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什麼可以一生喜歡的作者?

lierenhuichang



我來說毛姆吧。

毛姆這個人很有趣,他寫作從20多歲寫到了快90歲。先寫戲劇,然後寫評論,寫小說,除了不寫詩,剩下什麼都寫。他自己還做過一個排行榜,他認為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個作家。

當然了,他也評價自己:“20世紀裡最二流的小說家裡邊最一流的,寫作水平和自己的橋牌水平差不了多少。”雖然這話很多人都不信。

毛姆自己最愛的一個主題是,一個追求高尚理想的人決定把自己的追求發揮到極致。從《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特里克蘭德,到《刀鋒》中的拉里。幾十年過去了,這些主題都沒變過。要是沒有讀過毛姆的生平,還真的以為毛姆就是這樣一個人,真的一生不追求物質只追求精神生活。

然而,毛姆的一生絕對不是這樣子苦行僧的過了下去,他的一生精彩的讓人瞠目結舌。伊夫林·沃就評價毛姆是:“去過所有的地方,讀過所有的書,見過所有的人,吃過所有的東西。 ”

說回寫作。

文筆這個的話,我到不是很好說。因為我不太清楚文筆好的概念究竟是怎樣。依我讀書的經驗來看,大概就是,話能說清楚,寫東西能寫的立體,有層次感。如果在這個之上,再有節奏感,我認為就差不多了。

所以毛姆的書,不應該只讀《月亮》、《人生的枷鎖》與《刀鋒》這三本。我覺得倒不如去讀一讀毛姆的短篇還有幾本隨筆集,例如《作家筆記》、《總結》以及《在中國屏風上》等。尤其是《在中國屏風上》。

單論毛姆小說的語言風格,毛姆的作品應該是冷靜的不能再冷靜。諷刺的不能再諷刺。詼諧的不能再詼諧。那種典型的英國人式的諷刺加幽默,讓你很容易對著毛姆的短篇集一篇又一篇的讀下去不能停手。比如你看毛姆寫自己碰到一位許久未曾見面的女士,兩人吃飯。毛姆通篇寫此女士如何虛偽的騙自己的錢去吃東西。如果讀到這裡,似乎只是毛姆全篇洩憤罷了。然而末了出,毛姆只寫一句,此女之後多年未見,如今已是300磅了。這短篇小說,叫做《午餐》。

或者是毛姆早年諷刺女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幹別的。”與斯特里克蘭德的那句:“女人的心胸狹窄。她以無限的耐心準備把我網羅住,捆住我的手腳,要把我拉到她那個水平。”

這是毛姆式的諷刺,然而毛姆卻不單單隻有諷刺。也許是因為毛姆寫書受眾的緣故,毛姆總是會讓整本書裡最受讀者歡迎的某一兩個角色對話,然後把自己要說給讀者聽的話全部都表現出來。在毛姆的諷刺背後,他總會用自己的筆點破你,讓你不知不覺的,就把自己帶入到毛姆的世界裡,產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個是毛姆式的說教。這種說教不生硬,用現在的話來說也不雞湯。而且,毛姆經常性的將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擺出來,再進行爭辯。進而讓讀者自己去選擇。

所以讀毛姆的小說,你總會笑,你笑書里人的愚蠢,笑毛姆輕鬆點破,你很容易被毛姆帶進書裡,然後跟著毛姆一起嘲笑。毛姆的有趣就體現在其典型的英式諷刺上。

當然了,除過這些,恐怕毛姆最大的魅力。還是其筆下將“人性”拿出來審判,然後再放回去的一個過程。

毛姆喜歡“審判”,這是我給他的定義。讀《人生的枷鎖》就能明白。從家庭,到宗教,朋友,愛情,夢想。凡是年輕人所追求過,所信仰過的東西。毛姆一溜煙的全給你審了一個遍,然後告訴你,這個時候,你再自己進行選擇。

到了《刀鋒》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簡直是一部生活面面觀。也難怪給二戰後的青年們指向了一條明路。

我認為有趣和文筆,這兩個概念都很寬泛。但是綜合起來看,毛姆一定是可以算是一等一的。有趣不是指的在文章中抖包袱,放機靈。或者是現在段子手們所寫的這種前後不一致,能讓人笑出聲的段子。

有趣應該是這樣一種感覺,或者是信手拈來的趣味,比如錢鍾書式的:“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或者是能讓讀者在一瞬間完全帶入到作者寫作時的場景之下,體會作者真真切切想要佈置給讀者輕鬆氛圍感受。比如我舉毛姆那篇午餐的例子。或者是能通過作者的眼睛,看到一個自己從未想象過認識過的世界,比如卡爾維諾的《宇宙奇趣全集》。


