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坦桑尼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ycoolone


坦桑尼亞是東非與印度洋接壤的國家。鄰國包括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盧旺達、烏干達和贊比亞。坦桑尼亞的地理位置因西部的維多利亞湖、東北部的山脈和沿海平原而不同。政府體制是一個共和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是總統。坦桑尼亞是一個混合經濟體,有各種各樣的私人自由,加上集中的經濟規劃和政府管制。坦桑尼亞是東非共同體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的成員國。

坦桑尼亞的水危機

與世界上許多貧窮國家一樣,坦桑尼亞也面臨著嚴重的水問題,使其人民參與其中。在一個三分之一干旱到半乾旱的國家,如果人們不生活在與該國接壤的三大湖泊之一附近,就很難找到清潔衛生的水源。因此,坦桑尼亞的地下水是該國人民的主要水源,但並不總是清潔的。許多地下水井都位於有毒的排水系統附近或旁邊,這些系統會洩漏到新鮮的地下水中並汙染地下水。因此,坦桑尼亞人轉向含有細菌或人類排洩物的地表水;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在這些地區飲用、沐浴或洗衣服。據坦桑尼亞國家網站稱,瘧疾和霍亂等水傳播疾病“佔影響人口的疾病的一半以上”,因為人們無法獲得衛生選擇。

汙染水引發的疾病並不是困擾坦桑尼亞社會的唯一問題。在一個資金短缺的家庭裡,女兒和母親每天要花幾個小時步行從水泵裡取水,她們有被攻擊或強姦的風險。

情況嚴重,坦桑尼亞政府多次嘗試修復它,但沒有成功。他們理解該國貧困地區迫切需要用水,因此在1971年政府制定了一項為期20年的農村供水計劃。該計劃旨在提供“在距離每個家庭400米的步行距離內獲得充足,安全,可靠的供水”(坦桑尼亞水利部門改革)。根據這項計劃,政府還希望向其公民提供免費水,因為水是一項基本人權。然而,正如該計劃一樣積極和充滿希望,由於受益者,技術及其方法的問題,它未能實現。1991年,政府試圖實施國家水政策,該政策也需要修改並最終失敗。


走進伊拉克


坦桑尼亞是以其異國情調的野生動物和古老部落而聞名的東非國家,一直是許多旅行者的目的地。這個國家擁有數量驚人的野生動物,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是關於這個國家,有很多有趣的事實併為大多數人熟知。

這篇文章,將為你介紹坦桑尼亞的基本信息和10個有趣的事實。

關於坦桑尼亞的基本信息:

人口:36,481,000

面積:945,087平方公里

語言:斯瓦希里語,英語,阿拉伯語,許多當地語言

宗教:基督教,穆斯林,土著信仰

貨幣:坦桑尼亞先令

預期壽命:45歲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0美元

識字率:78%

下面我將為你介紹關於坦桑尼亞的10個有趣的事實:

事實1:

坦桑尼亞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硬木樹; Mpingo樹,也被稱為非洲黑木樹。

事實2:

你一定聽說過食物共享,但是你有沒有聽說過國家分享國歌的嗎?坦桑尼亞,南非和津巴布韋就共享著同一首國歌。

事實3:

坦桑尼亞周邊擁有超過400萬野生動物,是世界上每平方公里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

事實4:

談到野外,全國30%的面積都被國家公園佔據,有12個公園,13個自然保護區和38個保護區。

事實5:

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山,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坦桑尼亞。這也是非洲最高的山峰。

事實6:

世界上最早的人類頭骨是在坦桑尼亞奧杜瓦伊峽谷發現的。

事實7:

在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群島,人們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大的螃蟹:椰子螃蟹。據說也是最好吃的。

事實8:

Ruaha國家公園是東非野生大象最多的地區。

事實9:

坦桑尼亞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直徑19公里,深達600米。

事實10:

坦桑尼亞有兩個首府城市。 達累斯薩拉姆(行政首府)和多多馬市(立法機構)。


王不宇看世界


坦桑尼亞(不發展國家)

經濟以農業為主,平年糧食基本自給。工業生產技術低下,日常消費品需進口。1967年實行國有化和計劃經濟,以建設集體農莊為中心,開展嚴重脫離國情的“烏賈馬”社會主義運動,致使經濟發展嚴重滯後。



