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70、80後老去的時候,農村的莊稼誰來種?

智慧農業醉清風


科技進步帶了社會的進步,讓很多農民從農業中解放出來,走向了第二第三產業,但是國家對農業的重視一直也沒有放鬆,用各種政策鼓勵農民和支持農民種地。比如退耕還林政策,種糧補貼政策,產業化項目扶持政策,農村合作社扶持政策,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等等,對不適合耕種的坡地由耕地轉化成林地,對適合耕種的平地和緩坡地因地制宜發展規模農業。部分地區實行集中流轉,集約化經營。因為國家大力扶持,加之老一輩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依賴,使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發展一直保持欣欣向榮的局面,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供給一直保持穩定,沒有造成短缺與恐慌。

為了進一步落實城鄉一體化,縮小貧富差距,讓農民更好的享受到國家的改革紅利,國家最近幾年又推出了一系列照顧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優惠政策,如“生態移民”、“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等措施,將大量農村人口移民搬遷到城鎮去居住,為了鼓勵農民對農村土地精細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實施了土地確權制度,為下一步土地流轉做了很好的鋪墊。

當70、80後老去的時候,農村大部分地區將實行規模種植、規模養殖,一大批旅遊觀光農業、滴水灌溉的現代化農業、美麗的農場、農莊將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當人們在城市厭倦了高樓林立、人聲鼎弗、車水馬龍,週末都跑到農村來度假、休閒,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在城市打拼累了的遊子,會選擇回到風光旖旎的家鄉來頤養天年。城市與農村變得沒有距離,只是我們的一個選擇。那時候就真正實現了城鄉一體化,貧富差距不再那麼大,農民不再仇富,富人不再嫌棄農民,社會更加和諧,人們走起路來都滿懷自信,臉上洋溢幸福的光芒,見面都是“你好,要去哪裡開心?”,而不再問“你吃飯了嗎?”。

木蘭設想,僅供參考。謝謝大家的閱讀。


木蘭創業記


杞人憂天了,我是70後,我以前也不願意種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在對土地有超乎尋常的興趣,70、80後老了還有90、00後,生生不息,再說以後傳統的耕作模式也顛覆了,需要人力的很少,都是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國家和市場會調控,不會讓耕地閒置撂荒的。舉個例子來說我老家這裡二十年前還是小四輪耕種,一家夫妻二人勞累一年耕作二三十畝旱地非常吃力,現在機械代耕兩三家互助種植上千畝地都很輕鬆,一年在田間勞作不超過50天,且產量較為穩定。之前每當本地農耕人口流散多了導致耕地無人耕種的時候,本地政府就聯絡外地的種植戶來承包耕種,根本沒用撂荒的情況出現,近幾年耕地更是搶手,地租都被炒起來很多,哪有無人種植的情況出現了。


秋水長天1974


最近,有農村網友提出自己的憂慮,現在80後、90後、00後全都進城了,10年後農村的莊稼究竟靠誰來耕種?

對此,農業專家也有同感,現在農村裡種地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十年以後他們會逐漸老去,現在村裡的年輕人既不願種地,也不願意搞養殖,預計傳統意義上的種地人十年後就會斷檔。

實際上,中國人若都不願意種地,糧食全依賴進口,那是不行的。我國的年產量在5.9萬億斤,而全世界流通的商品糧總共才3萬斤左右,就算全賣給了中國也不夠,更何況不要說糧食全靠進口,哪怕糧食有30%靠進口,也會被別人趁機卡著脖子。

所以,中國的糧食問題歸根結蒂還是要靠自己,主糧自給率要達到95%。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擔心10年後農村沒有人種莊稼,屆時各家各戶都把土地集中起來,搞股份制公司了。

未來農村肯定會成立農業生產合作公司,農民要麼成為企業一員,要麼在每年有分紅的情況下,進城打工。也就是說,從之前的廣種薄收的小農生產方式,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美國就是靠現代化農業,只有3%的農業人口,養活了97%的美國人民,甚至剩餘的糧食還能出口。

