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美文〕張維平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我不大喜歡喧鬧的事物,比如,一朵或者三兩朵花在夜裡悄悄舒展,清晨,第一眼捕捉到明麗沁目的娟秀,便從心底溢出萬千欣喜,倘是置身於花海,反而會生出莫名的悵惘,不知所措。

再比如,每當深秋時節,我總會尋個機會,一個人潛去曠野,與一處,或者幾處素淡、孤寂的野菊花,對視良久,卻不大情願去集萬千寵愛的公園菊展,觀瞻千姿百態的冷豔。即使偶訪,也須得是在月高人稀、喧囂隱退的晚上,在明暗迷離的光影裡,與一朵或一簇花的矜持對白,反而覓得許多歡娛之外的樂趣。

我與玉蘭之緣大抵也是契了這份心性。

初見玉蘭,已是十多年前的光景了。那時,孩子只有三四歲,舊居在一所校園裡,院裡有幾處花園,花園裡有四季各色的花木。圖書館門前左右,守著兩株高大的白玉蘭,據說是與校齡同庚,冬雪初霽,便緊趕著迎春花訊,在春寒未央的晴日,一夜間花簇枝頭,香飄滿園。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那個時候,我並不知其花芳名,只是覺著這種纖塵不染的潔白,彷彿是整個冬天浸泡在霜雪裡,才會如這般隱忍、乾淨、優雅而又義無反顧,遂無端生出無限欽慕與敬意。

這種純粹的歡喜,恰恰源於對花樹本身的一無所知,便沒了任何先入為主的感性誘導。倘若我先是翻閱過一如玉蘭花語之類的說詞,帶著牽強的象徵寓意去認知她,或許少了許多源自內心深處的觸動和震撼。

多少年後,再見玉蘭,無論看到過多少美圖、美篇溢譽之詞,都不能超越最初的印象。我亦曾想,人與人緣深緣淺,有太多的遺憾,何嘗不應了 “人生若如初見”般的自然法則。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白玉蘭花期不長,一般十天半個月左右,便空餘“落紅不是無情物”的感慨了。似乎是在花謝許久之後,春陽見暖,園子裡的紫玉蘭次第蕾上枝頭。

紫玉蘭是新植的,樹身矮小,一株最多打著三兩朵兒,每一朵如朝氣蓬勃的少年般健碩。其時,孩子尚小,最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我站在花樹下長久凝視,身心入定,他卻視而不見,偏偏對樹下一窩螞蟻情有獨鍾,目不轉睛,唸唸有詞。

和煦的春陽安靜地灑在雨後草坪上,波光粼粼,這個午後暖陽沐浴的溫馨鏡頭,與紫玉蘭恬淡、平和、內斂的靜美,便永恆定格在了我的腦海,每每憶及,心生安然。

後來,遷居藉河河畔,推窗臨波,出門見景,時日久了,便熟悉了沿途每一株花開的季節。說到玉蘭,我自認為是門前便橋河畔那幾株得天獨厚,最是花勤春早。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從含苞到滿樹芬芳,每從樹下經過,總少不得仰頭注目,或是映著藍天白雲,留幾張自認為得意的玉蘭倩影。這時候已知其姓名、籍貫、家譜,欣賞的心境自是不同了,但與我,讓我再次心動的,並非是“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高貴,反倒是每見此花,總會不由聯想到“風鈴”。

我固執的認為,每一枚玉蘭花都狀如風鈴;每一枝花束都宛若一串風鈴;每一瓣玉蘭花裡都蓄著一個關於“風鈴”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裡都藏著一個“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痴人。

我曾很多次在微雨或者晴明的夜裡,獨自靜靜站在玉蘭樹下,試圖聆聽“風鈴”搖曳的故事,或者讀懂每朵花開低吟的禪語,但,終未曾掙脫“情不知所出而一往情深”的羈絆。

我所見過最美的黃玉蘭,當屬新居樓下花壇裡的那幾株。花壇背陰,高樓遮擋了陽光,阻滯了花期,到得五月中旬左右,黃玉蘭擎著花苞,文文靜靜,優優雅雅,不慌不忙,款款舒張。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花壇不怎麼講究,滿園密植著最尋常的鳶尾,隔一條馬路便是藉河長廊。絢麗的櫻花,熱烈的海棠搶佔了風頭,很少有人關注紫色鳶尾花裡幽居的玉蘭。

這兒的玉蘭樹一樣是新植的,花樹不大,每棵樹上也只有稀疏的幾朵花,但是,花朵卻是格外的大氣,足有碗口那麼大,色澤也格外明亮,是那種嬌而不俗的明黃,百看不厭,我曾為自己這一留心發現,竊喜不已。人生有許多風景,何嘗不是在自己的角落裡,自得其樂。

將玉蘭提至本土城市文化高度的,當屬自由路“玉蘭古巷”,古巷兩側大小不等的玉蘭樹一水兒排開,經過兩年的精心打造,已是初具規模,自成風格。到得三月中旬,滿樹銀花,倚樓憑欄,遊人如織;霓虹燈下,色彩繽紛;文人騷客,吟詩作賦;攝影媒體,紛至沓來,也算是真正給予了玉蘭該享的尊榮。

百度玉蘭花語,有幾個關鍵詞:“寓意著純潔的愛、真摯的友情、高潔的品質、感恩的心。”設若用一種花的品格象徵一座城市,這何嘗不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設若用一種花語的文化浸染一座城市的文化,這何嘗不是值得慶幸的選擇。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於是,對於玉蘭的欣賞不再囿於個人的小情小調,也不再適合獨吟“霓裳片片晚妝新,素束亭亭玉殿春”,古巷玉蘭的美,參與了更多人文的熱鬧。

欣賞古巷玉蘭也不能只侷限於一朵花、一棵樹,而是一條街的壯觀,一道風景的獨特,一個季節的驚豔,那種盛花時節滿目簇擁潔淨的純白,足以讓任何色彩相形見絀,那種讓人怦然心動,純粹的白,足以讓人類萌動的狹隘和雜念戛然而止,這也許就是文化該有的力量。

用一種花裝扮一條街,讓一條街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用一道風景呼喚全民互動的熱情,用一種文化打造一個地方的形象,用美好繁榮未來,這何嘗不是城市經營者的匠心苦詣。

於是,擇半日閒暇,漫步天水龍城廣場西側的自由路“玉蘭古巷”,與喧鬧和解。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作者簡介〕 張維平,女,70後,甘肅省天水市人。天水市作家協會會員。有散文、詩歌等作品散見《天水文學》《華夏文明導報 》《天水晚報》等報刊。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美文〕張維平 | 又見玉蘭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