歷史

桑給巴爾於189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3年6月24日獲得自治,同年12月10日宣告獨立,成為蘇丹王統治的君主立憲國家。1964年1月12日,桑給巴爾人民推翻蘇丹王統治,成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組成聯合共和國,同年10月29日改國名為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1992年12月桑給巴爾政府擅自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遭聯合政府強烈反對,遂並於1993年被迫退出,但聯合之爭並未平息。


地理環境

東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

政治環境


坦桑尼亞與中國的緊密關係始於1960年代,當時坦桑尼亞是由國父尼雷爾執政,上世紀六十年代,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後,坦桑尼亞就走上工,礦,農國營化的道路,甚至效仿中國建立了人民公社。提倡泛非主義,與美、蘇兩大陣營都保持距離,因此在經濟上仰賴德國等歐洲各國的支持,而在軍事上則與同樣和美、蘇對立的中國建立了緊密聯繫。但是,中坦雙方在政治上仍然是存在分歧的,只是共同反對美、蘇勢力在非洲擴張而已(比如說尼雷爾強烈反對親蘇派掌權後的安人運,對中國轉向安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到了80—90年代,尼雷爾又策動曾受中國影響的大湖區諸將一起顛覆了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和扎伊爾的政權,在中南部非洲製造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戰亂。不過這已經和中國政府沒什麼關係了,只是尼雷爾自己的野望而已。

1999年10月,坦“國父”、前總統尼雷爾去世,姆在高舉尼倡導的聯合、團結旗幟的同時,大力加強執政黨和政權建設,政局繼續保持穩定。



與中國關係

中國和坦桑尼亞屬於全天候朋友關係。所以巴基斯坦被中國稱為“全天候的朋友”,此外還被中國稱呼為全天候朋友的還有也門,坦桑尼亞,贊比亞、納米比亞和塞爾維亞。中國從1964年開始向坦提供各種援助,主要援建項目有坦贊鐵路、友誼紡織廠、姆巴拉利農場、基畏那煤礦和馬宏達糖廠。中國對坦桑尼亞主要出口糧食、車輛、紡織品、輕工產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電器、鋼材,中國從坦桑尼亞進口乾制海產品、生皮革、原木、粗銅和木質工藝品。



與朝鮮關係

朝鮮主要援坦項目有革命黨多多馬會議大廈、水稻農場、奔巴考賈尼體育場。

工業

坦桑尼亞的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進口替代型輕工業為主,工業生產技術發展較慢,日常消費品需進口。包括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鞋、軋鋼、鋁材加工、水泥、造紙、輪胎、化肥、煉油、汽車裝配和農具製造。桑給巴爾島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有椰子加工廠、丁香油廠、碾米廠、糖廠、石灰廠、自來水廠、發電廠和印刷廠。



農業

主要主食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麥;其它主食作物包括愛爾蘭馬鈴薯、甜薯、香蕉、大蕉、甘蔗;耐旱作物包括木薯、高粱、粟米。主要傳統出口作物為咖啡、棉花、腰果、菸草、茶葉、劍麻、除蟲菊、丁香。非傳統出口作物包括各類油料作物、豆類、香料、可可和裝飾花卉。


經濟

坦桑尼亞政府將脫貧作為政府工作重點,執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中心的經濟改革政策,推進經濟自由化和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堅持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使國民經濟得到緩慢回升。


對外貿易

出口以初級農產品為主,其中棉花、劍麻、腰果、咖啡、菸草、茶葉、丁香出口佔外匯收入的80%。工礦業出口產品主要有鑽石、黃金、紡織品、服裝、皮革製品、鞋、樹膠、鋁製品等。進口以農產品加工和進口替代型輕工業為主,主要有儀器、飲料、機械設備、金屬製品、交通運輸工具、石油。