此外,要說中國的90後、00後們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那也是不正確的,年輕人喜歡創新,喜歡生產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現在很多農村有80後、90後的年輕農民承包土地做草莓種植,另外還有人承包土地種桑樹養蠶,更有一些人承包土地種葡萄、種桃樹等等。

年輕人往往通過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更專業的生產、更多元化的種植。

更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農村人口養豬是十幾頭,幾十頭的養殖。以後,新一代農民養殖家畜的更加高效。將會成立更加專業化的家畜養殖場,投餵抗病能力更佳、營養成份更高、促進生長能力更強的優質飼料。

而規模化、科學化養殖之後,將來中國農村的家畜的疫情都能被有效控制。養殖場的抗風險能力將更加強大。未來,中國的農產品價格也會像現在美國的農產品一樣便宜。

10年後中國農村的莊稼由誰來種?這個問題既是大的機遇,又有棘手難題。所謂難題就是將來50、60後的種田人都要老去了,土地將無人耕種,而且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還真不能靠國際市場解決。

但又是有機遇,將來中國農村土地如果能實行集約化管理,由當地年輕人來搞現代化農業,或生產高附加值農產品,或搞大規模的家畜養殖基地,那中國的農業將逐步進入現代化。雖然未來種地和養殖的人越來越少,但廣大農村的勞動生產率卻大幅度提高,這也是我們值得期待的。





天天做好事連培勝


當70、80後老去的時候,農村的莊稼誰來種?

這個問題又是在發表家國情愁。題主說的,好像現在農村幹農活是70、80後是主力,其實,錯了,現在農村幹莊稼的主力軍是50、60後,不信,你看看你們村種莊稼的農民。

現在的70後和80後是農民工的主力,特別是一線工人,還有一些是60後工人,說實在話,年紀越大,幹活越賣力,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

如今的農村幹農活的,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太,不要問他們年齡多大,就是七八十歲了照樣幹農活,這就是農民,活到老幹到老,如果哪一天休息了還不習慣。

今年的特殊時期,我們農民真是休息時間太長了。我們湖北更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幹農活,眼看春耕要開始了,真是著急。

等哪些7080後到老去了,90後,00後能接班種莊稼嗎?

其實,我們的擔憂是多餘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首先,現在農村一直在土地改革,將來土地肯定會朝著流轉集中化發展的,將來農村是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多位一體的現代農業了,到時候可能是以農業技術公司為主體管理農村的土地了。

其次,農民並不是生下來就該繼承和發展農業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以農民就是農民的眼光看問題。難道我們農二代或者農三代一定只有農業的出路嗎?這樣的觀點不妥。農民也可以去大城市發展,同樣可以為國家現代化作貢獻。

最後,將來的農村非常適合養老。說不定將來農村成為接納城市老年人的主陣地。這樣,農村生活環境將大為改觀。

老村好農關注你。


老村好農


問題問的非常好,特別值得深思。我是70後的農村人對於種植莊稼來說也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吧!仔細想想我們爺輩們和父輩們都是從背朝黃土面朝天裡走過來的,他們的不易教育了我們也要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把農活幹下去。

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活被機械化所代替。比如現在收麥子有收麥機、收玉米有收割機、收花生大豆紅薯等全部都是機械化了,根本就不是從前做什麼都要用雙手摸索了,我們的父母真是最受罪的一輩人,他們一輩子硬生生的用身體支撐了一個家和一片藍天。我們太多的農村人都有同感吧!