聽訟者


汪曾祺: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老

初遇

第一次知道汪曾祺,是在初中課本上。有一篇《高郵鹹鴨蛋》,就是汪老先生寫的。其中有一段“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我心想,這老頭未免太過自戀了一些。少年懵懂,不知大師。

課文《高郵鹹鴨蛋》

高郵雙黃鹹鴨蛋

再遇

第二次,是在一間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有汪老的《一輩古人》,人與書、人與人看來也是看緣分,有些書或許與你暗合,有些人或許與你本該相識。一遍看下來,覺得這老頭年少就頗負才氣,深受長輩,師長喜愛。卻又吊兒郎當,不羈的很,愛吃。愛吃這一點可是深有體會,一本書下來,幾乎篇篇不離吃。這可對了我的胃口,汪老寫吃寫得極妙,文字樸素,有時是通篇的大白話,可偏偏勾走了我的魂,也對這個老頭愈加好奇。

一輩古人

作家中的那些吃貨——老頭兒汪曾祺

被遺忘的汪曾祺文稿:喜愛書畫的他曾為三位書畫家寫序

冬夜最宜讀汪老,笑談記得舊時好 ——漫說《做飯》

之後,與汪老不斷的邂逅,讀他的書多了起來,《逝水》《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等等。愈深入,愈加對這個老頭著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變老

美食博主

對汪老的評價有很多,人們稱他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足見汪老地位。也有人稱他為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可見汪老的吃是深入人心的。我想,汪老大概會喜歡沒美食博主這個稱號吧,談到吃,他像個挑食的孩子。汪老出國參加國際寫作活動。給家人寫信:

“昨天我已為留學生炒了一個魚香肉絲。美國豬肉、雞都便宜,但不香,蔬菜肥白而味寡。大白菜煮不爛。魚較貴。”汪老做菜是一把好手,也愛給人做菜,他曾說,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讀到這處,我又想,這老頭,實在自戀。

“晚餐是向這裡的中國飯館羊城飯店訂的,但一點也不好吃,全無中國味。我實在難以下嚥,回來還是煮了一碗掛麵吃。美國菜(即使是中國飯館做的)難吃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吐槽美國飯菜,這老頭,實在可愛。

“我回來要吃涮羊肉。在芝加哥吃了烤鴨,不香。甜麵醬甜得像果醬,蔥老而無味。聽說北京開了一家肯德基炸雞店。炸雞很好吃,就是北京賣得太貴了,一客得15元。美國便宜,一塊多錢,兩大塊。”在美國,還是心心念念吃。

文壇上的美食家

一生“平常”

汪老美食看世界,我從美食中看汪老。汪老從不在文字中灌輸觀念,他的文字簡簡單單,像老人乘涼時,與周圍的人閒聊一般,聊家常瑣事,人生百態,柴米油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汪老一生並不平常,他經歷過戰火,跑到西南聯大唸書,在哪裡遇到了他的老師,沈從文,也是在哪裡,他開始寫作;經歷過文革,被下放到設在沽源的馬鈴薯研究站,畫一套馬鈴薯圖譜,汪老畫功也很好,可惜畫稿毀於“文革”中;也有過輝煌,參與京劇《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貢獻,而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說到這裡,汪老演戲也是一把好手。

汪老在《人間草木》裡寫:“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原來汪老也是這樣放肆的人。就是要做梔子花,香得痛痛快快。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汪老談了一輩子的美食,終於看通了世界,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而已。

汪曾祺於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走了。

(圖片和部分文字材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是郭十一吶


莫言可以說是當代里名氣最大,也是著作最為豐富的一位,他不僅獲得了國內眾多的文學獎,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僅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試想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還有那麼多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每年也只是頒發一次,莫言能夠獲得,這也足夠說明了他的實力。

莫言寫過了很非常優秀的作品,例如《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等。這些作品,那都算得上是當代一流的佳作。

閻連科是屬於那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同樣的在國內受到很多讀者的追捧。他本人也是同樣的獲得過很多國外的大獎,例如2013年獲得了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4年獲得了卡夫卡文學獎閻連科是屬於那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同樣的在國內受到很多讀者的追捧。他本人也是同樣的獲得過很多國外的大獎,例如2013年獲得了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4年獲得了卡夫卡文學獎。