軍事力量

坦桑尼亞軍隊目前的裝備仍然有很多中國製造,比如陸軍的59G主戰坦克、空軍的F6和F7戰鬥機,這些大件裝備都是中國產。近些年,坦桑尼亞從中國購買了59大改坦克、63A水陸坦克、A100M火箭炮、07PA式120迫榴炮、FB6A防空導彈等一大批先進武器。坦桑尼亞國防軍還進口了中國產WZ555式裝甲輸送車,坦桑尼亞空軍在2012年從中國接收了14架殲-7GG殲擊機和6架K-8教練機,極大增強了空軍戰鬥力。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國家制造的裝備,比如坦軍的裝甲車就以蘇制的BTR-40和BTR-152為主,炮兵、防空兵的裝備也以蘇製為主,直升機則主要是美製。總的來看,坦桑尼亞軍隊的裝備是萬國造,談不上完全是中式。既然裝備是萬國造的,那麼其訓練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是中式。雖然保有大量的中制武器,但其武器供貨商五花八門 從日本到捷克無所不包 近年也與美國加強了軍事合作,稱其為東非pla顯然是不合適的。







克里奧爾


坦桑尼亞是個東非國家,東部瀕臨印度洋,總面積為94.5萬平方公里,由非洲大陸上的坦噶尼喀與印度洋上的桑給巴爾組成。坦桑尼亞的鄰國,逆時針方向有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贊比亞、馬拉維、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的西部位於東非高原上,地勢非常高,東部為沿海平原。

坦桑尼亞有一點非常有趣,就是這個國家佔據了非洲三個大型湖泊的各一部分。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淡水湖,約6.94萬平方公里,該湖正北為烏干達所有,正南為坦桑尼亞所有,東北角為肯尼亞所有。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淡水湖之一,東、西寬不過50公里,但南、北卻長約670多公里,面積約3.29萬平方公里。坦噶尼喀湖的西部為剛果(金)所有,東部為坦桑尼亞所有,東北角為布隆迪所有。坦桑尼亞的西南還瀕臨面積約2.96萬平方公里的馬拉維湖,該湖主要為馬拉維所有。

說到坦桑尼亞的首都,相信人們並不陌生,這就是著名的坦贊鐵路東起點達累斯薩拉姆。準確地講,達累斯薩拉姆是坦桑尼亞的前首都,坦桑尼亞的首都已經不是達累斯薩拉姆了。早在1974年,坦桑尼亞就決定把首都從達累斯薩拉姆遷到一個名叫多多馬的小城。

多多馬在哪呢?我們打開坦桑尼亞地圖,在坦桑尼亞中東部地區高原有一座沿鐵路的城市,這裡就是多多馬。 多多馬的人口並不多,只有幾十萬人。達累斯薩拉姆則是坦桑尼亞最大的城市,人口約四百多萬,是坦桑尼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達累斯薩拉姆位於非洲東海岸,距離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亞丁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相對較近。另外,達累斯薩拉姆與我國南方重要港口廣州有航線往來,東亞國家船隻去非洲東海岸,出了馬六甲海峽向西有兩大港口,一個是肯尼亞的蒙巴薩,另一個就是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

大家都知道我國與坦桑尼亞有著非常友好的關係,我國曾幫助坦桑尼亞做了很多事情。達累斯薩拉姆是距離我國最近的坦桑尼亞港口之一,達累斯薩拉姆發展速度在坦桑尼亞國內是首屈一指的。
既然如此,坦桑尼亞為何還要把首都遷到內地的多多馬。多多馬距離印度洋比較遠,受達累斯薩拉姆的經濟輻射弱,遷都多多馬豈不是多此一舉?

咱們先把話題扯到遙遠的南美洲國家巴西,首都是位於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巴西的舊都是現在的巴西大城市裡約熱內盧,曾舉辦過2016年奧運會。里約熱內盧在巴西的地位就相當於美國的紐約,但里約熱內盧位於大西洋西岸,海上沒有什麼島嶼可以作為里約熱內盧的戰略屏障。一旦有敵軍從海上對里約熱內盧發起進攻,里約熱內盧是很難防守的。基於此,巴西於1960年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內地高原上的巴西利亞。

坦桑尼亞的遷都思路和巴西相似,達累斯薩拉姆位於印度洋西岸,海上也沒什麼島嶼作為戰略屏障。你會說達累斯薩拉姆西北不是有個桑給巴爾島嗎?確實如此,但桑給巴爾始終不太願意留在坦桑尼亞,獨立願望較為強烈。這種情況下,坦桑尼亞是指望不上桑給巴爾島作為達累斯薩拉姆戰略屏障的,坦桑尼亞遷都就成了必然的戰略選擇。

