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博疫·健康住宅|健康社區:軟硬兼具之外,還需要再來點溫度

博疫·健康住宅|健康社區:軟硬兼具之外,還需要再來點溫度

疫情黑天鵝不期而至,在此期間,健康居住層面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再次刷新了人們對“健康住宅”的認知,還引發了一場關於“健康住宅標準”的大討論。

究竟什麼的標準才是適用於現今生活的“正統標準”?疫情暴露出社區配套哪些短板問題?科技對健康住宅發展有怎樣的助推作用?國外標準的“本地化”進程有哪些不適性?這麼多年來,為何中國健康住宅落地進程如此緩慢?企業層面有沒有湧現出大量健康產品範本?

縱然我們都深知,“槍響之後,沒有贏家”。但這次“槍響”帶給我們的思考不能停止,健康居住的改變和改進更不能停滯。

為此,和訊房產推出“健康住宅”系列報道,集行業專家、企業、機構等各細分領域的專業力量,深度探討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獻上房地產人對未來健康居住的一份關懷!

正文

2020開年似乎對我們都不太友好,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全國人民都日日宅在家,期盼官方宣佈疫情得到控制、曙光到來的那天。而居家隔離期間,一個健康的居家環境、專業可靠的社區在此時凸顯出重要地位。2003年SARS期間,位於香港九龍區的淘大花園在出現一例SARS患者後,相繼爆發出現321個病例(最後死亡42人),成為全球範圍內短時爆發SARS疫情最集中的重災區。

雖然後期香港政府查明並公佈是通過小區的下水道汙水管道傳播,但已為時已晚。目前,冠狀病毒暴發期間,我國還未出現大型社區感染案例,可見,除了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外,肩負社區的防疫任務、維持居民正常穩定的社區、物業公司,在這場博“疫”戰爭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距離可以保證住戶完全不被病毒侵襲以及在未來保持身心健康來看,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區還是不夠“能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期健康住宅,我們將從物業的軟硬件、社區的內外部環境、社區的安全防線等幾個方面,來談談一個面對疫情,“無堅不摧”的社區大概是什麼樣的。

01

物業的軟硬件

“這次疫情過去後,物業可能變成購房人買房優先考慮的幾個因素之一。”這是業內人士的看法,更優秀的物業公司,也有能力更好地守護社區安全。好的物業,代表樓盤品質,甚至是樓盤保值的保障。在危機時刻,物業要怎樣做才能給我們安全感?

首先,本次疫情暴露出部分社區的普遍問題有,社區管理應急預案響應不夠及時、防疫物資/民防物資準備不充分,社區鄰里互動有待增進等。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業務拓展及市務總經理林紅對和訊房產表示,社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前沿陣地,面對疫情突發,社區應及時啟動響應機制,實行相對封閉式管理,抓住人員排查、隔離服務、防疫宣傳三個關鍵環節,全力發動社區骨幹、志願者投入疫情阻擊戰;有些社區平日裡對通信設備、物資器材的檢查、維護和保養工作有些不足,在面對疫情的時候物資短缺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另外,僅靠社區管理人員,面對“社區封閉、居民生活陷入困境”的狀態時,常因人手不足導致工作難以面面俱到。而此前有更多鄰里互動的社區則相對更為迅速的建立起了互幫互助群,進入社區工作的良性、有秩階段。

電梯裡的紙巾用來按電梯鍵、公佈消毒時間是社區針對疫情的普遍防疫操作。那麼業內走在前列的物業公司都是怎樣防疫消毒的?和訊房產總結出幾個特點,即“軟硬兼施”:反應時間比普通物業公司更及時、消毒更專業、服務更人性化,個別物業還可以為業主免費提供口罩、消毒水等防疫套裝。