閻連科值得一讀的作品有《受活》、《日光流年》、《風雅頌》、《丁莊夢》、《四書》等等。




落葉傷痕丶


這個首推南師南懷瑾——當代大德,已圓寂。精通儒、釋、道乃至拳、醫、劍等等。可謂“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是一名通古曉今、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大師。不管你是崇國學,或是愛丹道,又或修佛法等等,你都能在他的作品得到受益。嘆言:“即便一個人讀過南懷瑾的全部著作,也會認為他是一個大問號“。然於南師的自我評價卻是”一無所長,一無是處“。

共有《論語別裁》《易經雜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禪宗與道家》《如何修證佛法》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清淨梵


你自己!你是自己一生經歷和故事的作者,只有一直熱愛自己的生活才會一生歡喜!

小時候喜歡連環畫、喜歡神話傳說,再大點喜歡詩詞,再大點喜歡文章再大點喜歡經典,再大點喜歡覺得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書籍,再大點喜歡能夠安心的書籍,到最後才發現所有我們看過的書、瞭解到的作者,都是自己生命中旅途風景裡的一朵朵花、一棵棵樹,驀然回首,自己的這一生我們已經用生命寫就!

沒有誰應該成為我們生命中永恆的明燈,自己的路只能用自己的心照亮!每一個優秀的作者在我們人生旅途中,都會陪我們走一段路程,有長有短、有久有暫。可是親愛的,小時候我們靠父母攙扶學習走路,長大了靠自己的雙腿,老了也就會有自己的柺杖。從四條腿飯兩條腿,再到三條腿。別人的思想和言語可以給予我們溫暖,但終歸還需要我們有一顆不斷髮熱的心!

我們的心才是我們一生的主掌,是我們立世的柺杖!我來人間走一遭,不假雲龍不恃鷂。年年風霜雨雪月,不喝忘川不過橋。從來隨風信飛花,生死不礙我談笑。

敬畏生命,和諧萬物。熱愛生命,一生歡喜的去工作、學習,去完善自己、幫助別人,認真書寫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生命“作者”。


久住青山Lee


論一生喜歡的作者,那非魯迅無疑了。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魯迅的生平背景就知道這個人是有多麼的“牛"。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當然,光知道生平事蹟沒有用,我們還需要更加深刻的瞭解魯迅。

當時清朝有一段閉關鎖國的經歷,就是當時外國商船不得入內,所以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貿易就斷開了。就此由陳獨秀魯迅領銜的五四運動開始了。當時推崇人民使用白話文,不用難解的文言文。魯迅的《狂人日記》也就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白話文寫的小說。

關於魯迅的事蹟也有有趣的一部分。

當時魯迅的《狂人日記》初稿被魯迅用來包油條。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關於吃。魯迅也可以稱為一個吃貨。[可愛][可愛]

關於魯迅,還有一個喜聞樂道的"名言"。[奸笑][奸笑]

中學生肯定知道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可見魯迅對後人的影響非常的大。

當然,當時諾貝爾文學獎準備頒發給魯迅的時候,突然魯迅去世了[吐血][吐血]。諾貝爾文學獎不頒給死人。所以中國才遺憾的失去了一個諾貝爾獎。[抓狂][抓狂]

好了,下面就是無憂文學帶來的回答。請讀者隨手加關注和點贊,還可以參與抽獎哦,獲得周邊禮品。好了,今天的回答就結束了,謝謝![祈禱][祈禱][微笑][微笑]


無憂文學文摘精選


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把俄國的苦難,宗教,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

其次是毛姆,他的調侃諷刺,一筆帶過缺滴水不漏。

國內的作家,在世的作家,最喜歡的是劉瑜,特別是《送你一顆子彈》,每年都在反反覆覆的看,感覺與作者在面對面的聊天一樣。


地理少女


個人一生喜歡的作家非托馬斯·哈代莫屬。

托馬斯·哈代進入文學領域不像其他的天才作家那樣,平地一聲雷橫空出世的。相反,哈代年輕時從事過很多的工作,之後才是慢慢進入文學領域並獲得巨大成功的。這樣的經歷可能會給目前在文學這條道路上摸索的文學青年很大信心。當然這並不是說哈代並非文學天才。作為橫跨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的文學鉅子,哈代受到無數讀者和後背作家的愛戴。

初識哈代(作品)是在大學時代,無意間在文學閱覽室發現《還鄉》,讀完之後深深地被哈代折服。接下來一口氣讀完哈代所有的小說《苔絲》《無名的裘德》等等。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這位詩人兼小說家。