圖-坦桑尼亞風情
1974年,坦桑尼亞開始了遷都,一些部門遷到了多多馬。只不過由於歷史的慣性,達累斯薩拉姆還保留了很多部門,直到現在。在名義上,多多馬是坦桑尼亞的首都,但就像很多國家一樣,前首都依然是國內最大城市,新首都更多的是承擔行政職能。

地圖帝


在這方溪流交匯之地,赤道與雪山相會,島嶼與大陸聯合,德、英給東非添難,一位非洲賢人激發起舉國上下跨越時空的夢想……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四鄰八國,東面瀕臨印度洋。全境包括大陸部分的坦噶尼喀(班圖語“眾多溪流彙集”之意)和沿海部分桑給巴爾(語意“黑人土地”,面積2657平方公里,包括桑給巴爾、本巴島及20餘個小島),國土面積94.5萬平方公里,人口5557萬(2016)。

在資源上,坦桑比鄰國肯尼亞幸運得多,雖沒有非洲數一數二藏量的礦產品種,但種類多達數十個,且均有開採價值,主要有黃金、鑽石、寶石、鐵、鈦、天然氣、煤炭等,已與國際合作開採十幾個品種。近年更有好消息傳出,在坦桑海域發現的全球最大規模天然氣田,以藏量大、成本低和離亞洲市場近等優勢為全球能源市場增添變量。坦桑尼亞的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進口替代型輕工業為主,屬最不發達國家,2016年實現GDP474億美元,貧困率28.2%,預期壽命65.4歲。

坦桑是族裔異質性國家,全國有126個族群,99%是非洲人(班圖語系人約佔95%,尼羅特語系佔4%)。全國城市人口占26%,農村人口占74%,桑給巴爾地區140多萬。人口年均增長率約2.7%。基督教徒佔40%多,穆斯林佔1/3,其餘為原始拜物教徒。斯瓦希里語為國語,它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在桑給巴爾島應用廣泛。

經過坦、桑人民長期鬥爭,兩地先後於1961年12月和1963年獨立,1964年4月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合二為一,如今,新坦桑歷50多年,國父尼雷爾的烙印依然清晰可辨。

他出身於一個貧窮的部落酋長之家,12歲才上學,畢業後擔任教師,而立之年投身民族獨立事業,以非暴力形式贏得國家獨立。在新國家的頭三年,他擺平工人罷工,平息軍隊叛亂,以平等與和平的方式,把民族、宗教、文化傳統與大陸迥異的桑給巴爾吸納到一面旗幟下,這在飽受族群紛爭困擾的非洲堪稱絕無僅有。

“烏賈馬”運動是尼雷爾留給坦桑乃至非洲的寶貴遺產。它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為“和睦的社區精神”,表現為集體勞動、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關係。它力主自力更生,試圖建立一個平均主義社會的基礎。它使散居的各族群農民集中到大的村莊,接受教育、醫療和清潔飲水。該運動在經濟上不盡如人意,在教育衛生方面卻走在非洲前列,更為坦桑民族國家的建構奠定重要的基礎。

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坦桑更多是個地理概念,要把120多個生活方式原始落後、互不往來、各自為政的族群統一起來實屬不易。尼雷爾在非洲建立了一個很少能與之對比的國家——部族矛盾在國家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計。他在實行多黨制伊始立下“規矩”:政黨不能以部族、宗教或地區為基礎,以黨派分裂大陸和桑島視為叛國。

1985年,尼雷爾在掌舵24年後主動讓賢。1990年,卸任執政黨主席,並親手製定實施多黨制度。他胸懷坦蕩,勇於承擔一黨制、國有化和計劃經濟失誤之責。他一生清貧,國內無豪宅,海外沒存款,兄弟姐妹無一顯貴,三個兒子務農為業。1999年10月賢人辭世,舉國垂淚,反對黨表現得更像“尼雷爾信徒”——尼雷爾以其政治智慧、正直人格和人文情懷成為所有坦桑人的驕傲,在非洲乃至世界有口皆碑。在坦桑,民眾對這位“姆瓦利姆”(教師)愛之如父,敬之勝師。