博疫·健康住宅|健康社区:软硬兼具之外,还需要再来点温度

整理:和訊房產

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建議購房者挑選住房,應該選擇擁有優質物業服務的社區。張鵬說,經此疫情,物業服務的受關注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疫情期間,家庭、社區、城市被封閉甚至是戰時管理,人流物流交通受到嚴重限制,此時品質化、全覆蓋的物業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遠遠超出了傳統物業服務的保安、保潔、園林範疇。

除了防疫的舉措,經歷這次災難,物業線上服務也是物業未來值得推進的事項之一。線上服務的軟件在於服務業主的需求、硬件則在於智能化的配備。對於智能化的硬件,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對和訊房產表示,“疫情會加快中國住宅產品的智能化進程。疫情對住宅產品的打造的啟示之一是智能化,現在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成熟,乘電梯和開門都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來實現,以減少不必要的實物接觸。”

另外,三盛物業對和訊房產表示,多年來積極拓展智能家居產品和服務,通過多維度提供個性化的智能家居解放雙手,通過減少觸摸來保障業主的安全。

而軟件方面的線上服務,龍湖物業、金地物業也率先作出範本,龍湖物業倡導業主通過U享家App、400熱線、管家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線上諮詢、報事或繳費等。

另外,社區醫療也是目前物業服務的一個短板之一。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磊從2000年開始做健康住宅研究與推廣,“物業是否具有公共空間消毒、主動的健康服務等完善的物業管理與服務模式,社區內是否有健全的分級診療機構,能否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在她看來,這些問題都是當下中國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疫情中,社區防疫工作也發生了一些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比如某地物業保安人員聽信寵物傳染新冠病毒的傳言,將業主寵物打死,造成社區乃至社會恐慌。還有某些社區物業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說明部分社區的物業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02

社區的內外防線

從此次疫情爆發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來看,本身處於人口稠密的街區,周邊環境髒亂,大型市場、火車站等,又吸引人流來往從而加大病毒傳播。遠大住工總裁唐芬認為,“對比地段、交通、商業配套而言,綠色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得以凸顯。”

維拓時代副總建築師、副總裁崔偉也持認同觀點。從小區周圍外部的配套來說,交通便利是好事,但反觀這次突發的疫情,交通便利也意味著人流量大,交叉感染的風險也越大。對於社區外部的標準,崔偉提出,硬件方面:一是小區周邊配套避免低端產業和消費,該類產業從業人員複雜,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犯罪、亂停車以及衛生安全問題。

崔偉還提出,社區內部來看,關於避免小區通風不好的情況,一是應該根據當地常年風向,適當預留小區“通風走廊”;二是避免過長的板樓、L樓出現,留有適當風口;二是小區規劃、景觀設計上,形成圍合院落,與外部合理隔離,便於封閉式管理;三是引進智慧社區理念,利用智能化管理,警民合作打造軟件方面——好的物業管理對小區安全是重要的保障。

另外,避免人群交叉,一是應該做到人車分流,減少人車交叉;二是地下車庫車位佈置均好性,便於就近入單元;三是小區入口位置、數量設置合理;四是合理規劃小區組團分級,處理好公共和私密空間。

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業務拓展及市務總經理林紅表示,“我們在地庫停車場安裝抽溼系統,讓環境更乾爽。另外地下車庫更安裝汽車廢氣檢測儀,廢氣濃度超標時就會自動開啟排風系統,以保空氣清新。”

社區的內部規劃,園林景觀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之一。按國家關規定,健康住宅的綠色系統中,樹應多於草。綠地率≥35%,建築密度≯25%,綠化覆蓋率≥7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平方米/人。朗詩地產對和訊房產表示,一般來說,新建居住區內綠地率不得低於30%,集中綠化也不得低於10%,小區綠化覆蓋率40%以上通常就可以保證居住的舒適度,綠化率達到50%可以稱為花園小區。

“因為綠化率不是一個嚴謹的概念,所以我們很難斷定說綠化如何才算健康。”綠地控股集團京津冀事業部技術總監助理雎蔚提出,眾所周知規劃層面對於綠地率是有底線要求的,植物本身對於社區的空氣質量有非常積極的貢獻,植被的呈現效果好,能夠給業主帶來出色的觀感,帶來身心的愉悅,這都是積極的因素。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強調景觀設計的互動性,比如跑道,兒童和老年的活動場地,高級一點的還有全齡活動場地設施,有針對寵物的特別設計。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通用設計,就是無障礙通行這方面,園區景觀的通路一定要方便所有人使用,包括病人、老人、兒童以及臨時不便的人(比如攜帶重物)等。

03

社區:能不能再多加一點溫度?

