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結束後,過年沒回家的,你們還會選擇回家看看嗎?

甜甜的媽媽


過年沒有回家的,不外乎是因為當地生產工作的需要,或是有準備回家但臨時服從組織的安排而不回家的,更多的是疫情的需要,服從祖國大局的舉措,抗擊疫情。

此次疫情的爆發,無不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電話、視頻,問寒問暖,叮囑著不外出帶口罩勤洗手,隔三差五的,又是表達著牽掛和濃濃的親情。

疫情結束以後,大多數人都會有回家看看的衝動。我們不難理解。經歷過揪心的每一天,聽聞過生死離別的傷悲,能夠設身處地的懂得,對親情的眷戀。但是,我們是否更加理性一點,如果有大把的時間,是該回家看看。如果沒有時間,工作太忙,或是掙扎在溫飽線上,就沒有必要,非得回家。不錯,親人間最需要的是陪伴,但我們不可以犧牲自己的工作事業,要知道,工作好了事業成了才是對親人最好的報答。我們可以多點電話多點視頻,可以寄點暖心的東西,表示不能回家的歉意和濃濃的問候。在我們有時間的情況下,再抽出時間,回家看看,陪家人聊聊。


淡淡又平


疫情結束後,一定會回家看看!

老公和我在我的老家這邊生活,由於工作原因,每年只能五一、十一、過年回去。近兩年公公腦溢血導致半身癱瘓,一直在床上生活。每次回家看著他望著窗外的我們的眼神,那是一種期盼,是一種滿足,是一種幸福……孩子陪伴在其左右:“爺爺,爺爺,爺爺……”的稱呼他,笑得像個孩子一般!我們回家的時候,又是往窗外望著我們,那是一種不捨,是一種難過,是一種想出來送送卻又無能為力的無助!

年前老公臘月二十八才從外地回家,疫情嚴重,就沒有回去。老人為孩子操勞一生,我們不想有“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這次疫情又告訴我們親情真的很重要!

所以疫情後一定會回家看看的!


膽閉娃媽媽


我是武漢人,我老婆是恩施人,準備今年她家過年的,無奈一場疫情阻擋了回家的腳步…,今天是3月1日,離武漢封城已經39天,我們繼續響應政府號召,不出門宅在家不添亂[微笑]。恩施是一座美麗的山城,空氣非常清新,我們每年至少要回去一趟,看望老人,走訪親戚,爬爬山,呼吸新鮮空氣…。今年春節疫情耽誤了,疫情過後我們肯定還是要回家去看看的[笑]


加油吧武漢加油吧中國


如果有讓休息的時間必須回,去看望很久沒見的父母,說到這裡我眼淚瞬間掛腮,父母年事已高,他們每天盼望我們回去。尤其我的父親,他老人家是已有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要求我們嚴格遵守國家的規定,不能給國家添亂,所以我們至今沒回去過。等到疫情結束,一定回去看望二老![祈禱][祈禱]

祈願疫情的陰霾儘早徹底散開,讓所有的人沒有牽絆,沒有阻隔,走自己該走的路,做自己該做的事,過自己該過的生活!


wscrufen


家是人心深處最濃情的所在。對於有些人而言比如我吧,雙親已去世,家對我只是一個骨架,我只能在心裡遠望而回不去了。幾天前我夢見了親人,我在文章《我媽這個人》裡寫到:“ 被人忘記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殘酷在活人心裡。在我看來是如此。因為我連做夢都夢不到我媽。她走得突突然然徹徹底底。假如我媽在我的記憶裡都漸漸模糊了,對我絕對是一種精神打擊。我只有記下來,不斷地自己跟自己對話、反問、糾錯,我媽才不會散去。我要留住她。”。如果家還在,無論多大風多大雨,千里萬里我都要趕回去,父母在親人在,不能久久遠遊。


民國滋味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家,是溫暖的港灣,有家才有我!家,每每在我快要放棄、崩潰時,給我最大的鼓勵!

我一定會回去,一年中回家的時間不超過1月。這是我們的痛處,也是我們淚處!有很多事,想要跟爸爸媽媽分享,有很多人,想要見見。隨著父母年齡大了,作為兒子的我,這也是我所不願意面對的事。

所以我一定會回去,回去陪陪雙老。不管有多遠,不管有多忙!


我不配你揍你


今年是在家裡過年,沒有在外地過。但是疫情沒有過就出來工作,作為80後的創業者家有老小,

還有房貸要還,疫情開始前大家都被禁足在家一個月都沒有收入來源。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尤其是今年的日子真的是很無語啊!


BEISE


這場突如其來的肺炎,打亂了很多人的回家計劃。一年一盼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今年我也沒能回的去,所以疫情結束後,我會回家陪陪爸媽,把錯過的春節補上!現在我們年輕人有太多的計劃要完成,有太多的夢想要實現,離家外出工作已經成普遍現象。可是遠方的父母等待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過一天少一天,這場疫情也告訴我們時間從來不會寬容的對待任何人。

所以我只想要從此刻開始像他們愛我一樣的去愛他們了。有時候一轉身就是永遠,生命是很脆弱的東西。


放牛的魯西西


我今年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的,以前也有過年不回來年後回的情況!今年也是特殊情況,你可能因為工作或者疫情原因過年沒有回家,如果父母或者孩子在老家年後還是應該回家看看,現在交通方便了,不一定非要過節才回家,為的是給家人多一分陪伴!在家人眼裡可能你回去團聚才是最大的節日!


用戶106001217364


疫情結束後,過年沒回家的,你們還會選擇回家看看嗎?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應該是肯定的,回家看看。 家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所住的地方 。家是一種責任,家更是我們的生活精神支柱。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都措手不及,有的人被隔離在家,有的人奔跑在抗擊疫情乾的前線,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內心的焦慮與恐慌,還有前所未有的距離,屏幕前觸摸不到的親情。回家成了我們到不了的遠方。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里仁》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這句話就在我們的一個朋友家體現的特變明顯,家中子們三個,年前朋友母親因胃不舒服生病住院,哥哥姐姐都不在身邊,唯一朋友住的比較近,但開車也得40分鐘的路程,住院期間朋友在身邊伺候,想著哥姐離得遠,打電話也沒有告訴他們,一是怕他們擔心,二是想著快過年了也快回家了,就沒告訴他們。終於年前放假了,又趕上疫情,遠嫁他方的姐姐哭訴著想爸爸媽媽,卻不能回來探望,母親卻在屏幕的那面強忍著淚水堅強的說,咱這不是看到了,疫情這麼嚴重只要大家都沒事就在家裡待著,有吃有喝的就是幸福,媽媽沒事,你們都好好的,爸媽也放心,等疫情沒有了再回來

.

朋友姐姐頓時淚流滿面。

父母陪我們長大,而遠在他方的你卻不能陪他們慢慢變老,所以有時間就去看看父母,時間從不給後悔的人送藥,別讓遺憾活在回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