現在的農村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正如您所說:"農村也在潛移默化的變化著,幾十年後的農村究竟會怎樣也離不開我們這代人的辛勤培養。拿現在的農村來看,慢慢的農村的農場越來越多,包地戶也越來越多。農村人慢慢的把地都集中租賃給了農場主種植,這也許就是所說的集體農場吧!一個大的農場現在一切都是現代化的種植農作物什麼的根本就不需要多少人,一般也就只需要幾個人就足夠了。所以從此可以看出農場幹農活節約了許多的勞動力,但節約勞動力的同時同樣降低了成本更加提高了利潤。我們70、80後慢慢的做起農活種植莊稼也越來越少了,因為機械化減輕了壓力方便了我們。

特別是國家考慮的更加完美,現在國家也正在推行土地流轉,為的就是能夠形成新型的農村土地種植模式。我們相信我們國家的農業隨著社會高科技的發展,也一樣會象發達國家那樣一切都會實現現代化,能夠更好的使用大型機器種植收割實現高科技的。所以我們在培養教育下一代時也不要太過憂思,讓他們也懂得種莊稼的常識和重要性。只要我們做好榜樣當我們既然老去我相信我們的90後、00後也一樣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高科技現代化會過的更好的。

常言說:"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代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社會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們相信祖國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繁榮富強!。





婷晴兒


交叉更替,就像割韭菜一樣,新老交替,老人走了換新人,日月輪迴,千百年來我們就是這樣,從遙遠的古代到現代文明,我們一直這樣輪番耕作,我們的土地永遠不會荒蕪,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基礎,我們一直倡導發展農業,振興工業,所以農業是我們的基礎產業,種地永遠不會消失。

從古至今農業就是我們的基礎產業,農業為本的發展理念,國家在農業上也是大手筆,不斷加大農業補貼,種地有補助,看病有醫保,孩子上學不要錢,現在的農業更好,到處都是刷卡出水的機井,澆地方便,老百姓絕對舒坦。

種一畝麥子補貼125元,取消所以的苛捐雜稅,所以現在的老百姓種地也有利潤了,大家也熱衷於種地,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就立足家鄉,發展農業生產,家裡種10畝地一年也有萬兒八千的收入,平時打打零工生活無憂,所以現在的農民家家有存款,生活幸福。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種地,這個不是問題,以後土地會扭轉,越來越多的農業合作社應運而生,以後的農民坐等收租就行了,一畝地多少錢,按年返還,這就是以後的農業,不會種地不要緊,以後農民坐等錢。

未來農業就是某些人的工作,以後的農民徹底解放出來,外出打工,家裡收承包費,外面打工掙錢,等於是兩種收入,所以以後的農民會更幸福。


大海傳媒


現在這個社會,不要說00後,很多70、80後都不願種地了,他們寧願出去務工,也不願呆在家裡種那一畝三分地,因為如果單靠種地這點收入,可以說連飯都吃不飽,更不用說發家致富了。

現在國家對農業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種糧大戶,對他們給予補助和獎勵。就拿我們這邊得農村來說,很多農民把自己的田地租給種了種糧大戶,收取租金,這樣一來,那些不想種田的農民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田地被荒,自己可以放心的外出務工,也可以幫那些中糧大戶打點小工,搞點副業,一年的收入算下來比種那幾畝地強多了。

就拿我們江西這邊農村來說,基本在進行土地稻田整改,修水渠,修機耕道,修馬路,稻田實行園林化,目的就是為了水稻的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減少人工勞動力,農民老百姓頁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大事,國家再這方面政策肯定越來越好,農民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吉安偉偉


