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有一種牽掛,叫回家

有一種期待,叫過年

有一種生活,叫趕集

每年的年根,都會有一個期待,讓你翹首以盼;每年的寒冬,都會有一種溫暖,讓你樂在其中。那就是回老家過年。

從2005年,我從棗莊老家外出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回棗莊的次數越來越少,但牽掛的情懷始終未變。每年的過年,這是一項回老家的“必備”事情。家庭聚會、同學聚會、朋友聚會,讓我不斷的增加著與老家的情感維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曲子,勾起每一個遊子對家鄉的思念;“做一個招人待見的叔叔、阿姨”的段子,渲染了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歸根結底,春節,讓每一個人一年中緊張、忙碌、充實而又有壓力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

而每次從外地回棗莊,有一件事情是必做不可。這就是春節前的最後一次趕集。

這是一段對話(翻譯內容請自行腦補,如有不懂,請詢問身邊的棗莊人)

“別日念,往前走啊,後面都擠成堆了”

“唉,你慢點,你拿的東西都碰我的割了敗子了”

“別胡落落,我的東西都攜好了”

“管了,你倆別格氣了,讓別人聽了多呃養人”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棗莊,是我的家鄉:這裡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裡有著名震一時的富饒煤田,這裡有著風光旖旎的旅遊景區,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著厚道淳樸的民風民俗。我認為,在除夕夜晚的團圓宴前,趕集也是棗莊人,特別是老一輩感覺特別有“儀式感”的事情。

期盼春節,是家人親友團聚的“序曲”;享受春節,是親情傳遞的“載體”。在棗莊,一年一度春節“大戲”如期“上演”,演繹著棗莊的語言、文化、生活……趕年集、買年貨,給每年的傳統春節,增加了許多鄉情元素。

“我佛,餒這闊貝菜總賣的?”(翻譯:我說,你這顆白菜是怎麼賣的?)

“大甫,1塊”(翻譯:大叔,1塊錢)

“我滴乖乖,白造耶了,忒貴了,剛才給俺逮駝來的,人問的才五毛”(翻譯:我的天啊,別胡扯了,也太貴了吧,剛才和我一塊來的,人家問了說才五毛錢)

……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城裡的集市有城裡的特點,攤位整齊,種類豐富,車來車往;鄉鎮的集市有鄉鎮的特色,不求美觀,隨意擺放,實惠便宜。但,最大的共同點:樸實的棗莊人說著棗莊話。這裡,是學棗莊話最好的課堂,什麼“口味”的都有。

每年的春節前集市,雖然受地域影響,日子不同。但,只要是年前的集市,每一天都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對於棗莊人來說,趕個集、買夠東西,好好回家一起過個年,這是必須要做的。所以,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乾貨糕點,這些琳琅滿目的物品,既會讓每個人目不暇接,也準保讓每個人期盼而來、滿載而歸。看那,有“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送節禮的,有購物袋、籃子裡裝的滿滿當當回家過年的,還有精細挑選、應付一日三餐的,可謂集市老少“眾生相”。

再看各個攤位前吧,無論是晴天陰天、男女老少,諸如討價還價、甄別挑選、拖筐帶籃的,幾乎是每個前來集市人的“標配”。小販們的吆喝,顧客“貨比三家”的“挑剔”,上演了一場場“鬥智鬥勇”的“買賣戲”。更為經典的,是“欲買還走”的標誌性“套路”。假如你看上了某種物品,並報上了自己心儀的價格,但商販不同意時,假裝自己不想買了、想走,但走的過程中一直等著商販叫回自己,然後繼續討價還價。一般說來,當商販叫回自己時,買賣基本成交了。所以,棗莊人對此“屢試不爽”。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春節前的棗莊:有一種生活叫“趕集”(多圖分享)

每一年、每一次趕集,雖然家中的年貨早已提前備全,但還是喜歡走在人來人往中,看大包小包的人們喜悅的表情,聽小攤小販的叫賣聲、音響中的宣傳聲。火紅的燈籠,精美的春聯,誘人的熟食,多樣的商品……讓原本逐漸失去的一點又一點“年味”,又豐富了內容。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在富裕。當很多人說如今的過年已經失去往日年味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社會繁榮、生活富裕、物質充實的表現。所以,如今集市上來來往往的人們,不僅侷限於前來購買過年急需的物品,更有很多人是在擁擠中感受年味、在爭討中享受趣味。這些,才讓我們感受到:春節,又快到了。

這種春節前的生活,就叫“趕集”。

此次推送的照片,是我2018年、2019年趕集時所拍的。今年春節,受“新冠”影響,自己主動選擇了不去趕集。此時正在春節假期,看罷此文,就當又趕了一次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