獨立半個多世紀,一種語言、一個領袖保證了國家的穩定。1995年多黨大選至今,尼雷爾的政黨保持不敗,唯一的隱憂在桑給巴爾,那裡分離勢力以大選為週期每5年“發作”一次。“社會主義”沒有把各種資源整合並轉化為發展動力,市場經濟帶來緩慢增長,而原有出色的教育、醫療等社會領域隨著投入減少,民眾受益比例降低。

還有被稱作“生命之路”和“自由之路”的坦贊鐵路,它1970年10月開建,1976年7月通車,全長1860.5公里,坦桑境內969公里,上萬中國鐵路工人參與建設,64人付出生命。作為中國與非洲的世紀之約,它與德國人1914年建成的坦桑鐵路交匯於達累斯薩拉姆,無言的對話看不到終點。


ruixuezhaofeng


或許你對坦桑尼亞這個非洲國家非常陌生,但是或許你聽過“坦贊鐵路”,《動物世界》《人與自然》中非洲動物大遷徙的畫面,大多正是取景於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紮羅,都位於坦桑尼亞這個國家。


歷史悠久而資源豐富

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200多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開始活躍在坦桑尼亞北部地區。這裡也是非洲文明起源最早的地方之一,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公元前後,坦桑尼亞就開始與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開始進行貿易與文化往來。

與大部分的非洲國家一樣,坦桑尼亞是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9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遍地金銀”。坦桑尼亞的天然氣保守儲量大約200萬億立方英尺,位居非洲前列。寶石儲量位居非洲第五,黃金儲量可與加拿大、澳洲相比,還有大量豐富的煤礦、鐵礦、鑽石等資源。


經濟落後,發展迅速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坦桑尼亞經濟以農業為主,9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第一產業佔比超過50%。不過難得的是,坦桑尼亞是非洲罕見的能夠糧食自給自足的國家之一。

坦桑尼亞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國,很多農產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比如這裡出產的除蟲菊、丁香(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出產全球90%的丁香,丁香被稱作“搖錢樹”)、腰果、劍麻、菸草等等,也是非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茶葉和新鮮花卉的出口國。

近些年來,坦桑尼亞局勢穩定,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資源等,坦桑尼亞的經濟也迅速發展,旅遊產業也國際上享有盛譽。因為坦桑尼亞的投資條件也非常優越,也成為了非洲引進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印象非常好的非洲國家

對於坦桑尼亞這個國家,澹奕還是印象比較深刻,這個非洲國家算得上是個很爭氣而且很感恩的。坦桑尼亞本來分成坦桑尼亞與桑給巴爾兩個國家,後來合併,都是非洲最早與我們建交的國家。

周總理曾經建議坦桑尼亞遷都,沒想到坦桑尼亞真的將首都從達累斯薩拉姆遷移到了內陸的多多馬;咱們為坦桑尼亞興建了坦贊鐵路等。而坦桑尼亞也非常感恩,一直保持友好,同時努力之下,成為非洲少數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掃盲率超過90%,是非洲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澹奕


這個國家的人們大部分很友好,說斯瓦西里語。

這個國家比較窮,就業機會就不那麼明顯了,不過很適合外國人創業。

至於大學的話,三思而後行吧,坦桑的教育水平在非洲屬於倒數的。。。

這個國家適合居住,森林茂密,空氣清新,基本沒有汙染


金聖旨記


今年5月,坦桑尼亞博客主們在一項針對終止該國通信監管機構獲得網絡內容審查自由裁量權的申訴中敗訴。據瞭解,當局政府為了遏制該國的仇恨言論和假新聞出臺了這套名為《2018年電子與郵政通信(在線內容)規定》的法律。

規定要求網絡內容創作者--無論是傳統媒體網站、網絡電視或網絡廣告頻道還是個人博客主或播客--都需要支付近200萬坦桑尼亞先令(摺合人民幣約為5850元)的註冊和授權費。他們必須要將投稿人的詳細信息保存12個月時間並且還要確定他們的來源以及財務贊助方。網吧則必須要安裝監控攝像頭、所有的電子移動設備用戶都必須要使用密碼。如果違反了以上這些規定將需要支付500萬先令(摺合人民幣約為1.5萬元)的罰款或至少入獄一年時間或接受兩項懲罰。