作為詩人,哈代是敏感的,由於在書中表達在當時顯得超前的思想而被懟(借用今天的詞),哈代決意拋棄小說,轉向詩歌創作,《列王》等詩作證明哈代也是一流的詩人。由於前期小說女性佔有很大的分量(這也讓哈代被視為女權主義者),哈代被諷只會寫女人,他寫出了男性人物為主的《卡斯特橋市長》。今人看來,似乎有賭氣的成分,但也顯出詩人的可愛。

關於哈代的評論很多,哈代的書也有很多,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這裡只是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最後以哈代的一首詩結尾吧。

我爬上山的頂端,

見西天塵霧濛濛,

太陽躺在其間,

恰似傷口的血紅。

恰如我的傷口,

誰也不會知曉,

因我不曾袒露

心被刺透的記號。


救贖15


摩西奶奶呀!

很少有作家能像摩西奶奶這樣讓我尊敬與喜歡,也許稱她作家並不妥當,因為她還是一個畫家,喜歡看她的畫,也喜歡讀她的文字,我相信從中會得到許多啟發,也會解答許多疑惑。

摩西奶奶出生在紐約州格林威治村的一個農場,是一個貧窮農夫的女兒。27歲嫁給Thomas Moses,他也是農場的工人,他們在一個農場上工作。所以她接觸的就是淳樸的農場生活,這也是她日後畫作的主要內容。

摩西奶奶一生有十個兒女,五個夭折,摩西奶奶活到101歲,也一個一個送走了她的兒女和丈夫。她76歲放棄刺繡開始作畫,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最早的繪畫是柯里夫和艾夫斯圖片和明信片的臨摹品。不久她根據對農場的早期生活回憶而創作,主要描繪是童年時的鄉村景色,小時候,她只是作漿果和葡萄素描,成年後她才用上了畫筆和油彩。摩西的風景畫能敏銳捕捉到季節、天氣和時間的細微差別。

摩西在她80歲時即1940年在紐約舉辦個展,引起轟動。此後她的作品成為藝術市場中的熱賣點,並且贏得了很多獎項。上百萬張的問候卡紛至沓來。最熱門的暢銷書、電臺與電視臺的採訪使她比任何其他藝術家都更深入到美國家庭中。她的質樸、誠實,她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無疑是解除冷戰時代人們焦慮症的受人歡迎的一管清新劑。

在她100歲的時候,紐約州將她生日那天命名成"Grandma Moses Day”。在她100歲以後,她畫了另外的6份作品。

1961年12月13日,畫家摩西奶奶在紐約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終年101歲。她留下了11個孫輩、31個曾孫輩和無數的驚歎她的人們。雖然她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她的作品並不僅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和對過往的傷感懷舊,她描繪的是永恆的東西。

有人問她,你為什麼在年老時選擇了繪畫,是認為自己在畫畫方面有成功的可能嗎?她是這樣說的,繪畫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充實,假如繪畫至今,我依舊默默無聞,我想現在的我依舊會過著繪畫的平靜日子,繪畫之初,我未幻想過成功,當成功的機遇撞上了我,我也依然過著繪畫的平靜日子。

我想,如果這位老人出現在我面前,她一定是慈愛的,她的每一道皺紋,都洋溢著智慧。俞敏洪老師說過一句話,當你八十歲的時候,讓你的皺紋裡透露出的是庸俗,還是智慧,全都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

我不知道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怎樣的,我能夠做到的只是盡力去接受生活所賦予我的,讓每一個當下都能夠是完美無缺的。生命本就是一次探險,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賭博,一次次地把自己當做賭注,一次次地做出選擇,生命的奇妙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換一條路又會是怎樣的風景,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活在當下。

做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那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有多少事情,是因為你不敢而沒有去做的;有多少事情,是因為別人一句嘲諷而沒有去做的;又有多少事情,是你覺得太晚而沒有去做的。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對了。像摩西奶奶一樣,即便已經八十歲,依舊可以作畫,依舊可以去追尋自己的所愛。有些路啊,走下去才知道它有多美。

誠如劉媛媛所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相信夢想,相信努力的意義,相信遺憾比失敗更可怕。

希望你回顧自己的一生,會因為真切的活過而感到坦然,惟願歲月靜好,內心從容。


小九的書影音


路遙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近代反映中國農村一代不安於現狀,不屈從命運的長篇鉅著,她是一部勵志向上的作品,而且書中的王少平就是我的一個縮影,他的成長奮鬥史對於我來說感同身受,明明就是在寫我啊!其實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本書,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如此的文筆給他記錄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