這兩年流行這麼一句順口溜,說是: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不信你就去農村地裡瞅瞅,55歲以下的,基本都不在田地裡,田地裡幹活的都是5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些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快,而且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和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不再像以前一樣。以前農村人一輩子都守著家裡的土地維持生活,也很少有時間到外面去走走、去看看。農村人的眼界也都侷限在村子裡。但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現在農村人也開始大量湧進城裡工作,眼界也變得寬闊了。不少農村人在城裡也混得風聲水起,也積累了一些財富,將家裡的老房子重新蓋成了小樓房。甚至還有不少農民家庭還買了小汽車。農村人的收入以及維持家人生活的活計越來越多。可是現在大家發現沒有,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都放下了手中的鋤頭,選擇到城裡打工了。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也越來越少,到農村走一圈能看到很多被丟荒而長滿雜草土地。在以前,土地對於農民來說,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對土地都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情。也很少出現土地被丟荒的現象。而如今農村土地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危機”,在農村經常聽到一些老人說,現在70後的人不願種地、80後的人不會種地、而90後的人壓根不提種地。這到底又是啥原因呢?雖說現在農村土地被丟荒的情況非常嚴重,但是不難發現,到農村鄉下去看看,基本都是一些老人在地裡幹活,很難見到有年輕人在地裡勞作的身影。即便到了六月份收割糧食的時候,也偶爾能看到一些70後的人回來幫忙。首先,我們說說70後為何不願種地。對於農村70後的人來說,現在年齡最大的也將近50歲的人了,而人到了這個年齡,經濟方面需要面臨的壓力非常大。上面有老父母需要贍養和照料,而下面還有沒結婚的子女。都需要大量的錢,而現在農村種地賺錢又少。如果只靠種地的話可能都無法維持一家人的開支。所經為了多賺錢,都不願意在農村種地,而選擇到外面城裡打工。其次,再說說80後的人不會種地。現在的80後,可以說是社會各行各業的主力軍。但是對於農村80後這一代年輕人來說,跟70後不同的地方就是,從學校一畢業剛成年,就捲入了改革開放,熱潮。所以一畢業後就留在了城裡工作或者學習,去地裡幹活也都是兒時的印象。自己也根本就沒有真正掌握到種地的知識,大多時間都在外面打工,幾乎很多80後的人都不會種地。最後,再來說說90後不提種地。農村出生的90後,跟70、80後不同的地方就






三農人故事


我是個五0後,真的這問題不好說!種田的辛苦,真一言難盡!六七十年代,年青人泡在汗水裡,耕,耘,鋤,割,集體生活,有苦有樂!割麥子,彎下腰就十幾米,直腰看看,前面拉下十幾米了,只好忍著痠痛再割!少男少女,挑筐田間施肥,你弄平衡了剛上肩,鏟肥的又猛不丁的加了一鏟,那紅腫的肩頭又鑽心的猛疼!秋天交公糧,裝口袋的累,那個上垛的更累!冬天彈棉花,瑟瑟的寒風直衝人面,守著棉花堆卻透骨的寒!女孩的臉黑裡透著紅,多少粉能遮白了?可土地,糧食,那是全民的事,總得有人種呀!現在可好,進口糧食,那外國人的糧食不是地裡長的?有沒有農民呀!享受是舒服點,但這一日三攴總得操心吧!都怕出力出汗,都要臉白貌美,將來的人總不能喝風咽沫,都不種地,美其名日:不會!真不知道人類該咋辦!-




春華4150


當70,80後老去的時候,農村的莊稼依然是農民的種。只不過是換一種方法而已。農村裡70,80後的人都幹過農活。成年以後出去了。有些人即便是出去幹農活,比如說種玉米種菜。那也是投資單位承包下來規劃生產。這種規劃性農業已經慢慢的走向農村。

從70後開始,就開始流行外出打工。80後的人更是不得了。幾乎80%以上的人都沒有在家好好的陪老人和孩子。勞動力都集中在開發地區,農村的地也就慢慢的留荒。這十幾二十年來。有些留荒的地生長出來樹木都可以用來做傢俱了。那麼以後農村的莊稼是誰來種,還是農民種。但不能像以前那樣盲目的種地。以前是你們家種什麼,我家也種什麼,你們村種什麼,我們村也種什麼。結果秋收產值差距太大。

國家對農業問題很重視。知道有的地區土質不好,有的地區水源不好。什麼樣的地適合種什麼樣的農作物,做了調整規劃起來,統一種植。這樣不僅能提高收入,還好管理。或者有專業技術人員,租下整個村的地種植。然後在當地聘用一些有勞動力的人,分配下地幹活。總之一句話,自己在自己家地裡幹活,要聽從別人的安排,還有工資拿。這也許就是以後的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