“小區綠化不僅要滿足人身體健康方面的需求,還需要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小區綠化在通常理解的植物景觀提供的空氣質量的改善外,還應該更多的考慮人行為方面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維拓時代的副總建築師、副總裁崔偉說。

不僅是社區外部的安全、內部的設計、園林,其實,隨著人類財富的積累、技術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標準和要求會更高,在身體健康基礎上,在精神上、社會鏈接上會有更高的追求。”

另外,崔偉認為社區也應該考慮到人自身生長的需求:人從小到老、老弱病殘對居室的需求,無障礙、適老、醫療等等。住區廣場、公共綠地、室外活動場地等場所是鄰里交往的主要場所,因此,應利用戶外空間和綠地為住戶提供休閒、健身、交往的場地和休閒、遊戲、休憩設施。交往設施的種類應滿足適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和各年齡組兒童的需要。在老年人交往設施附近宜佈置兒童遊樂設施等,以便於活動的相對獨立和互相照顧。

中南置地表示,圍繞健康主題,中南打造了以“愛社交”、“愛陪伴”、“愛運動”為主題的全齡功能景觀空間。以“Z聚場”為代表的愛社交主題,一處景觀場域,多中功能體驗,露天電影、讀書會,讓社區成員從陌生走向熟悉;以“童心緣”為特色的愛陪伴主題,設置十幾個兒童主題活動空間,加之中南獨有冒險島等特色IP,讓孩子的快樂天地得以被悉心關照。以“漫步道”為線索的愛運動主題,串聯起躍動場、WO運動、環跑道,一家人的健康生活,在此都可以實現。

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總結了健康居住層面的幾大問題,社區生態空間不充足;社區配套服務不健全,比如商業生活配套、醫療防疫配套、運動健身配套能夠引導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智能社區普及不深入,比如大多數社區在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制上的嚴重不足;物業服務品質不達標,物業服務遠遠超出了傳統物業服務的保安、保潔、園林範疇。

在智能社區普及不深入這個問題上,張鵬認為疫情暴露了大多數社區在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制上的嚴重不足,從底層技術層面上講,就是智能家居系統、社區信息採集系統和智慧社區運營系統的不普及。未來,數字科技也應該更廣泛植入建築中,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趨勢、啟動預案、採取行動。

的確,目前,部分小區、物業需要業主持一張紙質出入證才可能進出,而這張紙質出入證對防疫能起到多大作用?基於容易丟失的特點,業主如果丟失是否還要跑到社區補辦?北京個別社區還發生了,物業要求業主帶租戶集體攜相關證件聚眾排隊辦紙質出入證的情況。

這種可笑又危險的事情,又讓人聯想到,全國部分社區不允許業主回家等的規定出現。業內人士認為,發生這樣一刀切的情況,其實是推廣智慧社區的力度不夠,未來,應該通過人臉識別、智能呼叫電梯、語音控制系統、智慧物聯網、老幼監控等AI系統來完善,使社區更安全、人員往來更透明。透過這樣的舉措,也可以減少或實現公共場所“零接觸”,減少傳染風險。

綠地控股集團京津冀事業部技術總監助理雎蔚認為,當我們把住宅當做一種生活服務來審視的時候,會發現不是及不及格的問題,而是夠不夠優秀的問題。

疫情過去之後,希望每個社區在完善軟硬件設施、變得更有溫度的路上,走的更快更好。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