這樣的新規已經迫使許多年輕內容創作者--特別是越窮的地方--下線。像坦桑尼亞這樣的國家,其人均GDP只有879美元--也就是說大約有70%的坦桑尼亞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美元--新法規無疑將會加大他們的財政負擔。

YouTube上的一位創作者Faith Hilary表示,有了這些規定,做播客就一點也不值了。這位擁有4500名左右粉絲的創作者表示,自己將不會迴歸自己的頻道。“我從谷歌廣告那裡獲得的收入本來就非常少,這還不包括我花在視頻(製作)上的時間和我花在網絡上的錢。我得到的錢遠遠達不到被要求的許可費用。”

費用還不是坦桑尼亞的網絡內容創作者面對的唯一問題。這些新規還讓像Aikande Kwayu等這樣的個人創作者認為在網上創作並不值得。Kwayu是一位管理和政策顧問,她曾經擁有一個發表書評和小小說的文學博客。她指出,像“在線內容供應商”、“被禁止的內容”等模稜兩可的術語是一個交易破壞者,這些要求為其帶來了許多她沒有時間去承擔的責任。

對於博客主Elsie Eyakuze亦是如此。最近她就停止在其曾獲過獎的博客The Mikocheni Reoport上發帖,同樣也是因為新規定所帶來的高費用。她把政府提倡的這個徵稅想法稱為是嚴格控制自由言論的“不堪藉口”。

在眾多關閉的網站中,JamiiForums是此次新政受影響最引人關注的網站之一。這個時常被比做是“斯瓦希里語的維基解密”的網站過去曾就資源保護問題跟政府對抗過,而新的網絡內容規定使得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一開始,由於未能完成註冊並獲得許可,該網站已於上個月被迫下線;後來雖然註冊已經得到批准,但相關部門堅稱該網站在獲得政府提供的批准文件之前仍需要保持理想狀態,這一流程使得該網站的運營不得不推遲兩個星期的時間。除此之外,JamiiForums未來還將需要每天對收到的評論進行監控,同時還要收集用戶信息並在12個小時內刪掉被認為不合監管規定的內容。對於網站聯合創始人Maxence Melo來說,這樣的規定是不可接受的。過去,他和另外一位創始人Mike Mushi就曾因拒絕與當局分享用戶身份而被逮捕拘留。

Melo指出,一開始他們認為政府的監管是跟錢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即便他們支付了相關費用監管人員卻告訴他們如若不收集用戶數據將視為違反規定處理。“(政府)可以控制傳統媒體,但他們無法控制網絡空間。所有這些法律則都是關於網絡控制的。”

由於坦桑尼亞的博客圈子不大,所以新規定實際上並不會給政府帶來多大的經濟收益,但它卻著實有效地將大多數坦桑尼亞人推到了網絡空間的邊緣,在那裡,他們既不能說法也能創作。據瞭解,到目前為止,非洲創作者都是通過網絡途徑與有問題的西方觀點展開鬥爭,但現在,在坦桑尼亞這些努力正受到威脅。

除了言論自由的限制之外,這個國家的創造性成果也受到了影響。作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攝影師等不僅必須要支付高昂的許可費用,而且還要冒著被政府以各種不友好的理由將其全部網絡財產清除。

看起來坦桑尼亞的這套新規定似乎還啟發了其鄰國--烏干達,後者也開始執行社會媒體稅:從7月1日起,Facebook、WhatsApp以及其他社交媒體用戶每天都必須要支付200烏干達先令(摺合人民幣約為0.35元)來獲取訪問權限。烏干達政府表示,新的社交媒體稅則是為了減少流言蜚語併產生收入來償還國債而制定的。但批評人士卻認為這是一套壓制言論自由的政策。


cnBeta


黑人偏醜,蒜頭鼻子居多。

國家銀行有CRDB,NMB,EXIM等。

目前總統(圖三)比較偏執,喜歡獨斷獨行。

國家啤酒廠有kilimanjaro, serengati。

貨幣是坦桑先令。

最大企業是做食品的,叫AZAM。

首富剛被綁架過,安全釋放。

一時想不起再多,慢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