攝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深度解讀vivo全新概念機的兩大拍照功能

雖然是APEX 2020是一款並不量產的概念機(連參考定價也沒有),但這並不是vivo第一次“放衛星”。像以往概念機上的升降式攝像頭、屏下指紋識別、5G等探索,都在之後的量產產品上逐步落地。可能具體參數上會有一些偏差,但大的方向是沒錯的。所以,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很期待未來一年的手機新品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